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 、 、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73电6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猴”3个字。认识个笔画“ ”和5个偏旁“ 、 、 、 、 、”。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踩影子”的游戏,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题:影子。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也和你们一样做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一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
4、认识偏旁:三撇儿“ ”。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起来。
(2)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4)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5)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结分别写哪一幅画?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大组交流,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京京背着太阳,影子在前;面向太阳,影子在后;太阳在他的左边,影子在右;太阳在右,影子在左。
看图说说,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问同学,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学生自己背诵后,再背给同桌听。
(6)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学习新偏旁“ 、 、 、 ”,说一说偏旁名称。
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读词说句认字。
五、作业布置:
1、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一背。
2、继续观察,在哪儿能见到影子。
六、板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9. 影子
前
左 右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74电6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
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2、大组交流: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自己站起来说一说。
3、随便选一个字,(前、后、左、右)开火车说说你周围的同学。
(三)、指导写字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1、复习“飞、鸟、马”。
(1)看图,图上画着什么?还记得这三个字吗?
(2)大家一起读一读。
2、复习笔画,学写字。
(1)看到“飞”字,你觉得它像什么?
(2)第一笔应该写什么?
(3)比较“飞”与“九”,跟老师书空。
(4)描红,防写。
3、学习新笔画。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2)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
(3)按笔顺书写。
(4)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练 习
1、加一笔,变新字。
口—( ) 十—( ) 乌—( )
木—( ) 兔—( ) 二—( )
2、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鸟 马
(1)( )儿在天上飞。
(2)( )儿在地上跑
五、作业布置:向爸爸妈妈说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六、板书设计: 鸟 马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 道理。
5. 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老师引导:看一看,课文中乘客们怎们样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他们谈笑风生,可能会谈些什么,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呢?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
引导学生感悟,他们是凭着对艄公的信任才会如此的谈笑风生,那艄公又凭什么赢得乘客的信任?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
2、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用具:
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怎么样的大山?
不同的季节会有怎么样不同的景色吗?
这节课我们走进五花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配乐播放图片)
板书课题:五花山
喜欢五花山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二、走近五花山
请小朋友们放声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文描写了大山哪些不同季节的景色?
3、此山为何取名五花山?
交流成果
1、出示树叶和词语。
银杏叶枫叶白杨叶黄栌叶。
读一读,说一说你认识的树叶。
它们是什么颜色?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说说为何取名“五花山”。
三、走进五花山
1、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这句话)
小结: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出示句子。这又是什么时候的山?
谈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理解:绿油彩、染绿了(出示图)出示油画颜料
指导朗读。
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
2、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花山的“五颜六色”?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
用笔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指名回答
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
五彩缤纷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美不胜收
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
四、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五花山何止这几种颜色呢,说说还有什么颜色?(生答随机指导写法)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蔚蓝色,仿佛——(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粉红色,仿佛——(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
……
1、生开始仿写。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秋天是五颜六色的,请你学习作者的写法自己另外选一种颜色,来写写我们美丽的五花山——
3、展示写话。
4、小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置身山中,红彤彤的枫叶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映得通红,似红霞缭绕,无数的小白桦轻松地挺立在柔媚的秋光下,片片小叶闪着鹅黄色,杨树身上的斑纹犹如小孩眼睛,黑黑亮亮,纯洁无瑕。小松鼠在林中跳跃,美丽的飞龙时常掠过树梢,梅花鹿、黑熊、野猪、狍子也多有出没,更多的小生灵在林中或飞舞或爬行,发出各种声音,很是热闹。天人合一,忘我之情自在外溢。
五、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绿
金黄色
五花山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学习他美好、善良的心情;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凭借文本,科学地展开训练,做到设计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超越文本,开发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特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课程计划标准》中的理念适应孩子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学特色】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房顶下一户人家养了一两只小猪的图片,点击房顶演变成宝盖头,点击小猪演变成。合在一起变成“家”字。
2、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2、师:家是爱的港湾,是最温暖的地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课题:5家,在板书的过程中学习新笔画“弯钩”)
3、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3、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词儿是否连读。
4、再读课文,老师提高要求:
(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后提问: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1、学习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亲身地去感受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乐的情景。】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方法:读——评——读——评——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2、情感目标:掌握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3、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4、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预习汇报:
①查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②收集伽利略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达成目标:
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体现通读、研读、品读与评读四步学习法。
(1)自我感悟的通读,整体感知:
1)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2)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找一些关键语句证明。
4)是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作出肯定性评价。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质疑探讨的研读——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
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3)文中写到的发声种类有哪些?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实证明这些现象?
4)对蝉的认识探究最终以无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5)作者在第三段中指出“不能准确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分析“不能准确断定”的含义。
6)讨论课文层层设疑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对问题2、3、4、5可以略学,让学生明白即可。对于1、6可以花些时间研究)
(3)语言学习的品读:
1)从原文中划出喜欢的句子、语段,说出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揣摩描写笛子、小提琴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为了突出这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写出了他的新奇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开始的)
3)合作研究练习二、三。
(4)情感体验的评读:
1)谈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2)提出学习疑问。
四、拓展:
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说你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20xx年3月:目前,很多国家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都是因特尔公司提供的,有人发现他们在向国外推出的奔腾3芯片中秘密设置了用以识别用户身分的序列码,这就使得用户使用这些设备时,一旦进入因特网,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外国情报机构的监视……这对国家安全极为不利……)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事实?
五、作业:
1、把以上的感想写成一文。
2、练笔:从生活中选一事理加以说明,或片断,或全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的方法,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学生想象力、判断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3.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与小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大小写字母卡片,写有谜语的彩纸灯笼,小礼物,带水果背景的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大屏幕出示图象及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识字法。
(1)出示:长颈鹿──斑马图像,观察它们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然后点击出高、矮两个字。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字。
(2)出示:猪──猴图,引出胖、瘦一对词。
二、探索发现
1.谁能说出高和矮有什么关系,胖和瘦又有什么区别(意义相反)
2.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如:大小、多少、长短等)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激趣识字
1.大屏幕出示: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字,互相帮助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汇报:任选一组反义词说两句话或用动作表演出来,深入理解字义,从而记住生字。
三、游戏巩固
1.大屏幕依次出示汉字,指名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2.做摘果子游戏:读大树上带字的果子,把认识的摘下来,带着同学读一遍,看谁一次摘得多。
3.做看谁找得快的游戏:请两名同学拿着字卡上台,也可以把字卡贴在黑板上。师说高,比一比谁先找到矮。主要认读六个生字。
4.同桌做考官,互相打擂互相考,一边拍手一边说我说高我对矮依次类推。
四、读中感悟
1.大屏幕出示礼物盒,打开后是6个小礼包,依次打开: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读一个出示一个。)
2.指导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中都有打字,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意。)
3.读读记记,学生开火车每人读一个带打字的词语。
4.互相交流:一边读词语,一边给这些词语编动作,帮助理解,一生做动作,一生猜词语。
5.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说出更多的词语。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设置情境,引导发现
1.大屏幕:一个动态的a在玩耍,遇到一个动态的A,它们手拉手做成了好朋友。
2.它们为什么能做成好朋友呢?(都是a,只不过A是大写大字,a是小写字母)
3.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好朋友。
二、探究识记
屏幕上出示大小写相对应的字母表。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仔细看,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怎样记住?
4.小组内探究识记大小写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大写字母,读准音,记准形。
5.汇报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大写字母(大写字母的名称音不好读,可以用小写字母的读音代替。)
6.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字母。
三、游戏巩固
1.帮助小动物找家,大屏幕出示:A、B、C、E、F、H、M、N是小房子造型,a、b、c、e、f、h、m、n是小动物。
2.做找朋友游戏:师把小写字母卡片课前放到每个学生坐位上,指名手持大写字母卡片的同学去找与它同音的小写字母做朋友,其他同学手持卡片唱《找朋友》儿歌。
3.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传到谁手中,谁上台指读大写字母。
4.猜字游戏,一生用身体或手势做出一个大写字母的形状看谁能最快读出字母。
5.做找错游戏。
大屏幕出示身上写有大小写字母的动物,两个动物排一组,身上应有相同的`字母,如A和a,指名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站错位置了,把它改正过来。
四、拓展应用
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鼓励背诵字母表。
五、游戏感悟(《人有两件宝》)
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画一画:将自己的小手画在纸上。
3.我们的小手画画的时候是谁在为他们下达命令(支配他们)?(大脑)
六、读中感悟,悟中读
1.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儿歌。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
3.师生共同正音,师范读。
4.指名读,小组读。
5.读过儿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6.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播放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把自己搜集到谜语摆到自己的桌子上。
二、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介绍给大家。注意把过程说清楚,把话说完整。说得好的同学师发给小礼物。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谜语,组织学生积极猜谜。
学生念谜语时,猜谜学生会迫不及待去猜结果,场面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谁最先说出答案,师发给小礼物。
3.争一争,看谁能把是怎么猜出谜语的说清楚。
师: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语高手可真不少! 别着急,现在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语言叙述清晰,说得明白的同学,师就发给小礼物。
三、全员互动,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在谜语王国里自由游览,选自己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尽量鼓励没得到礼物的同学多动脑多参与。
四、评选猜谜高手
出示自己已经获得的小礼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20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二,一下语文园地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布置自学
1、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
(全班讨论)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①读这部分内容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①读读这部分内容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引导弄清两个问题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
(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