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6 07:36: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品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把握豪放派词的特点。

  2、思想目标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景物与情感的自然结合

  【媒体运用】多媒体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复习知识——诵读全词——讨论鉴赏——对比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课题。(板书)

  二.复习知识,了解背景

  出示幻灯:本词是他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赤壁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古战场赤壁而作的。

  三.诵读全词,感知意境

  配乐范读——全班齐读 (教师点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品词的意境。

  (提问:读完这首词的感受是什么?)

  四.课文分析,讨论鉴赏

  (一)分析上阕

  1、(出示幻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把“大江”改为“江水”,“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2、(展示赤壁风光图片)体会景与情的自然结合。

  ①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

  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赤壁美景。

  ③用词语概括赤壁景色的特点。

  3、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问:这句话在本词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小结,总结上阕。

  (二)分析下阕

  5、(出示幻灯)周瑜图片和周瑜生平简介。

  (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写周瑜,本词从哪些角度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板书: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潇洒风姿(柔)

  雄姿英发——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刚)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儒将风度(文)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镇定自若、用兵如神(武)

  6、播放“赤壁之战”视频,感受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7、师生共同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④ 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出示幻灯提问: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项目周瑜苏轼

  年龄24岁47岁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业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基调豪壮感伤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五.拓展练习,巩固知识

  A级基础题(选择题)

  B级提高题(问答题)

  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

  “强虏”有的版本作“樯橹”,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探讨。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在动物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小卫士,他们保护着自然界的安全。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认识动物小卫士之一的小松鼠。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观看影片介绍。)

  【和以前的内容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松鼠和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练读。

  第一组

  聪

  活泼

  师: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结合上下文理解聪明活泼。)

  第二组

  忽然

  眨

  师: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做动作猜谜语。)

  第三组

  如

  总

  师: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用如果说句话。)

  第四组

  以

  师: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讲解以字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且练写。)

  第五组

  主意

  师:对,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编儿歌记忆生字。主字王上加一点,立日加心变成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除了课文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商标、报纸或杂志等,念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听。)

  5.展示生字,请学生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这些商标等贴到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同学听。

  6.练习,你认识它们吗?

  A.聪明活泼

  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B.忽然

  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C.如果

  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D.以后

  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

  E.主意

  我们有一个美化校园的主意。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三、再读课文,以读代讲,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生字,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分段朗读。

  3.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读。教师范读第二段。

  学生读陈述句,老师读心里想的话。也可教师读陈述句,学生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出示题一。

  (1)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感情,体会作者的用心。

  5.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名读,并让学生戴头饰表演。

  6.练读。我愿意读。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按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复述。

  五、扩展。

  1.师: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报一报。

  2.师:老师这有一张万宝小区植树分布图。请你看一看。还可以在哪里种植树木能把万宝小区建设成美丽的绿色小区。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六、总结。(略)

  七、作业。

  1.师:刚才大家说了松林的样子,请你回去后,把你想到的画出来。

  2.师: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种动物或植物。回家之后,请你通过查书或上网等方式调查。

  八、板书。

  课后反思

  1.本课符合课改精神,体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全课贯穿创新意识。

  2.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现合作意识,在整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学习。

  3.本课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记字,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除了以上优点外,本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生字写的少。课前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当地的植树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会更好一些。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1、回家向父母、爷爷、奶奶及邻居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吃、穿、住、行,想一想和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和名胜古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版图,认识家乡位置,理解“家乡”概念。

  我的家乡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田野,第二条大河——黄河就从这儿流入大海。

  春天,平坦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果园里飘出阵阵花香,池塘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小鱼在刚刚解冻的水里快活得游着。

  秋天、深绿色的棉田里泛起稠密的白花,果园里挂起火红的灯笼,生产路上农民伯伯运送着金黄的玉米棒,满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同学们,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想一想家乡的风景、特产和名胜古迹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自己想一想怎样按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美、或者家乡的新变化。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每组选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说说。

  四、全班交流互评。

  五、把自己的家乡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5

  如果你是小黄莺唱歌时要怎么做呢?一年级语文《小黄莺唱歌》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会讲故事。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奖励标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询问学生喜欢小鸟吗,都知道有那些鸟,各有些什么特点,认为小黄莺唱的歌好听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课题 “小黄莺唱歌”。

  二、认识生字

  启发质疑:小黄莺是怎么唱歌的?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1、教师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4、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5、同桌用卡片检查识字、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6、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三、初读课文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并及时进行评价。

  四、精读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

  1、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

  小黄莺第一次失败后的灰心丧气;妈妈亲切、和蔼、鼓励的话语;小黄莺经过努力后,又一次上台,表现出的轻松和欢快的心情等等。

  2、小组讨论小黄莺唱了几次歌,为什么最后能唱好?然后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黄莺努力练歌时,它是怎么想的?从那以后,它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有感情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像。

  2、给学生一定时间,练习讲这个故事。

  3、指名讲,佩戴头饰。

  4、其他的同学自由发言,可以讲述自己的心情,想法,也可以自由提问,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二、讨论交流

  你有过小黄莺那样的经历吗?你想象那些胆怯的同学说些什么?

  三、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四、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有如下的考虑

  1、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出课题自然流畅。

  2、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和小伙伴既合作,又竞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读的活动,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4、让学生知道自卑、怯懦带来的后果,感受树立自信,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

  5、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意见。

  6、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做事要有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7、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的氛围,给讲故事者提供一个小小的舞台,激起学生的激情和欲望。同时要鼓励那些平时胆小胆怯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8、有机的将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利于学生理解。

  9、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教学过程衔接连贯,学生学习兴趣也很浓,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有的学困生在读课文时速度较慢,跟不上老师的学习速度,没有完全照顾到全体学生,以后我会从这个方面多下功夫,这样学习效果会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跳水》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