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11-01 07:42:17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现在的自己,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以后应该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钻研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3

  在假期里面,我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不但让我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学到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方法。

  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父母让我们做什么就要做什么。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段话让我明白了,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但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会成什么人才呢?只知道努力去做,不读书,不求真理,任凭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从这段话上我也知道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就是说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告诉我们清早要早起,晚上可晚点睡,人生短暂,一转眼间就到了老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漱口,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以保持干净,这些道理我不但知道了,而且还做到了。

  另外在这本书中,我也学会了许多生字词,比如“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瞧,这些生字,我之前都不认识,现在不但认识了,而且还知道了它的意思。

  我喜欢这本书,他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它是一本国学经典,它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弟子规》读后感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弟子规读后感4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弟子规读后感5

  学习《弟子规》有些年头了,记得第一次接触《弟子规》还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我认识的字有限,只是按照幼儿园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虽然背诵得比较流畅,咬字也算准确,但对于《弟子规》的内容我根本就参悟不透。

  小学一年级开始,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讲解,同时也看了相关的动漫剧情,加之自己开始识字,懂得逐字逐句去慢慢体会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到现在,已经读三年级的我,终于明白了《弟子规》上所阐述的内容。

  一年级的时候,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督导下,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按照《弟子规》“谨”章节中所宣扬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慢慢地去体会“时间”观念,懂得了人生只一世,匆匆几十载的意义。在不浪费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玩耍、休息时间,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地去学习。通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能够在不需要大人的监督和催促的情况下,自己起床、洗漱、就餐、着衣、上学。付出必有收获,这一年我受到老师和亲友的多次表扬,学习成绩也非常理想。

  二年级的时候,全部的《弟子规》我可算是倒背如流了,我开始慢慢学习并按照《弟子规》中“入则孝”和“出则悌”章节中所宣扬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果说能做到“谨”的规定需要的是坚持,那做到“入则孝”和“出则悌”这两章的内容,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有一颗爱心和孝心,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其贯彻实施。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对于我来讲,都能够做得非常好,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一句做好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打小我就爱感冒,为了我这看似壮硕,实则体虚的小破体格,十年来,可没少让我的父母忧心。我的班主任邵老师给了妈妈一个非常好的建议,那就是“闭上嘴,迈开腿!”虽然我没能减肥成功,但二年级这一年的时间,我的体质明显比以前好了许多,这与我“迈开腿”有很大的关系。锻炼多了,我身体也就越来越好了,身体好了,“贻亲忧”的问题当然也就迎刃而解啦!

  三年级了,我很高兴我的班主任还是邵老师!这一个学年,我会将《弟子规》中“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四个章节的内容,身体力行地做到并做好,争取秉承圣人训,做一名新时代至孝、至亲、至礼、至信,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6

  我和很多人相比,是幸运的。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把《弟子规》“请进”了我们家,我和妈妈一起开始在家学习《弟子规》,是它伴我一路成长。

  记得刚开始读《弟子规》的时候,我读起来有些困难,有许多字不认识,还有许多字与现在的发音不一样,妈妈教了我好几遍,我都读不会,就想退缩,而且还发脾气。可妈妈还是一遍一遍地教我,即使我不读,妈妈自己也坚持读完。就这样,在妈妈的带领和感染下,我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反复跟着妈妈练习,很快就会读并且能够背诵了。当我第一次背诵《弟子规》的时候,妈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我会背《弟子规》以后,妈妈又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解字面意思和引申的含义。从《弟子规》中我学习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在理解意思以后,妈妈又进一步引导我用《弟子规》来解决我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当我犯错误的时候,妈妈就说:“过能改”,我马上接:“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又如有的时候我看完书随便放,妈妈就提醒我:“读看毕”,我于是紧跟“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现在我不仅知道看完书要放回原处,还知道了用过的其它物品也要放回原处,坏了赶紧修补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学会了------学习要做到举一反三,要做到闻一知十,要做到学以致用。

  现在,《弟子规》我已经很熟悉了,但妈妈又告诉我:《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重要的是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一贯做到!不要成为“记问之学”。虽然我学《弟子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真正能够做到的还很少很少,但是,我有信心把《弟子规》踏踏实实学下去,认认真真做到底!

  我们翠微小学三(九)班的.同学们也是幸运的,我们的班主任马静老师也把《弟子规》请进了我们班,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学习《弟子规》,利用晨检时间让我们会读的同学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虽然同学们还没有读完,相信同学们只要学习也一定会有大收获的,让《弟子规》伴我们全班同学成长。

  《弟子规》点亮了我的心灯,也点亮了我们三、九班同学的心灯,当点亮自己的时候,周围的人也能得到光明。愿翠微小学的每一名同学都被《弟子规》照亮,处处是光明!

弟子规读后感7

  题记:道德的光辉就像太阳的光芒,而一个人要想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阳光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早就知道《弟子规》是好东西,所以,几年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教他背诵,后来,也推荐给学生,领着他们去背诵《弟子规》。然而,自从我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再读《弟子规》才深刻地体会到:《弟子规》看似平淡无奇,而其中所真正的内涵只有用心体味。《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它是用来做的,而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慢慢地,在践行《弟子规》的日子里,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弟子规》是一本薄薄的厚书,浅浅的深书,小小的圣书,它帮助我从阴霾走向光明,甚至让我重新做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它清晰明了的向我们传递着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的宗旨是“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把孝心装在心中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平和、又幸福的人,因为厚德载物嘛!所以我自己要以身作则,并带动我的孩子和学生们“孝敬”!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觉到了孝敬、诚信、仁爱、尊重……的'重要,小小的《弟子规》,其中富含的哲理足够我终生受用。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状态。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督促我将圣人的教诲贯彻于实践、落实于言语、行动中,并带动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但愿小小的我也能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我万世开太平!”做一个真正播撒阳光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8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

  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

  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

  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

  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9

  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圣贤书,我领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这本书是圣人李毓秀所写。本书一章虽只有短短八句话—二十四个字,却蕴藏着无尚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总叙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谨信。它告诉我,做人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其次要做到诚信待人。这句话简单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领悟,实践呢?

  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对母女在争执着什么,女儿看上去不以为然的样子。当路过她们身边时,我听到了她们争执的内容,女儿说:“哼,你不配当妈妈,连一部好的手机都不给我买,你知道别人用什么吗?用苹果(手机)!而我用小灵通……”很明显是为了换一部新手机才跟母亲吵架的。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为这位姐姐并没有按照古人所说的“首孝悌”去做,作为炎黄子孙,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举,怎能不感到耻辱?此刻,我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养大,并默默地付出,可你却对母亲这么大言不惭。若你还能问心无愧,不知羞耻,那只会让你身边的人感到可悲,可笑!当读到“次谨信”时,我也回忆起曾在幼儿园发生的'事。当时,我忘记带铅笔了,就向同桌借了一支,说是第二天还给她。第二天,一来到幼儿园就开始翻书包,想赶紧把笔还给她,可是找了半天,连个影子都没出现。那时,我突然想到昨天放学回家时似乎把她的笔弄掉了!我心头一紧,看到这空荡荡的书包里,一支笔都没有。但我却暗自庆幸她记性不好,因为一般这些小事她都记不清。她来到班级了,我假装在若无其事地看书,她果然忘了那件事。那几年,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压着我喘不过气,原来这就是说谎后的滋味。从那件事发生后,我就下决心,以诚待人,不可以再对他人说谎;而在那以后,我做到了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他人,真的快活多了。

  《弟子规》是我无声的老师,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遵循《弟子规》之训,伴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会将它教导我的一字一句都刻骨铭心,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时时刻刻警惕着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10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仅我们高年级,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经》。但我对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规》。

  刚开始读《弟子规》,它的总叙就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七年级,每天都会背上一遍《弟子规》,从总叙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背……总叙中给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为人子女,凡事对长辈要以孝为先,不然就枉为人子女一场。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和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 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很孝顺,可事实上,能够真正做到对父母孝顺的能有几个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坦诚自己没有做好。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听父母的话,不喜欢做家务,总想着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刚学完《弟子规》这本书,我在心里反复好几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一点也不孝顺?我心里对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家务活也不可以吗?”我一直都只会依赖父母,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规》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背完,但我会每天把它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然后再仔细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拔不掉。

  《弟子规》是我懂事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待人处世。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碰到对我们中学生更加有益的书籍。

弟子规读后感11

  今年暑假,爷爷要我学习《弟子规》。他说这本手册主要讲述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许多大人夸奖的好孩子,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吧。

  我每天认真阅读《弟子规》,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还存在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可是我呢?房间里乱七八糟,床上一个文具盒,地上一支钢笔,三年级的书和四年级的书被胡乱地堆在一起。墙壁也成了一幅五花八门的“展览图”,这边画个小白兔,那边画只大老虎。我的书案成了我的“调色板”和“算术验算纸”,尽是五颜六色的圈圈和横七竖八的算术式。还有,奶奶经常叫我整理房间,而我却我行我素。比如练毛笔字,我有时忘记盖上墨盒,奶奶说一走进我的房间,就会闻到一股墨汁“香味”。她还从洗衣机里捞出过一件“黑衣”。咦?我怎么会有黑衣服呢?原来是我不小心把毛笔扔到洗衣机里去了。唉,真是粗心大意。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在看书时,如果有同学叫我去玩,我就会一蹦三尺高,把书往身后匆匆一扔就溜出去了。一本新书在我手上用不了几天就会变成“烂渣书”,你看,四年级的数学书被我折腾得“粉身碎骨”,语文书也成了“书a耙”,可我从来不去理会它们。现在想来,我的好好整理一下,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唉,说到这一点,我很惭愧。我只要一生气,往往会大发雷霆,任凭谁怎么开导,我都不理睬。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只要爸爸的棋子比我的多,我就嘀咕着不想再下。不管爸爸怎么说,我就是不下。最后,当然免不了让爸爸举起“手”向我挥来。虽然我不敢再顶撞,但是我还是坚持不肯下。我主要是害怕失败。我现在知道了,这种陛格不好,需要慢慢改掉。

  读完《弟子规》,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缺点,也找到了改正缺点的信心,因为“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读后感12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传统诵读经典《弟子规》,获益良多。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凡是开口说话,诚信要占第一位,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巧语的方法和欺骗手段,就更不能使用。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要实实在在,不要说些不着边际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做过的一件错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刚刚起床,朋友们就一起过来找我,我惊讶地问道:“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早来找我了,往日你们都是中午才有空来找我玩的呀?”小洁说:“我们今天想找你一起去种黄豆。因为我们几个家里都没有黄豆了,想看看你家有没有。”我恍然大悟,赶紧进厨房去找,发现家里有些黄豆,便拿了出来给大家分。小静说:“我们只要六颗就够了,每人种两颗。你一定要记得用清水泡一下黄豆,我们下午四点半再过来找你一起种,好吗?”我开心地说:“好啊!”

  送走了她们,我刚想找杯子泡黄豆,家里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妈妈打电话回来说,让我送点水到田里给她喝。我赶紧盛好水送去后,回来就打开电视看喜欢的节目,把泡黄豆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当小洁、小静她们来找我的时候,我才想起来黄豆还没有泡。小洁生气地说:“我们不是约定好了的吗?你怎么能不守信用,不讲诚信呢?你让我们怎么跟你做朋友?我们不喜欢跟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我羞愧地说:“对不起,我没有用心记住这件事,我以后一定好好改正,不会出现不讲诚信的事了。请大家原谅我!”

  经过我的真诚道歉,朋友们虽然原谅了我,但是这件事却像警钟一样长鸣在我的心里。读了《弟子规》后,我更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懂得了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往原则,懂得了“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它会一直成为我人生的信条和座右铭,鞭策我前行!

弟子规读后感13

  一个个教诲犹如金子般正在发光发热,一个个道理犹如指南针般给迷途的人们引出正确的路线。如此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不知是谁偏心地将它们都记载于《弟子规》中。

  不过,没关系,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做,《弟子观》为榜样,我已经从中悄悄汲取了一部分最灿烂的。“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写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也许你会问:“你才多大呀,这些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吗?”但俗话说的好:“从小定八十嘛。”打小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乖巧孝顺的好孩子。想要成为这样的好孩子并不难,我们大家都能按照《弟子规》去做,那么啧啧夸赞将会属于你,属于相信《弟子规》的人,如果不相信试着做做看,相信那时你会觉得很幸福快乐,《弟子规》教导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宠爱忽略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它是历代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和长辈交往时要平等仁和,亲近有仁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儒家孔子在教育弟子过程中,将教诲与道理浓缩的精华,任我们中华子女吸收,可我们现代人却完全不理会儒家的良苦用心,真是悲哀啊!我从《弟子规》中懂的很多做人道理,群主另我启发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录。”它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诲,这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何谈做人呢?由此我为以前的行为而自责惭愧。以前

  爸妈让我做一些事情,我总会对他们埋怨不停,有一次我看电视正看的入迷,爸爸让我去扫地,我没理会他继续看我的电视,爸爸很是生气把我数落一顿,我觉的特别委屈,跑到房间大哭一场,最后我也没扫地。现在明白我连那么小的事都没做好,爸爸当时多伤心啊……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指南针,当我们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它就给我们指出正确的道路,我们努力学习《弟子规》的道理吧,让《弟子规》的精神在我们现代人身上延续吧,为了自己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同携手努力奋斗吧!

弟子规读后感14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跟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弟子规》里面的很多我都没有做到,读完《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处事与处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认真对待,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其实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弟子规》有这么大的威力,但是我亲眼见证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背后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动和忠诚、信义等,我觉得应该把它做为人生的准则,规范我的行为,让我今后不再犯错。

  做完那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后,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剩下的力量留去学文,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可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懂得?这其中的要求,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

  《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记在心里,父母批评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须虚心接受。

  说得真好!难怪俗话会说:百善孝为先。

  这几天,我刚好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义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

  这是一个特别爱高高地扎着丸子头发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特别可爱,估摸是读二三年级了吧。也许是住得远,几乎每天我都会看见他在校门口旁边商店的屋檐下等她妈妈来接。

  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很多同学被送伞来的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几个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测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久还不来接我,抱怨着烦人的鬼天气。可不经意回头一看,那个小女孩却静静地靠在墙壁上,抬头仰望,眼角带着淡淡的笑,仿佛在欣赏什么。

  “你在看什么?”我好奇地问。

  “雨。”她轻声回答,声音清脆,真好听。

  “雨?雨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这雨让我回不了家!”

  她扭头看着我,笑了,又露出那浅浅的酒窝。

  “当然好看了。你看这雨,晶莹,透亮,像珠子一样一颗一颗从天上掉下来……妈妈,我在这里!”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小女孩跑了出去。百米之外,小女孩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菜,把妈妈也拉到了屋檐下。

  “妈妈,看你衣服都湿了,我帮你拍拍。妈妈,你不用着急的,我会乖乖在这里等你的。我不会乱跑的。妈妈,回到家了,你要快点洗澡,别感冒了……”那清脆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而那位衣衫尽湿,却并不显狼狈的妈妈只是微笑,没有多余的话,差点让我弄不明白谁是妈妈,谁是孩子了。

  瞧,这不就是《弟子规》说的“孝”吗?小女孩做到了,我也懂了。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09-03

《弟子规》经典名句07-04

《弟子规》教案(经典)10-17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教案06-24

《弟子规》全文10-28

弟子规教案09-29

弟子规的故事12-15

《弟子规》心得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