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1 09:21:4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体会到手能传递幸福、友好、真诚、快乐、、、、、、能带给人们美好生活 ,又目睹了张迎善那双特大号的、粗糙、有力得手。今天,我们来近距离研究一下自己得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读一读。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学习方法。瞧,这一课的“金钥匙”又要教给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听一听。(教师出示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3、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

  4、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2)全班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自由发言,指名板书。

  5、借助板书,浏览课文,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小结:除了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通过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整体感知,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手指》。

  2、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案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丁丁、冬冬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丁丁和冬冬,他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呢!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大家知道什么是语文了吗?谁来说一说?指名谈一谈对语文的认识。

  3、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从今天起就要开始过学校生活了,学校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翻开课本第二、三页,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丁丁、冬冬在干什么?

  二、观察画面,练习自我介绍

  1、我们从校门口开始看起,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们互相问好)。

  2、他们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啊!我们愿意像他们一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吗?让我们来试试看,好吗?师生练习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丁丁、冬冬走进校园后在说什么呢?学生猜一猜,教师读一读丁丁、冬冬的话。原来他们在自我介绍呢!对呀,我们同学之中还有很多都不认识呢!我们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4、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5、谁想让全班的同学都认识你?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让几个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6、全班同学一起认识了这些同学,还有些同学大家还不认识,我们可以等到下课以后再互相介绍。我们来看看图,校园里的同学在干什么?请学生指图说,老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7、教学楼是学习生活的地方。快看看,这里的.同学在干什么?学生小组里说一说。

  8、冬冬和丁丁生活的校园多美啊!我们快点去看看我们的校园吧!

  三、参观校园。

  四、畅谈感受。

  1、你在学校看到了什么?

  2、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

  五、小结。

  让我们把今天在学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上学了》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时,我先出示丁丁、冬冬的图片,激趣导入,告诉同学们冬冬和丁丁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了,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自我介绍,师生相互问好的情景,接着参观校园,最后畅谈感受。

  本来,我想以组织、引导、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通过自我介绍、参观校园、畅谈感受,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引领学生跳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孩子们在入学的第一天就亲身感受到环境的优雅,老师的亲切,小伙伴的友好,激发他们对老师、学校、同学的热切。

  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学生初入学,课堂纪律不好,注意力分散,为了维持课堂秩序,顾此失彼。丁丁、冬冬的形象特点让学生观察得不够,以致后来有的学生问:老师,哪一个是丁丁,哪一个是冬冬?参观校园占去了课堂一半的时间,走走停停及我的讲解,加上天气炎热,学生排队时推推挤挤,打小报告,效果不太好。让学生畅谈感受的时间太少了,而且一进教室就乱哄哄的,说:凉快多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节课,这两方面的课标精神我都处理得不够好。我想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个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丁丁和冬冬的头发、服饰的不同来认识他们。课前成立校园探密队,先让学生观察校园,课堂上再汇报交流,课后让探密队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去看一看,走一走,课堂时间的安排得比校充裕,课标精神会体现得更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学会7个生字,学习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山茶花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山茶花的挂图

  引导学生认识山茶花,师简介山茶花。(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山茶花图片互相交流。)

  师:山茶花很美,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山茶花的美丽源于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生词。

  2.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用各种方式抽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四、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把句子读通流利。

  2.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句子旁打“?”。

  3.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

  五、共同学习123节。

  1.生质疑。

  2.山茶花很美,读课文23节,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山茶花很美?用“——”划句子。

  3.指名读自己划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

  4.全班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山茶花的颜色很美的?指导读课后3个句子。

  六、指导写生字。

  1.认读“极、绝、汪、纱”

  2.观察这些生字:怎样记写?

  3.指导写“极”。

  4.学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词。

  2.读课后3句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茶花美在哪里。

  二、读懂课文4—6节。

  1.生自由读课文4—6节,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讨论:山茶花为什么会这么美呢?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和反问号所表达的感情。

  4.读“下了那么…。.不美呢?”并讨论:需要回答吗?为什么?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5.你想对花骨朵说些什么?

  三、精读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全班讨论: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读第四节,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生自由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背给同学或小组的同学听。

  3.指名背诵给全班同学听。

  五、指导写生字。

  1.读“单、致、闭”。

  2.讨论书写记忆方法。

  3.师范写“致”。

  4.生练习写生字。

  六、课堂练习

  1.写比喻句

  2.画山茶花。

  板书设计:

  花色 美

  山茶花 花形 美

  花骨朵 特别劲儿

  下功夫 花力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

  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

  一、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

  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3.本文选自( ) a.《流年碎影》 b.《顺生论》 c.《文言与白话》 d.《谈文论语集》

  三、解词题

  14.高文典册 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 20.著作等身 21足以沾溉后人的。 22.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23.不即不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 24.余然之

  四、简答题

  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26.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五、阅读分析题

  30.阅读本文第五段(文革的大风景--越少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本段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阅读教案01-01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