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 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五项内容,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记句和读儿歌。第一课时完成前3部分:“我会认”、“我会读”、“比比写写”。通过“我会认”中复习同偏旁的字,让学生用归类认读的方式加深记忆。“我会读”,是通过读了词语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生字,积累词语。“比比写写”是引导学生仔细辨认,把字看清楚。“读读说说”则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我会读”是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 设计理念
1、 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性,让学生在读中学,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2、 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3、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健康地发展。
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 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 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四、 课前准备:挂图、苹果图、苹果、小黑板。
第1课时
一、 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语文园地”去玩几个有趣的游戏。
二、 我会认
1、 小朋友,你们瞧,小兔、小猴、小狗正忙着摘苹果呢!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摘,好么?
2、 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贴着带有“ 亻、口、言”的字,在苹果树的下面贴出分别写着“亻、口、言”的三个筐)。树上的苹果可真多,我们赶快去帮他们吧。
A.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台来摘苹果?并把它贴到相应的筐上。
B. 当一当小老师带大家认一认这字。
C. 找出三组字各组的字形特点(小组读——全班读)
3、 扩展练习:这棵树还会长出哪些苹果?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鼓励在生活中识字。
三、 我会读
1. 刚才我们帮小动物摘了苹果,它们可感谢大家了,还非要送了大家一些苹果。
2. 出示装苹果的筐(筐里装满了苹果,正面写上词语)
A、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送给我们的苹果吧(学生自由练读)
B、 合作读:你能跟你的`小伙伴说说都有哪些苹果吗?
C、 个别读:现在我要把这些苹果送出去了,只要你能读准它,就能得到它哦。
4、 扩展练习:你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吗?
四、 比比写写
1、 小黑板出示六组形近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认一认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A、 自由练读
B、 汇报(这些字长得都很像)
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识记。
2、 指导书写
A、写字前,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握笔、写字姿势;把字写的端正、整洁。)
B、把你认为最美的字给你的小伙伴展示一下。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 读句说句比赛
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到语文园地里痛快地玩了一节课。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语文园地参加两项比赛吧!
1、 指导读句子
A、 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B、 指名读。
2、 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呢?
A、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B、 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 说句子比赛
A、 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B、 汇报并比赛
C、 评议:“吗、呢、吧”是否用得准确,说话时否体现出问问的语气。
D、 鼓励说得不理想的学生再试一次。
二、 我会读(朗读比赛)
1、 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2、 交流感受:听了朗读,你好象看见了什么?
3、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读不好的字。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互帮互学。
5、 指名读,评议。
6、 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站、躺、凉、肥、才”五个字及多音字“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与白云交流的语气。
7、 朗读比赛(个别比——男女赛读)
8、 扩展练习: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像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2
创意说明:了解诗歌,赏析诗歌,创作诗歌,本教案按照这个思路设计。青春年少,是如诗如画的年龄,在课堂上教一点写法,用诗人的眼光观察生活,必定会使学生神采飞扬。生活,本就是一首诗啊!
教学步骤:
一、朗读,力求读得有韵味。
二、向同学介绍这首诗。
1.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农家、渔人、牧羊女?
2.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农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间背瓜果。渔人摇舟捕鱼。牧羊女思恋牛背上的笛声。
3.本诗抒发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4.景物的特点:露珠、幽谷、冷雾、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绘出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5.人物: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朗读。
三、结合本诗,交流诗的特点。
1.诗,语言优美,用词生动。2.诗,用环境描写表达作者感情。3.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不限于以上几点)
四、在作者笔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是热闹与喧哗,而是一种宁静与闲适。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品交流、评议。
【资料整合平台】
1.《秋天》的相关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所作。他的早期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属于现代派诗作。现代派诗歌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对直接抒情和直接陈述,其内心世界决不和盘托出,而是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是描绘一个面貌,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秋天》这首诗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诗集《预言》。这部诗集大多数作品写得朦胧晦涩,如《预言》一诗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则写得较为明快,不像同期创作的其他作品难以理解,但第三节中少女的朦胧恋情写得十分微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易领悟的。严格说来,《秋天》并不太适宜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2. 秋(节选) 杜运燮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使用建议:这首诗取景的范围较何其芳的《秋天》宽广,抓住了众多景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不须深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①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清晴情睛青
()天()客()草事()眼()()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青----()兆----()
----()----()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
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促、式”理解部分词语。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3.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课前准备:
有关蚕乡小镇的图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镇逛逛
(板书小镇)
请看看这些古朴、典雅的水乡小镇照片。看着看着你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小镇是美丽的,小镇是优雅的,小镇的早晨更是令人向往的(板书的早晨)
齐读课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找?很有信心,你们打算怎样去找?读课文,好方法,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给自己提提要求。生:……
二.初读课文
老师尊重你们的要求,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去读读课文。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
(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引读
小镇的早晨是——
又是——
更是——。
是啊,小镇的早晨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特点,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呼醒)怎么知道?
三.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cù)的喇叭声惊醒的。
男同学当司机发出喇叭声,又短又快的喇叭声课文用哪个词形容(短促),女同学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么样?刺耳(惊醒)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zòng)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模仿摇橹声)
吱----------嘎---------------当悠闲的摇橹声响起时人们还沉睡在梦中,下面请水乡的男孩睡在梦中,让我们水乡的女孩唤醒你们。待会儿说说被唤醒的感觉。
课文写小镇的早晨,这儿为什么还写城市的早晨
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们试试用声音来表达吧!
那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早晨悄悄向我们展开了迷人的画面。
(播放课件师讲述)
看着看着你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
师是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得让人心醉,静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板书把恬的竖心旁改红)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早已在作家的笔下生花了,自己不去亲身体验一番真是太可惜了。
四.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划划,你们从哪些句子,甚至哪些词体会到小镇早晨的恬静。找到了把他读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反馈:①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仔细,指名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评:好在哪不好在哪你能读给他听听吗
你的真诚感动了我,也一定感动了他,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坐的.同学都有所感动,读一读
②两座拱型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老师觉得你们自己一定能学好,就向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然后读读(请推荐一位来读读)
生读
为什么推荐他你也向他那样读读。你的成功是吸取了同学的优点
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自己亲眼去看看。有没有同感
齐读
还有吗?(没有)有个句子你们不仔细读就发现不了他的恬静,出示句子
③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读读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各式各样的小船,其中那种船最吸引你们?为什么
这么可爱的船谁愿意来试试。(指导朗读)
那么多船怎么感到静啊
河水是静静的,小船是静静的,石桥是静静的,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读吗?齐读
老师给你们配音乐
五.指导背诵
小镇的早晨美吗?想把美记在心里吗?请同学们自己把文中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3分钟时间)
把美的句子背给大家听听。配图
还有同学也觉得这句美吗?
谁觉得这些句子都美的。试试
齐背
六.拓展练习写一写
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就只这些吗?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恬静的,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田野里
小路上
公园里
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反馈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读并背诵小镇早晨的恬静,尝试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还积累了不少描写“恬静”的词句。在我说再见之前,我有几句发自内心的话要说,想听吗?我们的语文大师吕淑湘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咱们学习语文不能束缚在课内,应拓宽视野。比如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不局限在小河,石桥……还体现在公园里,小路上……那么,恬静不能只局限在小镇的早晨,许多自然风光给我们恬静的感觉。人与动物融洽相处于大自然中,也会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表现恬静的语言形式也很多,课文用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表现,如:
水平如镜照树影
天地之间乐逍遥
山在虚无飘渺间
青松翠竹花戏蝶
青青小溪绕山间
诗情画意在人间
板书:
小镇的早晨
恬静
热闹
紧张
语文教案 篇6
课题: 6 寓言两则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3.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首先解题《寓言两则》,告诉学生,“寓言”就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两则就是两的`意思。
二、通过第一则
问:《掩盖过失的猫》掩盖过失什么意思?
区别“寓言”与“语言”
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都是怎么掩盖的?
这样做对吗?你明白恶劣什么道理?
三、读懂第二则
问: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表演,看谁表演的好。
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营造情境,催发他们入情入境和角色同步合作。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引入。
二、分角色激发兴趣。
三、学习生字
1.认读11个生字,会组词。
2.会写11个生字。
3.难学指导,突出重点。
左右结构:脸、掉、满、阵、根
半包围:逃、瘦
上下:等、冒
5.实践活动:
(1)把这两则故事讲给家长听
(2)用简笔画画出下面的词语。
吹嘘失望虚掩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
3、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
4、分析文中的表达手法,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6、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到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老师准备录音带《卖布头》。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广告,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广告的作用?对是为了宣传产品让别人来买的,就相当于我们所听到的商贩的吆喝。现在卖东西的吆喝声已越来越少,但人们不会忘记看旧中国的电影街市中那商贩的叫卖声,如今这些声音已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今天让我们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听听那悠扬的叫卖声吧!(先放《卖布头》录音片段)。
板书课题(示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大家对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磨刀人吆喝的一句:“磨剪子嘞——抢菜刀!”还有十多年前有个小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一定记忆忧新,下面请几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吆喝声。
如果用心体会,就会发现这些商贩的吆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真可称得上是艺术了。
3、速读课文(因已预习,可用跳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主要写了哪儿的吆喝声?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从哪段写到了吆喝?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
③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较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在班上交流。(略)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从而更深入
地体会文章的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 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长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ie üe er》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复韵母ie üe ,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过程与方法: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ie 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ie 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ie üe和ye y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老师读音节,说说韵母是什么,是第几声。
写xiě 谢xiè 雪xuě 学xué 耳ěr
2.找整体认读音节。
把拼音卡片ie ye üe yue er放在黑板上,指名学生找整体认读音节,并领读一遍。
3.拼读音节。
(二)拼读üe构成的音节,使学生掌握ü上去点的`规则。
n──üe──nüe j──üe──jue
l──üe──lüe q──üe──que
x──üe──xue (复习j q x碰上ü,两点省略规则。)
2.练习lüe nüe jue que xue的四声,并组词。
lüè(掠起)lüè(简略)nüè(虐待)
juē(撅起)jué(感觉)qué(瘸子)juè(倔强)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拼读n、l与üe,j、q、x与üe相拼的音节
1.出示音节
2.对比两组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强调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
4.引导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6.指名读,开火车读,达到熟练拼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中的音节,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拼拼读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月儿弯弯》,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知道还有什么是弯弯的?你也能来编一句儿歌吗?(什么弯弯怎么样。)
6.背诵儿歌。
五、认知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家、飞、机、有、儿、河、入、校。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巩固练习
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七、总结激励
今天我们与韵母ie、ü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交上了好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八、作业
课后练习读拼音,练习书写拼音。
板书设计:
n──üe──nüe j──üe──jue
l──üe──lüe q──üe──que
x──üe──xue (复习j q x碰上ü,两点省略规则。)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禾”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禾”和“火”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 法: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太阳)喜欢吗?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与我们学习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很久以前,古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出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你们觉得有意思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二、出示图片,认识事物
1.教师出示课本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事物。
2.小组交流这些事物在那里离,你见过吗?
3.读一读这些事物的字音。
4.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三、学习生字。
1.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2.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说得真好,能试着用()月()日说一说吗?
你们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说的真不错!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先认识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3.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5.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9-01
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