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0 16:17: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

  (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资料进行整理,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以班为单位确定一个专题。如: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课外读物、课程、网上活动。

  2.对问卷调查的对象选择的`范围要广,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激趣。

  2.汇报调查结果。

  (1)选代表说自己调查的情况。

  (2)教师相机指导。

  3.对自己的调查进行总结。

  从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4.了解调查报告

  (1)什么是调查报告?(课件)

  (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标题,正文包括调查目的、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建议)

  5.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6.交流学习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

  (3)全班交流

  7.修改作文。

  8.抄写习作。

  板书设计:

  调查报告

  标题:关于xx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调查过程

  正文:调查结果

  建议

语文教案 篇3

  一、诵读

  ①自由诵读全诗,标注生字字音。

  ②小组分段齐读,教师辨正字音。

  ③自由吟诵全诗,画出动人诗句。

  二、内容

  ①概括诗作内容

  ②抓住声音描写

  三、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确: 琵琶声是媒介

  彼此心声有共鸣

  点拨:

  “我” 听 琵琶声(比喻) 识 琵琶女

  帝京朝臣 长安倡女

  江州司马 (谪居卧病) 商人妇(独守空船)

  泣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你怎么理解“司马青衫湿”,诗人的眼泪是为什么而流?

  ①学生讨论

  ②个别回答

  ③点拨:官场失意、人事茫茫;远别亲人、他乡孤苦;朋友离别、相见无期等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

  五、分角色诵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

  有人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有不同理解,认为千百年来人

  们都这句诗当作对琵琶女害羞、矜持的神态描写不符合诗人本意。理由在于:

  ①琵琶女早年学成琵琶,以卖艺为生,当众表演已成习惯。

  ②一曲终了,和诗人没有充分的.交流了解而自述身世及内心隐秘,可见其性格外向。

  ③唐代社会风气开化,男女大防并不严格,琵琶女虽为有夫之妇,礼教束缚不会成为她心头顾忌。

  ④在白居易的小序中说琵琶女“曲罢悯然”,足见她内心忧郁、惆怅、凄苦,结合其身世不难看出琵琶女此时正处于失落、后悔、孤独、厌倦的情绪中。

  所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是她不了解诗人,不愿表演供人作乐,

  自己衷肠无法倾诉,没有知音的郁郁寡欢的心理折射。对此种意见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短文谈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

  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描绘的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教学准备

  小纸片、作业本、记号笔、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复备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师问: 你们看(出示图片),这节课老师请来了谁?

  生答:太阳!(师板书:太阳)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欣赏太阳:

  师问:你们喜欢太阳吗?

  生答:喜欢!

  师说:老师也喜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美丽的太阳图片。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美景?

  生赏并答: A、日出美景

  B、温暖的阳光

  C、落日美景

  2、赞美太阳:

  师说:太阳真是太美了!(出示图片)这是科学家通过卫星拍摄下来的太阳近照,就像一个……?(生:大火球)那你们知道这个大火球有哪些本领呢? 生:若干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太阳是个大火球:会发热,又会发光。它的光芒远远地照射到地球上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有了太阳,大地有了光明(点击出示图片);

  美丽的花儿开了(点击出示图片),有了美丽的风景(点击出示图片); 庄稼收获了(点击出示图片),

  生活变得更精彩了。平时,老师也发现小朋友们都喜欢画太阳。

  3、画太阳:

  师:那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画一画太阳。

  作业要求:

  (1)、请你们在一分钟内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心目中的太阳画出来 。

  (2)、在小纸片上画小些,不涂色。

  生:快速想好就画一个小太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习作交流:

  师:巡视,选出两件幅不同的太阳(普通画法和拟人画法)。

  师:将两幅习作一起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供学生对比,你更喜欢哪一幅?

  生:说说为什么?(把太阳想象成人物,表现更生动。)

  师:老师也喜欢用这种拟人(板书)的方法画太阳,这样表现更有趣。请看:(点击出示图片)

  2、范作欣赏:

  师:晴天太阳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嘴巴往上翘)

  师: 雨天太阳很伤心。(点击出示图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答:说说自己的`发现。(嘴巴朝下挂和流眼泪)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请你们继续观察:阴天太阳很生气!(点击出示图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瞪眼和咬牙)

  师:其实,画表情很简单。(点击出示下一张)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表情歌》:

  翘起嘴巴微微笑,挂下嘴巴很伤心,

  掉下泪珠开始哭,瞪眼咬牙要发火。

  3、添加光芒:

  师:脸上有了表情(板书)还不够,光光的脑袋不好看。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在脸的周围加上光芒(板书)。

  师:(点击出示图片)这个太阳的光芒是用什么来表现的?

  生答:点。

  师问:这个太阳的光芒是用什么来表现的?

  生答:线。

  师问:这个太阳的光芒是用什么来表现的?

  生答:面。

  师问:这个太阳的光芒是用什么来表现的?

  生答:线和面结合。

  师:接下来再让我们欣赏几幅不同的光芒设计。

  4、佳作欣赏: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太阳佳作(幻灯片13和

  14)。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找3—4人说说自己认为独特的地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创作欣赏:

  师:再出示小朋友们画的太阳。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生:这是一个馋嘴的太阳。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太阳。这是一个厨师太阳。这又是一个爱吃的太阳。

  师:这些太阳画得很可爱,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爱好!想象独特、画的也很大值得大家学习。

  2、学生思考:

  师问:那你心中的太阳有是什么样的?

  生:想一想,说一说太阳的爱好?

  3、友情提醒:

  作业要求:

  抓住表情

  设计光芒

  涂好颜色

  大胆地画吧画大些,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

  4、学生创作: 进一步构思

  画草稿

  着色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1、作业展评:

  自我介绍,互评(肯定优点)或教师点评(太阳个性、表情、光芒、色彩的优点和建议)。

  2、拓展:

  师:今天, 我们通过想像画出了各种不同个性的太阳。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

  生:欣赏彩纸剪贴、橡皮泥捏制的太阳。

  3、师生再见:

  谢谢同学们!

  谢谢老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6个会认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几;学会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积累。

  3、明白最困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这样一个道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作者参加越野跑的图,问:你知道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吗?想知道这次越野跑的结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我战胜了我自己》。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文中生字,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4、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5、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重点抓住2、3小节赛中这一部分去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来理解、感悟。

  2、议一议:我是怎样战胜自己的?

  3、比赛结果怎样?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最大的奖励是我战胜利自己?

  引导学生理解最困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这句话。

  4、联系自己说一说:你有过这样战胜自己的经历吗?今后你如果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四、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把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班超这两个字,写好走字旁,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横捺,要写稳,以托起右上半部分。

  3、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4、扩词,造句练习。

  三、发散思维: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联系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自信》,你又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

  四、拓展延伸。

  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特别是要谈谈自己今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五、实践练习:

  1、课外阅读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2、找一找有关自信、战胜困难方面的格言,读读抄抄,激励自己。

  板书设计:

  8 我战胜了自己

  赛前赛中赛后

  躲、怕暗下决心喘着气

  央求换人拼命向前很累,却很高兴

  全身发抖咬紧牙关获得缎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马观花”造句。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

  (《“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掌握了好的读书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读一篇新课文——《精读和泛读》。(板书课题)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泛读?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二、初读指导

  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浏览浩如烟海精读梗概走马观花泛读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梗”要读准后鼻音,“浏”的声母是边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浏览:大略地看。

  梗概:大略的内容。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说说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1)要积累知识,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精读。

  (2)要学会泛读。

  (3)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书刊,同时又是精读的基础。

  (4)泛读的`一般方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5)精读和泛读结合,就能获得最佳读书效果。

  5.讨论:全文可分几段?各段讲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说明读书的重要和“精读”的方法。

  第二段(第2~7自然段):介绍“泛读”的常识和方法。

  第三段(第8自然段):说明只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就能取得最佳读书效果。

  四、指导书写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逐个临写,提示:

  浏:左中右三部分。

  籍:笔画较多,左下“耒”字旁的第一笔是横。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出示: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平时我们学课文,就是这样读的。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关键词语?

  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确定。

  (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什么是泛读?(大略地读)

  (2)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泛读能力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注意:“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

  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课文后面的叙述中还有类似的用法,大家要注意学习。

  3.泛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

  交流:“通过泛读,可以……从而……获得……”

  朗读第3自然段。

  (4)怎样进行泛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泛读?

  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泛读?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泛读的方法。

  (5)泛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

  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段。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做了记号?

  (精彩词画图,如浩如烟海、走马观花)

  (有疑问处画问号)

  2.小结: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泛读,泛读的意义、方法、方式、注意点等几方面的内容。

  四、作业指导

  1.课后作业5:同学们,今天语文课外活动时先泛读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然后交流。交流时先介绍所采用的泛读方法,再说说书的大概内容。

  2.课后作业3:“浏览”是什么意思?(大略地看)可用在看书,看市容等。

  指名造句。

  “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可用在观察事物,如参观工厂览等。

  指名造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上册教案04-28

语文识字的教案06-11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语文教案08-04

语文教案08-05

语文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