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3 09:23:37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对“我”(冰心)从各种动物身上获得乐趣的原因的理解。

  教学重点

  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对博爱思想的理解。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不必要求学生理解每一个词语,学生以自学为主,借助课后第一题,理解各种动物给我的乐趣,并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能给我带来乐趣?再引导学生练习自己观察小动物的经历,引起与作者的共鸣。

  教学准备

  搜集冰心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冰心的哪些作品?

  2、你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3、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篇文章——《山中杂记》。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

  驯xùn(驯服、顺从) 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pánshān

  2、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

  6、简介作品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哪些具体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写马:

  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

  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它竟摇尾走了过来。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写猫:

  它并不抓人,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2、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

  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3、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

  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4、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四、学习作者的叙事手法

  1、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2、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

  五、教师小结

  主要指导写作方法的运用。

  作业设计

  1、理解课后题。

  2.以“博爱”为主题,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狗、猫、鸟

  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

语文教案 篇2

  《掩耳盗钟》的寓意

  《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寓言讲了一个盗钟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钟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画蛇添足》的寓意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二》,讲几个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喝又有余,于是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便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是多此一举,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是自己害自己。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学习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

  究。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

  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

  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四、探究活动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

  觉得你周围的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

  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 渲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小结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

  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探究练习二

  3、练习册P、59 1、 2、 5、

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识字二

  识字四

  教学内容:日月水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禾”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禾”和“火”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禾”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禾”和“火”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出示太阳图片,学生认识。教师引导: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久以前,古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电脑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出示“日”)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二、出示图片,认识事物

  1.教师出示课本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事物。

  2.小组交流这些事物在那里离,你见过吗?

  3.读一读这些事物的字音。

  4.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三、学习生字。

  1.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2.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说得真好,能试着用()月()日说一说吗?

  你们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说的真不错!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先认识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3.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5.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日 月 水 火

  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5个字。

  2、了解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谣。

  二、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2、能够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三、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谣。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对联,鞭炮,窗花,一家人吃年夜饭等图案。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看到这些你又想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1)什么叫忙年?

  (2)都忙些什么?

  3、带着问题读读儿歌,看看你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时,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二)自读儿歌,自学生字。

  1、学生读儿歌,圈出生字。

  2、小组内进行你说我找的游戏,由小组长说出一个字的读音,其他同学从自己的生字小卡片中找到这个字,再读一读,看谁听得准,找得准,读得准。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1、反馈生字读音时教师可采用多种认读方法,如个人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等等,认读生字要与认读词语、句子结合起来。

  如:腊八粥—粥,你还喝过什么粥?

  豆腐—腐,“豆腐”这个词语中“腐”要读得轻一些。你吃过豆腐吗?

  酒肉—酒,你都知道什么酒?

  蒸馒头—蒸、馒。

  熬一宿—宿,你知道“宿”的另一个读音吗?

  扭一扭—扭。

  2、导语:把生字放回到儿歌里,这些生字你还会读吗?让我们再读一读儿歌吧?边读边想一想,刚才你提的'问题自己能解决吗?

  3、请学生说一说春节前几天人们在忙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可能会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可请学生补充,但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找到语句,能正确朗读上,目的是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而不要求学生找全人们在忙什么。

  (四)联系生活,指导朗读。

  1、请学生想一想,你家过春节的时候,你的家人都忙些什么?

  2、快过春节了,你会忙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就要过春节了,你一定很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儿歌。

  4、边拍手边读儿歌。

  (五)作业。

  1、读儿歌。

  2、查查资料,说一说人们过春节还有什么习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将课下查找的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进行交流。

  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查资料的作业要求不可太高,学生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做资料,可以问问家长,把了解的情况做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照片、也可是语言的描述。

  资料的交流重点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

  (二)巩固生字词语。

  1、指名读儿歌,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后请学生评议。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巩固汉字读音。

  (三)自主记字。

  请学生说说要记住这些字有什么好办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记忆,学生的记忆方法也许并不太合理,或不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选优,提高记字效率。

  (四)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

  (1)请学生观察x个字,让学生说一说,要写好这些字该注意什么?

  如:

  “酒”:别忘了写一短横。

  “扭”:注意右边的笔顺。

  (2)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3)反馈、纠正。

  2、重点指导。

  (1)教师重点指导“酒”、“初”。

  (2)学生练习书写。

  (3)反馈纠正,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对比发现自己的字哪儿写得好,哪儿还要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3、练习书写其他汉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来,一起读读诗题!

  3、齐读课题。

  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

  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

  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生自读)

  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同位互读)

  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指一生读诗)

  师:强调 “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来情绪来。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

  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诗人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致。(她真会读诗,闭着眼睛想;还有他,边读边做动作帮助自己想象)

  师:大家都陶醉其中了,来,读一读这两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师:你说的好.就请你来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瞧,连月亮都不忍心打破这夜的寂静呢。你读得真好,还有谁让我体会这是一个寂静的无月的夜晚。(再指名一生读)

  师:诗人看到了几盏渔灯?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师: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

  师:看图,你看到了怎样的光?

  师:这就是“孤光”!再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光?

  师: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 似的。这就是“孤光”!

  师:刚才是你说的,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师:我感受到了。那盏渔灯的光太微弱了。

  师: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 谁来试试,指名一生。

  师:读得真美,那盏渔灯就像小精灵似的。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看看从老师的朗读你能听出什么?

  师:读出他的“孤零零”。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师:读出他的暗中显亮!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师:那就读出诗人的欣喜!

  师:小小的渔火虽然微弱,但在诗人看来,真是….(美、显眼、惹人喜爱).

  师:让我们用诗句来赞美这小小的渔火,这静静的美!(接读“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板书:静

  四、放飞想象,领悟动态美

  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那点微弱的余光变魔术啦!

  师:谁给大家读读吧!看看微风这位魔术师变出了怎样的景象?

  师:先读一读,再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师: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用诗句里的话就是——风簇浪!

  师:想看吗?(出示ppt)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再读一读,这是一种动态的美!(板书)眼中的景越美,读得也就更美。

  师:谁试试?指名一生读 师:我看到浪了,也感觉到风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谁让我看到多一点的星星。再指名读。

  师:他试图让我看到更多的星星。请你再来读读。

  师:风吹起来了,浪涌起来了,满河的星星在跳动。真美!你可以邀请一个小伙伴读!

  师:读得真好。谁跟她一起读?我们一起读。全班齐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

  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师:表扬你的想象力。

  师:一只?两只?是无数只!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如果你们来写,绝对不亚于诗人。来,让我们边想象边吟诵。全班配乐齐读。

  四、背诵陶冶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味小诗人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诗)

  师:读得真好,谁能看着画面吟诵?(ppt去字幕)指名背诵。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师:一点微弱的孤光就能激起诗人无穷的想象,这是因为诗人有双慧眼,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美,谁能像诗人一样,去试着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说一说?

  五、拓展发现,创造美品

  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cAI:出示诗句。

  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指名两生吟诵。

  师:今天我们读的这些首诗都特别美,同学们在课下还可以继续分享,美美地读,美美地说!还可以像小诗人一样,美美地写,好吗?下课!

语文教案 篇7

  一、课题:七年级(下)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二、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四)出谋划策:

  (五)作业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六、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困难

  媒体设计

  对戏曲的系统认识

  利用幻灯片展示戏曲知识及配合学生表演的戏曲影视

  课堂气氛的活跃

  七、课程实施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介绍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由屏幕展示其画面,学生介绍。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

  昆剧:介绍其形成及特点。

  京剧:

  A、京剧的形成及特点。

  B、京剧旦角流派。

  C、自制脸谱欣赏。

  D、模仿秀:“斗智”选段,“红灯记”选段,学生点评。

  黄梅戏:

  A、黄梅戏的特点。

  B、模仿秀“女驸马”选段,“天仙配”选段。

  豫剧:

  A、豫剧的特点。

  B、模仿秀“花木兰”选段。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什么?(中国戏曲)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4、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6、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7、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手法(手,眼,身,法,步)

  8、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9、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四)出谋划策: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欣赏了戏曲的名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同学们面对此现象,你们开动脑筋,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