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优秀的老师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的老师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的老师作文 篇1
杨老师是我三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我非常喜欢数学,也就格外喜欢杨老师。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准确年龄,但是她在我的心目中很年轻。杨老师中等个儿,长得胖乎乎的,但看上去很结实、很可爱。短头发,戴了一副眼镜,眼镜后面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能洞察我们每个同学的心思。
杨老师教学很认真。她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教我们知识,只见她轻点鼠标,一个个图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生动、形象、有趣,使我们一看就明白;假如偶尔还有同学一时难以明白,杨老师会耐心地再讲解一遍,直到听懂为止。杨老师授课一环套一环,一堂课四十分钟,我们的`思维没有片刻的停顿,紧紧跟着老师转。杨老师批改作业也很仔细,连一个符号都不放松。
杨老师生活上对我们很关心。同学身体稍有不舒服,她会象妈妈一样问寒问暖,然后还让同学陪着去医务室。
虽然杨老师不教我们了,但是我非常想念她,愿她永远年轻。
优秀的老师作文 篇2
世界上的眼睛千双万双,
最难忘是那老师的目光。
一半有太阳的热情,
一半有月亮的柔肠,
聚集了日月的光彩,
把我们的心照亮。
啊,老师的目光,
心灵的春光,
永远把你歌唱,把你歌唱,
永远把你歌唱,把你歌唱······
伴随着音乐的优美旋律,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似乎又陶醉在尽善尽美的追求里,似乎又坐在了令人如痴如醉的教室,似乎又回到了杨树阁老师的课堂。
杨老师是我们泊头师范的老师。当时他30多岁,中等身材,一副宽大的眼镜架在鼻梁上,一双深邃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他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慢悠悠如行云流水,不知不觉中会把你带入课内的氛围里,令你如痴如醉,心向神往。他自己也是高低婉转,浅唱低吟,完全陶醉在课文里,似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记得一次杨老师给我们讲《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杨老师动情的边摇头晃脑地读着,边给我们讲解。“这首诗写诗人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这小节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讲罢一小节杨老师似乎动了情,鼻翼抽动了一下,他很自然的举起拿粉笔的右手向上托了托下滑的眼镜,按动了一下鼻翼,似乎还是有鼻液流了出来。他随手从衣兜里掏出红色“手绢”抹了下鼻子,又顺手塞入兜中,课似乎并没受到影响,他就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连他的“手绢”掉下来,他都没感觉的到。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目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在努力地向理想冲刺。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杨老师陶醉着,我们或颔首点头或微笑不语,也陶醉着,瞪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写着,画着,聆听着,似乎置身于完美的世界。
下课了,杨老师带着他的梦想飘然而去。浑然没有注意到掉在讲台上的 被他踩了几遍的“手绢”。几个调皮的男生冲向讲台,捡拾起来高举着------原来是一只红色的小袜子,他七岁女儿的一只红色袜子。
据说,杨老师和他的爱人是高中的同学,他考上大学分配了,而她没有。而他,没有弃她而去,还是践行了他们的爱情。在当时,能做到这点, 已是很令我和同学们折服了。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转眼毕业16年了,再没见到杨老师。但他讲的课,至今记忆犹新。
生活中的眼睛各式各样,
最难忘要数老师的目光。
一半有父亲的威严,
一半有母亲的慈祥,
融合了父母的厚爱,
深深印在我心上。
啊,老师的目光,
生命的霞光,
叫我终生难忘,终生难忘,
叫我终生难忘,终生难忘····
歌声再次响起,似乎又回到了杨老师那 如醉如痴的课堂,又听到到了他那滔滔不绝的演讲。老师啊,您,是太阳,是月亮,是航标,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向着光明前进,前进。
优秀的老师作文 篇3
自从我上小学一年级起,就遇到过许多老师,但是我更喜欢杜小四老师。也许她没有特级老师厉害,管学生也没有其他老师严厉,可她认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关爱,工作热情也非常高。
杜小四的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长长的睫毛把她的`眼睛衬托的更加明亮。美丽。她那红红的嘴巴,犹如一颗珠宝镶嵌在她雪白娇嫩的脸上。如果她的嘴巴向下扬,那你一定不敢嬉皮笑脸了,如果它身上扬,那你就可以和她玩得欢天喜地。杜老师的头发乌黑浓厚,仿佛是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她那头发柔软而洒脱,一阵风吹来,缕缕发丝随风飘荡,如波浪一般飘逸。
杜老师不仅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
有一次考试,班级里有几个同学分数不理想,错误太多。放学时,杜老师把他们留了下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他们讲解题目,修改作文,直到他们知道自己题目错在哪儿后,才下班回家。
还有一次,我和其他四个同学作文写慢了,放学时,大家都回家了,我们只好在教室继续写,杜老师默默的在一旁陪着我们。就在我快要写完时,杜老师出了教室,过了好长时间也没回来。我感到非常奇怪,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偷偷向另一个班望了望,只见杜老师弯着腰正在教几个学生做题目呢。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更美的杜小四老师。
优秀的老师作文 篇4
到今年的十月,郝贵民老师去世就整整十一周年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没能参加老师的葬礼,我颇感遗憾。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这遗憾酿做思念,使我时不时的想起与郝老师相处的那些日子。
我十三岁那年,郝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记忆中的郝老师,高高的个子,说话带着浓浓的鼻音。他轻易不笑,我却能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里读出风雨阴晴。他喜欢家访,每次与父亲聊天都显得兴致勃勃。老师与父亲谈得来,我很为父亲骄傲。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男子汉。他常年赶一挂马车。牲口伺弄得滚瓜溜圆,很让庄稼把式们眼红。父亲除了给村里拉庄稼拉化肥,还常常帮着乡亲们捎这捎那,给大伙许多方便,是个公认的大好人。也许就因为对父亲的崇敬,我在《我的理想》的命题作文中,第一次把自己的理想锁定为“长大当一名赶车人”。那时,大多数同学都把当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作为自己的理想,相比之下,我当赶车人的理想就显得十分低调。于是,作文还没有交上去,便遭到同学们的非议。隔壁放牛的堂哥双手叉腰翘着鼻子讪笑,说我是“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我没有理会这些冷嘲热讽,还是猛着胆子交了作文。尽管说的都是自己的心理话,因为有大家的非议,心里免不了惴惴不安,不知道好老师会如何裁判。
在苦苦的等待中,作文本子终于发下来。出乎意料的是我的文章竟然大受表扬。当郝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我的文章时,我心中油然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自豪!郝老师 那抑扬顿挫的朗读让我一次次的怦然心动!我激动我自豪我骄傲,不是因为自己的文笔多么高超,而是觉得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父亲连同他的赶车手艺一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是多么难得的啊!我永远也忘不了郝老师写下的可贵的十字批语:“崇敬平凡,真情实感,传阅!”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写得很成功的作文。郝老师的批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崇高,什么才是人生的追求。难道不是吗?我们的民族振兴确实需要名家名人,但也更需要无数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郝老师知道平凡劳动的金贵,更知道不失时机的在懵懂童心里播撒崇尚平凡的种子!
多年之后,我没有实现当马车驭手的愿望,而是想我的郝老师一样当了一名山村教师。坎坷崎岖的山路上,郝老师为我送行。没有任何的临别赠言,我相信豪言壮语郝老师张口就来,然而他没有说。他只是将自己山乡执教三十二年的平凡经历娓娓道来:曾经几次主动放弃留城工作的机会;在山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安了家;把培养教育大山里的孩子当作孜孜以求的毕生的事业……在郝老师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一缕春风拂动着满山的稼穑,看到一场甘霖滋润着久旱的原野;看到山岚深处生长出几辈人的`希望!我受到了先行者的感染,得到了宝贵的人生启迪。这以后,当我面对一群崇拜各类“星”的学生的时候,总是一次又一次想起我的郝老师。他深深扎根于山区,默默耕耘,循循善诱,既叫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又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准备做个脚踏实地的平凡的好人。于是,我告诫我的学生:天上群星闪烁,毕竟缥缈遥远;世上芸芸众生,才是我们植根的福地,唯有扎根沃土,才会有根深叶茂的契机。
是的,我至今相信,当我和我的学生们这样实践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便是对我敬爱的郝老师的最好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