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3-06 08:15:1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三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读读、讲讲

  1.初读,读通课文。(从课题激发读书兴趣。按自己的方法阅读,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再读(默读),了解故事梗概。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也可以概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部分。

  3.讲故事,并评讲。学生按自己的阅读记忆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对讲述中的重要遗漏或有所创造有所发挥进行评讲。

  二、议议、说说

  1.议论对猪八戒的印象。通过文中词句说出形象和性格特点,在读议中,教师应点拨一些重要词句,尤其是引导学生重点读议猪八戒偷吃西瓜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像切瓜时心理矛盾、犹豫,和每吃一块时的寻找理由。

  2.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说书表演。先分组演练,再推选几个学生上台表演。鼓励学生勇于参与。

  三、想象说话

  读了这课文以后,你一定觉得猪八戒又好笑又好气。此时,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先各人自己练说,再请学生当众说。

  四、作业

  把想对猪八戒说的话写下来。

  《介绍纸的知识(口语交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准备

  1.学生个人或小组搜集有关纸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剪成喜欢的图形,布置在教室里,主题为“纸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参观布置好的教室,激发表达的欲望

  1.组织参观布置好的教室,提醒学生注意观看。

  2.说说今天的教室跟以往有什么不同,自己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内讲有关纸的.知识,尝试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从语言、态度等方面给予指导。

  2.引导学生从的内容、语气、神态等多方面。

  三、举行演讲竞赛,全班交流,评出最佳选手

  1.推选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评委和主持人。

  2.各小组推荐参赛选手,轮流上台演讲。

  3.主持人组织开放式。

  4.评出获胜前三名选手。

  四、创设答问情境,介绍取胜经验

  1.请演讲竞赛获胜前三名选手站在前面,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2.指名评一评谁的纸剪得好,好在哪里。还可以走出座位请教作者为什么剪得那么好。

  五、课外延伸,家长

  把课堂上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讲给家长或邻居听,并听听他们的想法。

  《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习作)》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

  建议学生回家后,逗小猫、小狗玩;喂小兔、小鸭、小鸡、金鱼......为习作创造新颖有趣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最爱什么动物呢?你常跟什么动物玩,是不是与它交上了朋友?大家自由说一说。

  二、小小交流会

  1.展示4个材料,哪个材料很有趣?

  (1)我家的猫妈妈生了7只小猫,我每看小猫一次,猫妈妈就搬一次家,一共搬了三次家。

  (2)我训练小狗跳高、钻圈,好玩极了。

  (3)我给小狗洗澡,它老是跳出澡盆,不爱洗澡。

  (4)我指挥两只小乌龟赛跑,还赛翻跟头。

  通过评议上边4个习作材料,启发学生选材思路。

  2.各小组交流习作材料。

  你准备选什么材料,互相说一说。

  3.口头,具体讲讲你和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互相评议。

  4.找出创新点,最欣赏之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议。

  三、学生练习

  学生快速,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写完后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习作拟题,可以是《我和××》《我家的××》,鼓励学生拟有特点的题目。

  四、准备评改

  教师及时浏览学生,备好示范评改的习作(或片段)2~3。既有闪光点,又有不足之处。

  五、习作评改

  (一)示范评改

  展示评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指导学生评改。采用朗读法找出错漏字,不通的语句,并改正。评一评闪光点:题目,选材,佳句,佳段,体现喜爱之情的词句。

  (二)学生互相评改

  在小组里互相读自己的习作,问问同学,能不能体会到你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启发引导学生不仅发现缺点,还要多找闪光点。

  (三)自己评改:

  指导学生再认认真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仔细读一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4、掌握加标点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书名号,冒号及引号。

  5、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掌握基本的技能。

  教学课时:总计四教时

  第1-2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①大自然中有哪些景物呢?边读边想,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老师。

  ②男女对着背,背出情感来。

  ③边背边想文字是怎样写的。

  2、《师恩难忘》

  ①品读重点部分读出感情。

  ②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并能理解用其造句。

  ③感知这课的写作方法和描写老师的词语。

  3、《古诗两首》

  ①知识作者与朝代。

  ②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

  ③能感知诗的主题思想。

  ④理解“若等闲”、“满乾坤”。

  ⑤边背边想着字的写法。

  4、《我也是普通一兵》

  ①自由读课文感知:你感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②读好描写情况危急的语句。

  ③复述文章重点的内容,感知人物的精神。

  5、《嫦娥奔月》

  ①读课文分别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性格。

  ②能复述奔月的部分。

  6、《成语故事三则》

  ①说说这三个成语各是什么意思。(大致感受即可)

  ②能用这三个成语进行造句。

  7、《天鹅的故事》

  ①复述天鹅破冰的三小节。

  ②感知课文第四题。

  ③说说天鹅的精神。

  二、标点知识

  1、明确不同符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书名号,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名称。

  2、典型分析: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分析:在读了后面防止学生加上逗号。

  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

  ●分析:中间是没有停顿的。

  3、练习加深感知

  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注意引号的使用方法。

  ②小明上课要专心千万不能开小差爸爸再三叮嘱

  ●这与常规的说话是不一样的,最后不能加冒号。

  三、关联词语

  1、例题分析:森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大多数学生能知道用“不但......而且......”进行联接,但往往找不准位置。

  2、学习方法。做完之后要多读,多感知体会,再试一试其它的关联词是否合适,位置是否能换一换。

  四、作文提示

  1、要以真实的事为前提,把主要的内容细致写好。

  2、要生动具体些,写老师帮助自己的一件事,是怎样帮助的部分要注意多写些,多加点情感在里面,如“老师的教诲之恩如春雨点点......”之类。要写比赛,要写出比赛的激烈场面,突出其中的曲折性,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人物的反映,这样才能有趣而生动。

  五、默写生字词(略)

  第3-4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部分

  1、填写成语

  ()()无私()()在前()()充数()()口呆

  波()浪()斩钉()()()()动听身()其()

  翻箱()()()不()待()()贪婪

  ●要联系成语的意思去解释,如“波峰浪谷”中的“峰”学生易写成“风”,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

  2、写出几个反映寓言故事的成语

  ●要注意所写的成语是讲一个小故事,并且是告诫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用关联词语填空

  1、在演出时,小玲()唱歌()跳舞。

  2、小刚和小学军是好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一个人()骄傲自满了,()会落后。

  4、()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还要注意节约。

  5、这支笔()我的',()刘江的。

  6、()天下雨,()运动会不开了。

  ●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读检查,确认无误时老师再加以讲解,培养学生养成注意检查的好习惯。

  三、找出用错的字,并加以修改。

  1、开学头一天,我们排对近入教室。()

  2、田老师先把诗念一篇,又联起来讲一篇。()

  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幸勤的圆丁。()

  4、小丽每天放学回家后,终是先作完功课,然后在玩。()

  ●同时引导注意检查自己的题目,注意找全错别字,正确地修改错别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了课文后,我知道了嫦娥是(),而后羿则是()。

  2、田老师的教学特点是

  3、嫦娥是怎样与逢蒙斗争的。

  4、只所以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是因为它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五、默写部分

  1、自选一首诗默写,并写出作者。

  2、让明亮的眼睛用绚丽的色彩

  青山说:绿水说:

  ●字的书写与标点的用法,注意准确性。

  六、作文练习

  1、题目:写一个寓言成语小故事。

  2、要求:要讲清楚,并把道理说好。

  3、视学生的作文加以指导。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品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写手法。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词语积累:

  (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结合白洋淀图片和抗日战争图片)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1.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1936年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3.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据小说的情节特点,给课文划分段落。

  明确: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10-17

语文教案10-17

语文教案10-20

语文教案10-20

语文教案10-21

语文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