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时间:2024-08-20 07:36:24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用)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4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依循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结构全诗。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与价值】

  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用相关图片、录像介绍学生不理解的事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领悟“新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端正地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能稍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初步感受水乡人们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预习。

  教学过程

  (课前前播放水乡录像)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呢?你们觉得这是哪儿的风景?

  2、提示课题:是呀,水乡的景色真美!有人就写了一首诗歌来歌唱水乡。今天我们就学习《水乡歌》。

  学生读题:水乡歌

  3、放课文录音,学生边欣赏动画边听录音。请小朋友们听清字音。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正音。渠塘波像装咱新

  装(zhuāng翘舌音)咱(zán平舌音)

  新(xīn前鼻音)箩(luó边音)

  3、说说课文里告诉我们水乡什么多。

  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4、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⑴理解“渠”“驳”(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渠:人工开凿的水道,俗称大水沟。

  (2)驳:指一种运载货物或乘客的,但没有装发动机的船,靠拖轮在前面拉着行驶。

  三、再读课文,体会诗情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读生字“荡”、“清”。

  (2)思考: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水多”……)

  指名看图说出:河流、池塘在什么地方。

  (板书:水多)

  (3)哪几个词写出了水多?(用笔画出来)

  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

  再读课文。

  “荡清波”的“荡”:用小手比划比划。再扩词。

  看看图,再读课文,体会一下“水多”。指导读好最后一行。

  (4)想象:水乡的水里有些什么呀?板书:物产丰富

  2、学习第二小节

  哪位小朋友来读读描写船多的这一小节?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船”、“帆”、“飘”、“湖”。学习风字旁,用“飘”组词(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

  (3)请小朋友们参照第一小节的方法,画出描写船多的词语。

  (4)交流,抓住重点词体会“船多”:千只、万只、片片、飘满。

  (5)指导朗读,结合图片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指导理解“湖”“河”的不同,说说我们附近有什么湖(东独墅湖、北金鸡湖、西太湖),西面有条京杭大运河。

  (6)再读后想象:这么多船扬帆起航了,人们去干什么了呢?结合回答板书:辛勤劳动

  3学习第三小节。

  看图片,师述:同学们,水乡的人们捕鱼回来了,看,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看图描述)

  渔民们丰收了,他们敲着锣,打着鼓,跳着舞,唱着欢乐的丰收歌,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水乡什么多?(生:歌多)

  (1)读最后一小节。

  (2)读了这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3)你又是从哪儿看出水乡的歌多的?抓重点词“千首”、“万首”、“装满”理解幸福生活。

  板书:幸福生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再说说这是怎样的歌?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碧波荡漾的水乡有千条渠,万条河,河面上飘满了洁白如云的帆船,水乡真美呀!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幸福地读一读水乡歌!

  五、指导写字

  先请同学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美,再练习书写。船装飘

  六、作业

  1、走走看看,想想我们的新生活是怎么样的?

  2、苏州也是水乡,苏州什么多?准备下节课进行“小诗人大赛”。(可先和爸爸妈妈比比或请他们稍微指点一下。)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络、庭、敝、恋”4个生字,会写“络、箱”等14个字,正确读写“网络、遍布、五湖四海”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读懂本课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前准备

  1.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设计好的表格,实物投影仪。

  2.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操作,尝试网络各种功能,如下载资料、网上娱乐、发送电子邮件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情不自禁 目不转睛 恋恋不舍 家庭 敞开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应有尽有 网络

  2.指名读

  3.齐读

  激发阅读兴趣,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

  2.老师把同学们问的问题概括如下:

  (1)“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本文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形容网络)

  (2)“信息高速公路”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

  “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本文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形容网络,即互联网)

  (1)出示网络幻灯片

  (2)齐读句子(第2自然段第3句)

  (3)用可以….可以…….还可以…….说句子

  “信息高速公路”有什么作用?

  (1 )出示幻灯片,读句子

  5.同学们网络这么神奇,相信大家都很喜欢吧,那文中的我喜欢吗?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就知道了

  投影出示以下表格,引导四人小组填。

  我做了什么 看到什么 心情 感受

  进入

  访问网站

  发电子邮件

  6.全班交流。

  7.同学们,从表格中的词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网络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喜爱之情)向这种“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在读书中运用,下面就让我们用喜爱之情来读3-6自然段吧

  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课文

  1.听读3-6自然段

  2.指名比赛读

  3.全班配乐读

  交流感受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对自己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2.师小结(出示教师寄语)

  3练习

  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发电子邮件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积累好词佳句。

  【心育目标】

  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大家看。(播放课件:秋景图)秋天这样美丽,那么今天咱们也来学习一篇和秋天有关的课文: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复习,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的读读课文。(板书:钥匙)

  2、学生讲到哪个自然段就学那个自然段:

  ⑴ 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① 感悟五彩缤纷: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树、花都是有颜色的,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有黄的、红的、橙红色、红色等许多颜色,我们可以用四个字的词语怎么来说?(板书:颜色 五彩缤纷)

  ② 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③ 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老师范读句子

  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④ 指导朗读:

  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⑤ 美读全段。

  ⑵ 三自然段 :体会气味的香甜:

  ①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都藏着一些怎样好闻的气味呢?(板书:气味 瓜果飘香)

  ② 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那香味给勾住呢?

  ③ 小组合作读,读出香甜的气味来。

  ④ 指名小组读,生评。

  ⑶ 四自然段:(表演朗读)

  ① 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板书:动植物 忙碌过冬)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② 师生互动演一演。

  ③ 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

  我们在秋雨中看到了很多,课文也是从颜色、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这三方面写出了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瓜果飘香、繁忙、丰收的季节。是呀,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配乐朗诵: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秋天你都能看到什么?跟着音乐咱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搜集描写秋天的词句,把它抄下来,背一背。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秋天。

  3、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并写一写秋天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钥匙)

  颜色 五彩缤纷

  气味 瓜果飘香

  动植物 忙碌过冬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名家,这就是他写的文章。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谁写的?你知道叶圣陶吗?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记”等七个生字。

  2.正确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了解短文的意思。

  5.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识字方法,认识七个生字,正确读词语,读句子,会看拼音写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资料。

  2.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3.春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互相鼓励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出上面三行和下面两行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两种字,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前提下,引导其发现两种识字方法。)

  4.小组赛读。

  5.出示含有“评”、“访”、“记”等七个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词句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一)我会读

  1.开火车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好。

  2.出示春景图课件,感知词语大意,可以鼓励学生选词语说句子。

  (二)我会写

  1.自由拼读,读后工整书写。

  2.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者在班内展览。

  3.全班齐读书写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2.指名读,说说短文写了什么?

  3.教师出示花园、果园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

  4.自由练背。

  5.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优美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唱春天

  教师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学生自由跟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口语交际。

  二、看春天、听春天

  1.一年之际在于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春天,你知道哪些词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词,教师板书。)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请大家快速记几个,一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学生看大屏幕,边读边记。)

  2.教师出示春景图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倾听,然后同桌互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3.除了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以外,在春天里,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看到的春天,收集的图片或画的图画,说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三、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1.学生动手贴、画春景图(可以课前布置学生画春天,以便课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贴画材料,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可以独立做画,画出美丽的春天。

  2.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内容。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7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8

  一、我的发现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识字王国游玩听,国王要跟我们讲话了.

  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跟老朋友打招呼。)

  (二)识记生字

  师:瞧。王国里有一群新朋友也来欢迎我们了!(具有动画效果的26个生字从画面中一跃而出。)

  师: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兴致勃勃地)想!

  师:现在,小组合作先认读生字,再交流交流你打算怎么记牢这些新朋友。(每组各有一叠生字卡片。)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你们能准确叫出新朋友的名字了吗?来,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好。(出示字卡。)

  (生开火车认读。)

  师:那么,有哪些好办法能帮我们记牢这些新朋友的长相呢?

  (学生争着上台当小老师介绍识记办法。)

  生:我用加偏旁的方法记“抄”,先记一个“少”,再加上“提手旁”,读作“抄”,抄写、抄一抄。

  生: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拨”,把“活泼” 的“泼”三点水换成“提手旁”,就是“拨开” 的“拨”。

  师:来,跟老师一起做“拨开” 的动作。

  (学生借助动作理解“拨”。)

  师;(出示“拦”)现在,老师的跟前出现一个陷阱啦!谁来拦住老师。

  (教师周围的学生举起手来做阻拦的动作,理解“拦住”。)

  师:刚才我进教室时,一支笔掉在门口了,谁来帮老师拾起来?

  (一学生拾起课前教师放在地上的笔交给老师,体会“拾”即“检”。)

  师:小朋友,你们也能像这样借动作来识记其他的生字吗?

  生:能。(学生显得很感兴趣,做了“擦、摔、摸”的动作。)

  师:小朋友真聪明,懂得这么多识字的好办法。国王可高兴了,看,他来了,听听他在说什么,

  (学生情绪高昂,以小组为单位“采莲”。)

  师:现在,国王让我帮他奖励奖励开得又快又准的小火车。(分发荷花图卡。)

  (三)给生字“排队过桥”,发现规律

  师:小朋友们采莲采得真高兴!看,荷花池边有一座独木桥,刚才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和一些老朋友想和我们一起过桥。可是,人这么多,桥这么小,要怎么样才能带它们顺利过桥呢?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小组合作,按照偏旁的相同点,给生字排队。每组一份生字卡片。)

  师:哪一组先来介绍?

  生:我们把带有“提手旁” 的字排成一排,把带有“足字旁”的字排成一排,把带有“目字旁” 的字排成一排,把带有“月字旁” 的字排成一排。

  师:真行!让识字小伙伴丁丁和兰兰说说他们的发现吧.

  兰兰:识字王国真有趣,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丁丁:我发现了“目字旁” 的字和眼睛有关。

  师:你们也能发现什么秘密吗?

  生:我们发现了“提手旁” 的字和手有关。

  生:我们发现了“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生:我们发现了“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带朋友们排队过桥吧!

  (男女生分别按刚才的分类,逐一又快又准地认作生字,大屏幕上的生字随之一组一组地“飞”过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四)拓展师:

  小朋友们,你们还能说说哪些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吗?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1:“江、河、湖、海、游、汽” 都带“三点水”,它们的意思都跟水有关。

  生:我们发现了“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我认识的“虫字旁”的字有“蝴、蝶、蜻、蜓、蛇、蛛……”

  (学生边发言,教师边打字出示在大屏幕上。)

  (五)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又发现了新的识字办法,那就是大部分字的意思跟它们的偏旁部首有关,如果以后小朋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来识字,识字的速度就更快了!

  二、日积月累

  师:听,识字王国的国王又跟我们说什么啦──(出示,国王说:“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不但记住了老朋友,还记住了新朋友,我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吧!”)

  (大屏幕出示纵向排列的六种水果,每一种水果隐含一种词语排列方式。鼠标每点击一个水果,水果后面即出现一组词语。)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读准了水果后面的词语,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纸,说明你品尝了这种水果。这些词语都藏在书里,请小朋友们先翻开书,自己读,把它们记下来,等一下看哪个小朋友吃的水果多?

  (生都非常认真地作准备。)

  师:吃水果比赛现在开始!

  生:我想吃草莓……

  生:我要吃香蕉……

  生:我想吃哈密瓜……

  师:品尝了香甜的水果,我们到识字王国去散散步吧!请小朋友一边散步一边用这样的好词来介绍王国的美景。(播放配乐的自然景观录像。)

  生:红红的太阳。

  生:美丽的景色。

  生:弯弯的小河。

  生:清清的溪水。

  生:晴朗的天气。

  生:绿绿的草坪。

  师:这么多好词,你们会用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先说给同桌听,再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生:我看了一场精彩的球赛。

  生:小松鼠爱吃可口的松果。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

  生:青蛙蹲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唱歌。

  三、布置课外拓展题

  师:回家后,把你今天认识的字朋友、懂得的好词和你的新发现,向爸爸妈妈介绍介绍。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

  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显示)。

  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习。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习5、6。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习4、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0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么?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产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阅读儿童诗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阳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抚过沙滩。涨潮了,那翻滚的浪花给我们送来了小小的礼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小小的礼物是什么吗?——一个个可爱的小贝壳。此时此刻,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课文里也来了许多小贝壳,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朋友与小贝壳之间在说些什么?(板书课题)

  2、 小朋友们见过贝壳吗?它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然后老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色各样的贝壳请学生欣赏。)

  二、 初读课文,主动识字,感知课文大意。

  1、 老师范读课文,然后再听录音。

  2、 学生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3、 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自豪、大声地读给同桌的伙伴听。

  4、 老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做“捡贝壳”的生字游戏,识记生字新词,并组词。

  6、 做“贴邮票”的游戏,进行认字组词练习。

  三、 仔细读文,体会感情

  1、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文中的小姑娘到大海边玩,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她问了贝壳什么问题?贝壳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请在文中划出答案)

  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

  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4、 讨论:该怎样读上述两句话?(问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句尾语调上扬;答要肯定而流露出大海的欢乐。)

  5、 指名说说句子:“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的'意思。“条条录音带”、“大海一支歌”实际指的是什么?

  四、 巩固练习:我会填。

  ( )的贝壳 ( )的歌 ( )的故事

  ( )的大海 ( )的春天 ( )的柳树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贝壳是美丽的,也是多彩的;大海是蔚蓝的,也是神秘的;那里有无尽的宝藏,正等着我们去开采呐。有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到海边去看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小贝壳》是一首儿童诗。诗人充满童心童趣,以饱满的感情大胆想象,以潮退后留下的小贝壳引发诗情,从小贝壳的“皱纹”上拾捡音符,采用天真而精辟的问答式儿童语言:“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来表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拓宽了儿童学习的空间,唤起了儿童无限的遐想,引发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见过的小贝壳的样子,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贝壳的知识,并出示小贝壳实物,以加深认识。其次创设课堂情境,感情朗读,以“看贝壳——问贝壳——议贝壳—演贝壳”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教学重点:

  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

  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

  (3)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单击品句二)

  2、指名朗读这一段

  (二)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

  (3)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

  3、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四、总结

  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单击第五段的析段。)

  五、课堂练习

  1、句义理解

  2、概括中心

  3、短文练习

  六、作业

  1、课后练习3、5

  2、预习《镜泊湖奇观》

  板书设计:

  景色→美丽→动情

  草原途中→盛况→又动情“我”

  |主人→热情→更动情|

  蒙→情深←汉

  (民族团结互助)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背诵古诗

  2. 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 处理课后练习

  1. 连一连

  2. 读一读。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3. 写一写。先读后写

  4. 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

  针对学生反义词的`训练。

  5. 背一背

  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三、 作业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知识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1. 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一)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ú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罕娜老师发现。)

  3.乌罕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乌罕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给达丽玛补课时,乌罕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乌罕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7.为什么这么激动?

  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巩固练习。

  至于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事,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把这堂的知识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 )的眼睛( )的眼睛( )的眼睛

  ( )的春雨( )的春雨( )的春雨

  ( )的面容( )的面容( )的面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游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罕娜老师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溜了号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 乌罕娜老师

  上课时 走神 发现

  补课时 发誓 补课

  专心 放心

  护送时 感激 护送

  知错就改 关心爱护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12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优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01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08-18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7-28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28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09-25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优秀10-24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9-09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