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2 09:56:0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 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解释:四月

  3. 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背诵古诗

  2、解释::绿遍 白满川 子规 才了

  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板书:景美 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课件出示图片)

  (2)品读 “绿”。

  (3)理解 “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品读,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2)板书:子规啼雨

  (3)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 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能用一个字来赞美一下这里的人民吗?)

  3.抓字 “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 又)

  4.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课堂检测

  1. 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3、.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 绿原 白川 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 闲人少

  才了 又 同情和赞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吗?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

  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太阳》。

  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

  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

  兽读shòu

  ,不读sòu

  ;

  殖读zhí,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

  较读jiào

  ,不读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

  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

  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

  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

  4、指导书写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

  a.

  远: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课文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b.

  大:

  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体会太阳大的特点。

  c.

  热:

  用笔画一画,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

  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

  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

  一千八百万度。

  小结:

  太阳的特点说明的方法

  远一亿五千万公里

  走:三千五百年

  飞机:二十几年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2、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归纳:与人类的关系:

  动植物的生长

  人类生活

  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3、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关系有什么联系?

  引导同学们把课文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认识到正因为太有大热的特点,又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环境,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4、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5、《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站上网阅读,进行网络学习。

  2、通过阅读网页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3、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摘抄的习惯,并乐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共同进步。

  4、教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己的日记、采蜜集。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野。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新朋友,新老师。当然我们少年儿童应该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阅读,这个网站就是“童网”

  2、师:有谁知道童网的网址呀?(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直接告诉给学生) 随生回答师生一起进入童网。

  3、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小豆豆之家,请同学们看一看,小豆豆之家里都有哪些板块呢?

  4、生自己观看网页,发现有:小脚印、天天日记、同伴之间、科学迷宫、休闲天地、智利快餐、语文乐园、爸爸妈妈请进来。这些板块。

  5、师;每一个板块都有我们喜欢的内容,我们先来进入“天天日记”去看一看吧!

  6、点击“天天日记”,“斗嘴儿”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则小日记“斗嘴儿”。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在日记中你都读到了什么?

  7、师:是呀,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我们都要记下来,写入自己的`日记,积累起来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平时你都写过哪些成功的日记,拿出自己的日记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最得意的一篇日记。

  二、进入“好听的歌”

  1、师:欣赏完了日记,让我们一起走进“好听的歌”,读一读这首《跳绳歌》,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从儿歌中读到的,感悟到的)

  2、师:把我们课下玩的游戏编成儿歌,多有创意呀,让我们一齐拍手学唱这首儿歌,好吗?

  3、学生拍手唱儿歌。

  三、进入“语文乐园”

  1、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让我们再到“语文乐园”走一走,看一看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礼物。

  2、学生自己阅读摘抄板中的内容,说一说“”安静“宁静”的区别。

  3、师:平时你有没有摘抄的好习惯呢?拿出自己的“采蜜集”看一看你都摘抄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与你的小组同学分享。

  四、自由阅读

  1、师:刚才,我们光顾了“小豆豆之家”的这么多好地方,相信你的收获一定很多。你还想光顾那个板块,请自己选择吧。

  2、学生自己选择板块自由阅读,把自己的收获记下来。

  五、扩展延伸 课下阅读童网中自己喜欢的板块,选自己喜欢的记下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六、课下作业 利用业余时间,上适合少年儿童的网站,查资料,找图片,做网络学习的小主人。准备网络学习交流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2. 知识要求:识字、写字是本单元重点

  3.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

  1. 识字和写字是本单元重点

  2. 利用插图理解课文

  难点:

  体会南方迷人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拼音帮助下,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 指导学生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题:

  1. 同学们,还记得小山村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吗?

  2. 今天,我们一起到祖国南方去看一看

  3. 齐读课题,读后有什么感受

  4. 除了水多还有什么多

  二、 初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 画出生字

  3.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

  4. 学生集体读课文

  5. (出示挂图)边看图,边读课文想一想南方的水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出感受

  6. 水乡还有什么多指图读一读,说一说

  7. 水乡变了!变美了,变富了,谁能读出感受?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评选最佳语气奖。

  8. 同学们知道什么地方水乡多吗?

  三、 扩展练习

  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地方美丽?

  四、 小结

  我们不仅了解自己的家乡,还看过北方和南方两种不同风光的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创造美,带着这种感情读课文《小山村》《水乡歌》

  五、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1.学习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并确定材料。

  2.学习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目: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读题。

  2.读“习作要求”。试说写好本次作文有哪几点具体要求。

  ((1)审清题意。(2)选好事件。(3)经过写具体。)

  3.自学习作提示。

  (1)如何审清题意,划出交待方法和要求的一句话。

  (2)仔细琢磨题目每个词的意思,解说对题目选材范围和要求的理解。

  4.课堂交流。讨论上述问题,综合归纳板书:

  亲身经历一件事

  时间、地点不限

  内容:好事愧疚的事新鲜事乐事有意义的.小事

  重点理解:

  (1)“亲身经历”是什么意思?(必须是自己参与的真事,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胡编乱造。)

  (2)“亲身经历”的事很多。哪些事有必要写下来?(明确“有意义”,必须给人以启示,或赞扬好品质、好思想,或总结经验教训,或批评不良行为。)

  5.交流材料,开拓选材思路。

  (1)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事(简要说清这件事的时问、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什么选这件事写?(说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展开说,适时评价:材料是否“亲身经历”;事情的积极意义是否明确。

  (2)小结。

  联系习作材料,强调:①善于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写。小事涉及的人物少,场面小,时间短,情节简单,容易写好。②在经历过的众多小事中进行比较,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写。事情的发生有远有近,以选最近发生的写为宜,近期的事记忆较新。

  6.指导习作。

  (1)复习。写事的文章我们已写过不少。复述记叙的基本要求。(①六要素完整;②经过部分分几步写;③写好重点一步。)

  (2)学习“参考片断”,自学后讨论:

  ①片断写什么内容?(“我”偷改考卷被发现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

  ②划出反映“我”内心活动的句子。说出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板书:被发现--老师批评--同学们议论

  (乱极了)(像锤于打)(悔,限)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我”的感情。)

  ④小结方法:在叙事中要写好语言、行为,写好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6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备课时明确课堂教学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创设具有渗透力、影响力的情景,从学生活动的时间、表现的机会、成功的体验等角度去设计教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品味、讨论、判断、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那么,教师究竟该怎样备课,才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呢?

  现结合苏教版第十册《三亚落日》的备课,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生有活动的空间。

  在由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组成的教学行为过程中,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园地。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就要预先设计好各种实践活动。

  《三亚落日》这一课,有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欣赏描写落日美丽景色的句子,背诵课文。因此,在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增加学生的情感积累和优美语言的积累。

  1.在读讲完太阳像孩童、像红灯笼、像跳水员三段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细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环节中哪一个环节作者描写得最精彩?说说为什么?”

  2.当学生描述太阳“颤动两下,悄然人水”的情景时,教师介绍古人描写落日的诗句:“大漠孤烟盲,长河落日圆”;“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浩浩风波起,冥冥日沉夕”。

  3.在教师概括课文后,引读:多么醉人的三亚落日啊!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立足在三亚的沙滩上,凝视天边的太阳,在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的同时,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为我们美的文字吧!

  4.在巩固阶段设计:分成4人学习小组.根据教师的板书提示.试着读一读课文,背一背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打擂台。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足够的活动时间。一课下来,三亚落日在他们心中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二、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备《三亚落日》时,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在了解了古人描写落日的诗句后,问学生是否愿意仿用诗歌赞美一下三亚落日?

  其次,假如听课的老师就是来三亚旅游的客人,你就是三亚的小导游,你该怎样为他们介绍三亚落日?

  再次,表现的机会不仅仅在课堂上,也可以体现在作业中:我们家乡也有许多的美景(出示课件),瞧,这优美的小桥流水,这高大的城市建筑,这五彩的花朵,这碧绿的草地,每一样都让人赏心悦目。请你拿起笔,勾画一幅你熟悉的家乡风光图,并写上几句,赞美一下。

  通过迁移,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通过读后复述、表演、讨论、画图、习作等形式,把教材化为一种学习语言的动态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对小学生来讲,有许多的语言文字,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但是经过教师的提示,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反复朗读,他们会有所感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问题也在读中悟。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他们悟有偏差时,适当点拨。

  在《三亚落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初备时,我用了“请大家带着喜爱的心情读。”后来一想,还没学,怎知道学生一定会是喜爱的心情?于是,再备时,我把它改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学生读过之后,教师问:“对太阳有什么看法?有的'说赞美,有的说喜爱,有的说想跟太阳交朋友。

  有一个学生问:“即将西沉的太阳远没有先前来得热烈、灿烂,看上去,已经有些疲倦了,书上为什么还说‘毫无倦态’?”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只要没落下去,太阳就会灿烂,生机一片。”有的说:“冬天傍晚时的太阳就有些暗淡,显出倦态,夏天就不是这样。”还有的说:“三亚那儿没有冬天,只有夏天。”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有一年暑假,我跟爸爸从上海乘高速客轮回南通,傍晚时分到南通港。那时,夕阳在江面上面一点儿的时候,仍然很刺眼,显得很有。水面上银光闪闪,一片壮丽。只过了一会儿,太阳便接近了水平面,不刺眼了,变得暗红起来,就显得疲倦了,但仍然很可爱。”学生的理解独具慧眼,精彩至极。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中要主动为学生着想,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备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理论,而应将其有机地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首先要渗透到我们的备课中。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真正落实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 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1. 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

  2. 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 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4. 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发展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这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内容。

  二. 字词归纳

  1. 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

  女奚不曰女通汝

  知者不惑知通智

  2. 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

  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

  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

  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

  贤哉,回也!主谓倒装

  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 一词多义

  道

  志于道,据于德(正道)

  夫子之道也(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以

  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

  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

  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

  何以文为(介词,用)

  第二课时

  一. 君子的风貌分为两种文和质(12.8)

  棘子成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

  二.文的体现(7.38)

  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达在外面的神态。第一是温和的。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第二是威而不猛。说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摆起那种凶狠的架子,这样并不是威。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第三是恭而安。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三.质的体现

  1.7.6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

  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2.15.18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3.15.9

  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谓以身殉道。为卫道而死的,宗教徒中特别多,历史上的忠臣孝子,也就是这个观念,宁可牺牲,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宁可杀身以成仁。

  第三课时

  质的体现

  1.6.11

  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的忧愁、烦恼都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颜回则做到了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这个修养,而他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死了。

  2.7.16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舒服得很!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3.14.28

  第一是“仁者不忧”。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大而言之。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个人的事更多了,人生都在忧患中,人每天都在忧愁当中。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第二是“智者不惑”。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得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最后是“勇者不惧”。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4.6.23

  “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第四课时

  一. 君子的风貌有文有质,那小人是怎么样的呢?

  小人会贪生怕死来损害仁道,追求个人利益。一个人讨厌物质环境艰苦的话,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没有好的吃,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7.15)

  用这个“鄙夫”的名词好像孔子在开口骂人,等于后世骂人“匹夫”一样。这“匹”的意思,就是一个。其实这并不一定是骂人,意思只是说“一个人”或“这个人”,再白话一点就是“这个家伙”的意思。而这里所记载的“鄙夫”之“鄙”,就是“鄙俗”的意思,“鄙夫”就是没有学识的、很糟糕的这种人。如我们给人写信,稍稍带一点古文笔调写,谦虚一点,自称鄙人,但后来又有人改写作“敝人”,实际上该写作“鄙人”,而且这两个字,还要写小一点,放在旁边,以表示谦虚,自己是鄙夫。这里孔子称人为鄙夫,等于是在骂人。因为当时各诸侯之国的政坛人物,他所看不惯的太多了,他认为这些人都是鄙夫,他说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国家的大事呢?他说这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在功名权力拿不到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一个大臣,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板书:

  温和严肃

  文庄重安详

  德才兼备

  杀身成仁

  君子之风见利思义

  安贫乐道

  质乐天知命

  乐水乐山

  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求生害仁

  耻恶衣恶食

  小人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XXXXXXXXX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XXXXXXXXX(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人”,为句式回答。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通过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

  2、教师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四、教师归纳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五、尝试写作

  这节课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板书设计

  《台阶》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声的读法。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理解为什么把垃圾称为“失物”。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声的读法。

  教学难点: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理解为什么把垃圾称为“失物”。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出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1)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2)“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看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将第3自然段读得欢快些。

  4、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5、练习(任选一题)

  (1)用“准备”说句话。

  (2)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出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2)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3)描:在书上描一描。

  (4)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精选)语文教案12-31

语文阅读教案01-01

语文《氓》教案03-12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