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的概念,知道长方体面、梭、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现面、梭、顶点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面、梭、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学生每组一个长方体模型,一个特殊的长文体模型,长方体的框架,学习单,每组16根小棒(15厘米4根、10厘米4根、7厘米8根),橡皮泥每组20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指着教室中的一个物体:同学们这个物体的形状是?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谁举例说一说?
2.生活中的这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如果把它们画出来是这个样子的。(课件出示长方体)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体。
3.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把长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板书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板书棱)用手摸一摸梭有什么感觉?棱和棱相交的交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用手摸一摸顶点用什么感觉?
2.教学长方体的概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方法分析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并填好学习单。(课件出示学习单)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了吗?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3.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请同学们用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2)汇报交流。我们用4根15厘米,4根10厘米、4根8厘米长的小棒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能用5根15厘米,3根10厘米,4根8厘米的小棒做吗?为什么?(12根小棒,要分成3组,每组4根,每组4根的长度要相同)老师: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梭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板书:长、宽、高。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几条?
(3)我们组用4根15厘米,8根7厘米的小棒也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这两个长方体的框架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第二个长方体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的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的长、宽高谁来指一指?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不相等,第二个长方体的宽高相等,长不相等。)
4.教学棱长决定长方体的大小。如果我们把长方体的长缩短,长方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前、后,上、下四个面变小了。左右的面没有变,长方体的大小就变小了)所以棱长决定了长方体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P21页1题。
(1)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2.根据长、宽、高想象是什么物体。(单位:厘米)
(1)21 15 1
(2)21 15 0.01
(3) 6 6 6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0-20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08-16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0-08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7-04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9-10
长方体认识教学反思11-16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7-14
认识比教学设计10-17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2-22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