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9 08:10: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优选]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8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2、谜面:“说它像花,却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北风一吹,漫天遍地都是花。”(雪花)板书“雪”。

  3、想看一看美丽的小雪花吗?课件欣赏雪景,美吗?在这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里,你们最想干什么?(生自由练说)

  我们一起去堆雪人吧,我给它取了个名字。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4、出示课题,板书“孩子”,齐读课题指认“孩”字。学习“子”字旁。

  我这里有一个与雪孩子有关的图画故事,可是只有那些爱观察,会想象的小朋友才能看得懂。(出示要求)

  二、看图编故事。

  你们说得真精彩!老师这里有一位大朋友也编了一个与雪孩子有关的故事,同学们听听她是怎么编的。

  三、听范读,整体感知。

  听到这里,你们肯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吧?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用圆圈圈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或者查查生字表,并标好自然段。

  会读了吗?生齐读。(我不信这么长的课文你们还会读,这可是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

  五、我会认。

  1、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3、还要记住它们的形(摘果子游戏),你最想记住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讲记字的方法)

  4、你们真棒!这些词你们也会读吗?(注意轻声词语的读法)

  (生字宝宝玩累了,我们要送生字宝宝回家了,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六、我会读。

  先在书上自由读,再选8个人分段读。(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你哪段读得最好?读给大家听一听。)

  七、书法小擂台。

  听、说、读的本事我都见识过了,写怎么样?

  出示“谁”字。

  1、认读“shuí”,

  2、课件演示“谁”字的来历。

  3、组词。

  4、先仔细观察这个“谁”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再观察老师范写,(“谁”:左中右结构,中间的“亻”的竖压住竖中线。右边不要写成“主”,四横均匀放置,最后一横稍长一些。)

  6、、生自己书空,最后在书上写,师巡视。

  八、作业。

  今天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还自己编了故事,回去把编的故事讲给爸妈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猴子很有灵性,不但聪明,而且知识丰富,懂得很多科学知识。这不,猴爸爸竟然会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本课以童话形式,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的告诉人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设计理念

  要重视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自读自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表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小猴子、小兔用手摘桃子吃,吃得可香啦。可今天他们不用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自己的大手替他们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什么样?请大家读课文,看水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多读一读。

  3、数一数共有几段,标出序号。

  4、把各小节连起来读两遍,读熟。

  5、可同齐桌读,互读。

  6、指名分段读一读。

  三、学习理解课文

  1、地球爷爷有手吗?他的手什么样?

  小组讨论找出答案。

  2、指名汇报,让学生说,不要提任何要求去约束学生。

  教师引导出地球有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中的足球掉下来。

  1)、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2)、想一想:如果没有地心引力,会是什么样?

  3)、展开想象。

  四、指导朗读

  1、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

  2、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读的欢快、有礼貌、奇怪的态度。

  3、练习读好小兔的话。要有礼貌。

  4、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要读出慈祥、和蔼的态度。

  5、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

  声音要缓慢、粗壮、有力。

  五、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举例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

  3、分角色朗读,评价,给予鼓励。

  二、分析记忆生字

  1、认读生字卡,巩固字音

  2、板书生字,自行分析字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比较的方法记忆生字

  4、如:跳桃刚网玩元树对

  5、口头组词练习

  三、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各别辅导,扩词练习各写三个

  四、实践活动

  小实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一些地球有手的例子。

  2、讨论并试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为什么?

  板书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

  桃子

  足球

  掉下来

  掉下来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法学法

  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童话的思想美、意境美,突破重点。

  2、“乐学”学法设计:参与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读准字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 。她四处寻访,问了( ) 、( ) 和( ) ,知道( ) 。于是,鸟儿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

  二、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呢?体会“天天”的含义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的四组对话。

  学生读书,用线画出对话的内容。

  四、品读对话,潜心感悟。

  1、学习第一组对话

  (1)指名读,体会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2)同桌练读小鸟与大树的对话。要求读得有感情。

  (3)重点练习读“我明年一定回来”。

  (4)男女生合作读小鸟与大树的对话。

  2、学习后面三组对话

  (1)四人小组自主学习三组对话:分角色读、表演读。

  (2)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怎样想?

  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评议,看看透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3.去掉提示语,再次练读

  4.找出鸟儿两次寻找树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五、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抓住两处“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让学生想象小鸟对大树说的话。

  六、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树说……

  我想对伐木人说……

  我想对作者说……

  七、诵读课题,渲染气氛。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课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课题)。

  八、推荐课外阅读

  推荐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

  九、作业

  必做:完善课堂小练笔。

  选做:写《给小鸟的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灿、烂、固、简、颜、著、逗、串”8个生字,积累词语“迷人、灿烂、固然、简直、颜色、著名、逗人喜爱、一串串”8个。正确书写“灿、烂、固、简、串”5个生字。

  2、积累并理解“迷人、灿烂、固然、简直、颜色、著名、逗人喜爱、一串串”等词语,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

  3、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熟读、背诵、积累。

  4、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积累词语5个。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熟读、背诵、积累。

  2、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能模仿“什么样的什么”的结构,填写合适的词语。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 那么,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

  3、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色。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

  2、 生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 找相关的句子。

  3、 检查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议。

  4、 学习第一节。

  (1) 指名读。

  (2) 学习生字:灿、烂、固

  灿烂:部首相同。

  “灿”:平舌音,交流记字方法。

  “烂”:比较 烂—拦

  “固”:全包围结构,形声字。

  理解“固然”:虽然,诚然。

  (3)师生合作读。

  三、复习巩固。

  1、连线。

  2、写字指导。

  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时注意,右边的“山”有多个竖画,要写得高低不同。

  烂:左窄右宽,右边“兰”的三横长短不一,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固:全包围结构的字。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2、疏通课文3、分析内容、归纳课文主题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成语相信好多同学都听过,但不知你们是否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及它的意思。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个成语的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刘基的这篇《卖柑者言》。

  (二)介绍作者刘基,是元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在《诚意伯文集》中共有二十卷。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历史的真相。他的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

  (三)分析课文

  1、给下列字注音溃kuì 贾gǔ 鬻yù 笾biān 衒xuàn 廪lín 醇chún 饫yù 赫hè

  2、解释疑难词(2)通假字①贾:通“价”,价钱②衒:通“炫”,炫耀③縻:通“糜”,浪费、消耗(3)词类活用①业: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②干: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③峨:高戴,形容词用作动词(4)解释疑难字、词①涉:经过 ②溃:腐烂③烨然:色彩鲜艳的样子 ④鬻:买⑤贸:买 ⑥败絮:破棉絮⑦实:装满 ⑧夫:那些⑨斁:败坏(5)掌握以下句子翻译①甚矣哉,为欺也。②而独不足子乎?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3、分析课文(1)文中说桔子贾十倍,而人却争鬻子,为什么?因为桔子的外观光泽好、质感好、颜色好(燃然、玉质、金色)

  (2)作者是如何来引出本文的'议论的中心“欺”的?通过里外的对比。

  (3)刚才我们知道了桔子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哪它里面呢?“如烟扑口鼻,干若败絮”(比喻)

  (4)第三段主要是卖柑者的论述,那么他是针对什么而论述的?是针对我提出的“欺”字

  (5)这个卖柑者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欺”?两个

  (6)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论己之欺、论世之欺

  (7)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他认为,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更何况他认为“世之为欺者不寡,而独我也乎?”

  (8)卖柑者对于论世之欺又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两个先写武将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再写文官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9)卖柑者对于武将和文官都由外到内进行描述,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质上却干着欺世盗名、玩忽职守、坐享俸禄的事。

  (10)那么这些人和柑子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借柑来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与柑一样,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本质是一样的。

  (11)对于卖柑者的话,我为什么默然无以应?因为我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而卖柑者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官的欺骗伎俩比卖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

  (12)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因为这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罢了。

  (13)归纳主题这篇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四)布置作业1、背诵、翻译课文2、作业本

  三、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草

  (4)花

  (5)风

  (6)雨

  (7)迎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4.作者描绘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雨图?{作者抓住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天,感受意。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爱的心情。)

  8.作者赞,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杉树林,简介杉树。(杉树是一种绿色的乔木,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许多这样的杉树长在一起就成了杉树林。)

  师:多么美丽的杉树林啊!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杉树林。

  2.揭示课题。 板书:1 快乐的`杉树林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可能问:杉树林怎样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思考:

  ①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②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是“我家门外有一片杉树林,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或“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2)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哪几个季节的景色?(按时间顺序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

  三、部分探究,逐层理解

  1.杉树林给我的金色童年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课文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它怎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呢?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学习。

  2.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读读相关的内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

  3.从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着重学习大家集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季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杉树林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来体会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重点以第四节“秋天的杉树林”为例:

  (1)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突出描写秋天杉树林美丽景色的语句,体会感情。

  交流,着重抓住描写树叶颜色变化的词语,如“绿色——半黄半绿——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像红色的地毯”,联系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个别读。一起读。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主要美在树叶上,这景色是独特的,美丽的。指导怀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2)这个季节孩子们最喜欢干什么呢?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句子,大家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

  (3)指导积累背诵。

  一阵阵凉风吹来,赶走了 ,迎来了 。

  杉树林也更新换貌了。杉树的叶子开始由 变成了 的颜色;过不多久,叶子 。红得 , ,远远看去, 。秋风扫过, 的红叶飘落在地上, ,美丽极了。夕阳和晚霞

  它的红,雨后的水塘 。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我们时常迎着夕阳 来回走动,脚下 , 。

  (4)小结:我们从“杉树林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的愉快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4.引导学生用学习第四节秋季杉树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三、五小节。

  (1)分学习小组自学。

  (2)各小组汇报交流,大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节可引导学生从春天杉树长树叶的生长过程(从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人的感觉写出了杉树叶子的特点)和孩子们喜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抓住“一……就……”、“毫不在意”、“毫不在乎”等关键词)这两方面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小组范读。

  第三节可引导学生从盛夏的“酷暑难挡”,杉树林却是极好的避暑“胜地”,是孩子们的天下,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胜地”、“不约而同”、“生机”等词)男生范读。

  第五节可引导学生从冬天雪花飞舞,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和孩子们嬉戏打闹来体会杉树林带来的快乐。(理解“粉妆玉砌”)女生范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快乐的杉树林,

  四、总结全文,再现整体

  1.我们从“杉树林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们在杉树林里愉快的活动”这两方面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2.配乐朗读课文。

  3.我们的金色童年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校园、社区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课后请大家想一想,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准备说给同学们听。

  五、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比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

  (2)今天,雨下得真大,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