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1-06-20 10:26:5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二、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身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身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身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估计:

  (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和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考虑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2)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5)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7)分角色朗读2-5节,考虑: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8)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9)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同学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四、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习 作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二、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三、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四、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五、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六、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七、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八、展示优秀习作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二、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三、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四、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五、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六、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小组说。

  全班交流。

  七、拓展活动

  1、说笑。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起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俺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知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知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括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语文教案 篇4

  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组织交流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拓展阅读:《燕子》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语文教案 篇6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俺这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葡萄,表达了作者热情赞美葡萄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知道俺国新疆吐鲁番怎样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训练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第三自然段,协助同学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俺国新疆有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出产水果,被称为瓜果之乡,你们想知道是哪个地方吗?今天,俺们就到这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配乐范读课文

  边听边考虑: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

  读后提示不懂的问题。

  三、通过同学的质疑引出目标

  带着这些问题俺们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俺们还要学习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朗读得最好,谁背的最快。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

  考虑: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看图或投影:突出人们对葡萄的喜爱。

  3、怎样读才干读出这种喜爱呢?

  (练读──指读──齐读)

  过渡:葡萄沟出产那么多的水果,其中葡萄著名中外,为人们所喜爱,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呢?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

  考虑:第二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同学讨论明确:

  (投影)

  第一句: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句:葡萄的枝叶茂密。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结和又多又好。

  第四句:维尔吾尔族才乡拿葡萄热情待客。

  2、比较句意,用取主舍次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⑴让俺们来看看这4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几句话算一个意思)

  ⑵同学讨论明确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个意思:葡萄枝繁叶茂且又多又好。

  讨论过程中引导同学重点理解3、4句:

  ⑶这两个意思中,哪是主要的呢?

  ⑷俺们的归纳段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在一个自然段当中会有几个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作用大的就是主要的,仅仅是次要的,留下主要的,舍掉次的就是取主舍次,所以有主舍次的方法很容易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⑸谁能用取主舍次法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抓词语,谈理解:

  你人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先谈枝繁叶茂:像……绿色的凉棚。

  再谈:

  一大串……一大串

  有……有……

  五光十色

  4、作者把葡萄的长势喜人,数量多,品种多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喜爱葡萄吗?

  下面俺人来看一段录相,一起欣赏这诱人的葡萄吧!

  请你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5、你们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

  打出投影;填空形辅助同学背诵。

  6、小结学法:刚才俺们是依照怎样的读方法学懂这一段的呢?

  投影打出:

  一读:标句子,讲句意。

  二读:哪几个句子讲同一个意思,共有几个意思。

  三读:比较句意,有取主舍次的方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四读:抓词语,谈理解。

  五读:有语气。

  过渡:这么好的葡萄收下以后怎么办呢?下面俺们就依照这个学习方法学习么三自然段。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标句子,想句意:

  第一句: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

  第二句: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像碉堡。

  第三句: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蒸发掉葡萄的水分,制成葡萄干。

  第四句:这里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2、比较句:取主舍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联系上文和这段的几句话之间的关系来看,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是用阴房把它制成葡萄干的,所以葡萄干的颜色,味道甜,非常有名,因此第四句是第一段主要内容。有取主舍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是:葡萄沟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3、有语气地朗读第三段:

  (练读──指读──评读──练读)

  过渡:面对这样一个地方,人想说什么呢?

  你们看看书上怎样说?

  七、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文考虑:

  为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八、小结全文

  今天,俺们通过取主舍次确定了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领略了瓜果之乡葡萄沟的风光,尤其是那令人馋涎欲滴的葡萄和葡萄干,让俺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魅力,对于这样一个好地方俺们怎么能不赞美它,喜欢它呢?

  九、让俺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盛产葡萄

  枝繁叶茂

  葡萄沟葡萄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有名

  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útáomàomìwèidàotīti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éngshúzhēngfāxīnjiāngshānp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后面打“√”

  好客:hǎo________水:fēn________

  hào________fèn________

  钉着:dīng_______阴:yīn________

  dìng_______yìn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枝叶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凉棚________的老乡

  ________的葡萄干________的沙果

  四、按原文填空

  葡萄种在________的梯田里,________的枝叶向________,就像搭起了________,到了秋季,葡萄________挂在绿叶底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________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_______的葡萄,让你吃外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隆中对》是《诸葛亮传》的前一部分文字,题目是后加的。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建国方针,以统一天下。

  文章第4段“隆中对策’’摆事实,讲道理,理由充足,结论明确,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教学时应结合这一段进行必要的读写训练。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应结合课文,并联系过去学过的文言文讲正确,讲清楚。

  学习本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培养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

  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

  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补充以下要点:

  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20xx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

  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xx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20xx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的军阀。

  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家,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20xx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20xx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⑴陇:lǒng,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陈涉世家》“辍耕之陇上”),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本文中“陇”和“亩”结合在一起,泛指田地。

  ⑵好:hǎo,喜欢。

  ⑶颍:yǐng,不要写成“颖”

  ⑷就:接近,趋往,动词,与现代汉语作副词“就”的解释不同。

  ⑸诣:yì去到,一般用于到上级或所尊敬的人的地方去。

  ⑹屏:bǐng,屏弃,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⑺颓:tuí,崩坏,倒塌。

  ⑻度:duó,估计、衡量。

  ⑼信:通“伸”,伸张。

  ⑽用:因(此)。

  ⑾猖獗:颠簸受挫。和现在的通用义不同,要特别注意。

  ⑿胜:shēng,尽。

  ⒀数:shǔ,计算。

  ⒁挟:xié,挟持,控制。

  ⒂沔:miǎn,水名。

  ⒃会:guì,指会稽郡,今浙江北部。

  ⒄殆:dài,大概(另一义为危险)。

  ⒅资:资助,给予,动词,现在通常和别的词结合作名词用。

  ⒆暗:àn,昏暗,愚昧。

  ⒇殷:yīn,富裕。

  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

  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

  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

  二、几个难句

  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

  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

  2.熟读第3、4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

  三、精讲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明确: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出处大节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两个回目来写。“三顾草庐”一回,写得曲折起伏有声有色,而本文是历史著作,只用了五个字就把过程交待清楚,文字极其简炼。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措辞简明得体。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的“对策”。

  2.思考:诸葛亮的对策为什么要先从形势谈起?他又是怎样有理有据地分析各方面的

  政治军事力量,为刘备作出除奸兴汉的决策的?

  明确:先从形势谈起,是对刘备说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也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诸葛亮的应对可分两层来分析:

  前一层是对时局以及曹操、孙权、荆、益二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地理形势等的分析及对策。

  (1)论曹操:曹操是“兴复汉室”的主要障碍,是刘备的头号敌人,也是诸葛亮出山后直至逝世前坚持讨伐的惟一目标(包括以后的曹魏政权)。对曹操的分析是:先以袁绍作反衬,突出了曹操的谋略出众,能以少胜多,转弱为强;次写曹操军事力量的雄厚(“百万之众”);再次写曹操政治地位优越(“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这里所说“不可与争锋”,是指刘备的力量暂时还不能胜过他,因此,不能硬拼,要待机而动,不要误解成不能和曹操交锋。

  (2)论孙权:孙权是刘备另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也是诸葛亮心目中在未剪除曹魏以前要倚为外援的惟一对象。孙吴方面政权巩固(“已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地理条件优越(“据有江东”,“国险”),人心归附(“民附”,“贤能为之用”),由此得出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论荆、益二州:曹操既不可争,孙权又不可图,为刘备计,出路究竟何在呢?于是诸葛亮就着眼于另外两个地盘:荆州和益州。荆州是刘备目前栖身的地方,刘备在患难之际投奔刘表,受到上宾的礼遇,所以诸葛亮在分析了荆州的地理形势、物资条件,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证明完全正确,就在下一年,曹操就率兵攻打荆州,以后曹、孙、刘三方为争夺荆州,发生过多次纠纷和战争),而其主又无能之后,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荆州可取,失良机(“此殆天……岂有意乎?”)的结论。最后分析益州。益州和荆州不同,荆州是四通八达的军事要地,易于攻敌,也易于受敌;益州是天府之国,是最理想的根据地。所以诸葛亮着重指出它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饶,是“天府之土”,并举汉的始祖刘邦的史实作证,又指出刘璋昏庸懦弱,与张鲁不和,且不知存恤国力民力,因此政权不稳,民心已失,人才思得明主而事。这里,结论——是建立帝业的理想根据地,又有可乘之机——虽未明确提出,但不言而喻了。

  后一层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建国方针政策,以及伐曹进军的路线。

  诸葛亮先分析了刘备现有的优越条件:政治上有号召力(“帝王之胄”),社会上有威望(“信义著于四海”),又虚心求贤,人才荟集。再指出应如何准备创造新的条件:①建立根据地(“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积蓄力量;②搞好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和夷越”),解除后顾之忧;③联合孙权(“外结好孙权”),争取同盟者;④革新政治(“内修政理”),取得各阶层的支持。然后提出伐曹兴汉的时机和步骤。如前所述,曹操这时已很强大,所以要等到“天下有变”,即有了可乘之机,才进行讨伐。在军事行动上,诸葛亮提出兵分两路,像钳子一样夹攻敌人的高想,并用反问句强调这一行动必然会得到人民拥护(对此决策,诸葛亮身体力行,付出毕生精力)。最后,用预言的形式,作出整个对策的结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圆满地回答了“君谓计将安出”的发问。“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表明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和赞赏,也表明了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3.小结这一部分。

  在这段对策里,年仅26岁的诸葛亮,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预见到今后将会出现的鼎足三分的局面,并事先为刘备规划了战略决策,以后事态的发展,基本上符合隆中对策的预言。这就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见识和非凡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赞助,就不能成就他以后的霸业。当然,诸葛亮之所以能作出这样的分析和规划,是他密切注意时局及其他有关资料,深入观察和研究时局的动态和发展的结果。不关心和观察时局,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是不可能作出这的对策的。在对策中,还可看到诸葛亮主张爱恤民力,信用贤才,革新政治,争取同盟者,认真研究各种力量的特点及其矛盾关系,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这些在当时及此后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对每种力量的分析,都是先举出充足的论据,进行推理,然后作出明确的结论。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简析课文第一、二、四部分

  思考:这几部分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

  明确:

  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2.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第四部分(第6段):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从这几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既简洁又生动,虽系节选,但有首有尾,独立成篇,全文过渡自然,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值得学习借鉴。

  五、简要小结全文的写法

  《隆中对》一文仅用五百余字,材料又以对话居多,但能鲜明地树立起诸葛亮的形象,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一方面由于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手法,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诸葛亮的品行、性格、远见和才能,另一方面又处处围绕诸葛亮进行详略得当的剪裁,使得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六、学生齐诵第4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4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徐庶走马荐诸葛”“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等有关回目,并与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重点:

  1、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体会论据的作用并可根据需要恰当补充论据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说实话,大家怕不怕?假如取消了中考,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如果付诸于书面形式,你们刚才的发言就是一篇议论文,你所提到的“好或者不好”就是论点或者观点;而解释的原因就是论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温习第四单元有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得到一点新知?

  我们这节课就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来总结一下如何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如何辨识不同类型的论据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快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1、这三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尽量用课文中语句回答。(组内同学合作会快一点!)

  思考:有什么快捷方法或者小窍门帮助我们迅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提示】:仔细揣摩一下你找到的语句,看看他们的位置有没有共同点?

  ———————————————————————————————

  2、巩固练习:比一比谁找的快?

  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

  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

  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例如《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生目标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终他们都成了最好的自己。说到我的人生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样带来幸福和快乐。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复习学案》,来自网!

  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

  三、体会论据的作用并可根据需要恰当补充论据

  1、区分论据:论据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区分他们难度不大:事实论据往往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实践检验的真理、定理。

  警惕:文章中引用的句子并不都是道理论据:包含在某一事例之中的,是事实论据的一个组成部分!

  2、体会论据的作用。

  例:"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范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答:-----------------------------------------------

  (2)得分要点何在?语言如何组织才能让答案更完善?

  (4)组内互问互答。体会下列句子中论据的作用:

  (2)引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3)在文中第③段划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6、补充:提问方法“万变”但不离“其宗”如:给划线句做批注

  四、延伸总结

  1、回归刚才《假如取消中考》的话题,你能用一个事例或者一句名言来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吗?

  2、学生畅谈收获;

  3、结束语:看来温故还真能知新!那么现在可以为师了吗?其实你们能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已经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了!希望大家以后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常思考常总结的好方法,继续总结议论文其他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学习就可以无师自通了,中考这只拦路虎也就成了一只”纸老虎”而已!

语文教案 篇9

  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上的《我们家的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如何凭借教材特点,抓住重点,找准训练点,强化朗读练习,切实加强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这应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走向教材要动情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说到底,在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充分发挥“愿意学”和“知道如何学”的综合作用。那么在课伊始,就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一上课,我就利用学生上网收集的一幅幅猫的生活图编辑成《猫咪写真集》,投影给学生们欣赏。屏幕上一只只活泼稚气、天真可爱的小猫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个个瞪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呀!”“哇—”“好可爱—”“太逗了,像小孩!”等赞美声。他们的爱猫之情油然而生。这时我顺势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的《我们家的猫》指的是谁家的猫?他家的猫是怎样的呢?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随老舍爷爷的文章去认识他家的猫上。这样引入课文,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学生的情绪,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动情地走向教材,从而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一种爱猫的情结,贴近了与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教材重感悟,理解“古怪”要到位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这种感悟过程必然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轨迹。在探究大花猫的性格特点时,我在学生充分读书的情况下,提出了“读了 ,我知道了大花猫 。”“读了 ,我觉得大花猫 。”这两个富有弹性的句式要求学生回答。第一句式只是检查学生在感性的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掌握的信息量,学生能否通过复述或转述来反馈他们的对句子、段落的了解,难度较低。后进生也能轻松作答:“我读了‘我们家的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知道了大花猫很古怪。”;“我读了‘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这句话,知道大花猫很老实。”……第二个句式只是衡量学生在悟性的层面上对课文内容是否读懂。通过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等用心用情去感悟,独立思考,然后萌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归纳、提炼、阐发的形式来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学生答道:“我读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觉得大花猫等老鼠时很专心,很有耐心,非常尽职。”有的补充道:“从‘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中看出大花猫决心很大,的确很尽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讨论中得到补充和校正。这样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轻松作答,在自信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为了使学生对大花猫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必须把他们通过细读、感悟出的大花猫的点滴印象 :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不高时一声也不出、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子、勇猛综合起来。我请他们把目光从课本移向卡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特点之间的联系按

  ( )( )( )

  ( ) ( )( )

  ( )( )

  这种形式摆一摆。学生恍然大悟,“古怪”一词统率其余,而其余又是一一相对。从这种矛盾的性格: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既胆小又勇猛中体现出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样使学生比较透彻理解了“古怪”一词,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认知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概括的特点。

  三、捕捉听说点,拓宽训练内容

  说,是用嘴写作 。教师善于捕捉文章的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深化对“古怪”的理解。

  (一)抓课文语言素材,进行“仿说”

  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老舍爷爷的语言表达方式:老舍爷爷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用什么句式把猫的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矛盾性格连起来的?通过男女学生分别读相对的词串成的句子,学生不难找到“说它……吧,的确……,可是......”这个转折语言的表达方式。师提示:这样连起来说才见猫古怪。然后抓住课文中语言素材进行训练。

  设计三个层次的说话训练。

  1.基本题:说它老实吧,的确 ,可是 。(第一自然段内容)

  说它贪玩吧,的确 ,可是 。

  2.提高题: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 ,可是 。(第二自然段内容)

  说它 吧,的确 ,可是 。(第三自然段内容)

  3.发展题:仿照句式进行迁移训练,说一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的表现。

  有的说:妈妈的性格真古怪,说她小气吧,的确是呀,我向她讨钱最多只给一元。可是,她又那么慷慨,为奶奶治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000元。

  (二)抓课文插图,进行“补说”

  本文中的第一幅图画的是大花猫正在追赶一只拼命逃窜的小老鼠,而在整篇课文中竟没有关于这幅图的描写。深究课文不难发现:在等待老鼠出洞时,大花猫就非常尽职;当时老鼠出现时,大花猫一定更尽职,不抓到老鼠不罢休。编者巧妙地在文字空白处画了这幅捉鼠图,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是一只尽职的猫。教师就利用这幅图引导学生补说:等呀、等呀,老鼠终于出现了……

  (三)抓重点词语,进行“联说”

  儿童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其固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贮存中能够找到与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被理解,才能被积累运用。“屏息凝视”什么意思?学生一般根据工具书查得“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为了使这些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图画,我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生活中遇到过屏息凝视的情况吗?学生联系过去的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说话练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训练的高度、广度和密度。

  四、 指导背诵,内化语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过程。要实现范文语言的内化,就得熟读、背诵,就得积累运用。学生通过初读、细读、感悟、有感情朗读等,对段的内容已了然于心,此时,就得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背诵。可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读古诗谈理解

  春望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2、由古诗引入新课:

  在身处和平年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出示语文天地中“抄一抄“中的词语)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

  (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

  (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

  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

  (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

  (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

  体会三名森林警卫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课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合语文天地D4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在班里交流。

  三、拓展练习:

  如果让你给这些守卫森林的战士们写封信,你会和他们说写什么?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找出最家方案,班上派两名代表执笔写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并试着默写《春望》,或把古诗改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送往小木屋的信

  战士 为保护森林 克服单调和寂寞 军爱民

  指导员 为送信 一路上小心翼翼 官爱兵

【语文教案范文10篇】相关文章:

1.语文教案范文八篇

2.语文教案范文六篇

3.语文教案范文九篇

4.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5.语文教案范文6篇

6.语文教案范文7篇

7.语文教案范文9篇

8.【精华】语文教案范文7篇

上一篇:语文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