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书的古诗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书的古诗1
今年暑假,我读完了《小学生必读古诗词75+80首》,这些古诗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读完这些古诗,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让我知道了原来古人也会追星啊!这是一首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写出了一个普通村民对诗人的'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读了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而《悯农》这首诗让我看到了世间的不公平和不美好。农民们辛勤劳作,全国之内没有荒田,秋天收获满满,农民却还是活活饿死了。让人感到悲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这首诗是诗人王安石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千家万户迎来了光明的日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和文字的魅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让我们从中明白很多人生道理。读书吧!同学们!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秀少年!
读书的古诗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是中国一个充满神气色彩的古典故事。牵牛星即,在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座的名称,可就因为这种传说成为了人们羡慕而又伤感的神仙眷侣。
首先诗篇用字恰到好处,从“皎皎”、“纤纤”我们可以想到织女的美貌——“静女其淑”吧。每一句诗词都押韵,使诗本来的意境又有了新的升华。其次短短的五十个字却写出了一种由悲和泪交织而成的感情。“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难道“迢迢”的只有“牵牛星”;“皎皎”的只有“河汉女”吗?前者“迢迢”不正说明后者从未断过的思念吗;后者“皎皎”不正映衬前者每到夜深人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那份苦楚吗?挺喜欢“脉脉”这个词语,将伤感似乎委婉却又直接的宣泄出来。“斜昏脉脉水悠悠”同样的`伤感,同样的意境,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刻骨铭心……
关于他们有太多的眼泪需要我们去流,感情需要等待、交流、付出……试想古代,牛朗好比流落在千里之外的不归之人,织女则是一位美貌思妇。那种复杂而又多味的情感岂可能简简单单的就表达出来?然而此时最怕,的就是思念,就是等待。内心是多么的寂寞:也许是“肠断白蘋洲”的伤痛,也许“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了吧……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她选择等待!为爱等待!她的泪如雨般的洒落,因为太多美好的回忆又重新飞过她的脑海。她曾经为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放弃了一切,放弃了所有,她在等待!她已经记不得什么时候是别离,但她相信她的等待!
有人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但!浩瀚的“银河”又怎可能“清且浅”?她也想迈步踏过银河,可她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也是没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彼此相伴着。“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所以即使一水相隔,也阻隔不了他们的情意,即使“脉脉不得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只要彼此都好,一切也就够了。秦观在《鹊桥仙》也有这样的感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读书的古诗3
我的诗词之行是从李太白的一首《静夜思》开始的,当我伊伊呀呀、摇头晃脑、似懂非懂地随着妈妈读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立刻就被这种平仄有致、言简意远、朗朗上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从此便蹒跚走上了诗词诵读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入了小学后,我更是如鱼得水,时不时驾一叶轻巧的扁舟,自在地徜徉在诗林词海中,体会诗词那令人齿颊留香、或铿锵或婉约的优美声韵,也是在这期间,我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
这套书几乎囊括了课本中所有古诗词,作者用精巧的笔触给了这些诗文不一样的解读。它以创新的方式串讲、趣解文章创作时代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我轻松漫步上下五千年,让我自如读懂大中华,让我与历代的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赋,赏月观菊。在书中我看到了贺知章金龟换酒的豁达,闻到了幽静的山谷中那一声清脆的鸟鸣,闻到农家腊酒朴素的香醇,尝到惠州荔枝的甘甜可口,聆听了汉高祖的激昂高歌和无奈叹息。我与杜甫咀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苦涩,我与毛主席感叹红军“五岭透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勇,我与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看“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大好春光,同时向泗水滨的孔老夫子致敬。在这些前辈们赐予后人的宝库中,我上下求索着,快乐着,悠闲着,惬意着,更成长着!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几年的诗词积累让我受益良多,尝到不少甜头,平日与小伙伴玩飞花令,我常常一马当先;平日写作中偶尔融入些许诗句,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至平时和老妈打嘴仗我也用诗句频频反击,让对方堂目结舌。除却这些,诗文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烦恼不如意时,苏轼的《定风波》给我洒脱的安慰;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李白的《行路难》给我张起勇气的风帆。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诗词无疑是东方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永恒的珍贵馈赠。当我们身处物质极大丰盛的年代,让我们的精神也在这个璀璨诗园中丰盈起来吧!
那与诗文为伴的年华啊,多么闪亮又耀眼!
读书的古诗4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这本《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每一首古诗文读起来都那么清新自然,都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当翻开书看到李白写的《静夜思》时,我大声朗读起来,读了几遍后感到有一丝的伤感,前两句写的是在作客他乡的.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直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写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这种情绪就像海面上一道道浪花不断涌上心头。就这一首短短的五言诗能表达出这么多的情感,我不得不赞叹李白的诗多妙!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慢慢地,我迷上了这本书。当我读到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印象最深刻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写得多么豪迈。也非常喜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一句,我努力站在诗人的心境里去感悟,感受他们的潇洒豪迈,感受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仿佛在和他们一起疯狂。
就这样,读《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成了我每天的习惯,让我的课外古诗积累量增多了。慢慢地,随着深入诵读一首又一首古诗,我开始有了自己新的感受。我爱上了李白的风流倜傥,恋上了苏轼的潇洒豪迈,感动于刘禹锡的壮志难酬,痛心在李清照的惨惨戚戚。这些诗词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去体味古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无穷魅力!
我爱这本《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
读书的古诗5
古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诗歌形式,作者们用押韵的字或词表达当时的心情,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清代作家郑燮写的《竹石》,表达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难、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在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充分的.表明了作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接着让我们,来阅读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诗人但是听到消息以后的欣喜和作者的爱国情怀,在诗句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充分的表达作者听说后的激动心情。
后来我们接着阅读了,清代作家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在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强烈愿望。
接着我们欣赏了,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浣溪沙》描述了清泉寺的环境,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词中的下阕可以看出作者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
最后我们阅读了宋代诗人王观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送别好友时的情感,从诗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中充分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读古诗可以增加内涵,所已从现在开始我会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情操,希望大家不要把古诗忘却。
读书的古诗6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潮涌是什么吗?
你知道“精卫填海”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你知道《王戎不取道旁李》里的王戎背景吗?
我知道三大潮涌分别是钱塘江潮、青州潮涌和广陵潮涌,但是现在只剩下钱塘江潮涌。
我知道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现在多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我知道王戎出身于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琅琊王氏,是竹林七贤之一。
你问我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因为在暑假里我读了《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我仿佛穿越到文中诗人的'朝代,去感受与体会诗文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书中《劝学》一章令我印象深刻,值得反思。以前我认为学习很枯燥,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看不懂的英语单词,学习很累,背不完的古诗、课文,写不完的练习题。所以我每次写字三心二意、边玩边写,学习效果很差。书里劝诫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像金子一样宝贵,我们应该珍惜。陆游告诫他儿子:莫负年华,刻苦读书。我想古人条件这么艰苦他们还能认真刻苦的学习,而现在条件那么优越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读书的古诗7
这本书是八年级的推荐读物,本来是买给孩子读的,无奈她沉迷手机,不懂开卷有益,不如我先读来。
我是热爱古诗词的,上学的时候,老师让背诵的,一篇没落都背,离开校园之后,也没有放下诗词,断续地读,有时也很有共鸣。读过叶嘉莹先生的讲稿实录才感叹,原来其实我一直不得章法,未能深切体会古诗词之美。
诗是要吟诵的。
诗讲究韵律,一声二声为上声,三声四声为去声,平平仄仄平,讲究对仗,有固有的规律,但有时也不一定呆板不变,因为诗是"情动于心而兴于言",这里的"兴"读作四声,意为内心的兴发感动。所以,我理解,在吟诵中找到诗词表达的内心情感,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
关于"导"
叶先生讲,学习或者教授孩子古诗词,首先是"兴",然后是"导",就是指导了解,了解什么呢,是要尽可能去了解这首诗词的详尽背景。对于一些大诗人的作品,要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时代背景,要了解诗中典故的由来,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前半句写的是巫峡的景物,《水经注》里讲"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没有听过猿啼,不知道会不会"下三声泪",但是可以了解的是,这里有地理知识有各种风物,再说"奉使",杜甫的朋友严武曾在成都做节度使,杜甫曾在严武手下担任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节度使"之所以叫"使",是因为他接受了中央的使命而来到地方,任期满后还要回到中央,杜甫在严武的幕府中任职,这算是"奉使"。而"八月槎"包含了两个可能的典故,其中一个与"奉使"结合起来,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去探河源,他是乘槎一一一种飘在水上的木排去的;另外一个典故出自张华的《博物志》,张华做过晋朝的宰相,据说他学问很渊博,他的《博物志》收录了各地的奇闻,《博物质》上说,汉朝时,海上有人年年八月见到浮槎,每年来去都不会错过这个时间,后有卜者说,浮槎渡的是牛郎和织女。十四个字,背后还有这么多的知识,看来,我原来的诗词是虚学的啊。
关于"讽"
叶先生讲,古人有注解,说讽是"不开读之",就是不打开书本,也就是背诵的意思。读诗,要兴,从诗里得到感发;要导,之所以感人的地方指出来;要讽,就是背下来。《左传》上记载了很多这样的故事,用诗句来问答,用诗句来讲外交,这是多么难忘的一个时代。试想,不会背诵,又何来这样的能力。
关于屈原
叶老师讲到屈原时说,楚国这个地方,深山大泽,有很多繁茂的树木,探测不到的地方,人们想象之中就有很多鬼神,所以就使楚地的人有很多很多丰盛的想象,不像黄土高原上的人那么简单、那么现实。这使我联想到,我生活的这片土地,属于蒙古高原,草原一望无际,所以人的性格比较洒脱、胸怀比较宽广,但是缺点呢,文化沉淀还是少了很多,因为人少,总归生存竞争压力小些,难免人就懒些,不是那么思进取。回到屈原,他留下的是非常丰富、飞扬的想象,不只是文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那样美好高尚的精神、感情和修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力所能及之时,应该竭尽全力,这样的人生才是没有大的遗憾的。
关于李白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当然是一个天才,自然是有天才的孤傲和狂放,这样也注定他不能入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这首诗的妙处在"相看",诗人与虫鱼共悲喜,与花鸟共哀乐,所以,李白欣赏敬亭山的自然、静穆、美好,敬亭山也会欣赏李太白这样飞扬跋扈的天才。后来宋朝的辛弃疾用李太白的意思写了一首词,其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读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美好,如果精神足够富足,怎么会孤单,人生有很多美好,一花一草皆有情,今人古人共畅怀,这也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关于杜甫
说了李白,怎么能不说杜甫,杜甫是写实主义,他生活的年代是动荡不安的,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诗作里。作诗的.方法常说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比"是由心及物,"兴"是由物及心。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玉露"是像白玉一样的露水,玉露和枫树林是颜色的对比,视角由近及远,萧森之后是波涛和风云,一种不安和骚乱的感觉从诗句里跃出。叶先生很推崇杜甫,她讲,杜甫很妙的一点是,"他能在写实之中表现出一种象喻的情致"。读他的诗,同时看看地图,对那种动荡,才更有体会。
关于陶渊明
叶先生讲,陶渊明诗的特色是: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达最深微繁杂的情思。有些人表现得很真诚、很纯净,但是并不简单、也不幼稚,他能把繁复的东西融合起去,以真诚的态度和世人相见,这说的就是陶渊明。了解了这些,才能体会陶渊明诗作的好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样的心境,这样的人生体验,这样的情怀,不正是让人高山仰止的吗?
关于旧诗
叶先生在书中有一段话,"有一件事情很奇妙,就是天下有很多事可以欺骗人,唯独写中国的旧诗不能骗人。不只是说他对旧诗的修养,也不只是说他的平仄、格律、用韵对不对,主要的是,这个人的品格、性情和修养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我的诗书修养还差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说是谈不到修养这个层面,不过,读一些人的诗作,确实能体会到文字之外的东西。这倒不是我关注的,内在的丰盈才是我所在意的,所以,叶先生的书,值得反复去读,读这样的书,也是让人非常欣喜的。
读书的古诗8
《游子吟》这首古诗,我很早就会背诵了,但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却不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学会上网查资料了。十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了三篇有关母爱的文章,三个画面令我泪流满面: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偏僻山村里,一位身患残疾的妇女在丈夫突发奇病死去的情况下,连续三年走街串巷乞讨米粮为读高中的孩子交伙食费,最终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在大别山区,有一个母亲穷得连一个电话费也打不起,她和在读大学的儿子约定:每周六中午12点准时打电话到邻村的一个小店,她不会接。这位母亲的家离小店要走两个小时的路。当她在12点听到电话铃响起,又用两小时的时间赶路走回家,一路上,她高兴得脸上泛起了红晕,因为她知道儿子在大学的校园里平安。
一位单身的母亲是个哑巴,早年丧夫,生活濒临绝境,但她很坚强,靠着稚弱的身躯和勤劳的双手把孩子养大。
孩子要上大学s,母亲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让儿子把他的欢笑声录音起来,孤独时可以听听……看着这三个感人的故事,泪水夺眶而出,迷糊了我的双眼。此时此刻,我深切感受到母爱是最高尚,最纯洁,最深沉,最伟大,最质朴,最神圣的爱。
思绪宛如轻风任意飘飞,打开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我感冒发烧不退,妈妈一连几天整夜不合眼守着,眼睛熬红了。炎热的夏夜,蚊子太多了,妈妈拿着扇子为我扇风驱蚊子,让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天下暴雨,气温骤然下降,妈妈送衣送伞到学校那是经常的事……母爱像一道防洪大堤筑起的水库,自始至终让我泛舟在微微的涟漪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走的是时光,在我心里却留下了慈母般的爱。望着明媚的阳光,望着充满生机的小草,我要尽情高声吟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一个多伟大而温馨的名字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我读到《游子吟》便不由地想起我的母亲来。每逢放学回家,我的心情总是很激动,恨不得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到家中,因为家里有母亲迎接我的笑容,有母亲为我做好吃的。每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我的心也在思考,母亲对子女的恩德子女们能报答完吗?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母亲就照顾我的每一衣每一食。冬天,母亲怕我被冻着,就千方百计地让我穿得暖,每吃顿饭,总要关切地询问吃饱了吗?
天下的母亲是一样伟大。《游子吟》虽然是一首短短的诗文,但是它所体现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恩德的报答。母亲在孩子心中是最慈善、是美的。我想到了自己的行为。和母亲顶嘴是我最大的.坏毛病,我很后悔。每当我想到这些,想到母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总是无地自容。
通过解读了《游子吟》,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应该从我做起,这就是我从《游子吟》中得到的启示。
母亲,一个多么伟大而温馨的名字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我读《游子吟》之时,便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来。每逢放学回家,我的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到家中,家里有母亲迎接我的笑容,有母亲为我做的好吃的。
每当读到:“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归”时,我的心也在思考,母亲对子女的恩德能够报答完吗?自从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母亲就照顾我的每一衣,每一食。冬天,怕我冻着,就千方百计的让我穿得暖;没吃一顿饭,总要关切的询问吃饱啦吗?好吃吗?等等……
天下的母亲是一样的伟大!
?游子吟》虽然是一首短短的诗文,但是,他所体现出来的却是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恩德的报答。
母亲在孩子心中总是最慈爱,最美的。
我想到拉自己的行为。和母亲顶嘴这是我最大的坏毛病,我很后悔。每当想到这些,想到母亲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总是无地自容……
通过解读《游子吟》,我更深刻地理解啦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应该从我做起,这应该是从《游子吟》中得到的启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时候常常听见哥哥姐姐吟唱这首《游子吟》,只知道哇哇地学唱。慢慢的长大了,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不停地飞针走线为将要出行的儿子赶制衣服,在儿子临行前缝了又缝,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像小草那样,可以报答春晖般的恩惠?这首诗歌千百年流传不断,深受人们的喜爱,把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母爱是如此伟大!
小时候总以为母爱是无用的唠叨。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催到:起床了,七点了,上学要迟到了。接着又唠唠叨叨的说:上课要认真,东西要带齐,过马路要小心可现在因为在学校里,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唠叨声,还真有点不习惯呢!原来有母亲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呀!
小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妈妈总会起来给爱踢被子的我盖被子;每当我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千方百计的逗我笑;每当我遇上困难的时候打退堂鼓的时候,妈妈总会给予我鼓励与帮助每天给我洗衣、做饭、教我做人的道理都是妈妈!
啊!母亲世上最伟大的人,他不仅给我们生命,还把我们教育成人。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亲像一把大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母亲就像黑暗中的一颗繁星,为我们照亮前途;母亲就想寒冬的一堆火,为我们带来温暖现在我们长大了,母亲去一天一天的衰老。我想要报答母亲,但即使尽我们一生的心意也无法报答母亲对我们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母心!多多体谅母亲、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母爱如诗,让我们慢慢的吟唱。
我爱我的母亲!愿天下间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
读书的古诗9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明朝的诗人,于谦写的。这是于谦12岁的.作品。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它的第一句是说石头很难从深山开采出来,第二句是说把石头炼制成石灰的过程很辛苦,说明石灰从出世时即经受磨炼。后面两句是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煅烧,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烈火焚烧”与“若等闲”,鲜明对照,更衬托出石灰的顽强。后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我在生活上也应该拥有这种不屈不饶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永远不放弃,要一直勇往直前,充满着信心地做每一件事。不要半途而废,要做倒有始有终,跌倒了就再爬起来,累了休息后再继续干事。要学会坚强,不能怕吃苦,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学习上,我们做作业做累了,可以适当的休息一下,但不能光想着玩,光想着下课。上课时要好好听讲,将来长大了为国家出一份力!
读书的古诗10
1、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2、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3、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0、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2、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13、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6、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7、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18、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宋刘过《书院》
19、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20、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1、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清潘际云《厂桥》
22、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23、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4、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25、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读书的古诗11
暑假时,妈妈单位的同事向妈妈推荐一本书,名字叫《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80首》妈妈立即从书店给我买了回来,要求我朗诵。
我刚朗诵完几首古诗词,就感觉这本书很好。这是一本专为少年儿童编选的唐诗读本。为了使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就熟悉唐诗,受到美德熏陶,他们精心编选了这本唐诗读本。这本书总共有一百八十首诗作,并且每首诗都配了画。从而突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我国古代艺术的特点,使美的艺术更加生动可感。这本书主要选了短小精炼、通俗易懂的五、七言绝句和律诗,并适当地选了一些古体诗,目的也在于尽可能地反映唐诗诗体和风格的.多样性。比如,《望庐山瀑布》就是一个七字的诗,用了简短的四句话就把瀑布的壮观样子写了出来,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让我深受感动;《春晓》是一首五字的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反映了诗人对繁花飘落的怜惜之情。
唐诗内容的深博,诗体的齐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唐诗的花苑中,举凡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明艳,冬的高洁,奇花异卉,应有尽有,确实是美不胜收。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
文人墨客的华丽词藻,精美文章让我感到惊叹,古圣先贤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感慨万千。我深深地为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感到无比骄傲。我愿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栗,把这种悠久的文化发扬光大。
读书的古诗12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是一位少年才子,但是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王勃年未及冠就出仕为修撰,但是不久因写了《檄英王鸡文》触怒了皇帝而被革职。后王勃远走蜀中,得到机会补为虢州参军,但是又在任期间犯了死罪,虽饶幸被赦免与一死,可是他的父亲因此受到连累改任交趾令。王勃在前往探望父亲的途中因溺水受到惊吓,竟然在惊悸中死去,时年仅二十七岁。王勃才华横溢,作品题材广泛,诗风中带着豪迈之气昂扬的情感,更因在诗句中巧妙运用韵脚,开辟了唐代诗歌写作的先河,因此被称为初唐四杰。《全唐诗》里收有王勃的两卷诗作。
这首诗写出了王勃的感受。他认为四海一家亲,真正的好朋友无论什么时候都近如邻居。这也是王勃在和朋友离别时所写的,表达了他和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样在和友人离别时所写,但也表达和友人感情深厚的诗很多,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前我有很多好朋友,有了她们在我身边,我就会非常的快乐。即使她们都陆续转走了,可我总觉得她们还在我身边,陪着我。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令人羡慕的。也许这就应证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了吧!
通过这首诗,让我明白了:友谊比路宽,比海深,比天高。
读书的古诗13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8、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1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11、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1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8、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
2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3、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2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5、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2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的古诗14
令人振奋的暑假如期而至,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的心情却欢快无比。尽管是假期,阅读依然必不可少,因为它可以使我获得知识和快乐!
这个暑假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等书籍,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这本书,主要内容讲的还是课本中的我们接触过的古诗文,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更加深了我对部分古诗文中意境的理解;像精卫这样的人物虽然生活在神话中,但是他们身上的故事,每每让人回想起来依旧觉得惋惜,精卫因为溺水身亡从而变成精卫鸟,为了报复东海,日复一日的衔来石头填海。这个故事细细品后,真的会使人觉得坚强的意志像一堵推不倒的墙,它有种莫名的力量,指引我们以后前进的`方向。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诗人们用朴素的文字,让我们了解他们想抒发的真情实感,从而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目前我还小,我发现古人的智慧真的让我望尘莫及,但这也狠狠地激发了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要好好学习,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文,让后代传颂!
读书的古诗15
央视热播的诗词大会让国人们重新领略了中国诗词的美,中华大地上的"诗词”热迅速升温。当我随着这股热潮越来越关注“诗词”这一古老的文学体裁时,豁然发现:诗中有皎皎日月,亦有朗朗乾坤!放假前拿到《漫读课本里的古诗词》这本书,书拿手手里,心中是满满的感激和开心啊!
书的封面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打色调,那两只展翅高飞的燕子让我不禁想起唐朝诗人李白的那首《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除了飞燕,封面上还有江水,远山和帆船,这些又让我不禁随口吟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嗯,还没有开始读书,就已经沉浸到美美的诗词里去了呢!
打开书,仿佛来到“诗”的国度。全书共有100首诗。相关重点词句讲解及赏析则,对比分明,增加阅读的舒适感!对于我这个成人读者来说,我最爱看的是诗词的讲解和赏析部分,这部分的阅读唤起了我对学生时代的.记忆,读时仿若穿越至那时的课堂与校园!其实,穿越的何止是此生的学生时代?再读《清平调》时,我如同在后唐的皇家花园闲庭信步,看那唐玄宗和杨贵妃赏花听诗,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对杨贵妃美貌的赞美,其中散发的浪漫弥漫千年!在读《绝句》( [宋]志南)一诗时,我又辗转至宋代。时空虽变,节气依旧!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让我仿佛目睹诗人在宋代某个春日里的自在郊游!就这样,篇篇诗文读过,切切体会到一诗一世界的意境!人物肖像、亭台楼阁、远山近水都生动再现了诗中的景致与意境!
看来,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于“美"都是有共识的!我们慢慢的读,悠悠的想!岁月如诗,如此甚好!
【读书的古诗】相关文章:
读书的古诗10-18
关于读书的古诗04-02
有关读书的古诗01-27
关于读书的古诗(精选)09-22
表达读书的古诗05-30
形容读书氛围的古诗03-29
有关读书古诗的赏析02-09
读书写作的经典古诗06-11
关于读书的古诗句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