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5 07:35:4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

  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文中的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明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习。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两岸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

  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

  5、教师总结,范读。

  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

  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3、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人:渔翁垂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作者又是怎样看他的这一首诗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5页,我们一齐读一读。

  (二)研读文本

  1、范读课文(可以是听录音)

  2、自行练读(可个人斟酌朗读,也可小组内相互听读)

  3、抽生阅读

  4、研讨问题(小组讨论,并根据情况各小组分摊小题,提高效率,不必面面俱到)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5、回顾课文,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和讨论,现在我想大家都知道山不只是那座山了,海也不只是那片海了吧!那么,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明确: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由老师引申完成本文的中心思想)

  2、作业,练习习题二。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心目中也有一片海,但却也隔着一座座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翻过那一座座山,一定会见到那一片海的。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日、吃、狮、皮、住”5个生字。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复习笔划“乛”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生字:“日、皮”

  重点及难点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日、吃、狮、皮、住。复习笔划“乛”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日、皮”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得到过什么生日礼物?

  2师:过生日那天,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给你们送礼物,你们一定很高兴!今天,森林里有只老猴要过生日,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出示:生日,教学:日,注意读准翘舌音。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三只猴子》,出示课题:22、三只猴子,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录音,思考:老猴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2板书:吃仙桃,教学生字“吃”

  (吃:正音。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平时你喜欢吃什么?积累口字旁的字。)

  3再听录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4学习生字“狮、皮住”

  “皮”:复习笔画“乛”横钩,书空。组词。

  “狮”:让学生说说对狮子的了解。

  “住”:让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5把生字送回课文,让学生自读儿歌?

  6指导朗读。

  三学习拼音,认识声母、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zh

  师:把三只猴子的“只”读得轻短一些就是zh,z加h就是zh。编顺口溜:z加h,zhzhzh

  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同样方法教chshr

  c加h,chchch

  s加h,shshsh

  小树发芽rrr

  3师:今天,我们再学习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出示:zhichishiri

  整体认读要读得长而响亮。(师领读,指名读,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

  4看图、拼读音节,完成连线练习:

  dushuzhishuchahua

  5叫号游戏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四做游戏,巩固生字。

  做猴子摘桃的游戏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日、皮”

  2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3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皮”。学生描红,练写。

  4师生讲评。

  六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游、伞。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

  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和感受为什么小作者最后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快走了,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你觉得荷叶怎么样?

  3.板书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

  (1)看看诗中一共有几个小节(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热情透明游入穿梭眨眼一柄大伞举着嬉戏花丛荷塘

  三、讲读第一段

  1.谁来当当热情的夏姐姐,向小朋友们打个招呼?

  2.出示句子:想变点儿什么?

  (1)指导朗读:(2)齐读:

  四、讲读第2—4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4小节,找一找。

  2.指名说

  3.小诗人想变的东西可真多,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最想变成这里的什么呢?(指板书,生接说)

  雨滴出示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4.指导朗读

  小鱼

  (1)鱼的.种类很多,你想变哪种鱼呢?

  (2)指导朗读:谁也想变小鱼游一游?

  蝴蝶(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

  蝈蝈

  (1)听,是谁在唱歌?(相听听蝈蝈的歌声吗?)出示蝈蝈的叫声。指名生齐答。

  (2)指导朗读

  星星和月亮

  师引读生接读

  五、讲读第五小节

  1.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只是因为这荷叶又大又美,小诗人才想变的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吧!(自由读)

  3.指名说

  4.小伙伴们多喜欢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啊!小鱼来了——生接读,雨点来了——生接读。

  8.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

  9.荷叶可以给这么多小伙伴带来快乐,怪不得我——引读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0.齐读第五小节

  六、小结

  1.指导背诵

  2.夏日天来了,小朋友们除了想变书上描写的这些事物,你还想变点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3.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快乐!请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师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第17课。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这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把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画下来,想象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A、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

  面对大家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怎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可是父亲说三句话的心情一样吗?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练读这几句话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抽读,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地挖掘?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

  2、配乐出示5·12地震时表现父母之爱的图片,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划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读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抓住主线,引深感悟。这对父亲和儿子真是父子情深啊!课文中哪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写方法上的见解。)

  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请你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的画面,想象画面内容,用上今天所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了不起父亲

  儿子

  外貌动作语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反思

  三、认识“一”“丨”两种新笔画,学会生字。(用时:15分钟)1.师:这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今天,我们还要开始学生字宝宝,生字宝宝写在哪里呢?

  3.口耳目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9分钟)1.教师出示五幅课文插图,这就是它们最初的样子,你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吗?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1号口袋,把生字一个一个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号口袋的字,给这些字找朋友。

  4.日月水火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2分钟)1.多媒体出示图卡,引导学生猜字

  2.引问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3.教师小结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4.教师范读生字。

  5.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6.检查反馈,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比赛。

  (3)指名领读“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全体同学识字情况。

  7.再次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仔细观察生字和图画有什么关系。1.学生猜字。

  2.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3.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题目。

  4.学生听老师范读。

  5.学生根据要求自学生字。

  6.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字,比一比谁朗读时字音读得最准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错误读音。

  (2)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片进行抢答。

  (3)2~3名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字。

  7.在老师引导下学习用字理识字法记忆汉字。学生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再选出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2.照样子,手拉手。

  水

  日

  月

  火

  3.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日、月、水、火

  山、石、田、禾

  三、观察临摹,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笔画“ 、丶”。

  2.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 、丶”的写法,学生观察。

  3.指导学生练写。1.学生观察新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试着说出“禾”的第五笔笔画名称(捺)。

  2.学生根据观察情况,试着总结“捺”的写法。

  3.学生在田字格内试着练习写三个“捺、点”,教师巡视指导。4.我会照样子填空。

  例:“十”共(2)画,第二画是(丨),笔顺是一 十。

  “火”共( )画,第一画是( ),笔顺是

  5.照样子写一写。

  四、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3分钟)组织学生完成游戏:找朋友。将图画、汉字分成两组,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完成游戏,找对者举起卡片做小老师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教案06-09

语文长征教案06-21

语文阅读教案(精选)06-22

语文教案07-17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18

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