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7 08:14: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必备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展示课题《把耳朵叫醒》。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2.讨论,说说课文的大意。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艰难的过程。

  提醒学生读书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句,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3.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概括“米老鼠”的创作过程。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给予肯定。

  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4.请生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非常努力,但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使年轻画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的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进而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锡(xī)林郭(ɡuō)勒(lè)大草原

  内蒙[měng]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kuò)而又美丽的。[句导读:开篇点题,并且概括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特点之一:广阔而美丽。]

  段导读:总的讲了锡林郭勒草原广阔而又美丽。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①“绿”和“铺”两个字分别写出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 覆(fù)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②这句话具体写出了草原上野草怎样的特点?]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qiàn)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③这个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dānɡ)花,散(sàn)发着阵阵清香。[④这两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野花的特点的?]

  段导读:这段话从野草、湖水、野花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又美丽。

  草原不仅(jǐn)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段导读:概括地讲锡林郭勒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是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矫(jiǎo)健的雄鹰 (xióng yīnɡ)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⑤这句话写了草原上雄鹰和百灵鸟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的?]成群的牛羊安闲(xián)地嚼(jiáo)着青草。 [⑥“安闲”能不能改成“安静”?]小马驹(jū)蹦蹦跳跳地撒[sā]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句导读:写小马驹撒欢儿时的活泼、可爱,是热闹的草原不可缺少的风景之一。]偶尔(ǒuěr)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⑦这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什么?]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⑧“散落”一词说明了什么?]牧(mù)民骑(qí)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huī)舞着鞭(biān)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句导读:写牧民骑马放歌的情景,草原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也体现了草原的特点——欢腾。]

  段导读:作者抓住草原上有特点的事物,通过人和动物的活动,写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锡林郭勒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摘录并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能说一说你去过什么地方?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去过草原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看看吧。

  二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练习扩词。

  2.同桌相互检查读字、记字。

  3.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

  4.理解词语的'意思。

  广阔:宽广。 偶尔:偶然。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丹”,注意不要多写一点。

  6.认读多音字。

  四 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比比看谁读得流利。

  1.教师可以用锡林郭勒草原的风景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本课有好几个多音字,如“蒙”“没”“散”“嚼”。在初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应列出其他读音,并体会它们的意思。

  3.教学本课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比如形近字对比法、分析形声字形旁声旁法,扎实写好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3.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投影。

  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广阔、美丽,欢腾的世界。)

  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

  二 细读课文,感受美丽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讨论理解。

  ①句子理解。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一个“绿”字,写出了草原的一大特点——草多。“铺”说明了草原的广阔与平坦。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这句话具体地写了野草的颜色及茂盛的特点。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A.想象宝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湖水像宝镜?

  B.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C.谈谈你的感受。

  ②除了青青的野草和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草原上还有什么呢?

  ③填空练习。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 ),粉红的( ),宝石蓝的( ),散发着阵阵清香。

  (3)投影出示大草原图片,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①边看画面边听,感受大草原的美丽。

  ②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大草原的广阔、美丽。

  (5)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然后展现了( ),最后是( )。

  过渡: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太美了!它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那么,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3)讨论上面的问题。

  (4)师生对读课文,感受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老师读描写动物名及牧民的部分,学生读描写他们活动的部分。

  (5)练习说话。

  ①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②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三 想象、创新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感受到了草原是个美丽、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2.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3.请你回家后当一次小导游,向家人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语文七色光一”中的“练”是让学生认识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学习音序查字法。“日积月累”中的词语是描绘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些短语;“知识窗”列出了4条的世界之最;“听”中,通过让学生听录音,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几项活动内容都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突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营选轻松、愉悦、竞争的学习氛围,在自主、实践中,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体会语文天地的广阔,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为查字典作准备。

  2.正确朗读6个短语,达到熟练背诵,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4个长句。了解祖国之最,激发爱国情感。

  4.认真听、记录音资料,给文中的“娃”涂上颜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识记汉语拼音大写字母。

  2.积累好词、佳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

  4.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受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花若干朵、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龙龙和文文要带我们去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啦!在“语文七色光一”里,共设有4关,让我们和龙龙、文文一起闯关,享受“语文七色光”给我们带来的学习乐趣吧!在闯关过程中,谁表现得优秀,就能得到一朵从七色光乐园中采来的小红花。大家有没有信心共同闯关?(板书:语文七色光一)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第一关:字母关。(课件出示关卡名称,师板书)

  龙龙解说:在刚上一年级时,我们就学习了声母、韵母,现在我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字母宝宝。课件出示:

  ɑ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后展示读。

  (2)课件出示大写字母(红色,在小写字母上方)。大家把书翻到第9页,读一下“练”的题目要求。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汉语拼音字母表》,这些红色的字母就是大写字母,它们的读音和下边的小写字母一样,如果我们记住了大写字母的读音、形状和它们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查字典时就很方便了。

  (3)识记大写字母字形。

  在闯“字母关”这一环节中,记住字形最重要。现在小组合作,用最快的方法识记,现在开始!(学生合作,师指点)

  汇报学习结果:

  ①先记字形相同的;

  ②再记字形不同的。

  (4)试着背诵,。教师教唱《字母歌》,帮助学生记忆。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奖励小红花。(课件出示龙龙:“你们表现真棒!”)

  (没有背下来的学生,可在课后继续巩固。)

  2.第二关:词语关。(课件出示关卡名称,师板书。)

  (1)文文解说:同学们,在闯这一关时,要注意把词语读得正确、流利,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许多

  丽的图片。我在前面等你们呀!(播放课件,显示文文入关。)

  (2)生自由读“日积月累”中6个短语,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展示读,师生共评。

  (3)结合多媒体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丰富、物产、辽阔、悠久”等词的词义。

  (4)连线游戏。课件出示:

  丰富的美丽的辽阔的勤劳的悠久的智慧的

  历史民族物产人民土地城市

  (闯过这一关就会得到小红花!)

  (5)记忆背诵,奖励。

  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既锻炼了眼力,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能力,你们进步得可真快!

  (6)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请你试着填一填。

  ()的海洋()的森林()的祖国()的未来

  三、

  这节课我们和龙龙、文文一起在“语文七色光一”中共闯了两关,认识并记住了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又掌握了描写我们伟大祖国的词语,共同感受了祖国的富饶、辽阔。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2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龙龙和文文带我们畅游了“语文七色光”乐园,同学们共闯了字母关、词语关。这节课我们继续闯关。七色花已经绽放,有趣的知识在前面等着我们,快出发吧!(板书:语文七色光一)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第三关:句子关。(课件出示关卡名称,师板书)

  (1)学生自由读《的世界之最》中的4个句子。(要求:读通顺、流利)

  (2)讨论交流:从这4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相互交流,体会祖国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精深。(随机观看课件中的图片。)

  (3)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4)拓展:你还知道的哪些世界之最,用一句话讲听。

  (,,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小红花。)

  2.第四关,听力关。(课件出示关卡名称,师板书)

  (1)课件播放。文文:“同学们,过了句子关,我们离语文七色光乐园中最美的花园就更近了!现在我们共闯听力关,一定要认真听啊!”

  (2)播放录音资料,学生认真听。

  我是娃

  我叫王伟华,是个娃。黄皮肤,黑头发,眼睛乌黑亮又大。写的是方块字,说的是普通话。

  我家住在黄河边,一年四季美如画;我的祖国是,56个民族是一家。我的祖国多辽阔,还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我是人,我是娃!(3)听后交流:娃都说了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补充。

  (4)渗透熏陶:我们都要像文中的王伟华一样,写方块字,说普通话,做一个有志气的娃!

  (5)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把这个可爱的娃涂上颜色,让他更可爱。涂后交流、展示、赏析。

  (6)拓展应用。课件播放:文文:“同学们,你们的普通话说得怎么样?敢不敢和王伟华挑战?看看谁更棒!”大屏幕出示录音材料中的文字,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展示读后评出小红花得主。)

  照着娃说的样子,你也说一说。(提示学生,说时把名字和家住哪里,那里怎样变一变,其余的话可以不变。)

  三、

  (课件出示:龙龙和文文走出第4关,来到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

  通过大家合作交流,共同努力,我们终于闯关成功,来到这美丽的花园里。现在我们一起想一想,这两关里我们又有哪些收获?谁来说一说?(生交流后展示说)

  语文知识可真有趣!我们要爱语文、爱生活、爱祖国!

  板书

  四、布置作业

  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给爸爸妈妈复述短文《我是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