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
教学难点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板书: 秋天
秋天到了 小草、树叶 黄
凉风 落叶
田野里 果园里 其他地方
稻子 黄 苹果 大枣 红 打谷场
棉花 白 石榴 咧嘴 公路上
高梁 红 葡萄 水灵 田间、房前
个人修改
你对季节了解吗?我们来做猜季节的游戏。
教后反思:
教案
学科3《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 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生”生出。“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九天: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指句读,齐读。
(2)观看,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2)观看,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板书: 古诗两首
天 广阔、美丽
勒乐歌 野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 三千尺
壮观 夸张
疑 落九天个人修改
语文教案 篇2
第五课时:
一基本知识
1、学会3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4个字。
2、体会“一直”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
3、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二基本技能
1、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练习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三)情感与态度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3、关爱别人,关心环境,渗透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难点:
1、准确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正确运用。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一 复习字词:
填、索、羞、翼、塞
熟字加一部分:真_填
分_纷 奇_寄
原_愿 羽_翼
熟字换一部分:
差_羞 赛_塞
偏旁做字的:欠
较难的字:愧
二 造句
是
一直是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通过两个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四、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彼得先是“如愿以偿”,后来有变得“羞愧万分”了呢?
五、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
①你能把“一直”换一个词吗?
②比较句子: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第18课
一 复习生词,注意字型:
找出形近字组词语
戴()由()段()
栽()田()锻()
二 多音字:
几ji(几乎)重chong(重复)
觉jue(觉得)佛fu(仿佛)
ji(几个)zhong(重量)jiao(睡觉)fo(佛像)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了解先天残疾的“我”在一次耳语测验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温暖的故事,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爱,加深热爱、尊敬老师的感情。
四、练习写人物外貌的片段。
第19课
一 复习生词,形近字:
旅()摸()披()线()
族()莫()坡()钱()
同音字:
躺()象()壮()察()
淌()像()状()查()
二多音字:
着zhǎo()转zhuǎn()
zhe()zhuàn()
zhuó()
看kān()
kàn()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活动5: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课 题古诗诵读7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原因稍作指导。
5、适当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欣赏吧。
二、读一读
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7、学生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想一想这几条名言的字面意思。
2、抄写名言,写后再读深思,说说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组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
4、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5、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6、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诗歌。
2、读思结合:
⑴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⑵它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
⑶根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题。
2、读后思考: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交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5、师生共同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办一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要求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二、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类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或现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课文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要办好这一期板报,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六、明确分工,小组协作
1、自拟稿件
2、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丰富板报内容
3、设计板报的版面、配画、插图、装饰等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懂得学习写字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懂得学习写字要和生活紧密结合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欲。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写许多汉字了,在你写字的时候,你想到过什么吗?
2。有一个比利时的小朋友,在学习写字的时候,会有许多联想,你们想知道他都想到了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学写字》。
(二)自主读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小声读文,借助拼音朋友,把课文读正确,把生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伙伴合作: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3、反馈生字的读音。
①同伴共同汇报。
②小老师带读。
③找朋友读。
当——当(“当”可以组什么词?)
花间——间
房子呀——房呀
蜜蜂——蜜蜂
一样——样最高——最(最高是多高?怎样读才是“最高”?你还会用“最”组个词吗?)
拿笔——笔做事——事
练习本——本
干得——干
4、游戏中巩固识字。
(1)分小组识记:一人说字音,一人找朋友(汉字),反之再做。
(2)集体摘果子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组是冠军。
(三)自主记忆生字。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词语库”中词语的读音。
2、同桌互读、互助,全读对的同学奖励一个小贴士。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4、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再次读文,读通句子。
(四)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第1小节。
(1)小声读第一小节,想想小作者学习“小绵羊”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2)谁能用“读”来告诉大家?谁再读一遍?
(3)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回答:假如你就是小作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第一节。
(4)当你写小绵羊时,想到这么多和小绵羊有关系的事物,你该怎样读好这一节呢?自己练,然后指名读。
(5)读了这一小节,你想到什么?你写字时会怎样做,怎样想?
2、指导学习2、3、4小节。
(1)自己读2、3、4小节,这一回小作者又学写了几个词语?
(2)选一小节自由读,想想小作者又想到了哪些事?假如是你,会想到什么?
(3)同伴交流:
①用读的方式汇报第1个问题;
②用“互相说、补充”的方式交流第2个问题;③同伴合作选一小节最喜欢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组全班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①哪组喜欢第2小节?水花多美呀,水底升起一座宫殿,该怎样读?
②哪组喜欢第3小节?“草地”使“我”看见美丽的彩蝶,忙碌的蜜蜂,还使你想到什么?该怎样读?
③你们的爸爸是家中顶梁柱,你爱爸爸吗?齐读最后1小节。
(5)拓展练习。
要是我写“花园”,我会看见__________。
要是我写上“我的妈妈”时,我立刻就想__________。
要是我写上时,我__________。
(五)回顾全文,总结收获。
1、自由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2、你再写字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复习课文。
1、教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2、分小节指读课文。
3、评读诗歌。
(二)巩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卡,读词中巩固。
2、出示词语卡,你想到什么?读诗中巩固。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自己认读会写字,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识字效率。
(四)指导书写。
1、同学们,你们能按结构为这6个字找家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分。
2、不同结构的字,在写字时有所不同,请你们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选一、二个不同结构的字观察,然后说一说。“本”“干”是独体字,要尽量写在田格中央,笔画要舒展,“房”是半包围结构。左上面的“户”字旁要能把“方”藏起来。
3、在田格中描红,再自己练习写一两个。
4、重点指导学生认为比较难写的字:“事”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5、学生再练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请同学之间评议,然后再练习。
(五)作业:书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5、我学写字
小绵羊…………树呀、房子呀栅栏呀(可贴图)
像……
河流…………溅起,升起
草地…………蜜蜂,蝴蝶
我的爸爸……最高,最棒,顶呱呱
语文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可分三大段,结构相似,是一篇渗透学法指导的优秀范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识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小鹰心情的变化,读出心情变化的语气。
2.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3.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旋摇鼓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词语:摇头 拼命 盘旋
头顶 矮小 总算
喘气 急促 鼓起劲
2.出示填空:小鹰跟着老鹰( 学飞行 ),飞到了( 大树的上面),( 大山的上空 )和( 白云的下面 )。
3.总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复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渗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慢慢地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慢慢提高。】
(二)学习小鹰第一次试飞(第一、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小鹰飞到大树上)小鹰怎么说?〈体会“高兴、喊、已经”等词的含义〉读出高兴的语气。
2、老鹰是怎样回答的?老鹰为什么这么说?感情读老鹰的话(亲切、和蔼)
3、齐读、男女分角色读。
【学习第一二小节时,我采用扶着他们的方法,具体地指导他们来学习,通过分别找老鹰和小鹰的不同表现,从而体会它们不同的心情。从他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这句话着手,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鹰高兴的'心情。从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这句话中,体会老鹰对小鹰的不满意。同样也是指导他们朗读,读出老鹰的心情。通过分角色读,更加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按上述方法,学习小鹰第二次试飞(第三、第四自然段)。
1、小鹰怎么说?
2、老鹰怎么回答?
3、老鹰为什么这么说?
(1)自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2)怎样读好它们的话,交流,朗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学习第三四小节时,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找小鹰的第二次飞行和第一次相比,哪些地方变了?来体会小鹰更加高兴的心情。通过自己去找不同点,自读自悟,从而感知老鹰和小鹰的不同心情,并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
(四)同样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三次试飞(第五、第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朗读。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用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
“飞呀,飞呀”是说小鹰反复地练飞,“急促地喘着气”是说快而短促地喘着气,可让学生来表演,体会小鹰由于刻苦练习而练得很累,连呼吸也变得快而短促了。这时,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用肯定的语气说明它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而且变得虚心了。学生表演朗读。
“盘旋”是环绕着飞的意思。这说明鹰还可以飞得更高,也就是说,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心头的,因而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小鹰第一次试飞时,教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学第二次试飞时,半扶半放引着学生分析朗读,在学小鹰第三次试飞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学,教师只是在一旁画龙点睛,引导学生利用重点字词体会分析。】
(五)朗读全文。
1、齐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体起立,自由表演读。
【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当堂表演,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一方面运用自己的表演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诠释和理解,另一方面又使自己的多种才能在表演中得到提高和展示。】
(六)联系实际谈体会:
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新本领时,也像小鹰遇到过困难吗?你们是怎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各自交流谈体会。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挑两个典型事例在班上交流。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让学生活学活用,拓展了课本知识,这应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9-01
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