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17 08:15:5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语文教案汇编七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分小组练习背诵。

  3、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字、词。

  2、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并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发生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一个叫黔敖的富人在路边摆设了食物,准备施舍给灾民。一天,一个灾民走过来,黔敖叫那个灾民吃:“喂,快吃!”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个灾民应不应该吃这些食物?

  (有的认为应该吃:因为吃了以后可以生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怎么吃呢?就要来引导学生。吃并不是没有尊严的吃,而是要提供帮助的人与自己站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或者吃了之后有所回报等。有的认为不应该吃,因为这个富人过于傲慢,虽然是提供食物的人,所以即使吃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结果怎样,大家想知道吗?最后这个灾民饿死了。是啊,如果我们是这位灾民,这位富人用瞧不起的语气叫我们吃这些食物,我们也不会吃的,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有口饭吃,更重要的'是要活出人的尊严。

  (板书:尊严)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对“尊严”是怎样理解的?(尊严不是一个界定好的模式,而是发自内的一种维护自尊、自强、自信的一种信念,也不是一种不切实际、盲目地从外在来装饰自己的形式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在自学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

  2、现在通过联系上下文或,你理解了哪些?

  三、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3、读读与问题相关的段落,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4、对于实在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四、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从而细致地理解课文

  学生质疑: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把这个年轻人留下来?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学生小组讨论,轮流发言

  六、小组汇报

  1、因为他有尊严:

  ⑴ 别的逃难者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年轻人却要求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⑵ 当大叔说没有活可以干时,年轻人目光灰暗下来,表示出很失望。

  ⑶ 当大叔说可以先吃饭,后干活时,年轻人的坚决与不容商量。

  ⑷ 最终大叔请他留在了庄园里。如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年轻人很有骨气,即使

  在困境中也要维持自己的尊严。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里的“什么都没有”与“富翁”看似矛盾,但恰恰反映出了年轻人日后成为石油大王的原因──只要有尊严,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不足都可以弥补。

  七、思维拓展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八、作业

  1、课外阅读两篇,任选一篇来读。

  2、写一篇小练笔,谈谈学《尊严》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8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24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

  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

  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

  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

  四、写字教学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

  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孟子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

  3、全班汇报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语气。

  可把课文分为三个情节: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母询问、儿作答;母断织、儿惊讶;母述因、儿悔悟。

  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3、全班汇报表演。

  四、分角色演课本剧。

  五、扩展练习

  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 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把握诗的情与景、事与情,感受

  品位诗歌的意境。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位诗歌的意境。

  3. 背诵这三首诗。

  三. 教学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两首

  《望岳》《春望》。

  二. 杜甫介绍: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这些诗像

  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 712~ 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

  4个时期。

  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

  此期诗作现存 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望岳

  一、课文导入: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俗语说有眼不识泰山,可见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你们见过泰山吗?如果没亲身见识过泰山也不要紧,下面来看一些泰山的风景图,领略一下它的壮丽风光吧。(大屏幕投影一系列图画,教师介绍)

  下面学习杜甫的《望岳》,看看古人眼里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听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读音,听完朗读一遍,

  板书:曾ceng通层 眦zi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问:结合照片及诗,你感觉泰山有什么特点?诗中哪里体现出来?

  (板书:地域_、风景_、山势)

  岱宗两句。

  问:岱宗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尊称泰山为岱之宗?(投影第最后一页泰山居五岳之首,在古代被认为是最神圣的山。)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齐鲁怎么理解?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形象地用齐鲁地区代表泰山的广阔。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板书:地域广)

  翻译:泰山是怎么样的呀?它在齐鲁大地上都是一片连绵无尽的青翠。

  造化两句。

  问:造化指什么?(大自然)为什么说天地神秀都聚集于泰山?说明泰山的什么特点?(山势高峻)

  问: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提白云山作对比)

  问:你觉得割字用得好吗?换成分、切行不行?(割的对象比分或切的更有硬度,力度较大。说明泰山阴阳差别明显,界线分明。)

  (板书:风景美、山势峻)

  修辞特点:对偶

  荡胸两句。

  问:请调换一下语序理解这句话:层云生荡胸,归鸟入决眦。(曾通层眦即眼睑接合处。)决眦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修辞特点:对偶 夸张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面对这么一座雄伟的山,谁不想攀登上去成为勇者?

  问:诗人的这句豪言壮语对你有什么启发?(泰山之颠象征人生的理想颠峰)

  (背诵此句,2分钟抽三个同学以上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使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

  3、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以及这种品质的可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谈谈对英镑、先令、便士这三种货币的认识。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板书课题)请大家把课题读一读(生读课题)外国人的名字还可以读得轻快些。(生再读课题)

  二、投影出示三个问题: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什么事?

  3.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的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交流时让学生随便挑个问题回答)

  三、研读1—8节

  师: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先来学习故事的第一个阶段1—8节,请大家仔细读1—8节,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词语。

  1、生找到“纠缠”后问:为什么找这个词?

  2、(板书:纠缠)同学们看“纠缠”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师:“纠缠”就是缠住不放,找麻烦的意思,请你再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围绕“纠缠”来写?

  3、交流后让学生自由读读这四句话。

  A、小珊迪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跟我说,非要“我”买他的火柴,这就叫“纠缠”,读这四句话时,你发现有变化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板书:请求 乞求)

  B、你觉得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你能用请求(乞求)的语气来读吗?

  师:是啊,小珊迪就是从诚恳地请求到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话,体会一下。

  C、小珊迪如此三番五次,低声下气,纠缠不休到底是为了什么?(板书:一便士)

  D、一便士对小珊迪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请大家再读1—8节,找找依据并说说从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齐读第一节)

  E、如果有一便士,小珊迪会买写什么呢?

  (师:尽管一便士只能买到一只面包或……可小珊迪还是求之不得,可见小珊迪是多么(可怜)投影:此时,我觉得小珊迪是一个( )的孩子。

  三、小珊迪对钱的态度似乎有些矛盾,为一个便士他可以苦苦哀求,而面对四个便士却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9—11节。(板书:四便士)

  1.当四便士在小珊迪目前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送还)

  2.课文有没有写到小珊迪叫弟弟还钱的内容?

  3.课文中没有写到这个内容,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吗?投影出示(师念:小珊迪被马车撞到了,轧断了两条腿,他被人抬回了家,小利比吓呆了……)再出示兄弟俩的'对话图,请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分角色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待会儿要请各小组交流,看看哪一组讨论得好。

  (边交流边评议)(师当小利比,选一生当小珊迪对话。)

  4.投影出示练习:小珊迪的生活如此( )。他是多么需要钱啊!可是不属于自己的钱他( )。在( )的情况下,还让弟弟( ),这是一个多么( )、( )的孩子啊!

  交流后,师在括号内填入“可怜”,板书:诚实、守信)

  4.你知道“可怜”和“诚实、守信”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四、感情朗读1—11节,深入感受小珊迪可贵的品质。

  五、总结:小珊迪虽然是那么贫穷,那么可怜,但又是那么诚实、守信,他身负重伤,能活下来吗?我们下节课再学。

语文教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以指导学生自能读书,不断发现为基本思路(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会写、会认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了解文中小鸡的表现,从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2、识字、写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1、体会小鸡出生后见到世界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电教平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2、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

  (蛋壳外面是不是也黄乎乎的?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二、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

  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2、第三自然段。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

  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看图说话)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

  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邮票)

  3、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世界”两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教学新笔顺“羊”(羊字头),电脑显示“美”的笔顺。

  5、范写“美”字,并仔细看四横的变化。

  6、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7、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小鸡来到-----------------,看见------------------,-----------------,-------------。

  小鸡来到-----------------,看见------------------,-----------------,-------------。

  世界多美呀

  小鸡来到-----------------,看见------------------,-----------------,-------------。

  叽叽,叽叽,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小结;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请你们仔细观察身边事物会有更多发现。

  后记: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2:这节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指导学生自主读书时,不断发现基本思路。

  3:情境体验,美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取的事,下课后能主动向老师说。体现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欣赏朗读,巩固识字。

  1、复习旧课:躲在蛋壳的小鸡原以为世界是什么样的?钻出蛋壳后,小鸡才发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的?

  2、指名发言,评议。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师引言:小鸡眼里的世界这么美丽,其实还有更美的,他还没发现。小朋友们,赶快把你们收集到是美丽世界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小鸡好好欣赏。

  5、学生出示图片,欣赏交流,感受世界的美好、神奇。

  6、教师消极:欣赏完这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来识记文中的生字。

  7、开火车抽读本可课生字,并练习扩词。

  二、练习巩固,积累词汇

  1、从课文中画出表示色的词语,读一读。

  2、想想,还有那些东西也是这些色的?

  3、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4、引导学生选其中的一个词语练习说话。

  5、读一读文后“词语花蓝”中的四个词语。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

  2、指名认读并纩词。

  3、弄清各个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笔顺。

  (1)、独体字:乎用

  (2)、左右结构:鸡站地

  (3)上下结构:空高

  4、学生逐字书空,教师强调关键笔画:

  乎:第一笔为短平,第四笔要写长。

  5、逐字指名说说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

  6、教师逐字范写,学生防写。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世界,还学会了书写文中的七个汉字,真是收获不少,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努力,用心地写字,用心地去发现世界。

  板书设计:

  5、世界多美呀

  天空(湛蓝)

  世界多美呀树木(绿色)

  小河(碧清)

  后记:

  1: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去理解文本及识记生字积累词汇,但今后还应注意铺导学生的书写。

  2: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3: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通过学习理解了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应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2.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难点:

  从看门人的事例中,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自制教学投影片、显微镜。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1.向学生出示一滴水,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认识显微镜的作用,老师补充介绍显微镜对人类的贡献。

  4.引出课文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门人的魔镜。(认识多音字:看。)

  二、引导质疑,朗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质疑:看门人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魔镜?魔镜是怎么做成的?他的魔镜有什么魔力?……

  2.交流讨论,互相解疑。(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3.随文识字。

  交流中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可以用书上的词句,可以是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老师不作深究,但要注意学生读句段时字音的正确,并随文识字,随机贴示词卡或板书词语。

  注意多音字:看(kān)门。

  店diàn员 工匠jiàng 芝zhī麻

  放弃qì 委wěi托 欧洲zhōu

  再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指导读音,贴示或板书。(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懂意思的词语,让其他学生试着联系课文给以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倡学生在书中存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三、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熟知内容,巩固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看门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魔镜具有什么样的魔力?

  2.过渡: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魔镜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门人的魔镜》。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为什么能够做出这样的魔镜?

  2.讨论:

  (1)爱好——“很快学会了”说明了什么?(他聪明、手巧、勤奋好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读第四自然段。)

  读一读、比一比:

  A.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点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B.安东尼的手很巧,能磨出比芝麻粒大一点的镜片,而用来看东西又十分清晰。

  还可以从“因为太小了,不得不……”“精美”等词句体会他的手巧,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处朗读体会。

  观察实物:显微镜,借助课文的叙述认识它的构造,同时了解它的发展变化。

  (2)勤奋——要求“一片更比一片好”,去掉“更”好吗?为什么?

  据说:数字不确定。几百架:说明他的勤奋和兴趣浓。

  (3)十分认真——“放弃”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丢弃)“几个月、几十次、几百次”:说明他有严谨的态度、浓厚的兴趣。

  3.老师小结:正是由于安东尼有着聪明的头脑、灵巧的手、勤奋认真的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老师引读:)终于,有一天——(学生接读:)安东尼招呼……就是微生物。

  朗读指导:“终于”说明什么?(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

  想象:有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当有了新的发现时,安东尼是多么高兴啊!谁能把他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朗读、评价、再读)

  理解:千分之一。

  4.安东尼怎么能不高兴,他发现了前人未发现的微生物,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这是一个对科学界有着深远影响的发现,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听到这个消息后……验证。

  想象:这些科学家会说些什么?

  但,安东尼没有满足,师引读——在以后的观察中……生接读——

  师引读——后来,安东尼还发现……生接读——

  师引读——从此,安东尼闻名欧洲……生接读——

  浓厚的兴趣使安东尼一直潜心钻研,直到91岁高龄的时候,他才闭上睿智的眼睛。比较“锐利”“睿智”。锐利:锋利,比喻微生物的发现使人类的眼睛看到了难以发现的东西。睿智:有智慧,看得深远。指安东尼勤于观察、勇于探索。

  5.从安东尼的事例中,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怎样理解?

  三、作业。

  查找资料: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汇报查找资料情况。如:爱因斯坦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看门人店员工匠几乎芝麻清晰或一架精美放弃招呼游泳委托锐利睿智

  2.选择带生字的词语说话。

  3.去掉其他卡片,只留下要求认和写的字,指名读、组词。

  4.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5.只留下会写字卡片。

  出示田字格,观察,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弃:下横长,托住上半部分。招、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架:上下各占半格。或:注意间架结构要稳,别掉了左边的“提”和右边的“撇”。

  6.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锐利的( ) 精美的( ) 看得( ) 玩得( ) 听得( )

  奇妙的( ) 睿智的( ) 写得( ) 做得( ) 起得( )

  2.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招( )( ) 泳( )( ) 洲( )( )

  尼( )( ) 店( )( ) 架( )( )

  3.选做题: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开头写几句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穷人教案10-29

《语文天地》教案10-28

语文备课教案10-02

语文《狼》教案09-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7-02

语文树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