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识字方法:从身体部位的词语中识字。
2、读准词语,尤其读准轻声词。
3、掌握一种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
4、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掌握一种识字方法,掌握一种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背诵、记忆古诗。
教学难点
养成积累生字、词语、诗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到了几种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回忆一下,有哪几种?(通过天气来识字、通过数量词来识字)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字。
二、趣味识字
1、出示生字和词语:
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2、同桌互读这些生字和词语,把不会读的生字做上记号。
3、指名读,大家正音。
4、说说你发现什么?
5、小结:这些词语都是关于身体部位的词语。
6、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说身体部位的词语,另一个同学指。
三、读一读
1、出示词语。
胆子 粽子 镜子
爸爸 妈妈 哥哥
故事 月亮 时候
2、同桌互读这些生字和词语,把不会读的生字做上记号。
3、指名读,大家正音。
4、说说你发现什么?
5、小结:名词后加“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老头儿。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娃娃、猩猩。
四、汉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2、这些字有一笔是一样的,同学们说说是哪一笔?
3、猜一猜,写这样的汉字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点在什么时候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4、教师指导。
5、学生书写,教师巡查。
五、日积月累
1、指导学生初读《寻隐者不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
(3)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教师指导学生演读。
(2)同桌表演朗读。
(3)先自己试读,再指名读,读读评评,有条件的还可以配乐朗读。
(4)背诵。
六、读一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妞妞赶牛》,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有不会的字,当当小老师。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
4、读了《妞妞赶牛》,你有什么发现?你从前读过这样的绕口令吗?
5、回家和父母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七、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让我们齐背《寻隐者不遇》、齐读《妞妞赶牛》,在背诵声和朗诵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语文教案 篇2
学 习目 标
1、认识本课生字,熟练的读课文。
2、掌握这8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多情。
学 习
重 点 :读懂课文,了解春天来临时,大自然中的小溪、小鸟、花草,以及孩子们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1、听音乐《春之声》导入。
你们听,这是什么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
板书课题:春天来了。
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我们就来读读课文,读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拼音,大家还记得吗?
2. 复习拼音
板书声母,认读:zh ch
板书韵母,认读:ing ong an
板书整体认读音节,认读(追问读的方法): ye yuan
4.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二. 带着问题学课文。
第一节:理解什么是小溪(可画图或看录像),了解春天天气暖了,小溪解冻了,发出悦耳的流水声。
第二节:了解春天天气变暖,适合植物生长,小草发芽、长叶、变绿,花儿也开了。通过画图、看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野中的生机与色彩的美丽,读出感情。
第三节:知道春天来到时,许多候鸟从南方飞回来了。通过听鸟叫感受鸟的叫声的清脆,理解“动听”。小鸟们高兴地鸣叫着,启发学生想象它们说了些什么。(如:“春天来了,我们回家了”)
第四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的心情和活动,(如: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穿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笑?唱么?…….)从而理解“欢声笑语”。感受春天校园里孩子们的欢乐。
朗读全文。按儿歌的'结构问答读,感悟儿歌每一节的相同句式和顺序:春天来了;来到了什么地方;那里怎么样。
三、本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齐读课题。
3.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抽读字卡片:溪、着、田、野、满、听、的、园、充、京、双、色、尽。
抽读词卡片:小溪、欢快、田野、动听、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5. 指名读课文,思考:春天都到了哪些地方?有什么不明白?
6.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小溪、田野、小鸟的家、校园。
7. 学生质疑。
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出欢快的语气。
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背诵课文。自由练习,指名背,互相查。
配乐朗读或看录像背诵。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小溪、田野、小鸟的家、校园
声母认读:zh ch
韵母认读:ing ong an
整体认读(追问读的方法): ye yuan
通过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开火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深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朗读
三、整体感知
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
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
四、课内探究
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
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
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⒊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问题1:颔联和颈联有何内在联系?
颔联写雄浑阔远的景象,颈联写孤身飘零的身世。景是阔景,情是哀情,以雄浑阔大之景反衬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阔大,方能显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显境遇之悲苦。“日月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喻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慨。
问题2:颔联和尾联有何内在联系?
颔联气象宏奇伟丽,壮阔无比;尾联由身家遭遇及至时事国运,诗人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为国家危难落泪。从壮阔无比的景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高,这是以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映衬了诗人心忧黎民、情系社稷、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诗人将湖山之胜与家国多难结合起来抒写,营造了沉雄悲壮的艺术境界。江山的壮阔与胸襟的博大,在诗歌里互为表里。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⒋首联今昔对比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昔日满怀游赏之情,诗人想登楼览景,一展济苍生、安黎民的宏伟抱负——憧憬欣喜;今日满腔流落之苦,匡扶社稷、济世报国的理想化为泡影——身不由己,悲苦无奈。昔日血气方刚,才高志远;今日老病孤舟,壮怀未酬。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因而只能老泪纵横了。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的感伤。
五、课外延展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两首诗同时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宏丽景象,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七)背诵古诗。(齐背)
语文教案 篇5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
填空;
离离—( ) 一岁—( )野火—( )春风—( )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
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
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一)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
1.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
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会听儿童广播《在宇宙飞船里》,听仔细,记要点,复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要点。
教学难点:
复述广播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谈话引入
看书读报、听广播都是学习,会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许多大事,学到不少知识。看书读报,如果第一遍没有记住内容,可以再看一遍。听广播就不同了,广播完了,声音也就没了,怎么才能记住它呢?这就是今天大家要学的本领。
2、揭示课题,听广播
二、默读课文,学习方法。
1、边听边想:课文告诉我们哪些听广播的方法?
2、说说怎样听广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板书:集中注意,听仔细;先听题目,再听内容。
三、尝试听记,理清要点边听边想,记要点:时、地、人、事。
1、第一遍听录音:听《在宇宙飞船里》,边听录音边看图
要求:听清广播里的主要内容?(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反馈
(1)广播的题目是什么?
(2)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是怎样睡觉的?怎样洗脸刷牙的?吃的是什么样的.饭菜?
(多叫几位同学回答)
(3)看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的生活。
学生看课件练说。(出示句式:(题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故事。)
四、练说
1、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2、指名说,共同评议、纠错。
五、复述广播内容
1、再听录音,训练边听边记的能力
2、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共同评议。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怎样听广播,知道了要仔细听,边听边想边记的方法。今后,要多听广播,比如:新闻、气象,特别是少儿节目,并能把听到的好消息、新鲜事、有趣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听广播
题目
时间
集中注意,听仔细 地点
边听边想,听要点 内容 人物
事情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围绕重点,教学设计遵循了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三个原则。意在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使儿童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拼音,在多种多样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拼读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制作关于an、en、in、un、ün的多媒体。(教师)
2.制作关于前鼻韵母an、en、in、un、ün,整体认读音节in、un、uan的音节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拼音,尝试发音
1.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拼音娃娃,它们是——an、en、in、un、ün,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发现都有n,尝试发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拼音的观察,从而发现前鼻韵母的规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韵母记得更牢。
二、观察图片,学习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教学an和整体认读音节uan。
1.出示图片引导发音。
师:请同学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它们家里看看吧!看,这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呢?(生:看电视呢)电视上演的是哪儿啊?(生: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旁边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发这个音的时候,先做好ɑ的口形,舌头再慢慢往上抬起,感觉音是从鼻子里面发出来的,请看我的口形……谁看清楚了?
2.多种方式练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3.探究发音方法。
学生编个顺口溜来记这个韵母的发音,拍着小手一起说说。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uan,看图,电视边上放着什么?(生:球)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的)把“圆”的声调变成一声,试一试。
5.学习发音,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师范读、领读。
6.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uān(冤案) uán(缘故)
uǎn(远方) uàn(医院)
7.学习介母是u、ü的三拼音节。
(1)学生自由拼读。
ɡ-u-an→ɡuan -u-an→uan h-u-an→huan
(2)回忆、q、x和ü相拼时的读法,学生拼读三拼音节。
-ü-an→uan q-ü-an→quan x-ü-an→xuan
(二)教学en。
1.出示图片引发音。
师:再来看,图上妈妈的手在干什么?(生:摁遥控器)“摁”遥控器的“摁”发成一声就是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很棒!发这个音跟发an的方式是一样的,先做好发e的口形,舌头慢慢向上抬起,感觉音是从鼻子里发出,请看我的口形……谁来试试?
2.多种方式练读。
男生读读,女生试试,同桌互相读一读。
3.探究记发音方法。
编个顺口溜记记。(摁个门铃 en en en )师生一起加上手势说一说,记一记。
(三)学习前鼻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in。
1.看插图说话,引出in和in:茶几上放着什么?(生:饮料)“饮”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又一个前鼻韵母,在in的前面加上声母,就是整体认读音节in,它的读音和前鼻韵母in相近。
2.练习发音。
师:谁能学着发in的音?(学生试读,师生共同正音。)
3.告诉学生in的声调标在i上,去掉i的点。
4.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
树阴下面多阴凉,īn īn īn。
十五的月亮洒银光,ín ín ín。
夏天热,喝饮料,ǐn ǐn ǐn。
杯上有个小手印,ìn ìn ìn。
5.拼读音节练习。
(四)教学un和ün,整体认读音节un。
1.学习发un的音。
(1)教师引言:现在飞来一只蚊子,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韵母,大家认识这个韵母吗?它怎么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指读、小组读,男女生互读。
2.学习发ün的音。
(1)小朋友们如果不小心,就会被蚊子叮两个包,那可就变成我们今天学的另一个前鼻韵母啦。
(2)指出发这个音时,口形跟发un差不多,只是发音不一样。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齐读。
(4)编儿歌帮助记忆:反正门就是un,加上两点就是ün。
3.探究发音方法。
编个顺口溜记忆:一只蚊子,ún ún ún;头晕头晕,ǖn ǖn ǖn;白云白云,ǘn ǘn ǘn。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大看到我们教室里这么热闹,也过来了,这时带着ün头饰的小孩找不到妈妈了,大哭起来,阿姨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呀?”“我找不到妈妈了。”阿姨说:“擦去你的眼泪,我带你去找妈妈。”她们手拉手去找妈妈,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un。(指名读,齐读。)
(2)un也喜欢戴漂亮的帽子,小朋友看。(出示:ūn、ún、ǔn、ùn)指名读,齐读。
(3)读一读,说一说:
a.(读到ún时,师述。)你能给“云”找朋友吗?(生说,随机出示音节词认读。)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他们的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3、照样子写字。
4、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在读读、写写、做做之间形成能力。
5、正确的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6、观察图画,根据要求穿悄悄话,提高听话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看清笔顺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第一组的4个生字。
(2)出示卡片个别、集体认读。
(3)学生同桌交流生字的笔画和笔顺。
(4)指名按顺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画和笔顺。
3、练习,学生按笔顺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些水果?
3、认读生字词。
4、指名说说苹果的样子。
5、指名将苹果与拼音、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6、同法学习下面的词语。
7、句子训练
(1)你爱吃哪些水果,为什么?
(2)
自己试着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3)指名说,提出说话的要求。
(4)与同桌交流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8、指名学生按提供的句式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一)审题
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目。
(二)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虫、贝、乐”三个字。
2、指名按笔顺书空。
3、说说这三个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学生观察“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在黑板上范写“虫”。
6、学生练习。
7、同法学习练习书写其余的字。
二、教学第四题:做做读读
1、审题
(1)范读。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2)交流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找到“大象”应填到图中的位置。
(2)读图左边的汉语拼音,说说要填哪几种动物的拼音卡片。
(3)填完时读一读。
3、综合练习。
(1)各人取出自己做的动物拼音卡片来。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抽读。
一、教学第五题:读读背背
第一部分:一组成语
(1)审题
(2)指导
学生自读词语
看图,找一找“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分别从图中哪些地方看出。
教师描述这组词语描绘的情景。
(3)练习
第二部分:古诗
(1)审题
(2)指导
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天空中高高挂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教师范读古诗,简单介绍诗人李白。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指名试读。
(3)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你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准备若干句要传的悄悄话的内容。
二、审题
揭示话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
三、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
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下面的一段话,弄清本次训练要求。
3、指导练习。
(1)做示范
(2)练习传话
4、小组内练习
反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