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31 12:17:21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

  ·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鸭妈妈找蛋》。

  · 2.比较鹌鹑蛋、鸭蛋、鹅蛋、乌龟蛋等不同的特征。

  ·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 准备:

  · 1.幻灯片、幻灯机、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 2.图片(见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 3.若干种蛋。

  · 过程:

  · 1.理解故事情节。

  · a.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鸭妈妈找到蛋了吗?

  · b.出示幻灯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 交流、讨论:

  · a.鸭妈妈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儿了?

  · b.在草丛里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蛇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急急忙忙(可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鸭妈妈找蛋》》。

  · c. 鸭妈妈在鹌鹑妈妈家找到蛋了吗?她是怎么说的?鹌鹑蛋是什么样的?

  · d. 在沙滩边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乌龟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慢悠悠(可组织幼儿讨论)。

  · e. 鸭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她是怎么说的?鹅蛋是什么样的?

  · f. 鸭蛋是谁找到的?鸭蛋是什么样的?

  · g.你喜欢鸭妈妈吗?为什么?学习词语:丢三落四(可组织幼儿讨论)。

  · h.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 2.游戏操作活动:“帮动物妈妈找蛋”。

  · 为幼儿提供几种动物的蛋,让幼儿把蛋放到贴有动物卡片的箩筐里,回忆已知的卵生动物的名称。

  · 3.搜集和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动物。

  ·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会生蛋的动物?回去找一找,明天来和小伙伴们交流,好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⒈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⒉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点评: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点评:新课程提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个设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特别是对刨根问底的设计,既理解了词意,又指导了朗读,可谓一箭双雕。】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点评;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有相同点的字的指导上,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因疑而产生动力,教师因疑而因材施教。]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点评: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右边为双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又向前推了一步,并且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12个生字和身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亮""美"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蹲、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荷叶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荷叶有关的课文。第十三课《荷叶圆圆》

  3、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个别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片,引导说话

  1、再走近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叶?引出"圆圆"和"绿绿"。

  2、看这两个词,都是用两个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词就叫做叠词。在课文中使用这样的叠词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呢!指导朗读。

  3、你能利用叠词来夸夸苹果和香蕉吗?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样又圆又绿的荷叶你们喜欢吗?

  2、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几位小朋友也喜欢。是谁呢?有发现不着急。我们把课本快速的翻到70页。拿起课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那几位喜欢荷叶的小朋友,读完一遍合上课本做端正。

  3、课文读完了。找出喜欢荷叶的四位朋友。

  4、瞧!他们都喜欢荷叶。你能不能把这四位朋友连起来说一句话?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小水珠喜欢荷叶,他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练习图片学习理解"摇篮"这个词语并指导朗读。

  2、小蜻蜓喜欢荷叶。它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坪)。借助图片以及坪字的意思理解"停机坪"并且拓展草坪一词。指导朗读。

  3、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喜欢荷叶,他们把荷叶当成了歌台和凉伞。男女分角色读。

  4、这四位朋友分别把荷叶当成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他们在荷叶上干什么呢?老师这里啊有四个动词。你们认识吗??谁能把他们贴在相应的位置?

  五、深读课文,品味朗读

  1、我们先来看躺这个字。什么偏旁?身作为偏旁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什么感受?指导舒舒服服地朗读。

  3、我们也来眨眨眼睛。嗯!同学们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你还知道什么是亮晶晶的吗?看来同学们都已经会用亮晶晶这个词语了。带到句子中一起读。

  4、这么舒服的地方把小蜻蜓引来了。瞧它立在荷叶上,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大诗人杨万里也用了立这个字呢!

  5、再走近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理解透明的翅膀。并加上动作个别指导朗读。全体女生朗读。

  6、瞧!青蛙也来凑热闹了。他蹲在了荷叶上。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采访一下。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呢?……唱两句。请你快乐地读读这段话。读完呱呱叫两声。男生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读读。

  7、瞧!你们的歌声吸引来了小鱼儿。小鱼儿在你们歌声下游得开心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8、像这样的词语这节课中还有一个。亮晶晶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9、这个词语很美很美。你会说吗?如果把这样的词语用在看图写话中就更好了。指导朗读句子。

  10、池塘里还有好多朋友呢!瞧!蚂蚁说什么了?小鸭子来了!蝴蝶飞来了。学习仿写"是"字句。

  六、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朵这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求会写得生字。我们怎么把这个字写好?

  2、点评两位同学的书写。

  3、这节课中还有两个带几的生字。交流怎样把这两个字里的几写好。

  4、课下把"亮、机、朵"三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多写几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难点】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引入:昨天我们已经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翻译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一些重点词语掌握了没有。

  二、检查重点字词句翻译:

  (投影:

  六一居士初谪浒州:贬职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快速;跑

  吾之乐可胜道哉:尽

  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

  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

  翻译重点句子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

  1、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2、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三、课文学习:

  问:1、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明确:其本人。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2、欧阳修为什么要更号?

  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3、“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何所指?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翁。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4、“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

  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5、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6、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思考:苏轼认为欧阳修是“有道之人”,有人则认为他需要借助“五物”来让自己快乐,所以还是为物所累。你认为呢?(结合课后“资料信息”苏轼的话回答。)

  明确:“今居士自谓六一,是其身均与五物为一也,不知其有物邪?物有之也?居士与物均为不能有,其孰能置得丧于其间?”由此可见,欧阳修的乐,是“六一”,把自身也容于这“五物”之中,就无所谓为物所累了。

  7、 (1)问: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A、少而仕,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B、用于时而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C、 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8、 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明确: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四、小结:

  文章主旨

  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主题)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主客问答)便于直接且逐层推进阐述作者的思想和情趣,使行文宕起伏、情感真切。

  3、 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五、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记,记述 尔:通“耳”,罢了。

  2、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使……劳累

  3、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名词作动词,生病

  4、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

  5、累于彼者已劳矣: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

  6、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辞官归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感知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播放:课文朗读】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

  2、把词语带进句子,谁会读?

  孩子们,这里有个词语,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它——【出示:长满了】谁还想读?请你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

  3、(出示:图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导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5、教学“哇、挂”字,让生发现规律,指导学字。

  【出示:哇、挂】谁发现了规律?——同部件“圭”。

  写好这个部件要注意什么?【出示:动态笔顺】

  我们来温习一遍提手旁的写法,以挂为例,范写挂。【出示:动态笔顺】

  写字前要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

  书写两字。

  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从哪里看出你们对小葫芦很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呢?(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谁来读读这句话?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二)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

  1、教学“盯”:

  【出示图片:小葫芦】他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紧紧地盯着葫芦。孩子们,看这个字

  【出示:“盯”】,(跟读音节),谁来用眼神来盯一盯这小葫芦?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

  2、教学“自言自语”:

  【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啊?谁来读出这自言自语的话?

  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怎么理解?

  他心中的愿望多么美好啊!既然这么喜欢,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出示:第2和第3自然段】,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可以交流交流。开始吧——

  蚜虫:是的,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很小,于是,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意思?

  是啊,小小蚜虫,仅仅是爬在叶子上,他的葫芦还是完好无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4、那么,他不在乎,谁会在乎这些蚜虫呢?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咱们小朋友在乎,因为葫芦是那么可爱,咱们也想让它们变成宝葫芦呢!

  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吧!

  【出示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抽生说,按小组接着说)

  5、种葫芦的人却奇怪了——(出示句子)

  他瞪大眼睛问——他满不在乎地说——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什么意思?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啊!就因为这一句话,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写字指导

  孩子们,小虫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治”字(课件出示:治)

  一起读一读这个字;仔细观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复习学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二、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图一】

  2、谁来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出示:葫芦的生长过程)

  3、【出示:我会填】: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的叶子

  4、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

  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二】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惋惜的心情来朗读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3、【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

  我们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4、你们说得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都落了呢?我们去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3、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c)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5、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反复读一读韵文。

  16、生说一说“闷、闻、问”这几个字分别是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合在一起后表示什么意思。

  17、师出示写有构成会意字的那些独体字的卡片,将它慢慢放入“门”中,让学生将两个字合起来说说“闷”字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闯、闹、闪、闲”这四个会意字,让学生根据字的构字特点,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二、读一读

  1、诵读词语。

  i.左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天空中的景色的。

  ii.右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林间的美景的。

  2、学生通过这些词语联想到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言。

  三、大家一起来编有趣的句子

  1、由例句入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感受句子的有趣:人们明明听到的是小鸟的鸣叫,可想到的却是“小鸟在枝头歌唱”。这是因为人们听到小鸟的叫声时,心中十分愉快,所以才会这么想,这么写。

  2、教学中,教师不必向学生提及相关的术语。只要从表达的趣味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i.丰富语言的积累。

  ii.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iii.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重、难点:

  5、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6、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7、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8、说一说画中的白云像什么?

  9、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二、写字练习

  6、让学生观察一下,上边三个字的“折”在哪一笔,注意横折、竖折、撇折的不同写法。

  7、观察下边三个字的“钩”在哪一笔,注意右向钩、斜钩、卧钩的不同写法。

  8、学生从字型的整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怎样写“折”和“钩”才好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