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优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习惯。
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
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二”。
(二)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理解。
2、指名读、讨论、交流。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要求把短文读流利。
(2)数一数,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阅读、反馈。
(1)指名分段朗读,说一说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重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3)短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3、总结。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训练要求。
1、对自己担任角色的话要表达清楚。
2、要对购买的图书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读书后的对话,能就新买的书,读书心得等进行交谈。
(二)训练准备。
1、二个或三个同学结组去买一次书,用心观察书店营业员,记下营业员的语言。
2、买来一本新书认真看,了解书的作者及图书内容。
3、想一想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或心得。
(三)训练步骤。
1、引入,揭题:同学们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现在请你们分别担任角色书店营业员,“我”、“爸爸”来表演对话。
2、准备表演自由结组,试演。
3、选较好的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一组,大家评议。
(四)评议要求。
1、语言是否符合角色特点。
2、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第三课时:
(一)习作要求。
1、选择小伙伴的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二)习作准备。
按一定的顺序。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达清楚。
(三)习作步骤。
1、启发谈话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他们中是不是有人做过的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选择一些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明确要求。
(1)审题:小伙伴是写人的,通过一些事表现小伙伴的特点。
(2)写事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做到条理清楚。
(3)语句要通顺。
2、指导选材。
(1)学生回忆自己小伙伴的事。
(2)小组交流选材。
①所选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质特点。
②事情的经过是否说得清楚、具体。
4、练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语文七色光三”中安排了4项内容:“练”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区别“她、他、它”的用法。“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一首优美的小诗,鼓励学生熟读并背诵下来,更鼓励学生在课后再多读、背这样的诗。“知识窗”中介绍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告诉学生还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听”的训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倾听,了解短文内容,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讲故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相关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毖嵴确使用人称代词。
2蓖ü反复朗读掌握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和愿望。
3比醚生了解并记住几个特殊的节日,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4蓖ü听故事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结合本单元“关心、帮助他人”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建议采用以下的方法。
1痹⒘废坝谟蜗分小R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有趣的活动和生动的情境中,认识语言、积累语言,开阔视野。
2币孕∽楹献鹘涣鞯姆绞剑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使学生在尽情享受快乐学习的同时,既能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达到同学间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
1.读一读这3句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议一议每句话中应填哪个“tā”(她、他、它)?(提示学生区别“他、她”时,可根据字的偏旁识记,而“它”的字形结构是与人无关的,所以在表示除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时,用“它”。)
3.照样子,互相说几个这样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诗歌《摘星星》。
2.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同桌互相练习背一背。
5.延伸知识:像这样的小诗你还会吗?
6.布置学生课下再搜集这样的小诗,准备好后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
三、知识窗
1.读一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一说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分别是哪一天,你给父母过过生日吗?
4.说一说今年的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是哪一天,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想在这些节日里为他们做点什么。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日子,该怎样做?
四、听
1.看图,仔细听录音,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再听录音故事,说说胖胖的小手都为家人做了什么。
3.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这双小手还会帮助家人和别人做哪些事情?同桌互相说一说。
4.小组内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分角色演一演。
5.指名讲故事,表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积累12个词语及2句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4、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观看录像。(南极风光)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仔细看,听清电影里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南极)
2、学生字“极”。
3、南极在地球的最南端,那里终年冰雪覆盖,非常寒冷,因此很少有生物能在那里生存,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常年生活在那里,猜猜它是谁?(媒示企鹅)
4、学生字“企”。
5、揭示课题:11 小企鹅和妈妈
(说明: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本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文讲了小企鹅和妈妈之间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画面,听录音吧!
你能学着录音,自个儿轻声读读这篇课文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学习生字“肚”、“柔”、“软”、“藏”。
2、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3-9小节。
妞妞藏在妈妈的褶皮底下都有些耐不住了,瞧,它正探出头来
好奇地看着这世界,它看到了些什么?
1、请小朋友看投影,读读课文3-9小节,注意读准带点的字,读完后小组自学这几节中的生字。
媒示生字:欣、赏、惊、赞、叹、颜、晃、闯
2、大组交流汇报。
a。课文中哪个句子用到了“欣赏”这个词语?
出示句子:小企鹅第一次高兴地欣赏这银色的世界。
指导朗读:互相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b。小企鹅妞妞第一次高兴地欣赏着怎样的世界?(银色)
课文中“银色”指的是什么?
你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也是银色的?找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除了课文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外,你还能再找几个吗?
c。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颜色,才会变得如此美丽,小企鹅惊奇地赞叹道。
出示句子:小企鹅惊奇地赞叹:“这世界真美丽!”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3、游戏巩固。
(说明: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齐读课文。
2、小企鹅和妈妈的.故事真美呀!小朋友,你喜欢吗?请你挑一节你喜欢的朗诵给大家听,或者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演一演小企鹅和妈妈,也可以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交流汇报。
(说明: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练习说话,拓展延伸
1、渐渐地,小企鹅长大了,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出去闯闯,看见这世界。”妈妈答应了小企鹅的请求,那它会看到些什么呢?
2、学习《我会说》一书中的例子。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说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读读《北极回来的小雪人》中的《小企鹅和爸爸》一文,学会
其中的生字。
(说明:让学生课外阅读短文,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案说明:
《小企鹅和妈妈》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结合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小企鹅和妈妈》一课中,我让学生一开始便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抓住特点,主动识字
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淡化分析,以读为本
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自主合作,积极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了,下课要和大家一起玩,和同学友好相处。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拍、冬、有、个、叫、家、起”,
新偏旁“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
掌握“下课、大家、一起”等词,
能用“有”说一句完整的话。
重点理解:
课文内容,学会7个生字,3个偏旁,1个句式。
难点理解:
“大家玩得真快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朗读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二两句话的意思。
2、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1、卡片认读生字和偏旁:白、走、口、手、月和宀、扌、口。
2、指名读音节词。皮球 有 一个 叫 一起 真快乐 玩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操场上,小朋友们在一起拍皮球。)
2、指名完整得说说图的意思。
3、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这么多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板书:6 拍皮球)
4、指导学习生字“拍”,说说怎么记?拍手因为要用手来拍所以要用提手旁。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准带有拼音的生字。想一想,他们玩的`皮球是谁的?他们玩得怎么样?是怎么样玩的?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读字,重点正音?(冬、叫、家、玩、真、快)
3、自己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句话?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四、学习课文:
1、这个皮球上谁的?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
2、指名读课文第一句:冬冬有个大皮球。
3、学习生字:冬、有、个,指名读一读,齐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边书空边说笔画
4、用“有”说一句话
(1)读句子,说说冬冬有什么?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那么你能说说你有什么?你家有什么?
(3)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我们祖国有什么?
5、学第二句
(1)看图说话:冬冬有个大皮球,你看,下课时,冬冬在干什么?
(2)读课文中的句子。
(3)学习生字叫、家、起指名读一读,学生跟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认识三个新偏旁。
(4)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来叫一叫?教师拿出一个皮球,请学生演示。小朋友们真友好,下课了在一起拍皮球,他们是怎么拍的?玩的怎么样?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读课文。
五、书写指导:
1、自己看请“拍、冬、有、个“的书写位置,指名说说。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词,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应和同学友爱相处,一起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2、认读偏旁扌、口、走、宀
3、朗读课文前两句。说说冬冬有个大皮球,她是怎么做的?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想象说话: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拍的?
2、他们一边拍一边念儿歌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念的儿歌是怎么样的?读课文第三句话。
3、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皮球呢?指名表演。同桌先练一练。
4、说话:谁来说说你们玩得怎么样?冬冬和小朋友玩得怎么样呢?“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
5、你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小结:当你和大家一起玩,才觉得特别快乐。
三、朗读全文。
自由读课文,要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说话训练:
1、冬冬有个大皮球,她叫小朋友们一起玩皮球,大家边拍皮球边念儿歌,玩得真快乐呀。
2、看课件说话:丁丁有几本故事书,我们来看丁丁是怎么做的?
3、大家是怎么看的?你能编几句儿歌。大家看得怎么样?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仿照课文说一段话.
五、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1。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巩固复习,帮助学生进行行为判断,知道该怎么做。
教学过程:
一、用卡片认读生字。用“一起”进行口头说话。
二、朗读全文。
1、放录音课文,学生轻轻跟着读。
2、指名读,集体读。
3、完成课后第二题我们半哪些同学象冬冬?
4、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做操,这样大家才有快乐。
三、课堂作业指导。
1、看图用“有”说一句话。
2、把两句话合长一句话。
3、说话:
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支钢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相关阅读】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复杂关系带来的虚幻迷离的色彩,使得诗中的意象一下子超越了一般意象的具体形象和实际意旨,而具有了某种象征性。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生发出完全不同的对诗意的理解,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似乎是一个朦胧梦境的再现;如果从“雨巷”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意义,这又可理解为“一种人生体验或感悟,一种孤寂仍在渴望、迷茫又有期待的人生况味;如从“姑娘”的视角探索,也是对一段逝去的爱的梦中回忆与追诉,总之,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2、揣测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同学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和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鲁迅一生中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鲁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和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提问。
(只要同学说出自身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同学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2、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这六处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为什么他如此瘦?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以上问题小组进行深入讨论以后,再全班交流。让同学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xxx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5、熟读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自身的感受。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3、这一面对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结合课文谈谈自身的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同学谈出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鼓励,让同学敢于大胆发言。)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实地推荐他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笞作者不时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胜利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形象,表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3、研讨: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
(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