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24 10:31:02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具准备

  会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

  (3)读准字音。

  (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扩词?

  (3)齐读生字两遍。

  5.学习“瞄”。

  (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

  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

  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

  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

  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

  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L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

  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

  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

  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

  2.认识冬天得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得植物,在洞中过冬得动物及冬季得体育运动和相应得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等生字。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用“有得……有得……”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得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你们现在都穿什么衣服啦?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 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瞧(出示挂图)你们觉得冬天怎么样?

  二、看图说话学词语

  1.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提醒:小朋友观察得时候要按照一定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上到下。)

  2. 老师这儿有词语卡片,能把它贴在相应得图下方吗?

  ⑴生读词卡,贴词卡。

  ⑵交流:冬天到了,天气怎样?

  哪些植物躲到洞里过冬了?

  哪些植物不怕冷呢?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知道这12个词语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组织学生通过“找朋友”游戏,把词语分类,分成冬天气候、植物、动物和运动项目四类。

  4. 学习生字词。

  ⑴想要读好韵文,必须把生字词语会读了,读准了才行。请小朋友根据拼音读准词语。

  ⑵“小老师”教学字音,必要时,教师帮助正音。“绳”是后鼻音;“滑”是三拼音节;

  “刺、翠”得声母都是平舌音。

  ⑶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直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每个字音。

  ⑷小朋友,有不理解得词儿吗?师生交流,共同解答。

  蟒蛇:我国最大得无毒蛇,冬天要冬眠。

  蜡梅:因为蜡梅在每年得冬末开放,所以人们又称它“腊梅”。

  5.练读所有词语。

  ⑴师先范读,以“词串”得形式读,每个词串内得词读得稍紧凑些。

  ⑵学生练读。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

  雪 蜡 翠 蛇 刺 滑 冰 绳

  2. 开火车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用编字谜、编顺口溜,换部件,分析结构等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

  翠:小卒字头上插羽毛。

  蛇:虫+它,虫字变得瘦一点。

  滑:三点水+骨(及时书写骨得笔顺)。

  绳:绞丝旁+口+电,注意右边部分要紧凑。

  刺:左边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3. 指导书写前四个字。

  ⑴认识新偏旁“羽字旁”,出示“翠”与“羽”,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掌握两者得区别。“羽”字得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钩,作偏旁时则都变成了横折。

  ⑵自学笔顺(见练习5)

  ⑶交流: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讲解并范写。

  ⑷学生认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

  四、布置作业

  1. 在《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2. 诵读词串。完成同步导学1—6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卡片。

  2. 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可以帮它找个朋友吗?

  二、朗读感悟

  1. 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得?

  ⑴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⑵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⑶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

  ⑷齐读三个词:寒流 北风 大雪。

  2. 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⑴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⑵这么冷得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齐读。

  ⑶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岁寒三友”,人们还写了许多诗歌赞颂他们呢!谁来背背看!

  (相机提示:陈毅《青松》、王安石《梅花》等,引领学生熟读成诵!)

  ⑷冬天除了“岁寒三友”,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 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⑴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得?指名读。

  ⑵蚂蚁躲在洞里多舒服呀!到了冬天,刺猬、蟒蛇吃得饱饱得,早早地躲在洞里睡觉了,它们要睡上一个冬天呢!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冬眠吗?

  4. 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⑴指名说,谁能用有得……有得……有得……”说一说。出示:今天早晨,小朋友们在雪地里锻炼,他们有得 ,有得 ,有得 ……

  ⑵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⑶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得喜欢吗?

  5. 诵读词串。

  6. 试着课文中得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完成同步导学第8题。

  三、拓展延伸

  1. 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冬天得气候、植物、动物、体育活动等方面得知识,还知道哪些描写冬天景物得成语和古诗?小组讨论。

  2. 学生汇报交流。

  四、学习生字

  1. 出示剩余得4个生字,认读。

  2. 检查,说说“刺、猬、冰、滑、绳”得笔顺。

  3. 你认为哪个生字最难写呢?学生提出难写得字,师生共同观察应如何写好它,师范写并提示间架结构应如何摆好。

  4.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会认会写7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感悟诗的意境,想象小娃采白莲的情景,达到识字、表达与感悟诗意的统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平时身边的小事勤于观察,体会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7个一类字。

  2、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一步学会结合诗中的'语句来理解诗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音乐磁带、词语头饰。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认读一、二类字,识记一类字。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你还记得吗?你能背诵给大家听吗?(《暮江吟》、《草》、《池上》)。

  今天,我们要共同进一步学习《池上》

  二、指导朗读古诗:

  1、听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2、自己练习读或在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读,(配乐)。

  三、感悟诗意:

  1、读过古诗后,你能说一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如果要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应该画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也就是说,你是根据哪句诗这样画的呢?

  (老师或学生在黑板上为诗配画)

  结合图讲诗的大意:小孩划船把篙撑,自以为很聪明,偷偷去摘白莲而归,但离去时不知道,分开的浮萍还没有合拢,留下了他的痕迹。

  2、再读古诗,试着背诵下来。

  3、认读一、二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书写一类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1、读词语:

  小艇 汽艇 浮萍 萍水相逢 漂浮 浮力 跟踪 无影无踪

  2、读诗句,想诗意。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依循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结构全诗。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与价值

  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用相关图片、录像介绍学生不理解的事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领悟“新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端正地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能稍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初步感受水乡人们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预习。

  教学过程:

  (课前前播放水乡录像)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呢?你们觉得这是哪儿的风景?

  2、提示课题:是呀,水乡的景色真美!有人就写了一首诗歌来歌唱水乡。

  学生读题:水乡歌

  3、放课文录音,学生边欣赏动画边听录音。请小朋友们听清字音。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正音。渠塘波像装咱新

  装(zhuāng翘舌音)咱(zán平舌音)

  新(xīn前鼻音)箩(luó边音)

  3、说说课文里告诉我们水乡什么多。

  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4、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⑴理解“渠”“驳”(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渠:人工开凿的水道,俗称大水沟。

  (2)驳:指一种运载货物或乘客的,但没有装发动机的船,靠拖轮在前面拉着行驶。

  三、再读课文,体会诗情。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读生字“荡”、“清”。

  (2)思考: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水多”……)

  指名看图说出:河流、池塘在什么地方。

  (板书:水多)

  (3)哪几个词写出了水多?(用笔画出来)

  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

  再读课文。

  “荡清波”的“荡”:用小手比划比划。再扩词。

  看看图,再读课文,体会一下“水多”。指导读好最后一行。

  (4)想象:水乡的水里有些什么呀?板书:物产丰富

  2、学习第二小节

  哪位小朋友来读读描写船多的这一小节?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船”、“帆”、“飘”、“湖”。学习风字旁,用“飘”组词(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

  (3)请小朋友们参照第一小节的方法,画出描写船多的词语。

  (4)交流,抓住重点词体会“船多”:千只、万只、片片、飘满。

  (5)指导朗读,结合图片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指导理解“湖”“河”的不同,说说我们附近有什么湖(东独墅湖、北金鸡湖、西太湖),西面有条京杭大运河。

  (6)再读后想象:这么多船扬帆起航了,人们去干什么了呢?结合回答板书:辛勤劳动

  3学习第三小节。

  看图片,师述:同学们,水乡的人们捕鱼回来了,看,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看图描述)

  渔民们丰收了,他们敲着锣,打着鼓,跳着舞,唱着欢乐的丰收歌,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水乡什么多?(生:歌多)

  (1)读最后一小节。

  (2)读了这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3)你又是从哪儿看出水乡的歌多的?抓重点词“千首”、“万首”、“装满”理解幸福生活。

  板书:幸福生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再说说这是怎样的歌?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碧波荡漾的水乡有千条渠,万条河,河面上飘满了洁白如云的帆船,水乡真美呀!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幸福地读一读水乡歌!

  五、指导写字。

  先请同学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美,再练习书写。船装飘

  六、作业。

  1、走走看看,想想我们的新生活是怎么样的?

  2、苏州也是水乡,苏州什么多?准备下节课进行“小诗人大赛”。(可先和爸爸妈妈比比或请他们稍微指点一下。)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

  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桦树、水杉、金桂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有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和它的读音有关系。

  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的读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

  (“同—桐,风—枫”)“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基本字和汉字的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大家需要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基本字的不同。

  “杉、桂”这两个字的右半边也是一个表示读音的汉字,“杉”的右边是“彡”读音shān,“桂”的右边是“圭”读音g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四、了解树木特点,给树木贴

  1、给树木贴。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这两句,标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

  2、全班汇报,解读儿歌。

  预设:这棵树是杨树,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预设:右边的是榕树,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田间、路旁大小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场所。

  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预设: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杨树叶、银杏叶、梧桐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比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人们历来把梧桐树看作吉祥的象征,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以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预设:我找到了枫树,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预设:这是松树,那是柏树,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所以儿歌中说“松柏四季披绿装”。松树种类很多,你瞧,这是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姿态各异。还有,松树的果实松子非常好吃。

  再看柏树,这些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在很多皇家园林,古寺名刹等地方都很常见。这是天坛公园里的莲花柏、螺旋柏、九龙柏,它们和长城、故宫一样,也是十分珍贵的“国宝”。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

  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同学们把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4、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试着背一背。

  五、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

  2、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六、拓展

  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树,连一连。(课件出示词语及图片)

  Nán xiàng huái shì yòu

  橡楠柿柚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棉、杉、桂、壮、化”5个字,会写“木棉、水杉、化石、金桂”4个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木棉、桦树等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教学难点:

  背诵儿歌,正确书写“壮、化、棉、杉、桂”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儿歌,复习词语

  梧桐、枫树、松、柏、枫叶、松子

  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学习“装、疆”

  1、朗读儿歌,注意结尾的字的发音。

  结尾的字在发音上有什么规律?它们都是后鼻音(“石”除外),是儿歌中的韵脚,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大家齐读这首儿歌。

  2、运用字理学习“装”和“疆”。

  “装、疆”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读一读。

  “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衣”表示字义。

  “疆”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用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地之间的疆域界限,也代表了这个字的意思。“北疆”是我国北部的边疆。

  3、组词。

  疆——边疆、疆土、疆界、新疆

  装——服装、军装、新装、包装

  (二)学习“耐、守、银、化”

  小组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耐、守、银、化”这4个字。

  1、借助语境识记“耐”和“守”。

  读句子“桦树耐寒守北疆”,猜测“耐”和“守”的意思。桦树忍耐寒冷生长在祖国北部的边疆,它们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守卫在祖国的最北边。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很、跟、眼”的右半边和“银”相同,金字旁和金属有关。

  “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化石”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3、通过组词巩固。

  忍耐、耐心、耐力、守卫、守护、守时

  银行、银河、银色、化石、变化、绿化

  4、把这几个生字放回儿歌中,再读一读。

  三、朗读儿歌,了解树木特点

  1、有的树木喜欢暖和的地方,还有的树木能够忍耐严寒——“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看图片,体验“南方”和“北疆”不同的气候特点,感受“喜暖”和“耐寒”的习性特点。资料内容如下:

  木棉喜欢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都适合木棉的生长。它在春天开花,花儿又大又美。人们用鲜艳似火的木棉花比喻英雄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木棉树也就成了“英雄树”。

  桦树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生长着茂密的白桦林。桦树在寒冷环境下也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十分耐寒,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

  2、请你上下对应看这两句,咱们来对对子吧!

  “木棉”对什么?“木棉”对“桦树”

  “喜暖”对什么?“喜暖”对“耐寒”

  “在南方”对什么?“在南方”对“守北疆”

  3、句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咱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加停顿线)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4、同桌一起学习最后一句,先读一读,再说说银杏、水杉和金桂的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预设“活化石”。

  活化石是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银杏、水杉是植物活化石。动物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中华鲟等。

  银杏的祖先最早出现在三亿年前,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至今,成为稀世之宝。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人们称它为“公孙树”,“公种而孙得食”。银杏的果实叫白果,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水杉也是珍贵的“活化石”,俗称“世界爷”,树干又高又直,叶子细小,是世界现存的稀有植物,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银杏和水杉是活化石,都是非常古老的树种。

  桂树在秋季开花,金桂花朵金黄,花香馥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5、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出示图画:桦树银杏水杉木棉金桂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预设:桦树皮是白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四、朗读背诵儿歌

  1、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做到正确而熟练。

  2、借助填空,结合图片,练习背诵。

  3、朗读课文,完整背诵。

  五、模仿与运用

  儿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写出了各种树木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树木的特点,咱们也来试着编一句儿歌介绍一种树木吧,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可以说说花开的样子、香味,也可以说说树木的习性。

  (课件出示柳树、槐树、柿子树等图片,学生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桃树、石榴等。)

  预设:柳树枝条细又长。

  预设:槐树开花一串串。

  预设:柿子树上挂灯笼。

  预设:桃树花开红艳艳。

  ……

  六、学写生字、词语

  1、学写生字:壮、化、棉、杉、桂。

  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

  “化”的右边先写撇在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你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杨树的图)(枫树的图)(松树的图)

  七、拓展阅读

  (一)阅读课后练习第三题,关于树木的谚语

  1、不同的树木有自己的特点,在人们心中,树木又常常寄托着悠久深远的内涵。试着读读这3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师适时点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为“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很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一般指远离故乡的游子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说大树若没有树根就不能生长,人要是没有志向就像大树没有树根一样,不能成才,告诉我们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优秀)06-20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优秀】06-24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优秀03-21

语文上册教案04-28

语文上册教案01-25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03

二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10-20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10-22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05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