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2 18:40: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8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示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示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布置】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同学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同学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经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经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绩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和散文创作方面成绩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同学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和其注音。

  ⑵要求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和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示什么样的中心?

  同学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示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身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说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身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一起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示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无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示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越2分钟。同学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胜利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假如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身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溢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主动进行探究,进行考虑;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协助同学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协助同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课文:

  1、张衡是(汉)朝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

  2、读《爱迪生救妈妈》,想:

  (1)爱迪生为什么能在关键的时候想出办法来救自己的妈妈?

  因为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所以他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

  (2)爱迪生想出了什么样的'办法来救妈妈?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这样,医生就能给他妈妈做手术了。

  3、我们人类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

  二、背诵:

  1、背诵136页“我会填”。

  (1)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3)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2、背诵149页“我会读”和“读读背背”。

  3、我国古代有许多科学成就。其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被称为四大发明。我国现代有很多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邓稼先)同其他科学家一起攻关,终于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

  三、听写:

  勺子 玉石 组成 发炎 珍珠 离开 香油 严寒 眼珠 数学 钻石 睡觉 严重 寒冷 鸡肉

  距离 石油 钻研 检查 染色 传达 团结 斥责 负责 炎热 夸奖 研究 油条 睡眠 分类

  羊肉 离别 耐心 查看 调查 谜语 传染 夸张 珍贵 珠宝 种类 严格 奖状 小组 灭亡

  寒冬 责备 团圆 人类 历史 地球 气温 时间 道理 生活 植物 灭绝 儿童团员 北斗星

  环顾四周 恍然大悟

  四、比较组词:

  勺(勺子) 玉(玉石) 组(组成) 珠(珍珠) 钻(钻研) 睡(睡觉) 璃(玻璃)

  勾(勾画) 主(主要) 祖(祖国) 株(株连) 粘(粘贴) 垂(垂头) 离(离开)

  拒(拒绝) 油(石油) 斥(训斥) 炎(发炎) 桨(船桨) 肉(肥肉) 迷(迷路)

  距(距离) 由(由于) 诉(告诉) 谈(谈话) 奖(奖状) 内(内部) 谜(谜语)

  传(传播) 严(严寒) 撒(撒野) 仰(仰头) 汉(汉族) 捡(捡拾) 性(性别)

  转(转动) 炎(炎热) 散(散文) 迎(迎接) 汗(汗水) 检(检查) 姓(姓名)

  五、近义词:

  清楚—(清晰) 果然—(果真) 著名—(有名) 钻研—(研究) 急忙—(连忙)

  六、量词:

  一(个)孩子 一(颗)星星 一(把)勺子 一(面)镜子

  七、拓展:

  爱迪生一生共发明(两千多)项发明,包括(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一:比和比例

  【重点】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提问】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 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9页下面的3个问题,思考:

  1、什么叫做比?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什么叫做

  2。略

  3、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举例说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思考、填空。

  (二)检测(课本第89页的例4)

  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第(1)个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72:96=3:46:8=3:4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看第(3)题的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生说,师小结:

  5、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请举手。 若错,追问:为什么?错在了哪里?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老师发现,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

  六、补充练习

  1、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十七)

  第2、3、4、5题

  八、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知识。本节课知识的呈现是这样的:

  教材先把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整理成表,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再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中,求比值和化简比是学生容易混淆发生错误的地方,复习时应从“一般方法”和“结果”两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复习比例尺时,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着重训练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事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学校,许多小朋友都惊喜地围住了他,向他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位科学家都做了回答,小朋友们听了可崇敬他啦。这时,科学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许多小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于是都抢着回答,但都不正确。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通过自身动手,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设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呀,都在课文里呢。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学读后,老师用课件出示勾画的生字让同学对照。)

  2请把你已经会认的字大声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或夸夸他,或帮帮他。

  3我们一块儿来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带领组词,找形近字,用自身最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教师: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吗瞧,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没关系,有它们帮助,我们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抽读。)

  6小朋友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看看自身能读懂些什么。

  7同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重点探究,品读体会

  1再读课文,考虑科学家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抽读——评议——范读——齐读

  2细读课文,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有些什么答案围绕“议论纷纷”指导朗读,他们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让同学联系第1自然段和课文题目考虑。

  3玛丽亚做了什么她为什么生气(同学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反复阅读后,老师再作提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同学和老师可以亲自做一做。)

  4科学家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反复读科学家说的话,讨论科学家在回答玛丽亚的问题时为什么哈哈大笑。

  5玛丽亚明白了什么

  6学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在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

  2读课文,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结论

  (为什么) 〖 (动手试) 〖 (只有……才干)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识字15个,写字6个。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听录音。

  2. 看一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 出示生字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

  5. 我愿当小老师。

  6. 找出生字的.“邻居”,还能和谁做朋友?

  7. 组内读课文。一人读一节。

  8. 选读得好的同学到前面读。

  三.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种子是怎样看外边世界的?种子挺了几次?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了又挺?种子想出去就能出去吗?

  3. 听学生汇报,并总结。

  4. 再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看谁读得好 钻出 松土 泉水 和平 热闹 连忙 舒服 暖和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一粒种子

  泥 醒 和 挺 舒 声 钻 松

  泉 热 闹 连 忙 赶 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产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愿望。(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一、 听说训练

  二、复习检查

  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2、说说下列字的笔顺:邻、婆、替

  看图

  小结图意:图上一位戴红领巾的男孩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碧绿的'蝈蝈,他喜滋滋地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盲婆婆直得合不拢嘴,连声称赞这个男孩。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就把这个男孩称做“红领巾”好吗?

  第一小节:

  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的神情怎样?

  他送给盲婆婆时心里怎样?他为什么要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过渡:这位红领巾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请读下面小节里的话。

  “

  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

  想象:平时“我”是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的?

  学习第一句

  引:“歌声”指什么?盲婆婆知道蝈蝈是生长在田野里的吗?听到蝈蝈声她会想到什么?师导读:歌声会……又会看到什么呢?

  学习第二句

  引:为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出示挂图

  指名读,指导朗读 学生听老师说后开火车说话。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生字、词语

  学生看图讨论

  图上画了哪两个人?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盲婆婆神情怎样?

  (2)指名读

  (3) 交流

  a.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蝈蝈。

  b喜滋滋(因为他关心邻居盲婆婆)

  c.盲婆婆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需要大家帮助,盲婆婆会觉得无聊,需要人家给她解闷。

  齐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

  (1) 想象交流。

  (2) 齐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1) 学生想象练说

  领您走进田野

  (2) 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童年的生活。

  小孩子总是喜欢听蝈蝈的叫声的,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

  (3) 指名说说图意

  背诵第四小节。 学会听说一句话,复习生字、词词。

  观察图画,了解图意,知道“红领巾”的意思。

  理解课文,学会关心别人,感受到盲婆婆的快乐。

  让学生在读中了解到蝈蝈不但外观美,叫声也很好听。

  观察插图,想象说话。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语文教案 篇8

  一、认读c、ch以及ci、chi

  教师活动

  1.出示幻灯片(或者图画卡片),导入: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自己家养过这个吗?它有什么特点呀?

  2.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讲:那么我们来试着发“刺”这个音,然后再把音发得短些,就是c的发音,而“刺”就是ci的发音。

  3.引导:我们接着看下一幅,这是个什么动物呀?它在做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

  4.积极肯定学生的回答,陈述:我们可以看到一点:这只长颈鹿和边上的一个门组成了一个形状,是不是像chi呀?

  5.让学生分组拼读三至五遍,指名叫两三个学生来单独拼读,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纠正。

  二、c、ch的平翘舌区别:儿歌

  教师活动

  1.给学生出示一张示意图,上面画的是一条蚕,然后就蚕提问:你们有谁看过蚕?知道蚕吐丝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2.接着讲解:那我们就好好来看看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先来看这首儿歌:蚕宝宝,睡蚕床,吃桑叶,吐丝长,蚕丝送进加工厂,织出彩绸多漂亮!

  3.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发音,如“蚕”“床”、“吃”、“长”、“厂”、“出”、“彩”、“绸”,其中有哪些是平舌音,哪些是翘舌音呢?

  4.进行发音讲解,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平舌与翘舌的舌位区别。(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学习练习)

  5.领着学生一起读两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直至掌握住。

  三、书写c、ch以及ca、ce、cu、cuo相关音节

  教师活动

  1.拿出写有c、ch和ci、chi

  的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画上几组四线格,请学生来试着拼写。

  2.初步评改,然后重点给大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讲解其中要注意的几个拼写要点:c占中间格;i的一点要靠近第二线,一竖占据中间格;a、e、u、o都占据中间格,字母之间不要过于紧凑。

  3.然后再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到黑板上表演,比比看,看哪个组书写得最正确,最好看!

  四、拼读练习,连线活动

  1.先亮出两组卡片,一组是ca、ce、cu、c-u-o-cuo;一组是cha、che、chu、ch-u-o-chuo,然后让学生来拼读。

  2.肯定学生的回答,带着学生拼读(要分清楚上下两组读音的区别,并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比如:擦桌子的“擦”,厕所的.“厕”,吃醋的“醋”,受挫的“挫”,等等),指名让学生思考回答更多的词语拼音例子。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思考较多且回答较好的学生以鼓励。接着带着学生做个连线活动(如教材所示,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来做)。

  4.布置课后作业:抄写c、ch、ci、chi,并让每个学生自编一则连线练习。(要有家长来配合和帮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