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7 18:41:4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2、 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过程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情感态度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领会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

  改变学生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研读文章

  教学内容和目的

  1、教师导入;

  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朗读训练;

  5、问题设计与研讨;

  6、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

  8、课上练习;

  9、学生交流。

  1、唤起学生注意,进入讲授主题。

  2、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3、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整体。

  4、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5、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深入细致的领会文章内涵。

  6、总结好方法,达到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7、自主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点拨,找出比较阅读的技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适合课文朗读的伴奏带;

  制作教学课件。

  搜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事例,以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1、导入:心脏在跳动,生命在继续,同学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还是“习惯”的忽略了这一问题呢?(稍微停顿)好,请同学们随老师走进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在她的感召下思考生命的大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大问题,并培养关注生命的情感。

  2、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3、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并从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4、朗读训练:(配乐)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1) 各自练读

  (2) 点名朗读

  5、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 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

  7、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二)

  将这篇课文与下面的同题文章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8、课上练习: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 一只--------不停地在---------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 ---------在----------小憩。

  (3) ----------昂然挺立----------。

  (4) ----------足以擎天撼地。

  (5) 我可以----------也可以----------。

  (6)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9、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事例。

  10、 布置作业:

  (1) 研讨与练习一;

  (2) 朗读练习。

  夯实基础,为朗读扫除障碍

  从把握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文章主旨

  训练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根据文章内容,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激发主动的参与意识,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

  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

  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资料共享,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习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创意]

  点、线、面、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在点画出一条或两条反映课文内容或主题的亮线,围绕其主线深入分析全篇课文,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教学有序生动,也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平台展示]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教学过程。

  1. 教师: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3. 教师指明回答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的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4. 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 学生活动:分组读课文,找出能反映其“恐怖”希望“恐怖、仇恨”的语言、行动、表情。分小组交流意见。

  6. 教师小结:

  ① 师结合板书归纳:

  称呼于勒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家伙、贼、流氓

  于勒———花了钱———赚了钱———破产没有钱

  ↑ (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菲利普夫妇

  ②师引导分析: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在变,对于勒的态度在变,这变来变去的原因是什么——钱,这变来变去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钱,这就形象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极力学生要不断创新。

  2、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3、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5、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你乘过电梯吗?谁来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板书:自动人行道)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课文。

  2、听后说说对自动人行道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自学课文。

  1、师生共同商量拟定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自主汇报学习成果:你学懂了什么?(你想把哪个字、词教给大家?)

  2、教师随机加以指导或强调:

  (1)读准字音:型、增、景(后鼻音)。

  (2)教学多音字。

  的dì()都dōu()

  de()dū()

  (3)注意形近字的区别

  形速旅购

  型束族钩

  (4)强调“港”的写法:“港”字右下部分是“横折横、竖弯钩”三笔。

  (5)随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研读第1、2段。

  1、自动人行道是一种特殊的电梯,是一种特殊的人行道。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读课文,划划有关的句子。

  集体交流。

  2、细读重点句,理解课文。

  问:读了这两段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号又从脑袋里冒出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穿插解决下列2个重点句的理解。)

  (1)“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A、重点理解“大型”、“传送带”这些词语。

  B、为什么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教师随机以课本为利,演示电梯的垂直运行和自动人行道的平面运行,帮助学生理解。

  C、特点:平面运行(板书)

  (2)“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重点理解“穿行”、“峡谷”、“增添”、“亮丽”等词语。

  B、读读、比比下面的句子。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自动人行道像一条长龙卧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

  通过研读、比较,体会文中的句子。用“长龙”、“峡谷”这样的比喻,写出了自动人行道的“长”。用“穿行”写出了它的“活动”。教师随机可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高楼大厦的峡谷中”。

  C、指导朗读:注意句子的停顿,用朗读表现它的“长”与“亮丽”。

  D、概括特点:长(板书)。

  六、小结并完成作业。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张石匠拜师》是一篇民间故事,它叙述了技艺高超的张石匠喜欢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自愿拜小伙子为师的故事。

  本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以“读”贯穿全文,让学生读中悟,悟中学,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讲解课文中,我注重学法的传授,通过读一读思考张石匠对小伙子的态度如何?比试过程中张石匠的心理变化。读一读注意学生读出的语气,请学生小组内读,分角色读,进一步体会张石匠为什么连连失败,并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能体现小伙子和张石匠手艺高超的作品的词语,小组朗读,并比赛看谁找出的词语多。如:第一次比试:干净漂亮、笔笔匀称、秀丽端正、龙飞凤舞、分毫不差、惊涛骇浪、干净利落等四字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评价小伙子作品的词语。第二次比试:不慌不忙、环环相扣、连声叫绝、啧啧称赞等四字词语,都体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提出相应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进行小组交流,提出合理相应的观点,轻松的懂得了课文内容,达到预期效果。这样注重读法指导,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得踏实、学得轻松,久而久之学生对理解课文,就有了自己的操作的水平,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的巧妙应用

  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可以使学生讲抽象、难懂的内容理解清楚,给学生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楷体”“草体”这两种笔体并不了解,因此教学时我出示这两种笔体,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草体比楷体更难书写,感受到了小伙子的技术更比张石匠高超一筹。当学到“石链”“石算盘”时,出示文章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让学生更知道石算盘比石链更精细、更美观,从而感受小伙子的技艺之高。在教学中我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感受直观的同时,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及中心,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在讲解重点句子时,学生朗读感悟不够充分。比如:在感悟小伙子的刻字内容:龙飞凤舞、惊涛骇浪、飞白学生读了,好像理解了,但有些抽象、空泛,但没有形象、具体感知,体味他们的实际意义。今后在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让我的教学手段更加精彩。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容与主题。

  2、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预习新课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感受“云雀”的象征意义。

  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2、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三、字词

  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四、学习课文

  1、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

  探究: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2、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探究: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间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3、诗歌有什么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探究: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1、《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明确: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2、诗歌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这是一首抒情诗,据雪菜夫人回忆,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3、诗人对云雀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和赞美?

  明确: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诗人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诗人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4、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

  明确: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5、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歌颂云雀?

  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1、分别阅读雪莱与华兹华斯的诗作《致云雀》的结尾诗节,概括两位诗人对“云雀”抒发的不同情感。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雪莱)

  天上游客,云间歌手,

  你因它充满忧愁而鄙弃人间?

  抑或你奋翼凌云的时候,

  地上露巢仍牵系你的心和眼?

  你现在能自由进入的窝,安顿过你欲举的双翼,还孕育了你的歌!

  让夜莺安于她的阴阴林木,

  风日流丽之地才适于你飞举,

  从那里你的音乐之涛泻向人间;

  凭天乡灵浪,发智者心泉,

  你清醒高翔,不是迷惘流浪,

  忠于有缘之乡,不管人间天上!

  (华兹华斯)

  答案及解析:

  雪莱的《致云雀》抒发了诗人对欢乐歌者、光明使者、理想化身的云雀的赞美,云雀“鄙弃尘土”的态度正是诗人蔑视现实的态度,表现出高洁的理想主义情操;华兹华斯的《致云雀》抒发了诗人对忠于天空也忠于家园的云雀的称赞,寄寓了诗人的道德价值观。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读文,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读懂课文,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整体会文中“我们的歌声”。感受校园的生活的多彩。

  2.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校园生活场景图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吗?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 校园是我们的摇篮,大家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活动,快乐地成长,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歌唱我们的童年,歌唱我们的生活,歌唱我们无尽的快乐。

  4.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深入地自读课文。

  (1)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熟读课文,想想:我们的歌声在哪里?我们在歌唱什么?

  (3)联系我们自己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读懂课文中的句子。

  (4)体会文中“我们”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思索 镶嵌 腾飞 征途 心窝 绚丽多彩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全班齐读词音。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5.指名反馈生字在读音与书写上的注意点。

  6.教师小结,强调重难点。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们在朗读课文时,感受到文中“我们”的心情怎样?

  (欢笑、兴奋)

  (2)教师导读:是啊,因为快乐,我们才歌唱,因为幸福,我们才歌唱,到处都是我们的欢歌笑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文中“我们”的快乐。

  (3)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组分节比赛读课文。

  四、细读入情。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歌在哪里?我们在歌唱什么?

  2.指名反馈,评议。

  3.联系实际生活展示图片,读懂课文1、2小节。

  (1)理解课文第1小节。

  ①在校园里,歌唱学习的快乐。

  ②在草坪上,歌唱活动的快乐。

  ③在秋千上,歌唱玩耍的快乐。

  ④在蓝天中,歌唱我们心中的理想。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1小节。

  (3)理解课文第2小节。

  ①在科学的阶梯上,歌唱探索知识的快乐。

  ②在金色的运动场上,歌唱锻炼身体的快乐。

  ③在人生的征途上,歌唱战胜困难的快乐。

  ④在时代的风雨中,歌唱成长的快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快乐。

  4.学习课文中第3小节。

  (1)指名读课文第3小节。

  (2)说说:你从这节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指名反馈,评议。

  (4)教师引导体会。

  ①我们是歌唱心中的歌。

  ②我们其实是在歌唱祖国给我带来幸福的生活。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第3小节。

  5.学习课文第4小节。

  (1)学习默读课文第4小节。

  (2)讨论:我们的歌声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3)学生自由发言。

  (4)引导联系生活,体会“腾飞的祖国为我们酿造多彩的生活。”

  (5)有感情地齐读第4小节。

  五、教师总结。

  感谢伟大的祖国给我们带来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六、作业。

  1.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全文,练习背诵。

  2.拓展延伸,说写校园生活。

  教学准备:收集、拍摄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活动、玩耍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生字复习。

  1.抽读本课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长征 路途 思索 心窝 绚丽 腾飞

  3.指名分节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5.练习背诵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分节理清思路。

  ①节:我们的歌在哪里。

  ②节:哪里有我们的歌。

  ③节:我们的歌来自哪里。

  ④节:我们的歌声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2)学生分节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反馈,评议。

  (4)同桌互听互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5)全班齐背课文。

  6.总结讨论:“我们的歌”是在歌唱什么?

  7.学生畅所欲言,导入课后练习2。

  二、复习、联系。

  1.教师导言:腾习的祖国给我们酿造了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快乐的学习、活动,接下来,就请大家来说一说,写一写。

  2.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的提示,明确答题的要求。

  ①说一说: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②写一写,可以写成诗歌。

  3.说一说。

  (1)指名介绍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2)评议:

  ①表达是否通顺连贯。

  ②词句是否优美生动。

  ③是否能体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3)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形象感受。

  4.写一写。

  (1)教师引导自主选择写作的形式。

  ①写一段:语句要通顺连贯,内容具体。

  ②写成诗:学习诗的结构(参照课文),学习诗的表达方式(语句简短、优美、精练,内容并列或承接)。

  (2)学生独立写作。

  (3)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板书:

  我们的歌

  攀登

  奔跑

  来自心灵 腾飞的祖国

  绚丽多彩 多彩的生活

  捕击风浪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