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该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初中生,学生与主人公的共鸣是讲读本文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其中,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难点: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熟悉人物,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
【教学方法、手段】
1、对话法、活动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式和媒体
设计说明
1、 温故引新
(1)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学生谈对该小说的喜好。
(2)询问学生对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篇(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说一些感受
(1)回顾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这些人物从小说中走了出来,和自己共同生活、学习,自己会愿意或不愿意与谁交朋友?原因是什么?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 演一个片段
(1)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课前的共同探究,选择认为最精彩或最喜欢的片段,在课堂上改成课本剧表演给大家看。
(2)推荐一名记者对观众(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采访,评价演的情况,选出最佳表演者。
(3)记者采访优胜者为什么会这样演人物。
4、 谈心情故事
(1)回顾小说主人公的经历,说说对于生
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肯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启发
引导,多种方式肯定学生。
操作媒体
激励学生上台表演,以适当语气或动作表示赞赏。
指导、倾听
指导、肯定、评价
启发、倾听
谈个人感受
发言、倾听
思考
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要求写得正确工整。
2.学会观察区分形近字的异同,掌握换偏旁识字的方法
3.能用生字口头组词积累词语
4.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汉字娃娃做游戏,用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再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变一个魔术,有兴趣吗?
课件展示:从他——池——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构字方法,板书课题:“换一换”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68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说说这些新字是怎样由一个熟字变成的?(一个熟字换掉偏旁就成了不同的新字)
4.师出示形近字课件:汉字娃娃和有趣就像变魔术一样,由一个字换掉他原有的偏旁就产生了新字,这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每一组的几个字就像兄弟姐妹,字形形似,但形不同,音不同,意义也不同。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不同含义来记字形,字意)
5. 再读词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得地方,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抽生答
理解“决心”“口诀”
6.刚才我们理解了词义,下面请小朋友自选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师相机纠正。
7.拓展,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认读这些字的读音,说说你知道它们可以换成哪些新字吗?
自己试一试。抽生答
8.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从加的偏旁来说,顺便说说字意)
9.师小结:由一个基本汉字换上不同的偏旁,便构成了形不同,意不同的汉字。汉字娃娃所包含的奥密可多了,就等你们去发现。
三、学习生字
1.学习新笔画“三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逃”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教师:1993年,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打红。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1995年10月2日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对他的表演记忆犹新。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年轻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3分钟)
教师问: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都只是凭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
问:洛桑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录像欣赏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象现在有摄象机,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把书翻到20课。
二、新授。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听录音)
1、 齐读课文。
2、 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洛桑学艺》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简单的,那么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问:文中哪一节对此进行了交代?明确:开头和结尾两节。
问:按理讲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
明确: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高超。问:那么这位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表现在哪里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他放一下,等会再来看。
3、问: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明确: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 等。
问: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⑧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节。问:这一节中大家对那些词句在理解上还感到困难?(学生质疑,相互帮助解决)如无疑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①“众妙毕备”的“妙”
语文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锻炼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
4、提高环保意识,采取自觉行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 活动意义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课,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 活动过程
本次实践活动分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写作实践。
第一课时
一 活动说明
学完第一单元《种树“种到”联合国》这篇课文后,老师布置同学课后多渠道收集有关环境方面的材料,为活动课作准备。
二 活动内容
1、每位同学把收集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2、分小组交流,把材料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加工。
3、小组代表发言本组讨论的结果。
4、以小组为单位为活动成果展示策划活动形式。
第二课时
一 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以节目的形式出现,主持人用台词来推动节目发展。
二 活动过程
一、师导入 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种树“种到”联合国》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荒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是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已是当今人类社会一个沉重的话题,上节课同学们把收集来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现在大家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把同学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有请两位主持人。
二、主持人出场
主持人(男、女):各位来宾下午好,欢迎来到初二(1)班语文活动课现场,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掌声)
初二(1)班《今日话环保》语文实践活动课现在开始。
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男:喂,你在干什么呢?别忘了现在可在主持节目呀。
女:噢,对不起,我差点忘儿了自己的任务。刚才我吟诵的是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一诗罢了,其中后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写的环境甚为优美,清澈的.河水保护水田,绿色环绕,远山撞入门来将绿色送入庭院,唉,如此迷人的诗句怎能不让我情不自禁呢?它描写的可是咱们南京啊!
男:让我们共同走进“昔日美丽的家园”。
女:首先有请女生代表王某某。
王某某: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吟诵一首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为写景之作。诗中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所见的天门山景观,还描写了碧绿的江水。一“回”字写江流回旋弯转,水随山势,同样展现出这一带风光的奇伟。站在天门山上远望,在水天相接处太阳升起的地方一叶白帆逆流而上。这又是如何雄壮的一幕啊!(谢谢)
男:我们男生也不甘示弱,派出智慧星王某上场
王某:大家好,我带来的是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再现了当年的动人景色,两只黄鹂在枝头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天空中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远处山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更是动人可爱,水中的船只首尾相连,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女:看来不拿老将你们男生是不会认输的,让我们有请祁某上场,全体女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祁某加油。
李某:那我给大家吟诵一首朱自清的《春》片断
“桃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不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在作者的笔下,春天成了有色有形的美丽自然画卷。尽相争放的桃花, 杏花,鸟儿们引吭高歌。真称得上是鸟语花香。
女:我们男生有请张某上场
张某:我给大家带来的是郦道元的《三峡》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的感叹。
女:不过打个平手,别太得意啦,看看下面的抢答题吧。
大屏幕显示抢答题(古诗句)
男:曾经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与自然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可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扩大了对自然财富的索取,于是葱葱郁郁的山川成了光秃秃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河流成了污浊难闻的臭水。那吐着浓烟的工厂、漫天飞舞的黄沙,耗尽了血泪的江河,告诫了我们地球已不再美丽。
是的,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今天我们看到了那一张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听到了那一篇篇令人惊心动魄的报道,你们可以再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王某:我先来说说吧!环保这个词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也到处是,然而破坏环境的也大有人在,就拿我来说,一天放学回家我和同学买了一串臭豆腐,吃完后,我顺手把木棍扔在地上,那位同学看见了,把木棍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我脸红了,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吧!
李某某:除了要节约用水外,还要处理污水。我对污水处理十分感兴趣,曾经看了大量的资料,如何处理水污染呢?首先通过粗眼筛子,滤出对水泵有害的固体,把它们掩埋。剩下的水经过沉淀,再往生水中加一种烈性的化学药剂—氯,它可杀死有害细菌。个别时候,氯也有污染,所以下一步用“滴滤池”过滤,它上面有石子,石子上有一层细菌分泌物,可沾住氯,这样就环保了。此时水中95%固体已被移出,可以正常排放。沉淀物放在消化池里,加温加速细菌活动,30天后,就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可作肥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污染。
附诗词抢答题
1、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落霞与孤鹜齐飞, 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杜甫《绝句》
6、此地有_______,茂林修竹,又有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7、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 。 孟浩然《宿建德江》
9、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0、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领悟运用打比方的好处。
3.了解古人写诗的严谨,背诵有关炼字的名句。
4.背诵古诗《寒食》。
5.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古人炼字的名言及典故。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掌握后听写检查。
二、金钥匙
1.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给了我们一把什么金钥匙?
2.指名回答。(短文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能够把感受写具体,让人读了如身临其境。)
3.回顾一下《黄果树听瀑》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句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找找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其好处。
5.选择校园内的一处景物练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趣味语文
1.今天的趣味语文告诉我们的是一些有关古人炼字的名言。
2.学生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弄不明白。
4.交流讨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是为了吟得一个妥当字,把数根胡须都捻断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雕词琢句,写不出惊人之语死不罢休。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到,吟一吟不禁双泪长流。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意思是,为求得一个恰当的字,宁愿忍耐半夜的寒冷。
5.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炼字的典故呢?
6.从古人炼字的这些名言中,你有什么体会?生自由谈。
7.练习背诵名句。
8.推荐其他一些相关的名句读一读。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四、古诗诵读
1.激趣导入。
(板书诗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天前,我们刚学了两首描写景色的古诗。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的海洋中再采撷一朵美丽的浪花,添加到自己的诗库中去吧。
2.师简介一下“寒食”及创作背景。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诗人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游玩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亮亮堂堂的。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提笔写下《寒食》。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4.交流对诗的理解。全诗的大意是: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春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烛火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5.采用全班朗读、同桌对读、小组读等方式将诗读熟。
6.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黄果树听瀑,领略了青海湖迷人的风光,观赏了法国宏伟壮观的凡尔赛宫,今天,我们要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抓住景物特点,突出重点。
3.运用了打比方、拟人、联想等表达方法。
4.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交流、指导。
(1)介绍一个地方,可以是风景名胜、纪念场馆,也可以是一个村庄、集镇、城市,还可以介绍学校、院落、住房等。
(2)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地点变化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和布局来写。
(3)印象深刻,有特点的地方多写一些,写具体。
(4)可以使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句,使人容易明白。
(5)除了写眼前看到的,还可以写跟这些地方有关的事情,可是你听来的,从书报上看到的。
四、小组讨论交流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要求:
1.要具体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
3.要说出景物的特点。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一、习作总结
表扬写得好的,进步突出的学生,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交流习作
请写不同景物、写出了特点、抒发了不同感受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可读全篇,也可读片段。读后,师生共同讨论、点评。
三、重点评议,指导修改
选择一两篇带有典型性的习作,引导学生评议修改。(重点解决叙述顺序不清楚、内容不够具体、没有写出特点、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修改后同桌互读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龙龙德梦说清楚,说明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交流把自己的梦说给别人听,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各具个性的文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各具个性的文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打开教材,读一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阅读写话教材,明确本次写话的内容和要求。
二、观察插图,想一想。
三、伙伴互动,说一说。
把龙龙的梦将给小组内的好朋友听。说的时候,要把梦的内容说具体些。
四、亲近老师,写一写。
同学们,刚才你们把龙龙的梦告诉了好朋友,你们愿意把老师当朋友,把跟好朋友说的话告诉老师吗?请你们把它写下来告诉老师。
五、小组交流,评一评。
六、集体交流,欣赏品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同学知道手脑要并用才干有发明。
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考虑
1.板书课题: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
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同学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
(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双手 事情 发明(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
考虑 做工 才干(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
劳动 两件宝 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同学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
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
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
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
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
做:左中右三局部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
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
双手、做工、才干、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考虑。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
农民_______
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考虑“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方法)
讲讲你或他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方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师解释“发明”:想方法做出自身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发明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考虑、怎样做的。使同学知道手脑并用与发明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发明。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
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他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
(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方法激发兴趣,协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
工( )做( )才( )
公( )作( )寸( )
板书设计:
两件宝
两件宝
双手
大脑
做工
考虑
发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