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12-06 06:06:07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精华[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精华[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在我的脑海中,《弟子规》是一本经典之作,是一个生活的典范,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导航员,这本通俗易懂的书籍,看起来每句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弟子规》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细细品味,更能发现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字眼中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儿,同时在简洁中又把知识的'甘露撒向了我们。

  读了《弟子规》后,我豁然开朗,更知道了处身于这个社会上,我们一定要学习诚信待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们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一句说得多好啊!它告诉我:凡是自己亲口说出的话,都要讲信用,欺混蒙骗、胡言乱语绝对不行的。所以说,《弟子规》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般一针见血地教导我信用是代表一个人的心胸,尊严。

  说到讲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与朋友小雅之间的故事,那是一年级时的事了,本来我和小雅约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业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却不合时宜地下起大雨,眼看这倾盆大雨哗哗下不停,凛冽的寒风中,小树、花儿都被大雨冲得摇摇晃晃的。突然,一道银光从天空中闪烁而过,继而“轰隆”一声,一个响雷在空中炸开,我被吓得心惊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这场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会来了,这么大的雨……唉!当我心灰意冷时,小雅却闯进了我的眼帘;她身上穿着一条绣满碎花的裙子,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双脚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来,脸上洒满了疲惫,却又隐隐约约地闪烁着欢乐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连忙奔出家门,迎接那个湿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那么守信,何况是那么大的暴风雨,又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想,不仅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执着了吧!或许,有人会说她很傻,但是,这样的“傻”,很值得,不是吗?这就是诚信的表现吧!诚信诚信,诚实守信,学会诚信的人,才是一个“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像一条稚嫩的小鱼,是《弟子规》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规》让我在云雾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规》让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是《弟子规》教会我做人,所以,“导航员”这个称号非它莫属。

  我在阳光的淋浴下成长,我在《弟子规》的臂弯下学会做人。《弟子规》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弟子规》读后感2

  今日,教师给我们读了一本书《弟子规》,其中的一部分。"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儿女不管多忙的时候,也要孝顺自我的父母。

  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吧,因为能够收到亲戚和家人的压岁钱,可是在高兴的前提之下,千万不要忘记了一件事情哦,那就是在新一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们要给父母和家人拜年,让父母明白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今年我就犯了十分大的错误,因为祖母提前给了我压岁钱。我就光顾玩了。只想着钱,并没有注意我们的风俗_小孩要给长辈拜年。

  大年初一,我看再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想起来了,就立刻给长辈一一拜年了,爸爸妈妈一年辛苦了。我们如果连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到。怎样能好好孝敬父母呢?同学们你们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吧,那就必须要及时改过来。弟子规教师读后感3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此刻礼貌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贴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能够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日能够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能够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善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当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明白,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此刻社会它的动乱,我们能够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当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明白吗?在古时候,他们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当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读后感3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读后感4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本,有励志向学、劝人向善的《三字经》,有教人做人与感恩的《弟子规》等等。每本都是各朝代的名人之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书中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等方面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起初,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每天只是摇头晃脑地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地,我领悟到了其中的含义,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主要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该马上回答,不能慢慢吞吞的回答;父母有事叫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面去,当我们做错事情,父母责备我们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从这里我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我常拿这些规矩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前父母要我帮忙做一些家务或额外出一些题给我做时,我不是推托就是不理或是顶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非常后悔。是啊,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我实践知识,教我如何独立,教我如何做人;这是父母在课外时间辅导我学习,给我灌输理论知识,让我头脑更加丰富。而我不但不感谢父母,反而做出上述之举,我这种行为就是不孝的`行为,就是没有细心感受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缺少了感恩的心。现在,无论在哪里,我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具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学校,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帮助别人,遵守校纪校规,遇到同学之间打架现象,我会马上上前去制止;在家里,我常常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要辅导我学习,我很乐意地接受。例如:有一次我父母都外出,我一个人在家,等他们回来时,我已经将热乎乎的饭菜端到了桌上,父母见了都夸我长大了,会体贴人了;在外面,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会主动地给他们提供帮助。有一次,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中山,中途上来了一位老大爷,车上又没有座位,见此,我就赶快站起来给他让座。……

  《弟子规》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一读。

《弟子规》读后感5

  今年暑假,爷爷要我学习《弟子规》。他说这本手册主要讲述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许多大人夸奖的好孩子,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吧。

  我每天认真阅读《弟子规》,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还存在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可是我呢?房间里乱七八糟,床上一个文具盒,地上一支钢笔,三年级的书和四年级的书被胡乱地堆在一起。墙壁也成了一幅五花八门的“展览图”,这边画个小白兔,那边画只大老虎。我的书案成了我的“调色板”和“算术验算纸”,尽是五颜六色的圈圈和横七竖八的算术式。还有,奶奶经常叫我整理房间,而我却我行我素。比如练毛笔字,我有时忘记盖上墨盒,奶奶说一走进我的房间,就会闻到一股墨汁“香味”。她还从洗衣机里捞出过一件“黑衣”。咦?我怎么会有黑衣服呢?原来是我不小心把毛笔扔到洗衣机里去了。唉,真是粗心大意。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在看书时,如果有同学叫我去玩,我就会一蹦三尺高,把书往身后匆匆一扔就溜出去了。一本新书在我手上用不了几天就会变成“烂渣书”,你看,四年级的数学书被我折腾得“粉身碎骨”,语文书也成了“书a耙”,可我从来不去理会它们。现在想来,我的`好好整理一下,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唉,说到这一点,我很惭愧。我只要一生气,往往会大发雷霆,任凭谁怎么开导,我都不理睬。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只要爸爸的棋子比我的多,我就嘀咕着不想再下。不管爸爸怎么说,我就是不下。最后,当然免不了让爸爸举起“手”向我挥来。虽然我不敢再顶撞,但是我还是坚持不肯下。我主要是害怕失败。我现在知道了,这种陛格不好,需要慢慢改掉。

  读完《弟子规》,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缺点,也找到了改正缺点的信心,因为“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读后感6

  我有一个私人“加油站”——书柜,《红楼梦》、《淘气包马小跳》、《获奖作文大全》。各种各样的书填满了它的肚子。其中有一本《弟子规》,那是我的最爱,因为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首孝悌,次谨信,出必告,反必。”。诵读着它,我知晓了为人处事之理。不信,你看!

  一天放学后,我应同学之邀去她家玩,却忘了事先跟爸爸妈妈打个招呼。在同学家,我们先完成了作业,然后谈天说地,吃零食,听音乐玩个不亦乐乎!完全把“出必告”抛之脑后了。5点,6点。时间在悄悄地流逝。

  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习惯性地叫着:“囡囡,我们回来了!肚子饿了吗?”连喊了好几遍,都得不到我的回应。

  “别躲猫猫了,妈妈都看到你了哦!”妈妈还以为我在和他们玩捉迷藏呢!

  她找遍了家里的所有房间,都不见我的踪影,这下可把她急坏了:“都6点多了,囡囡会在哪里呢?”

  她立马吩咐爸爸打电话到亲戚家寻找,自己则联系我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不一会儿,找人队伍就庞大了起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亲朋好友都出动了。

  而作为当事人的我,却和同学悠闲地边听着音乐,边哼哼:“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直到爸爸妈妈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我面前,一把紧紧地抱住我时,我惊呆了!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头发散乱,两眼通红,这还是平时大方得体的妈妈吗?

  “囡囡,你要吓死爸爸妈妈呀!放学了不回家,爸爸妈妈有多担心,你知道吗?呜呜”坚强的妈妈竟然小孩子一般哭了起来。

  “爸爸妈妈,我错了,对不起!‘出必告,反必面’,我一定会牢牢记在心里的!”看着妈妈的样子,我好心疼,也更加痛恨自己了。

  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电话手表,我天天带在身边。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不忘给妈妈打个电话,或在家庭群聊里留个言。我要时时践行“出必告”,这样爸爸妈妈就随时知道我的`行踪了。

  ......

  《弟子规》,你是我成长的坐标,为我的健康成长导航;你是我无声的良师,默默地孕育我正人君子的品行。《弟子规》,Mylove!

《弟子规》读后感7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传统诵读经典《弟子规》,获益良多。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凡是开口说话,诚信要占第一位,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巧语的方法和欺骗手段,就更不能使用。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要实实在在,不要说些不着边际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做过的一件错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刚刚起床,朋友们就一起过来找我,我惊讶地问道:“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早来找我了,往日你们都是中午才有空来找我玩的呀?”小洁说:“我们今天想找你一起去种黄豆。因为我们几个家里都没有黄豆了,想看看你家有没有。”我恍然大悟,赶紧进厨房去找,发现家里有些黄豆,便拿了出来给大家分。小静说:“我们只要六颗就够了,每人种两颗。你一定要记得用清水泡一下黄豆,我们下午四点半再过来找你一起种,好吗?”我开心地说:“好啊!”

  送走了她们,我刚想找杯子泡黄豆,家里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妈妈打电话回来说,让我送点水到田里给她喝。我赶紧盛好水送去后,回来就打开电视看喜欢的节目,把泡黄豆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当小洁、小静她们来找我的时候,我才想起来黄豆还没有泡。小洁生气地说:“我们不是约定好了的吗?你怎么能不守信用,不讲诚信呢?你让我们怎么跟你做朋友?我们不喜欢跟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我羞愧地说:“对不起,我没有用心记住这件事,我以后一定好好改正,不会出现不讲诚信的事了。请大家原谅我!”

  经过我的真诚道歉,朋友们虽然原谅了我,但是这件事却像警钟一样长鸣在我的心里。读了《弟子规》后,我更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懂得了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往原则,懂得了“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它会一直成为我人生的信条和座右铭,鞭策我前行!

《弟子规》读后感8

  爷爷对我说过:"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主要在个人的努力。经过那件事后,妈妈又研制出一套方案,那就是"拆机法"把显示屏和键盘、鼠标放在桌上,主机却不见了踪影,后来我才发现,是被锁在桌子下面的保险箱里了,这回的方案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破解,请看到此文章的人给我想一套方案,有重谢。

  在小时候我背过《弟子规》,但几乎都忘记了,也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听钱文忠老师一讲,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与余力学文。《弟子规》里关于孝的部分,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的王祥对自已并不是很慈祥继母,都非常孝敬。在冬天里,继母时常想吃鲤鱼,王祥竟然赤身卧在冰上去找鱼,这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则故事使我懂得了:孝不是交易,是无条件的,孝也是人的根本。我想到:对于我的亲生父母,我该怎样孝敬他们呢?我现在还小,无法用大量的体力劳动和外出挣钱孝敬父母,但能在细微之处做点事。以前周末回家,我会偶尔在早上起床后,给妈妈倒杯凉白开,以后我要坚持这个习惯;父母挣钱很辛苦,以后,当我花爸爸妈妈钱,正要买东西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有没有这个必要,能不能节约一下,对于父母给我买的东西,要爱惜使用......我想这也是孝吧!

  当我听到:缓揭帘,勿有声,这句话时,我突然回忆起了一件往事,一次我去数学金老师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一个箭步,顺手将门一带而过,门‘咣’的一声巨响,关上了,把屋里的老师们都吓了一跳,妈妈正好在现场,立马说我:“门应该轻轻关上,你这样做,显得你很没有教养,对老师很不尊重。”我当时挺不服气的,还叽哩哇啦解释了一通。现在想想,觉的很不好意思。

  听钱文忠老师讲《弟子规》,我的心能放的很平静,边听边想到以前做过的很多事情是否正确,如果错了,应该按《弟子规》中哪点去改才对。既然《弟子规》可以给我明白那么多宝贵的道理,那我就要经常学习它,将它运用在我的实际生活中。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它告诉我们对待父母要比对自己更好,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其实孝顺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想过做到,只是做不到而已。而父母说的话我们也常常当耳边风,其实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刚买电脑时,我对电脑很好奇,甚至一天都不离开电脑,父母为了我的眼睛不坏掉就一次一次的提醒我不要总是玩电脑、看电视,可是我偏偏不当回事,每回都把他们的`忠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终于,过了一年,我的眼睛视力就不好了,甚至看不清黑板,然而,父母知道了我的眼睛不好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立马带我去做治疗、配眼镜,花了上千元做了纠正。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而造成的视力下降,可是爸妈却不怪子女,只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视力问题。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儿女对自己怎么样都始终对儿女好。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经常惹父母生气,甚至有时候还对着父母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读了《弟子规》中的孝,我知道了自己对父母发脾气是多么的不孝,也会好好的反省自己。

  《弟子规》中另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信。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诚信是交朋友的必要素,一个人有了诚信才能让别人信任你,答应别人的事也绝不能食言,不然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以前跟一个小学同学约了一起去新华书店,可是因为爸爸妈妈叫我去舅舅家,所以我没有去约定好的地点。但是我没想到,第二天那个朋友一句话都没跟我说,我主动找了她好几回她才告诉我原因,原来是因为我昨天没去那里,害她等了我一个小时。我拼命的解释,可她根本就不听。我第一次尝到了不守信用的滋味。经过了这件事,以后我约定好了的事要是临时有问题我就无论如何也要跟约好了的人说一声。因为那一次我的不守信用给我的人生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弟子规》的“信”时,我真的觉得诚信非常重要。

  弟子规将我们平时的言行标准都归纳下来了,更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小辈与长辈应该如何相处等等一些道理。我也会努力的去做到《弟子规》中对我们平时为人处事的一些标准。《弟子规》中的道理真的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样的书值得我们都去看、去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10

  《诵读古代经典》是我校校本课程,其中我们三年级阅读的是《弟子规》,学校给学生每人发了一本《弟子规》。早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一直没有仔细读过。所以读起来也倍加细致,感慨颇多。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敬老爱幼,勤思好学,成为品德高,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我们做教师的也不失为一本培训良好师德的好书。

  读《弟子规》之前看了《论语》,里面有句话非常精辟,“其身正”,我自己身正了,“不令而行”,我们的学生就会跟着你做;“其身不正”,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虽令不从”。纵使学校校规订了二百条、三百条,学生也很难成为品行高尚的人。记的有一天刚上班,我在楼上看到了个熟悉的身影,是我们校长,他正在校园里走,沿路捡起地上的垃圾。校长的这个风范留在我的印象当中很深刻,从那时候开始我从来没有丢过垃圾,因为当我要把垃圾丢下去的'时候会浮现什么影像?那我太对不起我的校长了!你看,一个“身正”者的行为对底下的影响是很深的,慢慢的我们自己也会效法、也会学习。现在我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更是体会到了真正带一个团体的效率就在以身作则是最好的。作为教师我的们如何才能做到“其身正”?《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身正为范”,一本好书。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名体育教师。我知道作为小学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弟子”也有“规”,古人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时时侵害着我们的学生,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引起我们的担心,所以必须注重孩子们的品德养成教育。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寨里中心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个个都都是品行高尚之人!

  让我们记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我们正是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12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主要讲礼、孝、谨、敬、信、亲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虽然《弟子规》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们却没有照做。比如“人不闲 勿事搅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别人忙事不要打搅他人,别人有短处也绝对不要揭露出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而现实生活中就有那种专门捣乱专门揭短的人,一点都不尊重别人。最近,我也在读《弟子规》,读到了一些关于“泛爱众”的内容。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意思是;别人对你有恩惠,你要是时刻刻想着回报他;如果别人和你有仇怨,你应该及时求他人谅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别人对你的恩惠要一直长存在心里。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报恩、感恩,那现在社会的我们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人;这次别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钱包,下次别人向你借钱时,你却连理都不理她(他),这种人就叫忘恩负义。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说明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你愿意当一个卑鄙小人吗?大家都不愿意,那就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个不会感恩的?孟子小时候厌学贪玩,他的母亲就剪短织到一半的布,为此教育孟子,结果孟子长大以后为感恩母亲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爱迪生也感恩母亲对他儿时的精心教导,长大成了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看,这么多人都知道感恩,我们从小当然也要知道、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最要感恩的当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养家,母亲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顾我们。可知父母每天为我们是多么的劳累,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从现在看是努力学习,长大报国报父母。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让不会感恩的人学会感恩,要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已经开课一个学期了,学了它后我也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以前的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着。而如今学了《弟子规》后的我,变的勤劳懂事了。早晨不再让妈妈叫着起床了;一些该做的事我也不会不做而让妈妈做了;现在每天晚饭后都由我来刷碗、擦地,也经常给父母洗脚,替他们分忧。

  现在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苦。所以我现在变的非常的节俭。在饭桌上时,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吃饭,怕把饭粒掉到外边来。浪费了农民们用辛勤汗水浇灌而出的果实。而且每当吃饭前我都会在心中默背"感恩词"。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时间。以前我总是说一句话:"还有时间呢!不着急!"往往也都是因为这句话使我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着急,而前面的.大好时光也都白白地浪费掉了。现在可不同了,有事我不会再拖时间做了,总是很积极地做着,很快就会做完,剩余的时间我也不浪费掉,用它来干一些有意义的事,让我的生活中没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还懂得了爱惜和环保。我不再乱扔垃圾了,反而开始遇到垃圾就捡起来仍进垃圾箱里。邻居家的叔叔总是喜欢在草坪里遛狗,小狗也经常把粪便排到草坪里,造成了环境影响,我也开始经常到他家做客,总是给他和他的家人讲一些环保知识,劝告他们不要带狗到草坪中去,让他们好好保护环境。

  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更是做的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14

  最近读了老师发的《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意思,《 弟子规 》 读后感。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读后感《《 弟子规 》 读后感》。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弟子规》读后感15

  “孝”是一个多么平凡而又拥有深刻含义的字眼啊!多么像一个孝顺的儿子背着一个年迈的老人啊,这就是孝!那么孝又是什么呢?孝不就是长大了打工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吗?孝难道不是给父母买买好东西吗?不是的,孝是简单的`多陪陪爱自己的人;孝就是过年回家多看看家人,陪他们说说话,交交心。孝是……

  《弟子规》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孝的语句,书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圣人教育学生的一些发法。学生首先要孝敬父母,服从兄长,其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人要讲究信用。对他人要有爱心,要亲近和崇拜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做好了这些之外,如果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多学文化知识。

  当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不禁想了想我自己,有这样做到吗?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情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做一下家务。我心想:我才不要,做家务这么累。于是我便找了个借口说:“不行,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妈妈听了,摇了摇头,继续开始辛苦地洗衣服。看着太阳高挂在天空,温度持续上升,妈妈在烈日当空下洗着衣服,汗水不断往下流。看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心里感到了愧疚。父母每次让我做点小事,我都拖拖拉拉,总喜欢说:“马上我就去,看完这一集就行了。”是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学着记住这句话,把它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每当父母让我做什么事情时,如有偷懒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时,我便会用这句话来警告自己,做事情千万不能再这样马虎对待。

  当读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的时候,我想到了古代的孝子王祥。她的母亲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一天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于是王祥便为继母捉鱼,但河水已经结冰了王祥变脱掉自己的衣服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鱼。对啊!虽然继母不喜欢他,但王祥依然孝敬继母,父母喜欢我,我孝敬父母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能很好地孝敬他们,那才是一种孝顺。

  孟宗泣不管母亲说什么他总是照着去做。孔融四岁能让梨,这都是孝。孝无处不在,《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孝。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经典名句07-04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全文10-28

弟子规教案09-29

弟子规的故事12-15

《弟子规》心得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