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古诗词> 小学三年级古诗

小学三年级古诗

时间:2025-08-13 10:35:33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古诗(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古诗(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古诗1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教学中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

  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

小学三年级古诗2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三年级古诗3

  江村

  杜甫〔唐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文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恬静、安闲。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夏日绝句

  杨万里〔宋代〕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译文

  不仅春天的景色美丽,百花争艳,夏天的美景更是令人喜爱。随意生长的花草茂盛,连绵不断,一直到天边。

  鹿葱花的画柄已经长得纤长,金凤花也开出了最小的花朵。

  注释

  春妍(yán):春光妍丽,指春天妍丽的景色。妍,美丽。

  鹿葱:石蒜科植物,也叫“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

  金凤:凤仙花的别称,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

  纤(xiān)长:形容细而长或小臂纤长润洁。

  初夏

  范成大〔宋代〕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译文

  袅娜的晴丝缓缓飘荡,仿佛要系住美好的春光。百舌鸟不再鸣叫,只有燕子在穿梭奔忙。

  长长的夏日里,屋旁的槐树下一片荫凉,微风吹拂,送来麦花的清香。

  注释

  韶光:春光。

  百舌:鸟名。以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名。

  永日:长日。

  初夏江村

  高启〔明代〕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译文

  身着轻装足踏轻软的鞋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

  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微微晃动,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的路上处处有清脆的蛙鸣声。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月影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在随着江水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秋思

  陆游〔宋代〕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译文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山居秋暝

  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游山西村

  陆游〔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江村即事

  司空曙〔唐代〕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

  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看过去就像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张元干〔宋代〕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译文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湖中波涛汹涌,有摇动城郭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青翠山色。将要到三更时分了,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天上的流云时不时度过月前,遮掩了月光,如雾烟柳在这若隐若现的月色下时明时暗。带着露珠的荷叶被风吹动,叶上的水珠闪亮如萤火。散开的头发花白稀疏,就这样静静地待到天明。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楚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西边落日的地方悠悠驶来。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小学三年级古诗4

  《池上》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所见》

  《所见》是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真正达到了物我一体,为更好地学文打基础。

  针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本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前几组的教学中已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方法,针对本课生字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认字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时纠正个别发音强化认字,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会组词,学会词语的灵活运用,积累语言。

  2、古诗教学学生毕竟见得少,所以学习一首古诗时要从朗读、背诵、领会诗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小学三年级古诗5

  1、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yì)为鬼雄(xiónɡ)。

  至今思项(xiànɡ)羽,不肯过江东。

  2、三衢(qú)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fàn)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tiān)得黄鹂(lí)四五声。

  3、示(shì)儿

  [宋]陆(lù)游(yóu)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bēi)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jì)无忘告乃(nǎi)翁(wēnɡ)

  4、秋夜将晓(xiǎo)出篱(lí)门迎凉(liánɡ)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rèn)岳(yuè)上摩(mó)天。

  遗(yí)民泪尽胡尘(chén)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四时田园杂(zá)兴(昼(zhòu)出耕(ɡēnɡ)耘(yún)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yún)田夜绩(jì)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ɡōnɡ)耕(ɡēnɡ)织,也傍(bànɡ)桑(sānɡ)阴学种瓜。

  6、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xī)。

  日长篱(lí)落无人过,惟(wéi)有蜻(qīnɡ)蜓(tínɡ)蛱(jiá)蝶(dié)飞。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xī)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róu)。

  小荷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晓(xiǎo)出净慈(cí)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bì)竟(jìn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yǔ)四时同。

  接天莲(lián)叶无穷碧,映(yìnɡ)日荷花别样红。

  9、春日

  [宋]朱熹(xī)

  胜日寻(xún)芳泗(sì)水滨(bīn),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xián)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观书有感

  [宋]朱熹(xī)

  半亩(mǔ)方塘(tánɡ)一鉴(jiàn)开,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小学三年级古诗6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 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小学三年级古诗7

  1、《春夜喜雨》杜甫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望天门山》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嫦娥》李商隐 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小池》杨万里 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乞巧》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7、《独坐敬亭山》李白 唐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学三年级古诗8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鸭子

  画中

  蒌蒿芦芽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

  减jiǎn(减少)

  二、会写字及组词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窝)

  鸳(鸳鸯)(海鸳)(鸳凤)

  鸯(鸳鸯)(鸯锦)(鸯龟)

  惠(恩惠)(实惠)(优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芦(芦苇)(芦柑)(芦荟)

  芽(发芽)(豆芽)(麦芽)

  梅(梅花)(杨梅)(腊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广泛)(泛滥)(泛应)

  减(减少)(加减)(减肥)

  三、易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五、形近字

  牙(牙齿)

  六、近义词

  融—溶暖—热满—遍

  欲—想尽—完添—增

  七、反义词

  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

  短—长晴—阴减—加晚—早

  八、考点提示

  1、背诵《古诗三首》《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忆江南》

  2、默写《绝句》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小学三年级古诗9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楚江(cǔchǔ)孤帆(fānfán)中断(dànduàn)

  淡妆(zhānɡzhuānɡ)潋滟(liànniàn)雨亦奇(yíyì)

  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断()楚()孤()帆()

  三、写出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

  四、默写本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睛后雨

  五、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六、填空。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我还知道他的诗:《》和《》。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我还知道他的诗:《》、《》。

小学三年级古诗10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学三年级古诗11

  除夜雪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注释:

  嘉:好

  瑞:祥瑞,好兆头

  天教:天赐

  岁除:即除夕

  译文: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释:

  湓(pén)亭:即水湓亭,时为浔阳的.一处景点。

  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小学三年级古诗12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出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解释: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

  怕风霜。宫衣亦出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最终可以做官

  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应当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

  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

  葛,指用最细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松软。香罗,罗是

  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局部,湿,不是

  说潮湿的湿,而是松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适。当暑,指在天气

小学三年级古诗13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

  古诗(shīsī)潋滟(liǎnliàn)

  抹掉(mǒmò)碧绿(bǐbì)

  二、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duànchǔjiānɡɡūdú

  ()()()

  fānchuánjìxùhuàzhuānɡ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青()情()孤()妆()

  清()请()狐()装()

  四、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

  mēnɡ()mǒ()

  蒙měnɡ()抹

  ménɡ()mā()

  五、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2.“西子”指的`是()。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

  水光对()潋滟对()晴对()

小学三年级古诗14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

  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

  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所以称“回”。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乐朗读。其他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讲述刚才想象到的画面。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把刚才想象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2、全班齐诵。

  五、理解并感情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1、根据注释,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释,及时引导。

  2、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3、把“方、亦、总”去掉可以不可以?

  4、想像下雨和晴天的西湖,有感情朗读诗句。师生接诵,全班齐诵。

  六、拓展积累与运用

  1、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引得无数诗人都歌颂它。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2、学生交流,会背的可以一起背。

  3、拓展古诗《望岳》

  (1)屏幕出示,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试着理解。

  (3)提出不懂的地方,讨论后理解大体意思。

  (4)师生对读、接读、齐读、熟读成诵。

  4、创设情境加以运用。

  配乐《高山流水》,师语言描述: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当你来到江南,看到青山绿水时,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生);当我们来到洞庭湖边,看到湖光山色,不禁放声朗读——;当我们来到茫茫大草原时,禁不住——;当我们看到巍峨的泰山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当我们荡舟西湖时,不禁想起苏轼的——;当我们来到乘船沿着滚滚的长江顺江而下,望见雄伟的天门山时,我们不禁朗诵——。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

  5、默写《天门山》

  (1)仔细观察生字“断、楚”老师提醒“楚”的中间部分。

  (2)学生默写。

  (3)全班展示。

小学三年级古诗15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的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折桂令.元宵》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得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元宵雨》

  三五元宵节,连年气候同。

  漫天来暮雨,吼地起南风。

  灯火楼台寂,笙歌巷陌空。

  金吾徒弛禁,清坐惬深衷。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无辨古今眼,有辨古今舌。

  说得十分真,何如见得彻。

  见得彻,耿耿心灯夺夜寒。

  年年宴赏元宵节。

【小学三年级古诗】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古诗08-11

小学三年级古诗03-06

小学三年级古诗[精选]08-12

小学经典古诗06-07

小学古诗06-21

(荐)小学三年级古诗08-13

小学三年级古诗【必备】08-13

小学夏天古诗09-29

小学元宵的古诗10-17

小学古诗《雪》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