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剪枝的学问
剪枝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花开热切盼望
结桃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2.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剪枝充满信心夺走不禁远近闻名红润胖娃娃
仿佛靠挥舞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26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剪枝?为什么要帮桃树剪枝?
生:怎样剪枝?剪枝后的结果怎样?
师: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师:课文作者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时候?
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吗?
生:去年冬天,(来年)春天,暑假里.
师:我三次进桃园时的心情怎样?
生:满怀好奇半信半疑一脸疑惑又惊又喜欢天喜地
生:欢天喜地的是蜜蜂,应该是盼望
师:你读得很仔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师:全文共几个自然段,你根据刚才的提示怎样帮课文分段?
(学生分段,教师调整词语顺序并板书)
师:我满怀好奇些什么?请你们放声朗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我好奇的是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又大又甜。
师:所以我们称他为?
生:(抢着说)种桃能手
师:什么叫能手?你知道身边还有哪些能手?
(指导学生说话)
师:在种桃能手前面还加了远近闻名这个词,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它的近义词有那些?
生:驰名中外举世闻名
师:在这里能换成这两个近义词吗?
………
师:那我一脸疑惑些什么?
生:看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在剪枝
师:所以我着急地问,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师:王大伯看着我有疑惑,怎么对我说的?
生:(有模有样)的朗读
师: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
生:他是将信将疑
师:王大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师:所以作者最后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10
(精)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6
【精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6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推荐)11-17
(合集)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3
(优秀)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4
【实用】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7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热门)11-28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