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时间:2024-06-04 16:26: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弄清狼,鹿,森林之间的密切联系,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狼和鹿》(学生齐读课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学生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很不错,尤其是描写狼的句子语气上表现出了对狼向鹿下毒手的行为的痛恨。凯巴伯当地的居民更是恨透了狼。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2、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地居民是怎样对待狼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过渡:贪婪、凶残的狼几乎被人们杀光了,凯巴伯森林的鹿儿应该是快乐无比了,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后就会明了一切了。

  森林的样子鹿的情况(数据)通过对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杀前

  狼被杀后

  (1)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小组汇报交流表格的完成情况。(利用课件相机出示图片)

  过渡:原来狼被杀以后鹿儿们并不快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呢?其根源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到第四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在能解释以上反常现象的语句下面作上记号。

  (2)课件展示重点语句,探究学习。

  句子一: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功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讨论交流。

  句子二: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祸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也要加上引号?该怎样理解这句话?讨论交流并回答。

  过渡: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呀,在凯巴伯森林里狼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动物。那么,凯巴伯森林,狼和鹿它们之间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森林

  破保

  坏护

  吃

  鹿狼

  4、小结:(指着示意图)这反映的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的生态平衡,森林、狼、鹿它们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缺少哪一个其它的都无法生存。下面请几位同学再讲一讲这个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再来体会这个道理。

  5、指名学生讲述故事内容。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畅所欲言,领悟其中的道理。

  2、小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保持生态平衡。

  3、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地开发利用,已经造成对大自然环境的污染,常常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森林被毁、草原荒漠、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4、你关注生活中不注意保持生态平衡的例子吗?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有图片、文字,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种联系,就打破了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内容

  分析《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文章的阅读难点是“狼为什么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教师板书“鹿”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永远是坏蛋,是坏蛋就要杀之;鹿永远是可爱的,因此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保护着鹿。]

  ⊙[教师补充板书]:狼和鹿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同学们课前已经初步地阅读了文本,让我们一起来闯预习关——

  ⊙第一关:读准每一个词语。

  提防血泊威胁狩猎

  生机勃勃青烟袅袅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读错音?]

  ⊙第二关: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功臣祸首王国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文本内容: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功臣?什么是“祸”?什么是“首”?课文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谁是谁的“王国”?]

  ⊙第三关:读好下列短句。

  活泼而美丽的鹿

  贪婪而凶残的狼

  狼与其它一些鹿的天敌

  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每组短句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第四关:读通下列长句。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教师小结:连闯四关,四战四捷。良好的开端必然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走进那片森林⊙

  1.故事发生在凯巴伯森林。自从人类捕杀了六千多只狼以后,这儿成了鹿的王国。

  出示: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轻声地读一读,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

  [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教师板书:超过了十万只]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

  ⊙回忆一段往事⊙

  1.可是20多年前,鹿可没有这么自由。[出示第一段话]自由地读一读,思考:20多年前,鹿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树虽然很绿,景色虽然很美,但是,鹿却很不安全。所以,整个森林只有大约四千只鹿。

  [教师板书:大约四千只]

  3.看课本中森林的插图:这就是昔日的森林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4

  《狼和鹿》第二课时

  设计:偶尔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凯巴伯森林 居民 鹿 狼

  生机勃勃 恨透了 保护 捕杀

  破坏 毁灭

  3、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说说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今天,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去看看,当时森林里是怎样一个情形,那里的狼和鹿又是怎样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圈划划

  3、交流

  (1)森林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的。抓住“葱绿”“生机勃勃”“活泼而美丽”“歌唱”等词语体会森林的美丽和生机。

  你能把这美丽的森林用你的朗读展现给大家吗?

  (2)鹿是怎样的?从哪感受到的?圈点“嬉戏”“活泼而美丽”。

  你能把这一种动物的可爱读出来吗?

  (3)狼是怎样的?你又是从哪感受到的呢?圈点“贪婪”“凶残”“下毒手”。

  指导读好句子。

  (4)狼是如此的凶残,所以这群可爱美丽的鹿得……学生接读。

  4、展开想象

  想象狼出现的在鹿群的场景,鹿会怎样?(最好给学生提供录象)

  5、导读第二自然段:正因为如此,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到森林中……。在枪声中,狼一只一只哀嚎着……。狼还有其他一些鹿的天敌在25年中几乎被捕杀殆尽。这下再也没有谁伤害鹿了,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光流逝,转眼百年已过,让我们再次走进凯巴伯森林,看看鹿儿生活得怎么样?森林又是怎么样的。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

  (1)森林是怎样的?抓住“消退”和“蔓延”读好句子。

  (2)鹿生活的怎么样?从“饥饿”“仅仅”“死去了六万只”“病鹿”中体会鹿生活的很糟糕。

  (3)看图比较,体会开始的四千鹿是活泼而美丽的,现在的.确是八千只病鹿。

  (4)比较阅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3、过渡

  事实与人们的期望出现了极大的确反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人们明白吗?

  四、阅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人们明白了什么,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交流。(1)理解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A狼吃鹿控制鹿的数量,鹿不多森林就不会被鹿啃光。B狼吃病鹿,减少鹿群的疾病。C狼要吃鹿,鹿要防范,需要经常奔跑,身体练得好。

  (2)鹿反倒成了不得破坏森林和蔼毁灭自己的“祸首”。A病鹿传播疾病。B鹿多了,需要很多绿色植物,破坏了森林。C不锻炼,身体差。D吃不饱身体差。

  3、是啊,狼和鹿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4、其实凯巴伯森林这一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啊。狼和鹿都是森林的居民,而人类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去刻意改变自然,违反自然的规律,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5、那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二自然段,你的觉得人们的行为怎么样?

  6、尝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读好。注意“哀嚎”“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读出凄惨、愤怒。

  五、讨论

  1、面对葱绿的消退,枯黄的蔓延,鹿的疾病和大量死亡,你觉得当务之急是什么?

  2、那该保护狼吗?(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一切都要按自然规律办)

  六、作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5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了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课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了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破坏,鹿群在毁灭,生态平衡给人们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人们没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生物总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作者是按照“平衡——失衡——明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的。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

  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

  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

  课文选编于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中,虽不是童话故事,但由于课文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熟悉的两种动物,而课文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浓厚的兴趣。

  二、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我们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1、狼与鹿的对比。

  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们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然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与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2、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总的来说,凯巴伯森林充满了活力。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生态失衡造成的恶果。”

  3、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十五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思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比哪组反应快!狼!人类!鹿!森林!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我要增加难度,我说一个词,你自己判断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觉得行,请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爱的——可恨的——可怜的——贪婪的——美丽的——智慧的——(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站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轻轻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这篇文章,读出你对狼、鹿、森林、人类的初步感受。(自读后)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感受,能把你的感受概括起来用一个词表达出来吗?可以从书中选,也可以自己想。

  学生交流,师生互动

  生1:我认为森林是葱绿的、生机勃勃的。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能把它读好吗?

  生2:我认为森林是枯黄的,文中第3小节中写到:“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生1:我从第1小节中感受到鹿是美丽活泼的。

  生2:我认为鹿是可怜的。因为书中第3小节中写到“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生3:鹿是饥饿的,鹿群疯狂地繁衍,森林中一切可以吃的都吃光了,只能挨饿。

  生4:我说的是狼,文中第1小节中写它是那样贪婪、凶残,随时都想吃掉可爱的鹿。

  生5:我觉得人类是勇敢的,组成狩猎队和凶残的狼作斗争。

  生6: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人类是很愚蠢的,不应该捕杀狼。

  师:初读课文,每个同学对狼、鹿、森林、人类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了解了发生在它们之间的故事,那么灾难降临的秘密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秘密。

  (3)品读课文,深化领悟:

  1、师:我们通过阅读文章很快就明白了这一道理,可当地居民明白这一点时,为时已晚,枯黄的森林在哭泣,八千只病鹿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行走着。人们此时是多么怀念以前那片美好的森林啊!让我们重新进入那片美丽的森林,静静地感受那逝去的森林,那久违的和平。(音乐起,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森林,动物奔跑跳跃的录像片段)

  2、自由读第一节,看看这一次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森林太美好了!狼鹿共存合理。

  生2:我读这一节时心里有些沉重,觉得美丽的森林已经消失了,多可惜呀!

  3、师:可那时当地居民是怎样对待狼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小节

  4、师:让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悲凉、难受)

  (出示①)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学生自由谈感受。

  5、师:是啊,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狼,哀嚎着倒在血泊中,我们悲叹着它的命运。那么,被当地居民特意保护的鹿,它的命运又是怎样呢?请轻声读第3小节,找出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划下来,多读几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②)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森林的荒凉。

  师:哪儿对你触动最大?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出示③)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众中游荡。

  师:这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生:鹿群的危险与无奈,无处可逃,无法躲避。

  指导朗读。

  6、师:自由读读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句话是有联系的,狼、鹿、森林是相互制约的。正因为狼被枪杀了,所以森林被糟蹋了,鹿自身也死于疾病。

  7、师:是啊,缺少了狼的踪迹,引读②、③两句,是人们的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引读①句,所以,再引读②、③两句,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6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8千只病鹿。

  8、师:读到这儿,相信你们对狼、鹿、森林、人类,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课前,老师指定你们每组担任不同角色,现在,你最想担任哪个角色,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1:我想担任狼,我想对人类说:“人类啊人类,你们是多么愚蠢,你们看到了我们吃鹿,就以为我们罪大恶极,其实,我们也能保护森林啊。”

  生2:我想做鹿,对人类说:“人类啊人类,你们以为消灭了狼就可以保护我们,你们真傻呀!

  (4)总结拓展,明白事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狼和鹿》 】相关文章: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11-17

语文《狼》教案 03-18

《狼》语文教案05-28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下册三年级的教案04-15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04-15

《狮子和鹿》的教学设计02-17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03-08

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04-07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