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9 12:18: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必备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知道阿凡提是个智慧过人、热心助人的人。学习课文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的词语。朗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出示阿凡提的头像图,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要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付饭钱。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

  1.思考:(1)故事中写到哪些人物?(2)故事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什么事?

  2.交流,《付饭钱》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付饭钱》,(板书:12.付饭钱)齐读。

  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的字要多读两遍,读通全文。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号。

  三、阅读理解

  1.分组读1——4小节,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1——4节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讨饭钱闻)。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着急、委屈)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小节。

  6.从这节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热心助人,板书。)那么阿凡提又是怎么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节读5——9小节后回答课文的5——9小节我们将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小组学习方式来学习。

  (1)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提问——找句子——说句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说句子,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指卡子的话。

  (3)课文中哪一节是写阿凡提具体付饭钱的过程的?请读一读。

  (4)圈出表示阿凡提的动作的词语。

  (5)想想怎么做动作,请表演一下这一小节。交流:出示第七节,关于这句,我们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问联系上下文找到有关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阿凡提聪明过人,板书;他用巴依对付穷人的办法来对付巴依,帮助了穷人。)

  3.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请大家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四、

  板书设计12付饭钱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明过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拟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

  3。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

  4。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说一段话。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教师示范背诵,并出示课件。

  2。 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出示课题。

  4。 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爱你啊,中国”?

  5。 提问: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能具体说说吗?

  6。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领悟。

  二.初读,检查预习

  1。 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朗读情况。

  3.出示生字词。

  4.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提问: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7.当场描红习字。

  8.齐读生字词。

  9.再次轻声自读课文,思考:祖国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热爱。那么,课文着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呢?

  10.小结: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土地富饶

  历史悠久

  精神高洁

  1.听,看图片。

  2.指名交流。

  3.指名补充。

  4.齐读课题。

  5.指名回答。

  6.指名回答。

  7.指名补充。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指名评议朗读。

  4.指名读字词。

  5.指名正音。

  6.指名领读齐读。

  7.指名交流。

  8.指名补充。

  9.齐读字词。

  10。指名交流。

  11.指名补充。

  12.描红习字。

  13.交流展示。

  14.齐读。

  15.轻声自读课文,思考。

  16.指名回答。

  17 指名补充。

  精彩创意搜集信息

  渺——左中右结构,各部件要紧凑,不宜太宽。

  脊——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恢 魄 拓——同为左右结构的字,比过天地后,就有了区别。“恢”左右平齐,左瘦;“魄”右小,左部件居中;“拓”是右小祖斜孙的结构。

  作业设计与实践活动

  (1)熟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3)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札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

  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阅读课文,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两课时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拔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语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

  二、释题、简介文体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

  育家,编辑家,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

  三、录音机朗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画出来,给它查字典,予以解决题目。

  1、录音机朗读课文,正音正音,查字典,解释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四、看图,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点。

  1、投影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具体讲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教进

  行引导点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原文中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五、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深入研究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2—7自然段,确立说明对象,及之间的关系。

  3、朗读第二、9段,思考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那为什么作者又不继续写下去呢?

  5、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全文紧紧抓住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哪能一点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的'?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读课文,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如何?

  讨论并归纳:

  从全文来说,从整体到局部;从各部分来说是从主到次,由大到小。

  三、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学生举例说明。

  1、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

  4、描摹

  四、理解课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1、“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务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2、比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与至于池沼,全文引作活水”这两个句子,说说效果为何不同,并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三个同样的句子。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意肯定,一点不含糊,这同样是用词准确的典型例子,但要注意用得准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 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1. 整体把握,抓准情感主线。

  2. 以读为主,结合讲,思,想,议一起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

  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

  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

  3 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

  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 自读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 概括出三件事。

  3 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 交流想像,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 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

  6 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

  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 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 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 想像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 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

  四.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五.联系实际,深化感情。

  1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让你难忘的事用“记得”说一说吗?

  2 学生自由练说,全班交流。

  六.小结全文,练习背诵。

语文教案 篇6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五、品味题目寓意。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六、课外拓展。

语文教案 篇7

  本文的教学应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一、谈话导入,了解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相机指导学生认读“恐龙”;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

  2.板书“恐龙的灭绝”,引导学生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指出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再次练读。

  3.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随意说,及时纠正语音错误。对内容上不做严格要求。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2)你还读懂了什么?(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3)朗读指导,练习。

  (4)教师引读,读好问句。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师:“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课文告诉我们了吗?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

  2.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3.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

  (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种种说法……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3)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1)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4)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2)地球一片黑暗。

  (5)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该如何填序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语文教案 篇8

  课题: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1、练习使用词典,会用词典查找不理解的赐予。

  2、积累成语及名言警句,了解同一意思不同程度的表达形式。

  3、了解一些有卓越成就的名人的生平事迹。

  4、展示自己的兴趣收集,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学准备:词典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第一项:练

  1、首先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要求,横行成算式,竖行成成语。

  (五)—(一)=(四)

  湖心分

  (四)—(一)=(五)

  海意裂

  再让学生说出几个自己积累的带有数字的成语并写出来。

  如: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3、让学生自由读、互相读这三个句子,感受这三个句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根据句子表达程度的不同进行排序。

  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形势进行语感训练。

  如:这首歌比较好听!

  这首歌好听极了!

  这首歌非常好听!

  一、第二项:知识窗

  1、读知识窗的'内容,然后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名人名家的生平和卓越成就,树立为理想而勤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学生发言。

  四、: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第二项: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评议。

  教师适当指导。

  3、在小组内检查朗读。

  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4、练习背诵。

  5、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最好。

  6、扩展知识面,背诵其他有关此方面的名言警句,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不要勤于积累,还要用这些名言警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第四项:大家一起来

  1、课前收集自己喜爱的内容。

  2、自己找伙伴交流,说说各自的兴趣爱好及自己收集到的喜爱的东西,并交流一下自己从中获得的知识和乐趣。

  3、班长主持全班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表现自我的喜悦。

  4、可以将自己在收集物品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乐趣写在本上,课后小伙伴互相交流,或者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贴在自己喜爱的物品上和小伙伴交流。

  三、: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这首歌比较好听!

  这首歌好听极了!

  这首歌非常好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3、阅读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准备谈自己的读后的感受

  教师:

  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设计

  导入,由居里夫人的画像引出。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我们的作家梁衡在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一百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相信大家读了之后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女同学,甚至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学生漫谈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力量使居里夫人在这百年之后还对我们每一位有着这样的迷人的.魅力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范读课文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梳理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重点研读(5—7段)

  1、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备案:

  a、“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b、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c、“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d、“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e、“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f、“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g、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h、“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言

  a、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作业

  1、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拓展作业: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结合《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学习本文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谈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或给自己的启发。

  3、预习作业:朗读《论语十则》,力争背过前四节。

  课后记:

  居里夫人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她是谁,通过搜集材料来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感受居里了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课前课后让学生读《居里夫人传》《跨越百年的美丽》,再次感受她伟大的人格魅力,并在生活中学习上学习她的精神。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11-12

语文古诗教案05-16

(经典)语文教案10-23

语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