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7 17:31:2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什么是反义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学会“石、头、同、学”四个字,能写得工整、匀称。

  2、通过扩词练习,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教学重点:

  训练书写能力,让学生积累词语,提高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能善于表达。

  教学准备:

  实物展示台、录像、有关家庭生活的照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语文乐园的总经理又打来电话,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那里逛一逛、学一学、玩一玩,你们高兴吗?

  (二)词语超市。

  1、现在老师先带大家到词语超市看一看,这里有很多的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对词语的意思相反)

  说得真好!意思相反的词语我们把它称作反义词。赶快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这些反义词吧!(可以用动作记忆,可以你说我接,可以画图记忆……)

  4、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全班交流。如:

  早——晚有——无北——南

  过渡:语文乐园送给小朋友每人一个写字板,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又正确又漂亮。

  (三)写字板。

  1、出示生字卡片(石、头、同、学),指名认读,自由练读。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3、重点指导书写:

  头:点、点、横、撇、点,强调“头”字的两点要往右斜对齐。

  学:点、点、撇、点、横钩、横撇、弯钩、横,重点指导学生上边是学字头,而不是宝盖头。

  4、学生练习在写字板上描两个,写两个。

  5、优秀作业评比,展览。

  6、板书设计:

  大——小 上——下 来——去

  前——后 出——入 黑——白

  早——晚 有——无 北——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小朋友们一定特别喜欢做游戏吧!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语文乐园里做有趣的语文游戏。

  (二)语文游戏。

  1、今天我们要做的游戏是同学们喜欢的扩词游戏,说的词语最多的小朋友将得到智慧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说,如:生活中带“电”字的东西很多,你知道哪些?

  3、指名说。

  电:电池、电灯、电线、电脑、电冰箱

  心:爱心、心里、心情、贪心、心声

  火:大火、烈火、灭火、水火、火灾

  评比智慧星。

  (三)阅读欣赏。

  1、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表达情感,快快读一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认读:远 近 听 声 春 惊

  (2)指名读古诗。

  4、老师范读、带读古诗。

  5、学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思考,想想这首诗和标题的关系。

  6、说说你读了这首古诗后发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不懂可以提出来。

  学生可能不理解“山有色”“鸟不惊”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告诉学生,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青绿的山色十分清楚,这就是“远看山有色”。“鸟不惊”的“惊”是惊慌害怕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人走近树时,停在枝头的鸟儿就会受惊飞走,我们看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慌地飞走。

  7、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8、配乐朗读。

  9、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用最洪亮的声音说出你的名字,老师就奖给你一颗星星。

  (二)介绍“我的家”。

  1、今天,老师想上几个同学家去玩儿。你们愿意老师去玩儿吗?呀!这么多同学欢迎老师,老师可真高兴!你们家是什么样的老师可一点也不知道,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家?学生说,老师随机启发:

  (1)你们家有哪些人?

  (2)你们家与别人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看看“他的'家”。

  有一个小朋友想把他的家介绍给你们。(放录像,演示小朋友幸福的家庭生活)

  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家怎样?随机板书:幸福的家。

  (四)夸夸“幸福的家”。

  1、学生拿出家庭生活的照片,同桌互相说照片的内容。

  2、小朋友们,老师也有幸福的家。(展示照片,介绍照片内容)

  3、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家庭生活照片。

  4、同学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都能感受到亲人的关心和疼爱。谁来说说爸爸妈妈关心疼爱你的事?

  5、课间游戏:唱《好妈妈》。

  6、歌里的小朋友怎样对待他的妈妈的?你们平时关心过爸爸妈妈吗?

  看来,小朋友们的家都是幸福的家,老师决定要到全班每一个小朋友家里去玩一次,让老师分享你们每个家庭的幸福,好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②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①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②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词语

  ①从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②听写词语。

  ③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①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②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③组内交流。

  ④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⑤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③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④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①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②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①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②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③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

  教学重点难点:

  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二、日积月累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了解。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

  互相学习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三、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什么小说。

  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

  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你喜欢吗?为什么?

  读出这段快板有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

  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语文教案 篇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敦煌壁画教案设计。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敦煌壁画教案设计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敦煌莫高库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识读多音字“佛”;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3、 能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经过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莫高窟的历史。

  (一)揭示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学情况。

  1、 标自然段、圈生字、划新词。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自然段,简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第三、四、五自然段,有面、有点地具体描写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结构是:总写——分述。)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3、 学习生字、新词。

  A、容易错的字:尊——遵 奏——揍、凑

  B、多音字:佛(佛像)、(仿佛)

  C、词语:亭台楼阁——亭子、平台、楼房、高阁(四周开窗可凭高远眺望的楼),泛指风景区或庭园里的.各种建筑物。

  舒展——伸展。

  (三)作业指导

  1、 抄写生字;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自然段。总写“莫高窟”。

  重点词语:世界闻名。艺术宝库。

  具体写法:用数字说明。

  (二)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证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 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的写了壁画的内容:劳动、艺术表演。

  2、 第4自然段。重点段。

  着重描写了一幅画。

  重点词:艳丽多姿。

  这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内容。

  重点句:“其中一个……”比较下列句子:

  A、 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 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3、 第五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比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二)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

  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

  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

  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沿着(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着”是围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往”则表示还走在往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析: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析:淡淡的哀愁。)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踱”: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析: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别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析: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有何作用?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 和时间赛跑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20

语文教案08-22

语文园地教案07-01

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