(优)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编写的。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
领到充满馨香的新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一睹它的面貌。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5篇,共26篇美文。课文分精读、自读两种。安排自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七篇。每单元安排练习一个,共七个。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1个。其中我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版块最感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标准》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养成培养。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更要不断强化。我注意到在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那么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和大家来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指导,也得细细斟酌,做到有的放矢。
值得一提的是本册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教材在将《上下五千年》里的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个故事安排为课文,让学生初步接触后,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形式,利于激发动机,增加兴趣,从而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据《神奇的克隆》一文的主要特点,将课题做了修改,改为克隆之谜。
本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7组,每组教材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1. 课例。包括课文和作业题。
每组有3~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围绕一个单元主题组织。精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旨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2. 习作。
课本将习作作为专门的课文安排,共安排了7课,有观察类作文、纪实类作文、写人的、想象的、游记,还有一次专门性的作文修改。每课习作,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3. 综合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1场笔画。
2、朗读背诵韵文。
3、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瓜果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运用各种形式会写6个生字。
2、学习体会书写汉字的规律。
3、了解各种瓜类水果。
4、初步感知合体字的组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
(1)出示木的图片,认识木字,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字形记忆一个木字,书空。
(2)给木加一笔,可以组成一个新字禾,观察禾的图片,(出示图片)你能在图片中写出禾字吗?记忆字形。
(3)出示实物大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大米。师:你知道米字怎样写吗?师板书写米。
(4)出示图片,学习竹。
(5)出示瓜的图片,学习生字,你知道哪些瓜吗?西瓜南瓜苦瓜冬瓜。记忆字形,瓜的笔顺,书空。
(6)出示果的图片,学习果字,记忆字形。
2、读生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测试反应速度的游戏。每小组派一人代表,老师指到哪幅图片,你就要迅速地说出。
开火车读
3、写生字
瓜字的笔顺。书空。瓜字的第三笔竖提,注意竖提的写法,师范书,在上一线稍向上处,在竖中线的左侧,靠近竖中线的位置起笔写竖,在横中线下稍向左倾斜写到下二线处折笔写提,到一线处在右一线和竖中线,靠近竖中线的位置收笔。
竹字的'左右起笔左低右稍高,收笔处左低右稍高。
注意:写字的五个步骤: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后知识
1、同学们,记得教师布置的作业吗?你见过哪些瓜类?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是小瓜王,你可以说出你知道的情况,看谁说得又对又好。
2、书中的比一比,填一填中的瓜,你见过它们吗?把你知道的用笔圈上,并且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3、观察书上的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的名称中都含有瓜字,而且都是瓜类)
四、课后知识
1、观察两个字的不同与联系。
2、动脑筋组字。
3、以游戏的方式在每个人头饰上面写上相应的汉字。
4、读一读汉字。
5、将两个有关联的头饰组合在一起组成新字读一读。
注意:做了偏旁的字和独体字的差别。
五、布置作业
与家长玩组字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背韵语歌。
2、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汇报学习成果
上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讨论了一些节日,你们又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哪些节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对又好。
二、学习新知。
韵语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劳动人民有很大的联系。不信,咱们看看吧!出示图片,学生在其中找词语,然后拼凑成小韵文。
1、诵读韵语歌。
2、跟教师一起读儿歌。再读一遍,能读下来吗?我们尝试着读读。
3、小组读。
4、教师再次诵读,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的小儿歌中都讲了什么?
5、无论是水果还是粮食,都有劳动人民的功劳。劳动是最光荣的,应该珍惜劳动果实。
6、你想对劳动者说些什么呢?
7、让我们再读一下儿歌,体会一下劳动者的辛苦吧!
8、教师在此时此刻想到了一首古诗,你们猜猜是什么?(《悯农》师生齐读)
三、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齐读
3、看图,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把韵语歌背给家长听。
2、和家长讨论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优秀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争辩”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优秀书目,安排同学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身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优秀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局部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沛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同学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优秀一名同学读自身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只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沛地表达自身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身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优秀一名同学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几名同学向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同学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
比拼二: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同学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同学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胜利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小组长负责: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2)同桌互谈自身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优秀优秀者。
(3)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4)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优秀理由。
(5)全班参与评选。
3、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比拼三:优秀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同学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优秀?我们来发扮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扮演说要有称谓,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身的话讲而不是读。
(2)自练。
(3)自荐,上台优秀书籍。
(4)同学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5)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6)鼓励同学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7)根据小组交流,优秀新的挑战者,发生新擂主。
(8)优秀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9)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辚辚(lín)巉峻(chán)拾级(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皑皑(ái)缭绕(liáo)沟壑(hè)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交流展示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四、质疑辅正
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写肥皂泡?
【交流点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五、拓展延伸
1、国学经典诵读,谈启示
2.小练笔,说感悟
你一定也登临过很多山,也一定遇到过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发出无数的感慨吧!请打开记忆的匣子,选择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慰藉、报偿、遗憾、弥补、馋嘴、一辈子。
2.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随生说板书《荔枝》
3.本文作者以此为题,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4.如果写水果,应该写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从预习和课后思考题中提问题。
三、全班交流
1.从10个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交流要注意的问题。
2.质疑。
四、细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听,再模仿反复朗读。
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前面问题去粗取精,找出能够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性问题。
①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几个层次写的?
②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③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
④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精读自学,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1.指名朗读。
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重点阅读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
2.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作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先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引指学生体会而今,荔枝虽然年年红,可是母亲却再也看不见了,体会作者思母之情。)
三、归纳中心
赞扬母子之间深厚情谊。
四、布置作业
按照你的理解,写几句课文后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
(板书)岑参
3、解题。
(1) 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二、课文研读
(1) 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 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 明节奏(投影)。
(4) 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 教师范读(配乐)。
(6) 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 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 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2、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情奇激奋。
B、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哀怨低沉。
C、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孤寂凄凉。
D、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 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 学生举例赏析。
三、背诵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师小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抓住要点,绘声绘色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能力目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
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派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研究性学习设计:收集有关话语的谚语,积累知识,丰富学生语言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1
语文教案 篇8
一、本期教学目标:
识字:
本期一共要求学生认字140个,写字240个。习作错别字,不得大于1%。在生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注意学生书写,让学生在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
课内:本期学习主体课文25篇(包括4首古诗),拓展阅读10篇。
课外: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70万字,抓好课外阅读的交流和评价。
本学期学生要学习四方面的阅读方法:
① 写阅读提纲。通过写提纲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② 学习浏览
③ 学习古文。感受汉语言的特点,以朗读、诵读、背诵为主,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议论文。从多角度去思考、辨析问题。
五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边读边写摘录笔记、查工具书
习作: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全学期练笔不少于30次。
学生是在修改习作的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重视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教师修改,懂得应该怎么写、怎样写得更好。
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修改的方法、修改的符号、修改的标准(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条有理、有声有色)、修改的习作
本学期将学会用“有详有略”“有情有意”来衡量自己和同伴的习作。
口语交际:
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对方意识,倾听别人意见,根据对方的发言及态度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发言。鼓励学生做重点发言人、轮流做主持人。
二、温馨提示:(请家长支持配合的建议)
1、鼓励孩子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重视写字的良好习惯。
培养写字的习惯(坐姿“三个一”、握笔,整体观察,用心写字)
3、坚持家庭听写
孩子会在学校进行听写。如果在学校听写没有过关,希望家长引起重视,坚持家庭听写。
4.本期特色作业:
《我的优秀作文集》:收集本期学生最满意、最优秀的作文,激发写作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
《书香袅袅》:结合本期教学目标中要求的“提纲笔记”,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同时,积累有价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5.《必背古诗70首》全部背诵完毕。
6.关于课内积累的好词:
“语文天地”内“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