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弟子规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读后感1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规读后感2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边,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这种亲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对我们的爱,永远都在。听到你在外面过得很好的.时侯,他们很高兴,逢人都说。要是遇到什么麻烦时,父母都会担心的不得了,睡不着觉!为了让我们娶上媳份儿,操心至极!所以,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却忽略了父母的爱,认为父母总是杞人忧天,唠唠叨叨,总会跟父母产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认为父母不爱我们了,这个时侯,我们还会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答案。不管怎么样,我们听从父母的意愿是对他们的尊敬,我们应该更加宽容,体谅得照顾父母。对他们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时侯,我们会很自然的孝顺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错的时侯,我们做子女的要帮助他们改正,对他们的不良嗜好,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这也是一种孝心。但是一定得讲究方法。
父母渐渐老去,我们也有自己的压力,不管怎么,珍惜现在,珍惜与他们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3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这末一个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厂里,让它去看门,虽然又送过来了一个球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以前的球球,毕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个月,感情不是一般的东西可以摧毁的,所以,当我去厂里看到明显瘦下来的球球时,我的心就一阵疼痛。我就想着给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这里,不可能给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来都给球球带点好东西。
在我给球球送过去奶,狗粮的时候,球球吃的特别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来的食物。后来我发现就算球球吃了我给它的'东西,它也不会变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后来爸爸对我说,你别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几天不吃饭,生人来了他也不怎么叫了,我听了,连忙说是,但是球球可怜的模样让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那些零食什么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里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会把那些它不喜欢吃的食物也一并吃掉。后来,球球真的长胖了。
我想:以后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先给爸爸妈妈说一下,说不定他们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灵感。
弟子规读后感4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5
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弟子规读后感6
“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往今来,书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们从书中增长知识,从书中懂得人生百态。书就像一道美丽的色彩,让人生多姿多彩;书就像一种美味的调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会变得不完美。读书好,读好书,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终生。从我认字起,就开始了阅读之旅,然而我读的众多书中,最令我受益匪浅的书是一本经典诵读——《弟子规》。
它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那么还能做什么呢?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教导我们。渐渐,我们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高。然而,他们却越来越老,背也弯了,他们不再英俊,不再美丽,然而饱经沧桑的脸上却写满了对子女的爱。
它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父母,兄长老师们也对我们充满了关心爱护。所以我们应该去回报他们,尊重他们。对于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们,我们也应该去呵护他们。此外,现在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冷漠。在金钱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门邪道。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拜金主义,诚信变成了一种珍贵资源。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多多。
弟子规读后感7
我们聊到了很晚,这时,有人把电开了,不过,我们都很累,睡了!400字作文要是早晨雾大,站在阳台上,不但不见湖水,连苏堤也消失在浓雾中,茂密的绿树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父亲,如果你还在世,我该是多么幸福啊。我等得不耐烦了:“快点垫报纸呀?晚上,哥哥早早的吃完饭去偷青瓜皮了,我们7点钟才吃完。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 ,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百事孝为先,这是先人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应继承这种优良的传统!
弟子规读后感8
国学如潮,向着我们澎湃而来,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冲洗着我们的心灵。读《弟子规》,我进一步得到了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从接受启蒙的孩提到现在热血沸腾的青年,一路的成长,我们都离不开国学思想的`摆渡。《弟子规》,读它千遍万遍也不倦。
《弟子规》是以孔子言论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教材,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通过它所蕴含的优秀传统道德伦理来规范举止言行,激发引导人性向善发展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全新社会的必要。
万事孝为先,这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董永卖身葬父,木兰为父从军,黄庭坚涤亲溺器···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诚实守信乃立足社会之本,谨慎与否决定事业成败,可见“谨信”是何等重要。“泛爱众”直教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亲仁学文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是才需要,如是因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而凸显。要想站立潮头唱大风就必须德才兼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字一句都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实是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升华,这其实是现实形势的需要。读《弟子规》,我更深一层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读它,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9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10
在今天的课上我学了一首古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我觉得做人应该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说起孝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民笋的小孩子,九岁。他的母亲死后,他的父亲就为他找了一个继母,过了几年他的继母生了两个弟弟,他们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笋的父亲去远方打工。
从那一天开始民笋的命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继母和两个弟弟在吃美味佳肴,而民笋却吃饭和菜叶子。可他从来都没有埋怨过他的继母。
到了冬天,民笋的父亲回来了,他们一家到山上旅游,在过一个转弯的时候民笋冻僵了没能拉住马车,差一点就掉下悬崖去了,还好民笋的父亲拉住了马车,民笋的`父亲把民笋给踹下马车,民笋还不停的说:“对不起父亲,我没有拉好马车。”民笋的父亲用鞭子抽民笋的衣服,可一抽民笋的衣服就破了,飞出来的不是棉花。
当民笋的父亲看了以后决定休了民笋的继母,可民笋跪着父亲的面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听了民笋的话他的继母被感动了,父亲没有休了继母。后来孔子到了他家决定收民笋当他的弟子。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主要是讲述一些儿童应知应尽的生活礼仪与道德规范。我背了《弟子规》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所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能拖拖拉拉。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在教导我们时,我们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虚心接受,并且承担过失,不可顶撞父母,让他们伤心。
在生活中,爸爸叫我起床,像蜜蜂一样“翁嗡嗡”地叫,烦死人了;有时候妈妈叫我干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就拖拖拉拉的,我心里暗暗地想:凭什么让我干,干这事多累啊;有一道数学题很难,我都会了,可爸爸还在那讲,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太罗嗦了;有一次,我犯了一个特大的错误,我整个上午都没有学习,在家里为所欲为,爸爸妈妈就严厉地把我训斥了一顿,当时,我心里恨死他们了。可是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我就向爸爸妈妈承认了错误。我决定改正平时的一些坏毛病,今后要孝顺父母,要关心父母,听从父母的话,这才是好孩子。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父亲如阳光,给予我刚强和热情,让我的.意志获得了磨炼;母爱如月亮,给予我温情与诗意,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多么伟大呀!我们要好好爱自己的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12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
我从中读到了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应实事求是。
下面介绍一个实事求是的典故。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他不仅收藏古旧书,而且进行认真地研究整理。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我们老师在说话、办事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在学习时,我们有不懂的就要不耻下问,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学生交往时,说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与别人打交道时,不浮夸,不说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敬重你。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推崇,内涵广博精深,很值得一读。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起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教导我,教育我的情景,我心中一阵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我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很多的。
同时,我也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不断进步的!
总之,读了《弟子规》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弟子规读后感14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今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先《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俭,宽容很多,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日,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当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我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此刻,我已经认识到了自我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15
正确的抉择,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习的效率,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贵在坚持,贵在力行。可是重要的还是要先立志。在教育中和孩子一起做,切勿只有要求,没有行动;要求孩子,宽容自己。
以《弟子规》为准则,从小扎好教育的根基,否则,学再多的知识,只会长养孩子的浮华和傲慢。正所谓,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我们要珍惜圣哲的教诲。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以道德教育为纲领。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道,五伦关系即为道,正是天道和人道。万物如是,人亦如是,这就是老师常讲的天人合一吧!
遵循天道,和谐人道。五伦关系中夫妇关系最重要,正所谓夫妇正,则五伦正。夫妻和谐了孩子才会有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潜移默化的建立了父子有亲的关系,自古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君臣之义等四种关系也随之做到了。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正是爱情的开始,如何经营呢?人与人相处,一定要相互尊敬,保持距离,做到相敬如宾,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建立家庭道德,培养出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好儿孙。因此,家庭里第一件大事【至要莫如教子】,夫妇是道,有别是德,别就是责任不同。
每个家庭、每对夫妇承担好自己的责任,自己带养自己的孩子,才能完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学会孝字的第一堂课。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的教案07-18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心得06-30
《弟子规》教案05-15
弟子规感悟09-13
弟子规的感悟10-02
弟子规心得09-21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