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准相关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子可以细细地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过程与方法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重点:
学会8个生字,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出示米老鼠图片,它是谁,你喜欢它吗?那就我一起写它的名字吧。板书:米老鼠。
2、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米老鼠的动画片。播放动画片《交响乐》学生看后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导全班交流。
3、你知道是谁创作了这幅动画片吗?板书:迪斯尼
强调:斯是平舌音。
4、学习“尼”和“尸字头儿”
这个字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怎么记住这个字?
讲解“尸字头儿”。说说你见过哪些“尸字头儿”的字?根据汇报,板书:尺尽尾居层屎等
5、板书“和”齐读课题。迪斯尼是怎样创作出这个令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米老鼠形象呢?想知道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把书打到71页,了解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听老师读文,只有听得仔细才会有收获。师读,并故意删去“活泼可爱”和“非常有趣”,引导学生掌握读第一段的方法。体会这两个词是可以读得强调一下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齐读第一段。
2、教师范读第二段,声情并茂。
3、请认真预习的同学向老师这样放开声音地读文章的第三段。
4、学生自读课文。自读后圈画出生字,同桌互相认读。
三、随文识字
1、出示
“关于它的“出生”,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认识“非常”和“故事”,重点记忆“非”字原意指“展开翅膀欲飞的意思”后来借指“不”如成语:非同小可、非亲非故、口是心非。
2、出示
“啊,它真是有意思极了!”认识“意思”和“有意思”两个词,并读好这句话,读出感叹的语气。
3、出示“渐渐地,他们互相熟悉,似乎谁也离不开谁了。”学生读通后认读“互相”和“相互”。同桌互相握手,体会“互”字的就是根据人们见面时互相握手创造出来的。最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4、出示
“有时候,小老鼠竟爬到他的画板上,眨着小眼睛看着迪斯尼,偶尔还有节奏地蹦来跳去,活像一位小小的舞蹈家。”指导读后,记忆“爬”字的字形,并结合课文的内容理解“偶尔”指的是“有时候”。
5、出示
“不久,迪斯尼失业了。”理解“失业”的含义。
6、出示
“于是,这只可爱的小老鼠成了他作品的主人公,《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也成了世界著名的动画大师。”教师引导理解“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三个词的意思,指导记忆“卡”和“片”并指导“片”字的笔顺。
四、集中学词
出示这些词,引导齐读。
非常 故事有意思
互相 似乎爬山
偶尔 失业主人公
卡通片动画大师
五、集中识字
出示
尼 非 故
思 乎 爬
尔 失 业
卡 片 师
互 主
1、同桌互读。
2、哪些字可以手牵手成为朋友?失业、失主、卡片
3、哪些字音同而字不同?学习“失”和“师”相机学习“思”正音并组词。
4、拓展,读一读这些词语:有趣、活泼可爱、束手无策,通过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
六、学习重点段。
引导:课文中还有很多好词用得恰当,用得巧妙,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重点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一找,描写小老鼠动作的词。
2、同桌交流一下,并根据你找到的词互相做一动作。
3、体会“有时候,小老鼠竟爬到他的画板上,眨着小眼睛看着迪斯尼,偶尔还有节奏地蹦来跳去,活像一位小小的舞蹈家。”指名做动作,评价哪一只“小老鼠”最可爱,再读这句话。
4、体会“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你可以给“美美地”换一个词吗?“甜甜地”“开心地”并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5、体会“渐渐地,迪斯尼和小老鼠成了好朋友。”“渐渐地”可以换成哪些词?
七、学习第三段。
教师简介资料拓展。
不久,迪斯尼失业了,这对朋友就要分开了,小老鼠怎么样了,你能猜出来吗?学生猜后,相机引导:迪斯尼并没有丢弃小老鼠,就在公司关门的.当天晚上,他把小老鼠带到附近树林里,放走了它,并在心里与小老鼠默默地道别。后来,迪斯尼画了几张小老鼠的草图给好朋友奥比看,奥比一看,乐了,这只小老鼠太像迪斯尼了,鼻子、面孔、胡须甚至走路的姿势都好像有迪斯尼的影子。这些画就是迪斯尼以自己的脸为模特画的。(出示课文的插图)不久后,《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动画大师。
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八、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尼”和“尔”
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独立写,并注意正姿。
九、拓展。
迪斯尼笔下有《米老鼠》,安徒生笔下有《美人鱼》,吴承恩笔下有《孙悟空》聪明的你,能不能开动你的脑筋,也创造出令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形象呢?把它画下来,再把你的想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文言文教学是高一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学习兴趣受到影响。而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恰恰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保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更是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设计就是想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设计提要〕
本设计根据各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段:画图法第二段:导游法第三段:描述法第四、五段:法第六段:讲解法
〔实施步骤〕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2.在课文疑难处打上记号。
3.初步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学习第一段
每大组推举一名代表上台,根据第一段内容在黑板上画出详图。
画完后比一比,哪一组的代表画得最好。
各组的学生都可以为本组上台的代表帮助和意见。
〖说明本段有“阴”“阳”“东”“西”“南北”等表方位的词,有“汶水”“济水”“谷”“古长城”“日观峰”等表示地点的词,如果能准确画出详细示意图,就说明这一段读懂了,示意图上出现的'问题也正是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多个示意图一比较,孰好孰差,谁对谁错,也就清楚了,教师再适时点拨,问题也就解决了,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三、学习第二段
每两人一小组,分好工:一人根据第二段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另一人根据登山路线图写出游览导游词,二人必须紧密配合。
完成后,每大组抽一个小组上台演示:一人画一人讲(边画边讲)。教师根据情况作些提示或指导,最后讲评。
〖说明此段是重点段,有叙述有描写,难点较多。画登山路线图着重熟悉作者所经过的地方:京师(起点)、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之限、泰安、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东谷、天门(终点);导游词着重解决登山时间、行走距离、登山情况、途中所见,以及适当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读懂、读通,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四、学习第三段
要求学生根据第三段的描写,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日出的情景,分别描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抽2-3人发言,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发言作出评论,教师作。
〖说明此段是写得最好、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但作为文言文,今人读来稍嫌简略,加上学生这方面的经验不够,所以学生难以真正领会作者笔法的高超,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五、学习第四、五段
要求学生从第四段中摘录出表现泰山人文景观的词语;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说明这两段没什么难点,不难读懂,但关系到游人对泰山的总体印象,不能忽视,用法做一个.,能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留下较深的印象,。
六、学习第六段
教师介绍“桐城派”代表人物、文学成就及其艺术特征和风格,重点介绍作者姚鼐。
〖说明有关作家生平创作及重要文学流派的知识是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
七、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抓住特征巧妙烘托和语言简洁生动的特色。
〖说明的艺术特色非常突出,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体会得到,不需过多讲解。
八、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说明可适当补充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家”做为掌握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的意义
过程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正侧面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朗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揭题,板书课题
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 事后 (加上“有一次”)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
板书设计: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有一次
临别时
事 后
第二课时
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
[出示:露珠—小露珠 鬼—小鬼 可爱—小可爱]
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形象更可爱。)
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
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 [出示:小姑娘的图。]
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
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
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
[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一起浏览全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哪位同学先汇报一下自读收获。
3、一个小姑娘怎么会使萧伯纳明白道理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临别时的对话。
[出示:第二节第一次对话内容。]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你们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说)
4、[出示:有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寄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候亲戚们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觉风趣盎然,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这是个怎样的.萧伯纳?(幽默)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这又是怎样的萧伯纳呢?(有童心)
5、现在你还认萧伯纳是在自夸,炫耀自己吗?
[出示:他想……]原来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显赫的身份给小姑娘和她的妈妈一个惊喜。目的是善的,但方式却有自夸之嫌,大家请看图 [出示图片] 注意动作,同学们,站起来模仿一下好吗,站起来,把自己当在萧伯纳,一起读一下第二节。
三、走近小姑娘
1、可是,小姑娘有没有像萧伯纳想像的哪样惊喜万分呢?那个词可知萧伯纳的确是没有想到。(生找出“出乎预料”)
他“预料”的是什么?小姑娘也许会?(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结果呢?(生答)这就叫“出乎预料”。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个意思,什么字?(竟)
[出示:请你……和图片]
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
口吻相同,语气也相同吗?请两位同学分角色地读一下这两个人的话语,注意,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点。[生读、女生与男生](评价)
2、出示:第四节
什么叫“为之一震”? 他被什么震惊、震撼了? 他意识到了什么?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四、思考
是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出示:第五节]
1、谁来读一下这段内容。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句: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不能自夸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第三、四句又告诉我们什么?
2、“她是我的老师”也就是说“ 是 的老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感激、尊重)
3、现在明白“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了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萧伯纳?
五、作业
同学们,当我们再来看课题时,我想再问问你们,称萧伯纳为“大”作家,仅仅是因为他写的作品多吗?还因为什么?
课后有一个复述课文的要求,谁能在板书的提示下,讲讲这个故事。
六、课外拓展
1、读一读关于谦虚待人的名言、小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语文教案 篇4
一、二、三(1、2)与方案一同。三(3)可设计为对本诗的欣赏品味,着重从诗歌的.意境、语言、主题(因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鉴赏、评价。课堂训练可采用课文中练习五,将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作比较分析。
附:备教资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