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学习正确书写“候、困、历、贫’四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家境贫寒”“唉声叹气”“不慌不忙”“枝繁叶茂”等词。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语气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板桥小时候的聪明机智,领悟题眼“巧劝”。
3、在引导读悟课文内容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言语能力,同时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进行词句的实践训练。
4、学习郑板桥善于观察、分析以及用巧妙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这种精神,从中受到启发,感受中国汉字的巧妙,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用合适的语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郑板桥劝舅父的“巧妙”。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感受郑板桥利用舅父迷信的.弱点巧妙解决问题的聪明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点拨
学法: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老师对话实现目标达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第29课《郑板桥巧劝舅父》,学习了课文生字词,明白了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队生字的掌握情况。
① 出示词语:家境贫寒 唉声叹气 不慌不忙 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风风雨雨
指名读,并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是写谁的,并简单分类,为学生理解此文内容打好基础,便于积累运用。)
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郑板桥小时候的一个什么故事?
③今天,我们就一同从故事中去了解郑板桥是如何巧劝舅父的,它到底巧在哪里呢?
二、学习1——3段。
生自读课文,想想郑板桥为什么要劝舅父?找出相关段落品读。(1、2、3段)
生汇报交流,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1、从第1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重点理解“家境贫寒”、“唉声叹气”
2、这时舅父是怎样想的呢?
是什么原因让我这样穷的呢?生自由说
3、舅父想了想,终于找到了贫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生说出舅父的想法——树在院中是“困”;指导学生读出舅父找到原因后的欣喜心情。
4、欣喜不已的舅父想到砍树就可以脱贫致富,真是非常激动,那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画出描写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5、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①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树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棵树吗?
③带着对这棵树的喜爱,读好句子。
6、这样一棵美丽的古树,郑板桥非常喜爱,可舅父却因为迷信要砍掉它,这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品读郑板桥劝舅父的段落。
1、郑板桥想劝说舅父,保住大树,你能为他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想出办法,好与郑板桥的办法对比,突出郑板桥办法的巧妙。
2、郑板桥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呢?请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3、生汇报交流,师引导理解。
郑板桥劝舅父的神态怎样?(不慌不忙)理解这个词语,想想他为什么会不慌不忙?
小结:郑板桥利用舅父迷信的这个弱点,将计就计,灵机一动想出人在院中是个“囚”字的办法说服了舅父。
4、读出郑板桥的不慌不忙、神态自若。
5、这时你相对郑板桥说些什么?
四、学写四个生字
1、为分解鞋子教学难点,八个生字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自主观察,相互提醒注意事项。
2、重点提醒“候”字,巧妙引导记住中间那一竖。
3、“困”字,写好里面再关门。
4、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方框的字?你能用你的聪明才智猜猜这些字的意思吗?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平时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故事么?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电视塔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电视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电视”,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谁来读?
生1:电视
师:读“视”的时候,要把小舌头翘起来,你再读读。
? ? ? 生1:电视
师:跟老师读,电视。
生:电视、电视、电视。
2、打开折叠卡片出示“塔”字
师:这个字宝宝谁认识?
生1:塔
生2:塔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生2:塔
生:塔塔塔
师:谁能连起来读?
生1:电视塔
生2:电视塔
生齐读:电视塔
3、示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4课电视塔。(将“电视塔”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见过电视塔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电视塔高高的,伸到天上去了。
生2:电视塔很尖。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在黑板上画电视塔的简笔画)
过渡:师: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请小朋友翻开书71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和同桌的小朋友。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
(1)师:小朋友读的真好,课文的哪一句写了铁塔的样子?(出示课文第一句)
生1:第一句。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
生1: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师:小朋友自己再读读。
师: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铁塔很高。
生2:我知道铁塔尖尖的,到白云和天上去了。
(2)师:铁塔真高,它还和蓝天白云交朋友呢!谁能把铁塔高高的感觉读出来。
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 ? ??师;这个小朋友的“高”字读得真好,老师感觉铁塔真的很高。谁再来读读。
生:铁塔高,铁塔尖,高高铁塔入云天。
师:这个小朋有把“入云天”拉长了一些,好像电视塔真的到天上去了呢!
(3)师:铁塔又高又尖,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生1:火箭是尖尖的。
生2:五角星是尖尖的。
师:这些尖尖的东西都是(手势)上——生)小,下——(生)大,小朋友跟我读,上小下大尖尖尖。
生:上小下大尖尖尖。
师:你有办法记住它吗?
生:先记一个“小”字,把“小”的钩去掉,再记一个“大”。
师:尖字怎么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看课件演示“尖”字的笔顺)
师:我们再看一遍,这一次我们要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尖”字,边口述。
“尖”字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些,撇起笔时和竖稍稍对齐。请小朋友打开中字本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尖字。看谁的字写得又端正又漂亮。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师:小朋友看天空中飘来了什么?(课件:天空中飘来两片云)
它还会变呢!(课件:演变成云字)它变成了——
生齐答:云
师:“云”字怎么写的?我们来看看。
师:谁会写“云”字,请你们当小老师教老师写,好吗?
生齐说:横横撇折点;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云”字
师:你们发现“云”的哪一笔写在横中线上?
生1:第二笔,横。
师;谁来给云字找朋友?
生1:云白云
师:你能用“白云”说句话吗?
生1:白云在天上飘。
生2:云乌云
师:什么时候会有乌云呢?
生:要下雨的时候。
生3:风云(风字读成了方言。老师纠正)
(5)小朋友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然后又让学生把“尖”字上的`“小”与平常写的“小”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云”字的课件设计很好,两片云变成了云字,激发了学生学字的兴趣。特别是采取请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好,学生说笔画,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很有成就感,体现了师生平等。]
2、学习第二句。
(1)师:小朋友看,谁来了?(点课件:孙悟空卡通图象)
生:孙悟空!
(2)师:谁来喊喊它的名字?
生1:孙悟空
师:读“孙”的时候要把舌头伸直。“悟”读第四声。
师:谁再来喊。
生2:孙悟空
师:老师听这一组的小朋友喊喊。
生:孙悟空
师:我们一起来喊。
(3)师: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
(学生鼓掌)
课件:出示“迎”字
师:这就是欢迎的“迎”,谁会读?
生:迎
师:跟老师读,迎。
生:迎迎迎
师:谁来给“迎”字找朋友。
生1:迎欢迎
生2:迎迎来
(4)师:孙悟空来到小朋友家的电视前,小朋友多高兴呀!谁来高兴的读这一句。
生1: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请男孩子来读读。
男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
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5)师:小朋友那么喜欢孙悟空,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孙悟空你可以教我七十二变吗?
生2:孙悟空你到我家来玩吧!
(6)师:小朋友想想,是谁迎来了孙悟空?
生1:是电视机。
生2:是电视塔。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介绍时代背景:
《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读最后一段, 设疑激趣:
1.齐读。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读了这段你会有什么问题要问?
1)“这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
2)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是什么品质?
3)“饱受饥寒”是什么意思?
4.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解决这些问题。
三、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发生后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局又是怎样?
四、自学检查:
1.出示生字词,着重提示:“薄”和“轧”是多音字。“又薄又破”一词中的“薄”读báo,“单薄”一词中的“薄”读bó。“轧过去”中的“轧”读作yà,而“轧钢”一词中的“轧”则读作zhá。“乞”要与“气”相区别,前者比后者少一横,最后一笔的写法也有不同。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请填写下表:
(1)
地点 人物 事情
白天 旅馆前 小男孩、“我”、同事 买火柴
晚上 旅馆里 弟弟、“我” 找便士
告诉情况
晚上 珊迪住处 珊迪、弟弟、“我” 珊迪死去
(2)根据表上填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讲白天发生的事情:小男孩乞求“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接着讲晚上发生的事情:小珊迪的弟弟来送找回的零钱,告诉“我”小珊迪被马车轧伤,“我”去看小珊迪,快要死的小珊迪最牵挂的是弟弟;最后,他悲惨死去。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地学习课文,一起来看看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讨论: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饱受饥寒)板书
3.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饱受饥寒?
板书:
身:单衣
外貌:脸:发青 寒冷
脚:通红 饱受饥寒
请买 请求
语言 :一个便士一盒 ↓ 饥饿
一个便士两盒
现在就买吧 乞求
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请求的口气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这说明了什么?(饥饿)
指导朗读:
(1)用一次比一次迫切的迫切的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2)分角色朗读。
4.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开始作者以为自己上当了,后来却改变了看法,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讨论课后练习3(1)
你们说作者这时候会怎么想?
5.小结:饱受饥寒的小珊迪为了挣钱糊口,大冷天在街上卖火柴。现在换零钱去了。他到底是不是那种人呢?我们接着看课文的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小珊迪为什么迟迟不来?他的伤势怎样呢?
3.小珊迪被轧伤了,快要死了,可他还叫他的弟弟送回了四个便士。从这送回的四个便士你们体会到什么?(诚实)
板书:送零钱 诚实
4.指导朗读:弟弟伤心的语气。
四、学习第三段:
小珊迪临死前除了挂念着要还作者钱之外,还牵挂着什么呢?
1.指名读。
2.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着什么?板书:挂念弟弟
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怎样?说明什么?图上有谁?他们的神情怎样?
4.小珊迪已经奄奄一息了,还担心弟弟无人照顾,说明什么?(善良)
板书:善良
5.“我为什么握住小珊迪的手并愿意照顾小利比?(被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板书:美好品质
6.指导朗读。(同情的语调读叙述部分、悲伤的语气读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1.读完这个故事,你的心被打动了吗?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2.小结: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非常需要钱,但是在他被马车压成重伤后,想的是让弟弟把零钱给先生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一个孩子呀!小珊迪虽然年龄不大,生活又那么困难,却担负着照顾弟弟的重任,临死前,他最挂念弟弟无人照顾,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时,他又是那样感激,小珊迪多么善良,他的心灵多么美好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二类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对夏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明白“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成长”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片段。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对夏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描写夏天的,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在夏天里成长?)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一类生字组成的
词语,学习生字。
昨:zuó 日字旁左右结构 昨天 昨日 昨晚 昨夜
秧:yāng禾木旁 左右结构 秧苗 秧田 秧歌 插秧
俗:sú 亻旁左右结构 风俗习惯 风俗 俗不可耐俗
威:wēi厂字旁 半包围结构 威武 威胁 威武不屈
威严 威海 威力 威风 威信 威望 威风扫地
增:zēng 土旁 左右结构 增加 增进 增长 增大
轨:guǐ 车字旁左右结构 轨道 铁轨 轨迹 越轨
填:tiān 土旁 左右结构 填表 填平 填满 填写
割:gē刂旁左右结构 收割 割除 割断 割据 分割
希:xī 巾旁上下结构 希望 希腊 希有
三、熟读课文:
学习生字之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自然
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想知道都
有什么在夏天里成长,相信通过同学们读课文,已经找到了答案,谁想说说?
2、“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这句话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课文是从植物和人两方面来写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植物生长的?(2、3自然段)
4、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植物在夏天时成长的速度很快?(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再读一读)
5、不但植物在成长,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人在夏天时成长的?(4自然段)读一读,这段中有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6、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找一找,画出来,再读一读。
(大屏幕上出现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写一写。
先让学生读一读,后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二、课文中说,夏天是长大的时期。到课文中找一找例子。
这道题不要求学生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回答的是从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即可,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自己观察的。
三、读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句话中的“长”字有不同的读音,它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时间或东西的长短时读“cháng”,在表示生长、长大时读“zhǎng”。
四、做一做。
请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可以把人们的活动照下来,也可以采集标本,还可以把夏天的景色来下来等。然后在班级内交流,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五、作业:1、书写一类生字。2、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夏天。
板书设计:
在夏天里成长
生物生长
万物生长 草木生长 抓住时机
学生成长
词汇积累:
昨天 秧苗 俗话 威力 增加 铁轨 填满
收割 希望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华佗去了,一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一诊断,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头风病。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给一个人管药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让华佗走了。
华佗回到家里,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不了许都。曹操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子。
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告诉使者,如果调查下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
谋士荀彧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一死,牵涉到许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
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自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有点骄傲起来;再说,他正在气头上,哪肯听荀彧的劝阻,气呼呼地说:“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生。”说完,就派人把华佗杀了。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身还带着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他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身大祸。他觉得自己遭到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临刑前一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狱吏胆小,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
华佗十分失望,他叹了口气,向狱吏要了火种,在监狱里把宝贵的`医书一把火烧毁了。
打从华佗死后,曹操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给他治疗。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说:“华佗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儿子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
华佗死后,他的几个学生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可惜记下华佗的经验的那部医书竟失传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尔、确、汇、含、绮”5个字。积累“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联系课文,初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喜欢花吗?家里有没有种过花?什么时候用花来妆点自己的家?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师:是呀,花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难怪人们都喜欢那美丽鲜艳的花朵,因为——
3、出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指名读,学习:概。
4、师:同学们都说种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可是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种花却是让别人看的。
5、出示课题,读题。
质疑并归纳:自己的花怎么会给别人看?为什么自己的花要给别人看?
二、初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字词。
1、带着问题轻声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习生字。
2、思考问题:德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从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出示:
他们的花不是养在屋子里,而是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出示两盆花,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德国人是怎样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的?
(2)借助盆花的摆放位置,学习生字:脊,理解“脊梁”。
(3)说话练习:花朵朝里开,虽然(),但是()。
花朵朝外开,虽然(),但是()。
3、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种花,所以别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美景。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美的享受?
(2)交流,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随机学习生字:簇、汇、暇(给“暇”换偏旁组成新字。)
(3)结合媒体,自己读,挑战读,尝试积累。
1、师:刚才我们读懂了德国人怎么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呢?从第三节中划出一句关键的句子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
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指名读,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
(2)师: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德国的街头能够看到这么绮丽的景色。让我们再去德国看看那里的美景吧!媒体演示。
2、师引读第4节: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所说的“美丽”到底指的是哪些东西呢?
(1)学生自读第4节,小组内进行讨论。
(2)交流:是美丽的花朵,是德国人互助互爱的美好心灵,是他们愿意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的良好风尚。
(3)指导朗读。出示:你们愿意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和吗?
你们有没有感受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滋味呢?
三、创设情景,朗读全文。
师:美好的东西就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老师带来了最喜欢的音乐,想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响起)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作业布置:
1、拓展:
和爸爸、妈妈谈谈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
2、作业:(1)抄写词语
大概、确实、栽种、应接不暇、包含、汇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积累描写花儿美丽的词语。
板书设计: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
自己别人
种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的能力”这一要求。课文中有许多的生词,学生不能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就能较好地理解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10-25
小学语文的教案11-29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合集】0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7-24
小学语文诗教案12-0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