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1 10:00: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钢琴、同步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从而找到歌唱中声音的“高位置”。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合唱的美感。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三声部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合唱的美感,突破歌曲难点。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解决歌曲难点。

  二、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师钢琴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钢琴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钢琴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

  第二段:钢琴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旋律,尤其是A部分低声部旋律,用身体动作来体验A、B部分的音乐情绪的不同。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设计意图:完整的感受音乐形象,从音乐要素上分析歌曲。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设计意图:熟悉旋律,会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歌曲,解决歌曲的难点。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设计意图:建立和声的概念,并完成。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跟琴视唱。)

  8、讲解弱起。(B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并知道弱起在歌曲中的作用。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师钢琴弹唱范唱全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作铺垫。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三、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速度、节拍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四、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单簧管、吉他。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二、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5---|5---|……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5---|5---|……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有力的声音,并意识到歌唱中的气息运用。]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4/45555|5555|……

  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进一步体会歌唱中气息的运用,从而找到歌唱中声音的“高位置”。]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合唱的美感。]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1)5-|5-|5-|5-|……

  WU……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三声部学生练习。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xxxx|xxxx|……

  (2)333|333|333|333|……

  叮叮当,叮叮当,……

  (3)111|111|111|111|……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师单簧管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单簧管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单簧管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

  第二段:单簧管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4、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5、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6、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跟琴视唱。)

  7、讲解弱起。(B部分)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9、跟琴试唱歌词。

  10、师吉他弹唱范唱全曲。

  11、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散步》教学设计

2.《太阳》教学设计

3.《阳光》教学设计

4.称赞教学设计

5.《鸬鹚》教学设计

6.《观潮》教学设计

7.《短文》教学设计

8.《统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