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6个生字及部分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和方法。
3.初步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部分新词。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找表示时间的词。
四、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出示课题)齐读,注意“瑞”的翘舌音。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瑞”的意思是 。那么瑞雪呢?
2.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的?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那么写雪景的是哪几段?写人物的又是哪几段?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读完后完成作业 本第7题。(请一生做在投影片上,校对、改正)看作业 本连说课的主要内容。
3.检查生字新词读音。
(三)回忆本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默读的要求是什么?(出示投影片)
(四)学习第1段
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出示活动投影片)
同桌讨论怎么整理,是按什么顺序整理出来的`?(指名整理回答)
2.默读第1段,用“ ”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
(“霎时间”表示时间很短,它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它跟其他四个词又有别。齐读“昨天中午、下午、傍晚、整整一夜”,我们都能说出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并有先后顺序,而“霎时间”只表示“一会儿、一瞬间”,你能说出它指的是什么时候吧?它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能划上)
3.引读:昨天中午,天气有什么变化?傍晚,天气又发生了变化,开始 ,,大雪下了 。完成作业 本第5题的1—3格(出示小黑板)指名写,校对改正。
4.结合小黑板上的表格看看书,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男、女生分读刮风、下雪的句子,理清刮风和下雪的关系。
5.学习第1句。
(1)自由读,用“ ”划出描写风大的词句。
(2)理解“凛冽”,“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说明风不停地刮,刮的时间 。
(3)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凛冽”读重音。
(4)小结学习第1句的方法:读、划→理解→朗读
6.自学2、3、4句(分组)
7.检查、反馈。
(1)看板面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白蒙蒙”、“笼罩”(什么把什么罩住了)。
(2)朗读指导
在极短的时间内,山上白了,树上白了,屋子顶上白了,田野上也白了,一切都被白蒙蒙的大雪覆盖住了,这真是一场大雪啊!(读)这场雪不公大,而且下得时间也很长,从哪看出?应该怎样读?
8.齐读第1段,小结
这段话先写昨天中午刮风,刮了一个下午,再写傍晚下雪,下了整整一夜,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9.看板书说话
请你按时间顺序说说从刮风到下雪的过程。
五、课堂总结
六、生字书写指导
扳书:
七、教后感:
本文的重点是学习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我通过整理句子、了解时间顺序,找出理解、辨析时间的词,填表格上的表示时间的词等一系列过程来落实,较好地达到了谈中学写的预期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板画来理解“凛冽”、“笼罩”等难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
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
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知道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4、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学生发言)
2、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
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问题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轻声练读全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反复练读几遍。
2、圈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迷路、天然、向导、沟渠、指点、指南针、指路灯等。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学生轻声自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对比识字法:积和和,闯和闪,忠和思。
2、熟字部件合并法:禾+周=稠,门+马=闯。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意思并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倾听。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阅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千万别害怕别着慌,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会帮我们找到回家的方向。)
理解“天然”,就是指自然存在的,不是人工制造的自然现象。
2、小组讨论。
3、背诵。
(1)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齐背。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快速背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野外 指南针 告诉 准确 忠实 诚实 慌乱 积雪 确实 积极 诉说 忠诚
2、背诵第一自然段。
(1)自己出声背。(2)指名背。(3)齐背。
3、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相机分析: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图片,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
指导看“星象图”。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思考: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4)积雪指示方向。
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
(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
结合看图理解。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4、比较:
读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看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思考: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学生发言)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加强学生熟记生字。
通过背诵,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中讲的四种方法,可让学生复述)
2、抄写第六自然段。
3、背诵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是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培养学生平时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在不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体会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习作。
4、乐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能具体、生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徜佯、漫步、流连)
2、学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
4、小结:在写作时,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名言。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从这些名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全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学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平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师生对读。
3、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
(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
(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
4、作业:试着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习作。
四、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内心烦恼痛苦时,特别想与人聊聊;当遇到愉快高兴的事时,也愿与人分享与交流。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
(二)营造氛围,诉说心里话。
1、让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写了自己心里话的心形纸板。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它贴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你准备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你觉得在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态度诚恳、语气平和、表达清楚有序)
那么听的同学又应该做到些什么呢?(认真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点评。
5、学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难过的、委屈的,或者开心的经历。同学们,当我们有心事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尽情地倾诉,那样,你一定会觉得心情畅快。
五、习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一起来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具体。)
(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回忆一下你在做哪件事情上最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学会了某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是怎样克服的`。特别是最能体现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体生动地说说。
2、分组互相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教师及时点评,尤其要表扬能运用富有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
(为帮助学生克服选材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论能不能作为习作材料使用。)
3、讨论一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表达的顺序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等。
(三)体验范文,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表现自己能干的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
2、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思路,尝试个性化拟题。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悦》
3、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点评。
(四)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交流评价,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点评。找出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习作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短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下来,自读自悟,并写出你的感受。
4、全班交流,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2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