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千万不能不动脑筋,盲目地模仿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图,问:小朋友们喜欢猫吗?喜欢它什么呢?猫会抓老鼠的本领和它身上的器官是分不开的,你能说一说吗?
2、大家说的真不错,你们对猫可真了解。可是有一只爱美的小化猫,竟然学着自己的主人刮起了胡子,结果在一次抓老鼠的行动中撞得头破血流,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在只可爱的小化猫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小猫刮胡子(板书课题,学生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后的生字,再读两遍。
2、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
3、选择自己最爱读的自然段,读给全班听。
4、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课文。
6、教师范读,学生听,听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识字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后,开火车认读。
3、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刮胡子、肥皂、干干净净、镜子、狡猾、脑袋、追捕、鼻青脸肿、耐心、头破血流
四、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8个生字,学生认读,拼出拼音。
2、给这8个生字组词。
3、和小组同学一起用自己的好办法识记生字。
4、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
5、教师范写,重点注意:干、血、净、脸、旁
6、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7、教师讲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干干净净、头破血流、胡子、洗脸、旁边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到第二自然段。
1、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以下词语:两腮、聚精会神、
4、看图,看看图上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齐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主人刮胡子的聚精会神,小花猫看主人刮胡子的认真。
6、主人走后,小花猫会想什么?又会做什么?赶快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读,然后齐读。
7、小花猫是怎样刮胡子的呢?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
8、齐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为什么小花猫会鼻青脸肿呢?
3、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原因。
4、指名回答。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花猫为什么学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掉了?它错在哪里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着边表演边讲这个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教学要求】
1、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神()()()决()()()底()()()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苦练或者水底明亮
决心终于空中眼神
2、组词:
三()决()者()住()
兰()块()都()注()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本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本文情真意切,饱含作者的真情,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教学时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教学准备: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4、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互相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a 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b 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作业设计:
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牵肠挂肚。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俺会连
这个活动布置四组练习,目的是复习汉语拼音、巩固学过的生字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通过练习,发展同学的思维,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过程建议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问:这些拼音娃娃都是俺们的朋友,你还认知他们吗?(指名认读,教师提示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出示生字,分四组认读,第一组:子、足、真、座、纸。第二组:春、唱、草、穿。第三组:是、伞、师、色、声。第四组:流、亮、南、暖。(注意:在读字的过程中要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翘舌音的读法。)
3、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八名同学扮青蛙妈妈,头饰上写着八个字母,十八名同学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让小蝌蚪分别找到自身的妈妈。其它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哪个青蛙家庭动作最快,评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开书,自身观察,根据书上的例子连线。
5、全班交流,一起订正。
读读比比
这个练习目的是比较形近字。通过认读和比较,发现汉字的奥妙,激发同学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同学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过程建议
1、今天有六对双胞胎兄弟来俺们班做客,这六对双胞胎都是俺们以前认知的生字婴幼儿,俺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大屏幕出示六组生字。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象,你能区分他们吗?
3、小组讨论上面三对“双胞胎”,先一对一对地比较,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再看这三对双胞胎有什么一起的特点?(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笔)
4、汇报,重点突出字形的比较。
5、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对双胞胎。(这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
俺会找
此项活动目的是复习所学的偏旁。以游戏的方式让同学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让同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同学识字的愿望,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图画制成动画)。今天的天气真好,郊外的景色真美,看,小白兔在玩捉迷藏呢!在绿毯似的草地还上有这么多的红苹果呢!请你们仔细苹看看苹果上的字你认知吗?
2、自由练读生字,假如有不认知的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3、点击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氵、辶”。有两个小朋友,挎着小筐儿来采果子了,这果子可不是随便采的,你能帮他们吗?
4、小组讨论: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采果子。
5、汇报。(演示课件)
6、你还认知其它的“氵、辶”的字吗?请你说一说。
俺会读
这项活动中的15个词语,有的是熟词,有的是熟字组成的新词。布置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
过程建议
1、在俺们中国汉字这个大家族里,成员可多了,你能认知多少呢?俺们已经学过不少汉字了,看看这些词语和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2、大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认读。有不会的字自身想方法解决。
3、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4、汇报。你想提醒大家在读这些词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平翘舌音,爷爷、俺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5、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读读说说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练习中感悟什么样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在同学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认知句子的结构。在替移默化中渗透句子的知识。在读读说说中培养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同学的语言。
过程建议
1、出示句子:俺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指名读。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2、概括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3、出示:江上有一座大桥。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4、出示:屋子里有____________。同座练说,再指名说。(指导用准量词)
5、出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练说。
读读背背
这项活动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要借助插图引导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学中不用讲解诗意,在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中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
过程建议
1、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现在俺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画鸡》,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3、自身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知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
7、看插图练习背诵。
8、扮演。(可配上音乐)
口语交际
俺们的画
这是同学入学后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内容是“俺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激发同学交流展示自身作品的欲望。这个教学内容贴近同学的生活,所以同学能在熟悉的气氛中说出自身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在教学中要充沛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让同学充沛地展示自身,表示自身,发展同学的思维,训练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身的看法,善于向他人学习,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交际准备
课前要求同学画一幅画,并把自身的画带到课堂上。
组织过程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想把自身的画展示给大家吗?(板书课题。)
2、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用你自身的话说一下这幅图。
3、你们也想象他们那样,把自身的画介绍给大家吗?在小组内介绍自身的画。(说出自身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示出来,但自身想表达的意思。介绍后其它同学评评,说说好在哪,哪里应该改进一下。教师也参与其中。)
4、汇报,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同学的作品,作者介绍,集体评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同学的语言是否规范,指导同学自评和互评,鼓励同学充沛表示自身,大胆发言,能说出自身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画和有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肯定,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
5、自由组合,看看、评评、议议他人的画,教师也做同学中的一员,及时给以指导,引导同学介绍、提问和评议。
6、展览:小小图画展,把同学作品贴在墙上、黑板上,互相观看。
7、评选小画家,评出你自身心目中的小画家,说说你为什么评他。(允许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发展同学健康的个性。)
8、作业:回家后把你的画和今天俺们班办画展的情况介绍给爸爸妈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并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与同学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和累积词语的兴趣。
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引入实际生活,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那么回家后,你们可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秋天,随意想象。
语文教案 篇6
综合活动:出墙报
一、活动内容
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走近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活动前,明确认识(什么是高尚品质);在选择、组织、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应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活动组织
1、准备材料: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规模;②稿件的内容要真实;③提醒学生采访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采访后迅速写成草稿。
2、整理材料(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洁)
3、设计版面(留白、横竖搭配、主题突出等)
4、评价
同步作文指导
一、作文题目
用一、两件事写一写身边高尚的人
二、写前指导
1、选好作文对象,明确文章中心;
2、根据自己所搜集整理的材料作素材;
3、写人的文章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来写;
4、注意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例:《一夜的工作》《穷人》);
5、写完后,应结合作文的几个评价标准自评作文,进行修改。
作文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反馈
一、作文先期——手抄报
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主题为“高尚”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并帮搜集的和“高尚”有关的文章、名言警句、古诗句等加入一起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加以创新。这期的手抄报制作较为成功,学生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全班只有两张没有上墙展示。
二、习作情况
1、老师“大浪淘沙”
老师一番“淘沙”后,发觉有十来份文章,以叙述的口吻来写高尚的人,人物形象难以突显。因此,老师又把评改作文的六个标准再次和学生学习。自找差距,并对十来份习作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修改。
2、学生自评、互评
① 学生自读自评,师巡视指导
② 学生让本组小编辑评,师巡视指导
(生在四、五年级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评价语言适当,评价中肯)
3、学生再次修改
4、师改后评讲
(每个学生印发一份宏宇的习作,师以宏宇同学的习作进行指导讲评。让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应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文章首尾的呼应,并努力通过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等。)
5、学生最后修改、定稿、誊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体会健康的爱情观。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作品朴实语言中流露的真情。
教学重点:
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数
一、导入:
从《水浒传》中鲁达痛打“镇关西”的细节描写以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有关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导入。
二、介绍作者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三、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的因缘。、
第二部分:着重写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的情景。
第三部分:旗子如何从一个娇惯的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
第四部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以及对妻子临终前的`回忆。
四、赏析课文细节之美
作者在回忆逝者时,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为我们展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些事情又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请同学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描写出色动人的地方加以体会。
要求:只要能有自己的感悟,赏鉴得当,能自圆其说即可。
点拨:
如:第二部分中的一段话:“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下,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作者用“用力盯了我一眼”这个细节表现了妻子对“我”不加掩饰的埋怨,是礼教观念比较浓重的表现。同时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直率性格。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一直记着这一幕情景,表现出“我”对妻子的深情。
再如:第三部分说她开始“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但到后来,“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为了学会这些,她的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这些表现妻子因为生活的原因不断使自己带来变化,使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为了家庭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五、学生小结
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
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
六、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城子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思考:这两首诗歌都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找出诗歌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艺术效果。
七、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看到的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八、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要求写得富有感染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