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学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心理教育课,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进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进展性、预防性的心理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次心理班会课的指导与讨论工作。
2、加强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分包教师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仔细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主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心理课是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主动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教育。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个案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关心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准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天咨询室开放50分钟。开放时间为:中午12:30到13:20。
2、针对师生心理进展的需要主动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别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主动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当加强校内心理讲座。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针对七年级新生的适应学校生活的心理教育。
〔2〕针对八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
〔3〕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宣扬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3、做好班级分包教师培训工作
班级分包教师是我校针对班级学生教育的进展实际,实施加强班级管理的一项措施,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方便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分包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4、主动做好七年级新生心理档案工作
针对七年级新生,主动作好新生心理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快速找出一些特别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表达进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关心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准时发觉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5、营造主动、的心理教育环境
主动利用校内广播,网络,板报,宣扬栏等形式,广泛宣扬普及心理学问,培育学生的心理意识,从而营造主动,向上的校内文化气氛和心理教育环境。
四、每月重点工作
九月份:
1、制订并商量学期心理教育工作打算。
2、咨询室正常开放。
3、心理教育班会活动。〔重点:七年级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心理教育〕
十月份:
1、七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专题讲座。
2、心理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
3、心理教育班会活动。
十一月份:
1、七年级新生心理测试及分析。
2、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扬“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3、心理教育班会活动。
十二月份:
1、开展针对部分特别学生的心理讲座。
2、心理教育班会活动。
一月份:
1、心理教育班会活动。
2、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3、各类资料整理、归档。
心理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承当初中一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打算,特制定如下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四有”新人。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或留守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顽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添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独特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
1、培育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独特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整自我,增添自我进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的开始增多,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生疏的环境,适应成了最大的挑战。
怎么才能快速的适应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大;生疏的环境中认识结交新伴侣,让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前行,不在孤独;还未能摆脱小学的`宽松的学习习惯,如今如何养成,学习的重担时时在他们心头;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休闲等等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适应问题表如今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进展性而难题。前者在学校中一般较少见,后者的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初中一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初中一年级入学适应不良
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老师,一切都是很生疏的,在承受着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人际相处从零开始,简单出现厌学心情,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心情。长期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是特别不利的。
2、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
初中一年级阶段,有部分学生进展的较早些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稚嫩的成人感突出,对于我的思索开始出现,“我是谁”、“我是怎么了”开始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困惑不已。
3、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
学习课业好多,怎么学,方法似乎总是不对路;别人怎么就成果那么好,我这么差,有压力,出现自卑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这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了;怎么天天都有考试啊,这无穷无尽的考试什么时候是个头,厌烦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恼不已。
4、和家长或老师间的沟通不良而苦恼
家长们怎么这么唠叨,不断的碎碎念,动不动的私自翻我的东西,我的空间,我的隐秘,什么时候能还给我;老师为什么都看不到我的存在啊?偏心还是对我有意见,还是我不行……
5、不能恰当的掌握休闲时间,自制力较弱,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
四、工作支配
1、仔细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依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支配好本学期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学问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敬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学问,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进展。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校长挂帅,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建立以班主任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及政治课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学习和培训,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学问。学习有关怀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把握基本的心理辅导学问、方法、形式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专心理学问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讨论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专题讨论。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准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二次问卷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7、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把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准时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问。
8、与县级心理教研室保持联系,发觉有严重疾患者,准时送去咨询。
9、追踪调查在校生中接受过咨询学生,看其在心里、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改变,准时总结阅历教训。
10、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完成好医保等各种帮助性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
五、特殊提示:
1、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不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新开设一门课,重在融入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三个避开:避开学科化倾向,避开医疗化倾向、避开少数化倾向。
心理学教学计划3
一、对幼儿认知培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育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爱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打算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常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状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分辨: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区分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育孩子渐渐区分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着孩子做一些观看记录来培育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看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关心幼儿把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留意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留意高度进展,对四周事物极感兴趣,处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学问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留意得以进展,假如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看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学问水平,利用好玩的声音、动作、鲜亮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留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看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受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识的.、所理解的比不熟识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规律思维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把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殊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常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把握到“10”,词汇的把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进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学书法、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殊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详情,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或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珍贵的,应予以启迪爱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进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进展,家长应关心他喜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伴侣建立良好的联系,相互报出电话号码,鼓舞他们在平常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意志品质进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长要让幼儿自我掌握时,肯定要幼儿明白行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当行动的目的为幼儿理解而感兴趣时,才会出现较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另外家长在家中不妨实行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遵守某些规则。
【心理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心理学教学设计12-29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01-04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06-12
心理学心得体会04-27
心理学专业求职信11-16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12-03
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5篇01-04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04-27
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05-31
教学计划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