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1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证实,课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而当众受到惩罚。文中用幽默而富于童趣的语言,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此设计力图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反复读书,体验作者童年的发现,感受阅读这篇课文带来的情感体验、认识发展和自主愉悦。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此设计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科学家发现的故事,了解胚胎发育的规律正是积累文化,而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发现”的历程引导学生亲身发现正是积淀一种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这篇课文用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情意目标: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认知目标:认识生字,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二、由疑促读,感知“发现”
1、质疑:学生看题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筛选。
2、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
3、交流:初读课文后,你发现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
4、再读:你还有哪些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通过学习,你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的大问题是: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作者的发现正确吗?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此环节以学生的疑问引导读文,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其发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间,创设了民主、轻松、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研读体悟,感受“发现”
1、自读感悟:让学生自主选择“发现过程”中感受较深的一个或两个内容,反复读课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说说或写写自己的感受,可以画一画某个过程……表达形式自由选择。
2、合作学习: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研究的问题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再朗读,再感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与点拨。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师生共同评价,随机指点理解难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风险。”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因坚持“日心说”而受到宗教势力的迫害,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被终身监禁。
4、老师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针对文中那位老师因误解“我”的笑声把“我”轰出教室一事谈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读:自由选择方式,可以个人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表演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体验了“胚胎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的原因:敢于提问,反复思考,大胆想象。老师只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更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拓展:交流课前搜集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并谈谈感想。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瓦特发现壶盖跳动等。
2、比较:上课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或同学的“发现”与作者的发现、牛顿的发现、瓦特的发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的思维最敏捷。
3、引导:“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
(重大的发明、发现往往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4、实践:
⑴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合作观察,写好观察日记。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意思。
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课尽意未犹。学生的亲身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个单元的习作《我发现……》积累了素材。)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精神。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自读自悟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我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2)举例说说你对课文中这句话的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自己是否也有过童年的发现。
2、小组合作学习。
三、抓住重点,读悟结合。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A、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有疑就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
B、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3自然段。可以先自由分角色读,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后再练习。
2、举例说说你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根据课文,说说“我”的发现使“我”面临着什么?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例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3、总结全文: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侯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板书设计:
发现规律——受到误解——明白道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5篇11-2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02-11
五年级下册语文《景阳冈》教案优秀03-2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4-24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钱的魔力》教案11-14
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01-24
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