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农谚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文化现象的魅力,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2、掌握随图、随文识字的方法。掌握引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等多种朗读和背诵的策略。在查资料、问父母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3、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竖弯”。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快到了,你知道什么时候最冷吗?河水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开化吗?你知道大雁什么时候从南方飞回来吗?
我可都知道,因为我会《九九歌》。和老师一起书空,你注意到老师写“九”的笔顺了吗?再次共同书空。
你们也想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以图引文,顺势学字。
1、先来看几幅画,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吗?
2、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当学生说到哪幅图的内容时,把哪幅图画面内容简要的概括出来。板书:不出手、冰上走、河边看柳、河开、雁来、耕牛遍地走。
3、这里面有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大家多读几遍,说说你是如何记住的。小组内交流一下。
4、同桌互相考一考这些需要认识的字,然后老师出示卡片考大家,看谁认的快、记得牢。
三、多种形式,背诵谚语。
1、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是更聪明的`,他们把这段寒冷时期从冬至那天起,第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编成了小诗歌,即形成了《九九歌》。
2、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尽早地知道天气的变化,不会耽误农时了。
(1)自己来读一读吧。
(2)齐读后同桌练读。可以看着图练习记一记。
(3)师引读后男女同学接读。
(4)拍手读,看谁记得快。
(5)比赛读。
四、范写生字,指导书写。
1、在老师刚才板书的时候,谁还记得“四”的笔顺?教“四”的笔顺,并教授笔画“竖弯”。
2、学写“四、九”。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后仿写,注意“九”的笔顺。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的农业谚语。
2、翻看日历,查查“一九”“二九”……都是哪一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九九歌》
(1)齐背。
(2)指名背。
(3)小组比赛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读。
二、说说你查到的日历。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
要指导学生把六个词语读正确,并说说“牛耕地”“雁回来”“河开化”“看柳树”是从文中什么地主变化来的。
2、加一加
这是组合体字练习。第一行是“样子”,以后就逐渐开放,答案不求统一。
师补充介绍: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等。
四、说说你还了解到了哪些农谚?
五、指导书写剩下的几个生字“六、手、力、加”。强调“手”的第四笔是“弯钩”,力的笔顺是先写横折钩后写撇。“加”是先写“力”再写“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辨析组词。
2、 练习搭配数量词。
3、 学会有礼貌地向别人提问。
4、 进一步学习正确的默读的方式。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三字经》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半---伴朋----棚兰----拦 代---袋当---挡召---招 干---赶人---认方----坊
1、前四组字有什么特点?(前四组生字读音完全相同。)
2、后五组字有什么特点?(后五组生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
3、从每一组的二个生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它的读音。)
4、 能举出声旁表音的形声字吗?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自主识字,自由阅读。)
二、填一填,读一读。
1、 请给数量词搭配上合适的词语。
2、 学生汇报,注意“一只”和“一支”的区别。 (学会使用数量词,在口语表达中正确选用。)
三、学习提问
1、 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2、 怎样向别人提问呢?请教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依照例子,向别人提问吗?
3、 学生读例句,依照例句提问。
4、 你在什么时候有礼貌提出过问题,能介绍一下吗?
四、学会默读
1、 复习:以前,咱们教过默读的方法,回忆一下,默读时要做到什么?(默读不出声;默读是用眼睛快速看,脑子迅速想;默读时加快速度,唇动或暂用手指也是允许的。)
2、 请迅速默读《爷爷学英语》,教师相机检查。 (养成默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默读积累更多的语言。)
五、读一读,背一背
1、 教师简介《三字经》
2、 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3、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自主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
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找一找,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
shù mù yuè liàng ěr duō xiǎo niǎo
树 木月 亮 耳 朵 小 鸟
yī zhī xiǎo yáng zāi chī cǎo
一 只 小 羊 在 吃 草。
lóng zi lǐ miàn yǒu jǐu zhī tù
笼 子里 面 有 九 只 兔.
wǒ mén jiā yǒu sān kǒu rén
我 们 家 有 三 口 人。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
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任意选择写几个。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五、实践作业:
回到家里收集一下今天学习的生字。(商标、电视、广告、网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识“枣、浅”等8个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1、识“枣、浅”等8个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难点1、识“枣、浅”等8个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教具1、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课件。实物投影仪。
2、写有课后练习中词语的卡片、学生用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看图揭题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学生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请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介绍认字方法)。
3、哪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小老师带领多读几遍。
4、课件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那儿,谁能把这些带着生字的句子读好呢?(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
5、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为什么?
a.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b.总结归纳同学们的意见。
c.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树很漂亮?找出句子读一读。
3、课文中的哪一段话让你记忆最深?
a.谁来读小枣树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先指名读,同学评议语气是否恰当,悟出应用赞扬小枣树的语气读。)
b.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让学生悟出小枣树最让人喜爱的是他能看到加人的长处。懂和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c.复习回顾“识字4”里的几个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长补短,相得益彰。
4、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证据是否合适。(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读小柳树前面两次说的话要读出骄傲、瞧不起小枣树的语气,读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小枣树的话要读出温和、赞扬的语气。)
5、给画面配音。(课件显示,学生给画面配音。)
拓展活动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加个结尾,要表现出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会怎样。下节课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学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说说你最想和谁做朋友,为什么?(自由说出自己对生字的理解)
3、你还能给它找几个朋友吗?(练习组词)
4、(出示词语卡片)他人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为他们祝贺吧。(读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指导写字
1、看要求会写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学生汇报自己分类记忆的方法,记得好记得快的奖励进入“聪明屋”。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漂”右上是“西”字的变形,变成两坚。
“浅”右边是两横一撇,不要写成三横。最后写点。
“弯”字是上下结构,下面共三笔,横折、横、坚折折钩。
“怎、思”要注意写好卧钩。
4、学生练习写字。
5、利用实物投影仪,评议学生写的字。
熟读课文
有声有色地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味道。可自由读,上台展示读,找伙伴读。
实践活动
先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内容,各组再自荐到班上表演。表演之后进行评仪。备注
作业布置能有感情地把本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听。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怎么意思穿衣弯弯曲曲比一比
衣服深浅漂亮啦啊
教学后记分角色、表演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文意,更能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成语。
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想法。
完成阅读平台。
学习积累民族谚语。
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6、完成习作编写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温故知新积累成语,温习学过的课文。
教学过程:
朗读理解与积累中的十个成语
1、指名读、小组读。
2、说说你学过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A、联系上下文B、C、查成语词典
3、运用以上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练习背诵积累以上十个成语
三、请你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成语读一读,并积累下来。
四、学习拓展与交流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情感
2、我们先看看文中人物她们读文后的感受如何?
3、说说你自己读文后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4、相互交流,师适时引导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阅读平台中的短文《泼水节》
教学过程:
自读短文,出示自学提示:
二、交流反馈:
1、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喜欢的语句是什么?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3、泼水节一文中都对什么场面进行描写?
4、你还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四、学习积少成多
1、指名读一读以前学过的谚语。
2、集体读一读文中出现的短文
3、指导背诵谚语。
4、说一说你自己收集到的其他民族谚语或俗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1)组长将填写表格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
图书馆
上网读物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整理起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2、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深入理解:
1.默读并思考:麦得斯是否认为“最富有”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为什么?
2.学习重点语句
(1)出示句子:“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
(2)男、女生读句子。
(3)为什么麦得斯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理解“贪得无厌”的意思。
(4)理解“愚蠢”的意思。
(5)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可加词、换词,但意思保持不变。
3.小结过渡:
为什么麦得斯的想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他会认识到最富有并不一定最幸福呢?我们继续来学课文。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1.默读并思考:哪些地方看出麦得斯觉得富有是幸福的?哪些地方看出麦得斯虽然富有但并不幸福?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有层次地写出了国王从“心花怒放——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的感情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理解为什么麦得斯很富有但一点也不幸福的原因。)板书:心花怒放——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
3.你能用这些词语中的两三个说几句话吗?
4.句型练习:麦得斯是因为 。
5.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6.最后麦得斯是怎样获得幸福的?
三、整体阅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到底什么是幸福?
板书设计:
点金术
心花怒放——高兴——扫兴——闷闷不乐——痛苦
富有 幸福
语文教案 篇7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成语故事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新课标教案06-20
【精选】语文教案06-23
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08-14
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