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及环境的保护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本地山体的植被情况,找一找哪些山爷爷穿上了绿袍,哪些没被林木野草遮住,裸露着身体,再看看这两种山在下暴雨后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参考
一、课题引入,渗透知识
1、教师提问引入:本课课题写的是谁?为什么称爷爷?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作答。
二、自读课文,疏通意思
1、学生自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地方。
2、同桌互相帮助解疑。
3、向教师质疑。
三、认识生字,理解意思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愿读生字,互相评价矫正。教师注意帮助岩字的读音。
2、让学生说说自己人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齐读课文,巩固生字。
4、自己读课文,想想懂了些什么。
四、指导读文,拓展内容
1、学生告诉大家,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有重点地引向对山爷爷,受不了和山爷爷穿了眯眯笑两句诗的理解。发掘儿歌暗含着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教育的内容,重点要落实在行动上。可以问学生是怎么爱山爷爷的,为山爷爷做了些什么。读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3、重点指导儿歌前后两部分不同感情的朗诵。
4、学生装自己朗读课文,理解意思,体会感情。
五、结合实际,扩展迁移
1、把学生带出教室或走出校园。
2、让学生说说家乡有些什么山,有没有还没穿上绿袍的山。
3、讨论:我们该为山爷爷做些什么事?
语文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带生字的词语,看拼音多读两遍。)
1.检查自学情况。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wō),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对乌鸦说:“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chà)多了,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jǔ))吧!”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唱起歌来。哇(wà)……她刚一张嘴,肉(ròu)就掉(diào)下来了。
2.抽读生字、生词卡片。(先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
窝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几句掉下来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语: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段读讲课文,重点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
有条件的班级,可带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理解寓意。思考: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三、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2—4题作业,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狐狸
——和——
乌鸦
写字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4个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篇一遍辨一辩)
支撑旋钮哆哆嗦嗦与世长辞巡逻
喧闹辨别从不间断车水马龙荣誉
(2)说说词语意思。(“哆哆嗦嗦”、“与世长辞”、“从不间断”、“车水马龙”)
(3)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其中一部分。与课文后续学习有联系的可存疑。
5、自由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评议
6.作业:
(1)《作业本》第2、3、4题。
(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深渊”、“毅然”、“征服”、“望而生畏”、“意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简明的话说说段落大意。
3、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按照课后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讲述列宁故事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故事中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
(2)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是讲列宁的,讲他登山的故事(出示课题)。在登山的过程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听录音,了解大意。思考:
(1)列宁和谁一起登山?
(2)列宁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上山,又是怎样下山的`?
3.自读课文,自学并检查。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读准字音:皇、刹
认清字形:避、渊、若、脊、悬、黎、锻、炼等字。
理解意思: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躲避环绕深渊狭窄毅然陪伴经历
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
②说说“深渊”、“毅然”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指名朗读课文,互评是否读通。
4、给课文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后第2题,投影提示。
(3)默读课文,尝试分段。
(4)交流、讨论分段的依据。
5.作业:《作业本》2、3题。
语文教案 篇5
《晚餐桌上的学校》者的父亲每天晚餐时间都要与家里人一起交流一天获得的新知识,使晚餐桌变成了一所特殊的学校。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热爱学习、不断坚持学习的父亲形象,同时也告诉我们“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要“不断学习,坚持学习”的道理。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紧扣文本,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出个性,在多维互动中深化认识,在质疑解疑中收获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注课堂之外的“课堂”、学校之外的“学校”,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父亲的言行,读懂课文内容,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不断学习、坚持学习的,并能体会到父亲的教育方法对“我”的深远影响。
3.认识生字“恕”,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这一人生哲理,学习文中人物时刻不忘学习、坚持学习的。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文前提示导入:古时候有人充分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光学习新知。可你知道吗,有时候餐桌上也是学校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2.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
①“餐桌上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校?
③在这样的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呢?
抓住课题激疑,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积极触发学生自主走入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自读要求:
①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课题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点批画。
②用“——”画出父亲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思考作者从父亲身上得到了哪些终身有用的教益,做一做批注。
③画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读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教学中,重视学生单元阅读的迁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探、自悟、自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集体研读,深入感悟
1.指名读课文,正音(可有重点地抽读两三个自然段)。
2.通过自读、交流,弄懂了哪些问题?(一般问题可通过学生互动解决,重点问题可置后于研读中解决。)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理出文章的条理:想一想,课文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①父亲每天晚餐时间都要与家人一起交流一天获得的新知识,使晚餐桌成了一所特殊的学校。
②父亲认为“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人必须不断学习,坚持学习,所以才会出现“晚餐桌上的学校”。
③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了解学生疑难,确定研读重点)
4.讨论:究竟是什么使我终身受用不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集体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读出语言背后的东西:
①父亲自身对待学习的态度“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结合文中父亲说的话,重点研读第2、3自然段,体会父亲以生活为课堂、酷爱学习的)
②父亲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巧妙的教育方法“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结合对一家人晚餐桌上学习、交流情景的叙述,重点研读13-16自然段,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教育的“生动有效”。)
5.讨论:你认为文中的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对它的理解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感受,畅所欲言。)
交流合作,合作交流,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研读热情,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能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品评答问,互促互进,于感悟中体验,于体验中感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
2.学生在积累本上摘抄优美词句及名言,并从中选择一句话作为自己学习上的“座右铭”。
3.谈话:文中的一家人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通过互相交流收获了知识。其实,我们也常常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在游戏玩耍中学到许多的知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4.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窃读记》,(1)想一想,文中主人公令你感动的地方。
拓展延伸,读说写结合,能深化本课教学主旨,促使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得到积极发展。
语文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讲述故事,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课前准备:投影仪上:片片碧绿的荷叶,一朵红色的荷花含苞欲放,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此营造气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画面美吗?知道是在哪照的吗?这是我去年在我们龙泉音乐广场上照的,想不到吧。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情围绕在我们周围,需要的,是我们细细去品味。这红莲,能否让我们联想到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生朗诵)。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去感悟崇高的母爱!
二、活动过程
(一)、体会母爱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好吗?(投影放动物母爱的图片)
2、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么?(生自由讲)
生1:我喜欢小鸭在鸭妈妈翅膀下那张,感觉很温暖。
生2:我喜欢小熊趴妈妈背上那张,觉得小熊很可爱,在妈妈身上很安全。
生3、我喜欢老马带小马跑步那张,感觉像妈妈带我出去跑步……
(二)赞美母爱
师:是啊,连动物都有这么真挚的亲情,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的亲情更丰富,内涵更广博。伟大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值得我们为她大唱赞歌,你知道哪些歌颂母爱的名言佳句或诗歌散文?
学生展示,读一读,老师补充《纸船》
(三)、讲述母爱
师:我们再看一组图片(体现母爱的感人画面,配伴奏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最后一张定格,老师深情讲述,为学生的讲述作示范:
这是一张5。12中的照片。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里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学生讲述。学生先讲了别人的故事,比如“暴走妈妈的故事,母亲用鲜血写SOS救女儿”等,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母亲。
(四)、抒写母爱
师: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就是母亲。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耐心,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眼神。伴着这浓浓的亲情,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你的脑海中是否已有了母亲为你操劳的轮廓,是否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拿起你的笔,写一片段,抒发你心中真挚的母爱。
1、学生自由写
2、学生小组间交流,推荐优秀作品上台展示,师生评价。
学生1、在迷茫的黑夜里,你在准备出门去做生意的'工具。天是那么的暗,那么的冷,我无言注视着你的背影。你是如此的辛劳,以至于我还没开口叫你,你已默默向门外走去。
生2、你给我的爱,我会永远地铭记在心。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温暖,在挫折袭来时,你总会安慰我:“这些会随时间而成为过去的。”
生3、母亲,是我一生中的天使,带我飞向梦中的花园。
三、老师总结
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还要说,母爱如歌。母亲的操劳是歌,母亲的唠叨是也是歌,伴着母亲温馨的歌谣,我们一天天成长。在这,我希望同学们也能为母亲唱一首歌,推荐以下作业。
1.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洗一次碗,体会母亲平日里操劳的辛苦。
2.多与母亲聊天,亲近母亲。
3.把刚才的片段完善加工成一篇文章,体现“母爱”的主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