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8 09:58: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华]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8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能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三)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至少三遍)。

  2.学生预习了解作者。

  3.通过查资料理解生字词。

  4.能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段落层次。

  5.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则生物入侵者的新闻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生答:外来生物入侵者给我国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师导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仅危害我国还危及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三:通过解题来学习课文

  师:什么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来或有害的物质进入。

  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称为生物入侵。

  师:你们是从那里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文中勾出来,看看第一段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还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书)

  生:不仅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造成这两种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贝 天牛 红蚂蚁 棕树蛇 蜥蜴 山猫(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可见概括能力很强,这些入侵者哪些是详写?

  生:斑贝 棕树蛇

  师:很棒,现在老师要为难你们了,看谁最棒。请你们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贝的事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此环节选数名学生比赛,选出最佳讲故事明星两名给与奖励。

  师:讲完故事老师又要让你们当一回播音员,请同学们把棕树蛇的事例用新闻播报的方式报道出来。

  此环节要求学生回忆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可以抽三名学生参加比赛,选出最佳播音员一名给与奖励。

  师: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那同学们又搜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芦 白蚁等等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呀,老师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资料,请看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师:是呀!他们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得加以防范,但首先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非自然途径(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跨过宠物贸易等)板书(途径原因)

  师:回答很有建树,因此老师告诫同学们在养宠物时千万别造成养宠物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们怎样来控制它们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有两种态度干预于与不干预。

  师;你们认同那种说法呢?

  此环节让学生两分钟辩论

  师;同学们的辩论真激烈,在你们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了解到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很严重,因而有许多专家们认识到了这一危害也采取了措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专家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读出来。

  生:在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们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严把国际贸易关 买来的宠物不能随意放生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做个环保小卫士,老师也有几条措施希望我们共勉。(多媒体出示)

  1.要谨慎引种。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3.家庭饲养的宠物绝对不能随意“放生”。

  4.严把出入境检验检疫关。

  师:本文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下定义(板书)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逻辑顺序(板书)

  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给我们的环保敲响了警钟,因而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板书)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拟一条关于生物入侵的环保标语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自作适当补充。

  六.结束语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科学抵制生物入侵,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害虫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师:56-30=?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学习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案例点评

  青蛙吃害虫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思想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均能体现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是一堂较为成功的数学课。

  1.本节课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认知、能力和情感。较好地体现《标准》所提出的发展性目标和知识性目标。具体的设计思路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有参与,课中有讨论,课后有延伸。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当今开放式教学所渴盼的。

  2.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的多边交往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方式为主。这样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情境给出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均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仅仅起调控和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好表现、求成功的心理需要,而且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和喜欢提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3.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活动,让学生明白道理,促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进行重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4.教师在鼓励性评价中重视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5.教师的语言富有儿童情趣,特别是:你们明白了,老师也听明白了,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从语言中让人感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指导者、组织者,也是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参与者。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 篇3

  《我爱这土地》

  1、教育学生懂得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2、懂得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和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

  《乡愁》

  1、教育学生懂得《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方度和深度。

  2、学会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理解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

  3、学会《乡愁》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叠词和反义词,并能正确运用。

  2.积累名人名言,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

  重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乐学善思办法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又到了检测大家对这一单元知识掌握情况的时候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2.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

  1.练

  叠词训练。生自由做,指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指导。

  填反义词。同桌合作填,指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2.日积月累。

  (1)小组内书读。

  (2)引导学生感受名人名言的意思。

  (3)练习背诵

  3.知识窗。

  (1)自读、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2)学生知道哪天是国际盲人节。

  4.大家一起来。

  (1)指生说自己搜集的小笑话。

  (2)分组互评。

  (3)上台讲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

  (2)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图画中的`意思。一般的学生要求说清图中的意思和把整篇串起来。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对语言适当加以修饰。

  教材分析

  (1)小白兔搬南瓜搬得满头大汗。

  (2)小白兔看到小熊骑着自行车经过。

  (3)小白兔把南瓜滚回家。

  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小朋友看图展开想象、说话。要求讲清图画中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要求小朋友说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看第10课上的三幅图画。想一想,这三幅图画讲了谁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小白兔搬南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要求小朋友用几句完整的话表达图中的意思。

  2、看幻灯片训练说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5.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6.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集中识字单元,主要利用声旁来识字。通过识字来认识声旁表音的功能,学习利用声旁认字并练习运用声旁猜字的认字方法来辨析形近字,使学生在识字,学字过程中掌握如何利用篇旁认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第二册中就渗透了有关声旁的知识,学生稍有了解。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反而会对这种快速有趣的识字方法较有信心,进而用这种方法去更多的识字。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识40个生字,会写29个字。

  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并学会用这一方法扩大识字量。

  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

  五、设计理念:

  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这学期主要是对识字方法的归纳、总结,有些学生已能独立识字,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让他们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享受到识字成功的快乐。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到生字王国去看一看,咦,大门上出现了一段话:

  柳丝绿,草地青,

  天气晴,河水清。

  跑出两个小姑娘,

  黑头发,大眼睛,

  蹦蹦跳跳真精神。

  玩皮球,捉蜻蜓,

  草地一片欢乐情。

  你们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

  2、你们不但观察得仔细,还开动脑筋,我要送给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能记住上面的话,还有惊喜在等着你。

  学习18页金钥匙的话。

  (二)、观察特点,集中识字。

  1、大门开了,我们进入生字王国,看小包子画家都画了什么?

  (学生说词语:花苞、冰雹、旗袍、跑步、吃饱、泡沫、拥抱、疱疹、)

  2、你们发现这些词语小包子画家有什么关系吗?

  (揭示“包”是这些字的声旁的'规律,并结合形旁来记忆生字)

  3、你们可真行,如果能用这些词语说句话,就更棒了。

  4、我们要用金钥匙继续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你能用“肖”字变出更多的字吗?(小组讨论写出带有“肖”的字。)

  5、汇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字?(对认字多的小组予以奖励)

  6、丁丁说:我看见一段话,有些字我不认识,你们能教教我吗?

  (出示书上的句子)

  谁来认一认,把你的好方法告诉他。

  (三)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这种方法多找几个例子吗?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积累起来。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具体内容。

  2、知道福尔摩斯善于观察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学习福尔摩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说的具体内容,知道福尔摩斯善于观察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福尔摩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示课题

  1、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28课,福尔摩斯的推断。

  2、板书:28课,福尔摩斯的.推断。

  3、请学生谈谈对福尔摩斯的了解。

  二、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解感悟

  1、出示思考题:我为什么要对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进行试探?是怎样试探的?结果怎样?

  2、学生讨论。

  3、语意理解:

  (1)我心中暗暗地想:“又在吹牛说大话了,他明知道我没法证实他的猜测是否正确。”

  (2)我尽量用温和的语调说:“小伙子,请问你的职业是什么?”

  四、朗读体会,讨论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

  2、对人物进行。

  五、课外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的侦探小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