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生字,会读课文。
(一)、谈话导课:
1、卡片出示“话”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能够用数量词跟它组词吗?
2、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听一句好呢?还是听半句好?
3、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听话只喜欢听半句的小朋友,大家有兴趣吗?
板书:只听半句,学习生字“听”。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无、半、及、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
2、同桌按小节互读互听,互相提示并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目的:用读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小节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确,培养学生互相听读、互相纠错的能力。)
3、反馈:
(1)、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能够带领大家读一遍吗?
(2)、能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个字的句子并带大家读一遍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应该怎样写呢?
(4)、检查全部生字的认读情况:
A、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拿一个。
B、小游戏:生字宝宝很淘气,趁同学们不注意又逃回了课文里,同学们在课文里捉住他们,有信心吗?
C、展示检查学生勾画生字情况。
D、再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收一个。
(目的:用汇报的方式反馈学生自读时的识字效果,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主动地识字,把识字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有一定语气(会读)。
1、自由练读课文,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好一节再读下一节。
2、四人小组合作练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最有把握读好的小节读,互相提示、纠正,要读准确、流利。
3、面向全班检查练读情况: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按课文的先后顺序逐一完成)。
4、朗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识记的生字,指导写:术、丁、以、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活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明白听话只听半句是不好的习惯,从小养成听话听清楚,说话说明白的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文中主人公图片:同学们,你能够认出图片中的人是谁吗?记性真好。(板书课题:只听半句)
2、复习认读生字: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要求我们认读的生字却不少。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的小脑袋里都把这些字记住了吗?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法让老师检查你们。
3、听写写过的生字词:咱们的词语花篮还是空空的,能够装满吗?(无论、半句、来不及)
(二)、精读课文,激活学生想象。
1、边看课文上的图边小声读课文:(同学们把课文的生字生词记得这么准,肯定也记得,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朋友在听人讲话时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小朋友在听别人讲话时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反馈后大屏出示指导朗读:他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
3、根据小朋友的这个特点,你想给他取个什么名?
4、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他都听谁说话了?
5、在什么情况下听半句话?理解后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在家里的2、3小节,重点指导“知道了,知道了”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不耐烦的心情,并读出来。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奶奶想告诉他什么?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什么?他听了哪半句?
(2)、听了奶奶的半句话,他说了什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说出的?指导朗读“知道了,知道了。”
(3)、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
(4)、在家里除了奶奶说话他只听半句,还有谁说话他也只听半句?(按照第二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6、四人小组选择内容(在学校、在公园的表现任意选一)合作学习,选择汇报方式汇报学习效果。
7、马大哈听话听半句有对的时候吗?像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他是不是每次都对呢?总是像这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还会闹出什么笑话?(为后面的.拓展埋伏笔)
(二)、思维和语言训练:
1、大屏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哑剧画面:以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见闻为依据,为哑剧配解说词。(任意选一,也可以自己画一幅图自己配解说词。)
2、多媒出示练习: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说……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起了我曾经闹出的笑话,那就是……
(同学们,面对这个哭笑不得的马大哈,也许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也许这勾起了你相同的经历回忆。你想说什么呢?你想起了什么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3、课本剧排演: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听话只听半句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首先,它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其次,它有时候会让我们闹出笑话,有时候会让我们耽误事情。我们把课文里的内容排成一个课本剧,演给我们身边的人看,让他们也知道好吗?
(三)、分角色读全文后小结: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形成这样的坏习惯。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小做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的养成好习惯。听话要听清楚,说话也要说清楚。
(四)、指导写字:丁、术、以、总(同学们,你们在读书,老师在读你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读出了你们愿意做一个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从你们今天的表现中,老师读出了你们都是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所以,老师一点都不担心你们把这篇课文中没写的生字写好,你们担心自己吗?)
1、多媒体出示要写的字:认读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字的结构规律)
2、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是哪个?怎样写才能够写好?(示范)。
3、学生练写后展示欣赏评价:听话听得认真,所以写得好。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 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材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感人的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5名)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2、陈庚同志是怎么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饥饿、疲惫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5、指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穿着破鞋”“冻得又青又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又苦又累“黄黄的小脸”告诉我们小红军很饥饿,营养缺乏)
6、齐读第3自然段。师小结:由此可知由于小红军长时间行军,已经非常虚弱、疲惫了。此时,如果有一匹马骑有一点东西吃该多好啊!可是陈庚将军让马时,他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理解“满不在乎”。为什么?在小红军身上是怎么体现得?用满不在乎说一句话)
7、小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和陈庚的马比赛?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师小结:小鬼为了让陈庚同志放心,故意做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不连累陈庚,而陈庚却坚决要他骑。他们都是为了他人而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多么令人感动啊!
8、指名分角色朗读三至十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出示投影片)“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9、想一想,小红军真的等同伴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不和陈庚一起走呢?
10、再读一遍(男女分读)
11、陈庚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骑上马先走了。默读课文十一至十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硬邦邦(bāng bǎng)牛膝(qī xī)骨
⑵陈庚骑在马上,为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
⑶从上海广州直至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的眼前。浮现的意思是:。用浮现说一句话:。跟陈庚打过交道的都是什么样的孩子?
⑷陈庚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12、读完这些内容,你觉得哪个地方最令人感动?(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师动情的小结:原来那鼓鼓的干粮袋装的不是青稞面,而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一块硬邦邦一点肉也没有的骨头。饥饿折磨着小红军,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饿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粮袋里摸出一块牛膝骨,他使劲的咬着,多想咬下一口呀,哪怕只一口,但骨头太硬了,只能留下几个牙印……(停一停接着说)就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军却拒绝了陈庚的青稞面,怎能不令人感动。
13、此时陈庚同志是这么做的呢?齐读最后一段。请你体会一下,陈庚同志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陈庚与小红军彼此关心的情谊。
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
16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关心爱护小同志)让马 拒绝 和马赛跑
小红军:(倔强、不连累别人)一块走 等同伴 送青稞面 鼓鼓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访方式,学会追问问题。
2、能根据问题回答问题。
3、进一步学习接待及采访的礼貌。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学会提问
1、听说你的××学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2、特别是哪一点最重点呢?你体会最深呢?
3、你能具体说说吗?
4、你感到今后还要怎样做呢?
二、两人对话:
1、示范(一)提问
甲:听说你写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乙:我认为要写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认真上好课,老师进行指导时要听得认真,还要多思考。其次,做好后要化时间修改补充。另外,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特别是书。这样,对自己的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追问
甲:请你介绍一下如何积累材料的`?
乙:我平时注意观察、关心周围的人与事,并写好观察,这样就不怕没有材料写了。
甲:你认为学习语文与写好有什么关系?
乙:读是写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写好的保证。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写好必须认真学好语文,从名家名中吸取精华,获取的方法和途径。
甲:你说得很好,对我深受启发。谢谢。
2、讨论方法:学生交流,教师:采访时可以先向人家提出问题,提的问题要简洁、明了,被采访人回答你的问题后你还可以追问。问完后要表示道谢,也可以自己作一些后再道谢。
①开头:好的,经验谈不上,只能说是体会。我认为学好××主要要抓住以下几点:1、2、3、4、5、
②重点:特别是有一次,我
③结尾:我就说到这儿,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四、表演说。
1、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2、师生评议,评选最佳采访。
五、作业:回去后对某个同学进行一次采访。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基本内容 :b p m f的读音和书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4个声母b p m 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4个声母b p m f,读准音。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
学法指导 利用表音表形图记住字母音和形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读声母
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复习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告诉学生:这五个单韵母都要读得清楚响亮,发音是口形不变。
2,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指导看情景图,学习语境歌1,出示情景图。2,讨论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3,小结图意,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大家爬上山坡去看大佛,这时,一个小朋友用手摸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已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
4,教学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三,教学声母bp
1,教学声母b,A 教学b的读音。a 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字母读音差不多,但也有点不一样。
c 出示b
教师读b和bo,要求学生注意听音,区别他们的不同。
d 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B 教学b的书写。a 初步感知b的样子。谁来说说b像什么?
教学顺口溜:帆板冲浪bbb。 b 指导笔顺。 看书上的笔顺图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b,要求学生仔细看。 提问:b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c 讨论b在四线格中的位置。d 教师在四线格中范写b。e 学生在书上描红。2,教学声母p。A 教学p的`读音。a 出示图二。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告诉学生:爬坡的坡跟我们要学的一个字母读音有点像。c 出示p。
教师读p和po,要求学生仔细听音,区别他们的不同之处。
d 学生练习发音,教师巡回指导。B 教学p的书写。a 初步感知p的样子。谁来说说你怎样记住p?
1
教学顺口溜:小猴推车ppp b 指导书写笔顺。
自学情境图下p的书写方法。指名三人到黑板上板演p的笔顺。小结p的写法:p有两笔组成,先写一竖,后写右半圆。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C、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写p。
教学顺口溜: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 B 教学f的写法。
a 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f的字形。b 自学课本中f的书写内容。c 指明板演。d 师生共同评议 没头没尾中间坐。
d 学生在书上描红。 1、学声母m,
A 教学m的读音a出示图三
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b 出示m
告诉学生:m的读音和蘑菇的“蘑”有点像。
c 教师范读:m和mo
d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巡视,重点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B 教学m的书写a 初步感知m的样子指名说说记住m的方法。b 指导书写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m有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c 告诉学生写在四线格的中格里。d 学生描红。2 教学声母f。A 教学f的读音a 出示图四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b 出示f。教师范读三遍。
C、 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巩固练习
1、抽读字母卡片:b p m f2、听写字母:b p m f3、猜字谜:A、 像个6字是什么?B、 像个小车是什么?C 、三个蘑菇是什么?D 、像个拐杖是什么?
作 业 完成习字册,抄写声母各一排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4 授课课题 b p m f 教 学
基本内容 b p m f的拼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b p m f的拼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习拼读方法, 教学方法
2
及手段 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 学法指导 尝试学习 预习 认读声母 教学环节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顺口溜读声母。 2,听写四个声母。二,授新课1,教学拼读方法
A 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B 教师范拼b——a——baC 讲述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D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E 指名拼读]2 练习拼读方法。
A 、单独出示:“ba“,教师师范拼读。B 、领读,齐读,指名读。 C 、“开火车”拼读
3、试读其余音节,教师检查,纠正 作业: 1、抄写音节 2、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 课程教案 周 次 2 课次 2 授课课题 b p m f 教学基本内容 b p m f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带声调的音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带声调的音节。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 预习 练习读写姿势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四个声母 2, 指名读音节二,授新课1,教学拼读方法
A 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ba是个音节B 教师范拼b——a——baC 讲述拼读方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D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E 指名拼读]2 练习拼读方法。
3
A 单独出示:“ba“,教师师范拼读。B 领读,齐读,指名读。C “开火车”拼读3 看图拼读带调音节。
A 出示大雁图,练读图上音节。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只大雁?出示:b——a——ba,指名拼读。指名练习直呼音节ba。指名直呼ba的四声。引导用ba的四声组词。
B 、教学大米图,山坡图,斧头图。
二.巩固练习
1,指名说说拼读方法。2,集体拼读。3,抽查拼读。
作 业 练习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讲名人小时侯的故事。
2、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故事。
教学重点1、能熟练、流利地讲故事。吐字清晰,表情自然。2、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
教学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名人小时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利用休息的时间收集到哪些名人小时侯的故事呢?你从中又有哪些收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故事比赛吧,看谁讲的故事最吸引人。(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名人故事。
三、小组内讲故事。
1、组内自评。
2、组内评选出2-3名讲的`好的同学。
四、班级交流
1、每组挑选2-3名同学讲故事。
2、班级的故事比赛。
3、班级评议。
1、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
2、说出自己向别人学习什么。
3、说说自己又了解那些名人小时侯的故事。
四、汇报展示,教师相机进行小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同学们,“雨”你们都不陌生吧,有谁见过山雨吗?
二、播放课件,感受雨景
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欣赏山林中的雨景,请大家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赵丽宏眼中的山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么美的雨景,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呢?请大家打开书101页,自由读一遍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山雨的?(雨前、雨中、雨后)
哪些段落是写雨前的,请读一读。
哪些段落是写雨中的,请说一说。
哪些段落是写雨后的',请读一读。
五、默读课文,分清主次
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哪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内容。
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重点写了山雨的什么特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那么,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一部分呢?
六、精读课文,认真品味
请细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写一写,作上批注,然后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
七、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一边交流,一边赏读。
八、小组赛读,领悟语感
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在小组里赛读,优胜者将上台配乐朗诵。
九、配乐朗诵,深化情感
十、集体朗诵,赞美山雨
十一、总结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在你用心观察,你也能发现美、创作美。今后,请你也留心下雨时的情景,写一写雨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