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语文园地>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06-07 18:46:04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精华)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精华)

《弟子规》读后感1

  我读了《弟子规》以后,有些词、句子不能理解,经过老师一讲,差不多全懂了。像:父母呼,应勿缓。这句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听到必须回答,不能迟钝。还有:父母教,须敬听。就是说父母教你必须洗耳敬听。

  我还听老师说,这是古人所经历的一些事,得出的道理,一些是教我们要尊老爱幼,一些是要我们好好学习等等。

  我喜欢天天读着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融合了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事,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心有余力,则以学文。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其中,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学、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同学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老师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尊敬,而这正是一个班集体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弟子规》,你虽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读物,但是里面却隐藏着大大的力量,大大的智慧。我拥有了你,就等于拥有了一件宝贝,所以我喜欢你。我会永远地把你珍藏起来,时时刻刻念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上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努力的学习六艺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有道德的人,再学习了知识,充实了自己的智慧就是对社会对家庭和个人都有益的。如果没有道德,一切都无从说起。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体现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平时,我们接受的教育中,诚信、友爱、互助、奉献、敬孝、仁义、感恩等这些传统美德都是厚德的体现。这些虽然有点抽象,但我现在慢慢长大了,我也能慢慢地体会到这些了,慢慢地实践在我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读后感3

  我学《弟子规》《弟子规》中有两句话:“父母呼,应勿缓”。意思是,爸爸妈妈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及时回答。可是,每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叫我“优优,优优”时,我往往只顾自己做作业、玩玩具,并没有立即回答。爸爸妈妈说,他们很无奈。

  学了《弟子规》后,我努力做到及时回答。有时,还帮他们拿拖鞋呢!有一次妈妈喊我,我还冲上去拥抱、亲吻了妈妈呢!(还有一点小小的原因,妈妈手里还拿着我最爱吃的草莓。)

  现在,爸爸妈妈渐渐忘记了“无奈”是什么感觉了。

  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读着这些使我想起了电视剧私塾学堂里面摇头晃脑的学生们和先生。想着这个画面,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到古人的智慧,弟子规让我真的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是根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具体是写学生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弟子规形式为三字韵语,主要讲述的是儒家的孝悌仁爱,有很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价值,采用《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写而成。

  《弟子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切生活中要做到言语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家相亲相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对自身有益的学问。《弟子规》分为七个部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其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学文则属于智育修养。

  “孝”这一部分让我懂得了人要孝顺、体贴父母,记得有一天奶奶外出回家,我看见她非常的疲劳,就去给她捶背,奶奶脸上露出很欣慰的笑容,此时妈妈夸奖了我说道:弟子规学习的不错哈,知道孝顺心疼奶奶了。那一刻我心里想我以后一定要按照弟子规里面的要求去做,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学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学会礼仪,有礼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进我们更好的进步,让我们明白“事虽小,勿擅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悌”表现了一家人要相亲相爱,过年的时候妈妈还在上班,奶奶在忙着做年夜饭,我则帮助爸爸一起打扫和贴春联,这一天喜气洋洋。“谨”让我从中体会到做人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时光。“信”让我们要守信用,人要注重品德,不要和别人对比吃穿,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拥有好人缘,让亲爱的老师不失望。“爱众”说的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帮互助,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而不能被品德不好的人带坏。“亲仁”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要尊敬道德高尚的人,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拥有高尚的品德。

  “学文”不同与前面的几项,它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道德是不可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做到心到、口到、眼到,三者缺一不可,读书时不能半途而废,要不受杂音的影响,放平心态,要爱护书本,要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让老师以我们为骄傲。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自暴自弃,要勇敢的面对它。

  《弟子规》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结晶,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中华历史文明长河。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弟子规》教会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的规则,好的心态、我在《弟子规》的教导下一点点的改变着,一步步的成长着,一次次的感受着,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而纯粹!

  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学会帮助他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主动的去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朋友,任何事情都要从自我做起。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优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弟子规》读后感5

  在中国,有着这样一本书,书中讲让人们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诚信待人、知恩图报……那就是《弟子规》。

  “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为人处事要讲诚信,说话文明,尊敬他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让我们这样对待父母。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则对待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也应该尊敬,礼貌,对待老人更应该尊敬,做“敬老尊贤”。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也要去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否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说自话,不问别人意见,自己就做了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道德”。我们都应该遵守道德。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实施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明天才会更美好。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将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本公司组织我们读了田一可所写的关于《弟子规》的书,使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就觉得做的不够,虽然对父母也尽了孝,平时能够赡养老人,但是总的感觉做的还很不够,有时不够耐心,不够细心,有烦躁情绪,对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觉得非常惭愧,如今我父母都相继离开了我,对照本书,我内心非常复杂,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想当年父母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负出了太多的心血,而我们都觉得很正常,就像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我却觉得不耐烦,那是多不应该啊!我们小时,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事而争执,甚至打斗,我记得,那时是我母亲最痛苦的时候,因为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子女能够和睦相处。现在自己也为人父母,才深刻的体会了父母的感受。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有拖拉的情况,也有马虎的情况。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能够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7

  这段时间我们医院由科室组织熟读《弟子规,做好员工》读书活动,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弟子规》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医院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要去学习和发扬的。

  通过阅读《弟子规》,让我觉得对我们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帮助,我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做人应尽的道理和规范、《弟子规》它用独特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民族精典故,展示了充满智慧的中华文化,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为我们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怎么去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握为人处事的原则、它告诉我们要尊重领导,认真尽心的完成好工作、遵守好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构成一种和睦而轻松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总结了进德学文,知行合一。《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忠诚职业;《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团结协作;《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爱护所有群众,推己及人;《亲仁》篇告诉我们扬善除恶,亲贤远小;《学文》篇告诉我们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我自己身为医院门诊收费处的一名员工,一定要不忘为患者服务之初心,做到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平时做到工作认真扎实肯干,做到微笑服务,用仁爱之心去对待病人,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患者至上,平时要克服困难,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耐心细致去处理做好每一宗收费业务,扎实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院为家,争做单位的好员工。

《弟子规》读后感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并脚踏实地去践行的却少之又少。人们有时把目光放的太远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唯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弟子规》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鉴。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充裕,但精神文明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各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折射出个人素质需待提高。《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言论,即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谨慎少言,诚实守信,爱周围的大众,亲近仁德的贤人,有富余的精力应该多读书学习。它涵盖了为人基本准则,对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各种优秀的传统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弟子规》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会问,这本书籍是小孩读物呀,不适合大人阅读呀;这本书籍确实是小孩读物,但对能提升自身素质的读物我们不应该拒绝,有时间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回味无穷。也有人会问,我们应该阅读更加出名、深奥的书籍,小书籍,不值得一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阶段都要反复阅读、思考,同时也需要反复阅读最基础的书籍,方能更上一台阶。

  希望我们能在浮躁的社会中留有一方静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终。

《弟子规》读后感9

  自从读了《弟子规》课外阅读后,我似乎觉得我变乖了,我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我也仿佛明白了怎样孝敬长辈?怎样帮助别人?怎样爱护自己?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的贾存仁修改编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即学生,不仅仅指儿童,扩大范围讲,凡欲学古圣训的文化人,都可以称之为弟子;规即规范,弟子规即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是学习古圣贤和为人处世的基本读物。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定要言行谨慎,讲信用。我最喜欢的故事有:孟母断机、司马光改错、孔融让梨等等,孔融的美德让我知道了要懂得谦让。最让我欣赏的是“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它让我懂得了,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暖和;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早晨起床,一定要先去看望父母,并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一定要先向父母报平安,使他们放心;

  读了《弟子规》,让我了解了古代经典的博大精深。是古代祖先留下的巨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以后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人捶捶背,倒倒茶,盛盛饭,落实到言行中,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修养的小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之本,开篇就用“弟子规,圣人训”说出了它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和诵读《弟子规》,给了我透视心灵污浊的`机会,增长了我的智慧,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百善孝为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父母是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

  要常怀恭敬之心。世界上又许多在各方面做得很好的人,我们对人要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感谢别人,对别人报以恭敬之心。

  弟子规还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1

  在我没有读《弟子规》的时候,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我饿啊”,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会说:“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 “放在这,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 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我也会改,一步一步加油。

  这书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书中也讲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立志做一个善人。做什么就要有个干什么的样子,要大方,不计较小事,凡是往好处想,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如果做到这些,一个人的学问、道德修养便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圣人训,我们不断的学习,目的是学做真人,学习不是唯一目的,学习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教我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立人处世,不断的完善我们的自身。

  入则孝教会我们对父母,要随叫随到,父母的命令要及时完成,不能懒。父母生病,要在父母左右照顾。以前我无论是在打游戏,睡懒觉,看电视,父母叫我吃饭干活,我总是不理父母,不懂他们的真心的呀!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最真诚的啊!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前认为父母不爱我。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知道明白了,如果父母不爱我们,又为什么要养我们,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呀!为什么每日每夜的在外地,干着最累最脏的活呢?就是因为爱我们啊,才会没日没夜的'干活!现在我想对身在远方的爸爸妈妈说一声:“孩儿知错了,我爱你们”。

  尊师重道我学习《弟子规》之后,知道了尊重老师,重视传统文化,老师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不仅传授我们知识,又传授我们立人处世之道,以前总是认为老师天天管这管那的,以为是在害我,现在啊!我知道错了,老师啊!老师,您是一位园丁,用汗水用鲜血来滋养我们,我们要如何才能报答你们啊?

  学习完《弟子规》让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从无知少年变成了一位知道要孝敬父母,关爱身边的人,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的不易与从前的无知。我应怀感恩之心去对待他们,去报答他们,去孝敬他们,感恩所有付出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我的最爱“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手捧着书卷,在一次次朗读声中,我陶醉了,我似乎看到圣人正向我走来讲述他的经历。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呀,几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时间易逝,人生短暂,而我们呢?虽然每天都背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也时常劝告别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惜时如金呢?我总觉得自己还小,还能生活很多年,用不着愁,就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

  有时,当老师在课堂上全力授课的时候,我们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节课下来,也不知道老师到底讲了什么。对于老师的作业,一心只想着快点写完,应付了事,从不考虑字体的好坏和作业质量。不会做的题目等老师讲或者干脆照着别人的.答案一抄,草草了事完成,从未想过自己动脑思考,难道这样的学习不就叫浪费时间吗?回到家,书包一扔,便一头钻进电视的精彩节目或电脑的网络游戏里,玩得不亦乐乎。

  有时甚至连吃饭都忘记了,晚上也是在父母的一再催促甚至呵斥下才肯睡觉。老师常说,如果我们能把玩的心思用在学习上一半,这还愁搞不好自己的学习吗?“老易至,惜此时”,圣人的劝诫一次次在耳边响起,我不得不反省自己。春去春会来,花谢花再开,万物在盛衰交替中轮回出现,而我们的少年时期只有一次,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难道我们就甘心白白走一趟吗?

  不,决不!决不能让生命白白地浪费!《弟子规》,触动了我的心弦,净化了我的灵魂,它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它正以自身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当古老的钟声再次响起,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美妙的文化经典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

  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通过浅读,使我意识到《弟子规》不仅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好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日常工作也具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

  结友爱。

  《弟子规》所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思想的根。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要扎好中国文化的

  根。

  《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我们的要养成良好的六常工作习惯。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没能及时跟上。伦理道德沦丧,道德水准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与没学《弟子规》有很大关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环顾全球,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人民,特别是在全民中推行《弟子规》教育,才是出路。

  总之,只有学好《弟子规》,才能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

《弟子规》读后感15

  读[弟子规],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读[弟子规],它让我们学会做人言行要谦虚,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求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我读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的`时候,老师解释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弟子规》读后感想01-23

弟子规感悟09-13

弟子规解释05-31

《弟子规》教案[精选]05-27

弟子规心得12-30

《弟子规》教案01-02

弟子规教案03-17

弟子规的感悟12-13

《弟子规》心得01-09

《弟子规》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