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7 07:35:2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并会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建议

  这首诗描写了雨后嬉戏玩耍的景象。先是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小哥哥拍泥裤子的动作,小妹妹跟着哥哥跑的.动作,都写得惟妙惟肖,极有儿童特点。后者的节拍与儿童的行为切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多读、大声读,直到背下来。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教学时不应该站在在人的角度分析,把这首诗分析的味同嚼蜡。可以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放一放手,让孩子充分展示儿童的天性,体会一下赤脚走路、赤脚在水中走路、赤脚在水中走路滑一脚的乐趣。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识字然后教师检查,小组检查等方式。

  对于字的书写,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提出字的笔顺、笔画不会的字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重点指导:“傲、奋、裙、咬”的书写。

  拓展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nenlvchijiaojiaoaoqunzi

  ()()()()

  shenxiankuxingfen

  ()()()

  二、多音字组词

  xing()le()

  兴乐

  xing()yue()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⑴学校里有。

  ⑵星期天,我们。

  四、把这首儿歌背给你的好朋友听,让他给你打个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粽子、苋菜”等生字词,理解“与有荣焉、囊萤映雪”等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感受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意识到珍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起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意识到珍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起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感受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找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端午节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腌鸭蛋( ) 籍贯( )车胤( )门楣( )粽子( )避邪( )苋菜( ) 门槛( ) 蝎子(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

  城隍庙(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

  莫名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高邮鸭蛋有何特点?

  写吃鸭蛋时还写了哪些内容?把里面你认为最有趣的小片段找出来与大家分享。

  交流展示

  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段,找出体现鸭蛋特点的语句,并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______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从‘ ’、‘ ’等词,我读出了作者的 之情”为句式说说家乡的鸭蛋,品品作者的感情。

  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语言上的特色。

  3. 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么?

  (1).爱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快乐,发现诗意。

  (2).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4. 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的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拓展延伸、深刻反思

  1.话佳节。(课件显示)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传统节日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应好好保护传统节日。

  2.“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xx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

  巴黎时间20xx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端午节在我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20xx年之久。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鸭蛋,赛龙舟……这些曾经深入人心的节日表现形式,随着洋节的侵入已经渐渐淡化了,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端午节?

  (意图: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过渡: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拯救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那么人们在为拯救传统节做了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阅读沈从文的《端午日》、陈白尘的《龙舟竞渡话端阳》,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篇?

  2. 动笔写一写你最难忘的有关过节(不一定是端午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6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产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愿望。(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一、 听说训练

  二、复习检查

  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2、说说下列字的笔顺:邻、婆、替

  看图

  小结图意:图上一位戴红领巾的男孩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碧绿的蝈蝈,他喜滋滋地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盲婆婆直得合不拢嘴,连声称赞这个男孩。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就把这个男孩称做“红领巾”好吗?

  第一小节:

  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的神情怎样?

  他送给盲婆婆时心里怎样?他为什么要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过渡:这位红领巾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请读下面小节里的话。

  “

  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

  想象:平时“我”是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的?

  学习第一句

  引:“歌声”指什么?盲婆婆知道蝈蝈是生长在田野里的吗?听到蝈蝈声她会想到什么?师导读:歌声会……又会看到什么呢?

  学习第二句

  引:为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出示挂图

  指名读,指导朗读 学生听老师说后开火车说话。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生字、词语

  学生看图讨论

  图上画了哪两个人?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盲婆婆神情怎样?

  (2)指名读

  (3) 交流

  a.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蝈蝈。

  b喜滋滋(因为他关心邻居盲婆婆)

  c.盲婆婆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需要大家帮助,盲婆婆会觉得无聊,需要人家给她解闷。

  齐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

  (1) 想象交流。

  (2) 齐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1) 学生想象练说

  领您走进田野

  (2) 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童年的生活。

  小孩子总是喜欢听蝈蝈的叫声的,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

  (3) 指名说说图意

  背诵第四小节。 学会听说一句话,复习生字、词词。

  观察图画,了解图意,知道“红领巾”的意思。

  理解课文,学会关心别人,感受到盲婆婆的快乐。

  让学生在读中了解到蝈蝈不但外观美,叫声也很好听。

  观察插图,想象说话。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