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30 16:23:2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必备[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言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结合注释,向学生介绍与文章前后有关的剧本的内容。

  二、概括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选文的故事梗概。

  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为“水泉希望小学”。

  三、讨论分析

  1.学生讨论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你对哪个场景最感兴趣?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场景。

  三个场景: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及回村后的情景。

  2.分析课文第一个场景,写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情形,作者对张春花在演播时的动作、表情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1)动作、表情的语句有:

  ①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

  ②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③刺得她的眼睛也睁不开,连忙用手蒙住脸。

  ④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所措。

  ⑤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知该说什么。

  ⑥她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说什么。

  ⑦张春花抬起头,看看主持人,嘴唇动动,眼睛看着下面。

  ⑧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⑨张春花说着,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呜咽着说不下去了。

  (2)这些描写表现了她:局促不安,紧张的心理。

  性格特点:性格倔强、坚毅、忠于职守、单纯的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形象。

  3.文章第二个场景写了个体老板热情地把李望水送到电视台并慷慨相赠后,又在第三个场景中写了社会各界所赠物品及市政府的关心送来的捐款,这在写法上叫什么?也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归纳:点面相结合的写法,表明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重视,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关心。农村教育的现状正发生了一些改变。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说说你对“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提示归纳:

  (1)引用村长交待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原话。

  (2)不能让失学、逃学的现象再出现。

  (3)教育是社会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上下人们的共同关注,任何人都应该多份爱心和同情心来帮助农村失学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尽早回到课堂。

  四、总结、扩展

  剧本通过平实的语言来刻画了农村代课教师张春花的性格,也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目前的现状,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农村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析

  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深思的呢?在创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

  归纳:就剧本内容而言:故事简单,环境普通,题材小、人物小、事件小;从表现手法看:单一平静的叙事手法,按部就班,几乎没有高潮,毫无包装的人物造型等。这一切都营造了逼真的生活氛围;在人物的刻画上,如果说张春花性格的倔强和坚毅主要建立在她的内在本质基础上的话,那么她的忠于职守则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生怕村长扣工资),这就使文化水平有限,小农意识极强的她活脱了起来,显得那么真切可爱。

  二、欣赏对比

  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关情节,让学生体会电影与剧本的内容有何不同。

  三、讨论概括

  在此基础上概括电影剧本的特点以及它和戏剧剧本有何异同。

  电影剧本的特点: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

  戏剧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电影剧本最终以电影形式来表现,因而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小。

  相同之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如《白毛女》中喜儿的语言则表现了她的天真、纯朴,而文章《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张春花的动作、神情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临时代课教师,而且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农村人特有的性格。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熟悉了电影剧本的一些特点,为我们以后能欣赏更多更好的电影剧本作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文章用动作、神态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形象、表现性格,你也选择你所熟悉的人加以描写。

  2.学习了课文,对中国的农村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

  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

  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

  (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教学难点: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

  2、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活阶段)

  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我们要挑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请看这组同学的表演。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

  (2)语言:生动,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

  (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点击课件,出示天使画面)

  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上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

  2.这么多童话人物聚集一堂,他们每个人可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他们中的不是同一课书出现的三位随便凑在一起,就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

  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一幅或两幅)(画一画),画好之后说一说童话故事。(说一说)

  5.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评一评)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自己给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给熟字加上一部分带出新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使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学习欣赏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用词语造句,体会字义

  查阅资料:字典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课时数: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给熟字加上一部分带出新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让学生独力完成,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本单元学过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1.自己试着做一做。

  2.全班交流。

  3.脱离本单元的限制,看看还能组成哪些字?

  二.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自己做,可以两个人商量。

  2.全班订正。

  三.照样子组词语,然后选择一个造句。

  1.自己做,小组内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闭眼想像。

  3.说说自己的感受。

  4.摩仿例句,造一个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查字典、默读等形式读短文,根据问题会思考寻找答案,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默读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1、阅读短文,

  2、按后面的要求做。

  3、阅读短文,用字典自己解决生字,快速读懂短文内容。

  4、为什么小蚂蚁的举动被称为壮举?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想想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6、质疑。

  7、阅读短文感受写法。

  口语交际:介绍一个你知道的动物的'趣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可提问、解释、补充、评议。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的写我所想,叙我真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过程:

  1、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闭上眼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思,随意发挥,自拟题目。

  注:当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不必给学生提示,这样更好的开拓学生思维,避免限制学生思维,写出千一律。可多放几首音乐,供学生自由选择。

  2、内容具体、清楚。注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集体点评

  4、自己修改

  5、佳作欣赏(学生找出优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相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等。

  2.时代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艾ài嘶sī哑yǎ

  ②词语积累

  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2.理清思路文章层次如下: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3.讨论解惑

  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②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意味?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③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④《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⑤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其次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理解本诗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②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③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自己体验和相互交流,增进学生对大海的了解。

  培养小学生亲近大海,亲近自然安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大海。

  2.能接上自己所了解的`大海,各抒己见。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了解大海。

  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学流程

  一、创建交际小情景。

  1.展开搜集的图片2.播放歌唱大海的歌曲。

  二、小组交流。

  1.说说自己怎样了解大海的。

  2.推荐歌颂大海的诗文。

  三、全班交流所了解的大海。

  1.边讨论边

  四、自由发言互动心中的大海

  五、作业:写一写大海。

  板书

  大海的图片

  感动:大海的了解

  互动评论大海

  写一写大海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

  美育目标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感悟周围环境的美丽。

  教具准备 图片、录像、生字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颗,板书课题。1、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2、板书课题:边板书边指导书写。

  二、 认读写字。1、出示生字卡片;2、调查学生已经认识本课哪些生字;3、教师相机指导;4、写字指导。(1) 指导观察字形;(2) “土”字的横左边长,右边短,给“干、己”留有空隙;(3) 捺画要长,能托住“干、己”。“净”要靠近些。 1、 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初春的景色。2、 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后,再读课题。1、 学生汇报识字情况。2、 让认识生字的`学生学生作小老师,教大家认;3、 剩下的生字根据每个字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如:加偏旁、形近字比较、同音字比较等;1、学生观察字形特点;2、先描红,再写;3、展示整洁、正确的作业 ;4、 评价。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生字进行正音。培养学生总结识字规律。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和正确书写姿势。

  三、出示词语卡片。 1、自由读词语卡片;2、齐读、开火车读、抽读。3、学生运用本课词语说话。 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练习设计:1、 练一练:完成《同步训练》2、 想一想:你对“校园美容计划”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11美丽的小路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蹦膛5难丈。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蹦膛5淖颂。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