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能直呼音节,写出汉字,并比较不同的韵母。
2写出带有指定部首的字,认识相关的构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3辨析形近字,比较字音和字义,提高运用汉字的技能。
4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词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继续学写留言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音节,看看每组韵母有什么不同,再写汉字。
1指名读题,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些什么。(读、看、写)
2出示音节,直呼。
3比一比每组两个音节的韵母有什么不同?
(1)上面四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2)下面四组,声母不同,韵母也不相同。(第四组除外:声母不同,韵母不同)
4程度较高的班级可告诉学生:
(1)ui、un、iu自成音节时应还原成:wei、wen、you。
(2)j、q、x与üe相拼应写成jue、que、xue。
5看音节写汉字。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齐读题目,说说要求。
2指名认读部首并说说带有该部首的字一般与什么有关。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3~5个。(最好写本册学过的)请两人演板,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4集体评议,自己修改。
三、读读比比,再组成词语。
1读题,思考:这一题要我们做什么?在题目的有关词语上加“。”。(读、比、组词)
2分四人小组认读、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何异同?可用什么方法加以区别?如何组词?
3汇报各组自学情况,集体评议,老师相机指导。
4各自在书上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一、下面的词怎样搭配合适?用线连起来,再写在后面。
1指名读题目,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些什么。(想、连、写)
2读词、找规律: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
3析例:“闭一眼睛”表示做什么。
4每组中单音节的'词应和后面哪个双音节的词连在一起,自己试着连一连。
5汇报、评议,抄写在后面。
二、读句子,把带点的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1读题,看看题目有什么要求。(读、换、写)
2举例,介绍做此项练习的方法。
(1)读句子,看看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2)想想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想好后写在括号里。
(3)写完之后把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3。师生共同完成1、3;2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三、读一读,回答问题。
1自己自由地反复地朗读,思考:这篇短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带着文后两个问题边读文,边思考。
3讨论文后问题。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除了自己努力以外,实现理想还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必须有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3)老师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的理想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各自的理想)
4短文是以对话形式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语气。
第三课时
写话
写留言条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留言条的内容与格式。
二、默读此次写留言条的内容与要求,用——、~~~~~做相应的记号。
1留言条的内容:小龙找小岩一起去看孔老师,小岩不在家。小龙让小岩定个时间,通知他一起去。
2要求:替小龙写张留言条;按留言条的格式写。
3口述留言条,老师相机指导。(要引导学生说清楚明白,切忌啰嗦。)
4写留言条:
(1)请两位同学(一好一差)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写。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流,再共同评议黑板上两位同学写的留言条。
(2)交流、评议的依据。(小黑板挂出)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留言条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③语言是不是完整、通顺、连贯。
④书写是否整洁、端正。
(3)修改并誊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课:你喜欢动物吗?在保护动物方面你做了哪些?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②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
(2)检查自学效果
(3)学生轻声试读文章。
(4)逐节指名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朋友关系?
1、之间各种鸟儿从远处飞来,自由的进出,着实饮水,打闹嬉戏。
2、草地上兔子追逐,树林里松树吵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3、我看到前面树林里有一只鹿在哪儿悠闲的吃树叶,它发现我时,只是抬头看了看,照吃不误。
4、大雁是小孩的宠物,小孩也成了大雁的宠物。
5、他们过马路时,像飞行时那样一个挨一个,排成单行,汽车过来了,他们毫不理会,荏苒摇摆着身子向前走,直到最后一个走过去,车才开走。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
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习”,“荷花图展”、“荷花知识”、“网上资源”、“荷花论坛”。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七、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学生利用主题网站自主欣赏荷花图片、视频以及有关荷花的生物知识。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网络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些动作。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网络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五)利用主题网站进行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欣赏网站上的荷花图片。
(六)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网络上或画画,或写文章,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2、登陆学校网站,和同学们畅谈对荷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荷
花
闻
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想
变荷花
九、教学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的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了解了事物,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理解运用,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个旁观者。教师的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保证。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始业课
【课型】讲授【第1教时】
【教学目的】
1、师生互相初步了解,沟通,并学习口语交际—介绍。
2、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让学生明确本科目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与学生沟通感情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
姓名爱好学习新东西赠言
二、学生自我介绍
姓名爱好星座博客
三、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
1、爱学语文吗?喜欢上语文课吗?
2、看过哪些课外书?课代表调查
3、爱写作文(日记)吗?周记
4、以往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
5、最喜欢语文老师怎么上课
四、明确语文学习的要求
守纪(一切与课堂无关的)、听讲(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必做、选作加分、练字)三方面与学分、作业本(预习、听课笔记、课后作业)练字本作文本
【作业布置】
抄写诗词三遍
【教学反思】
【课题】《永远的校园》【课型】讲授【第2教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思索自身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
【教学过程】
预习:诵读文章,感知大意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对自己曾经的母校印象如何?对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2、背景资料
谢冕,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教授,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
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严复是第一任校长。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3、课文研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者在前5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校园在他眼中是怎样一个概念?(写了谢冕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在文中主要是表层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是既具体又抽象的。)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
Ⅰ、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
Ⅱ、不单纯、富有个性;
Ⅲ、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机智、聪慧;洒脱、活泼;
Ⅳ、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
④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北大不灭的精神——北大校园精神的延续)
⑤大家思考一下,“永远”的内涵。
(例如:“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质的力量。永远“子子孙孙无穷匮矣。”精神的延续和不灭。
4、词语学习
曼妙欢愉怨尤弦诵耿介不阿虔诚
阻扼肃杀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题】《成长》
【课型】讲授【第3教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的道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分析问题
1、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我”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待她为“我”所做的种种“设计”的?
(答:“我”的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率直、泼辣、急于求成,“她难以掩饰她的厌恶”,又毫不隐瞒她的高兴,她很自信,希望“我”有所建树。对“我”不思进取的性格十分失望却毫不自怨自艾。“她”又是开明的,一旦发现“我”在生意场上已没有指望,便为“我”留意新的“行当”。于是,她发现“我”的写作天才,并鼓励“我”当个作家。)
(三)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认识三个生字。学写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乐趣。
3、通过读幽默故事,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体会幽默蕴涵的道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做事求实的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三个生字。体会幽默蕴涵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叫丁丁的小朋友的`四幅图,你们看看,他画得怎么样?
2、丁丁是个怎样的小画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粗心的小画家》,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老师领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同学们一定等急了,快让我们看看课文吧!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
2、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边读边把要求会认的三个字标好拼音,一定要读准音,把句子读通顺。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你就帮帮他。
三、识字:
1、老师把一些字宝宝也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
2、分小组合作学习,看哪组识字方法多,记字方法好。
3、汇报。
他(选字填空)
哈(口家族的字)
匹(量词填空)
4、这些生词你们认识吗?
四、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回到课文,看看今天学的生字,在文中你是否认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有几句话?
2、指名逐句读课文,边读边指导。
3、为什么丁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4、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粗心过吗?
5、小结:看来粗心可真是个坏毛病,真是害人不浅。我们要认真细致做事,这样才不致闹笑话,让大家喜欢你。
6、听音乐(粗心的小画家)轻松一下,让我们做一个细心的孩子,从修改丁丁的画开始吧!
五、写字
1、书空
2、观察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
4、生练写
六、总结
(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境,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十和页2个偏旁。
3、比较、记忆生字,能够把真、颗写端正。
教学重点、难点
1、调动多种感官,凭借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和大自然的美好。
2、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够书写端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有关鲜花和星星的图片,结合文字穿插组合制成课件。
2.写有本课生字的鲜花和星星的卡片。
3.舒缓的音乐以便配乐朗读,歌曲《闪亮的小星》磁带。
4、根据小组所准备的生字卡片,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人手一份。
学生准备:有关鲜花和星星的文字、音像、图片等资料。对鲜花和星星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初步感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请你们静静地听一听,想一想,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教师跟着音乐的节奏深情的背诵儿歌,学生静静地听一听)
点评:教师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语言所描绘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自由想象。注意,图没有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是用图把学生的思维限制住。
2、师:听了儿歌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好象看见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美丽。
生:我仿佛看见地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小花。
生:我看见了满天的小星星,正对我们眨眼睛呢!
点评: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交流,初步感受鲜花和星星的美好,激发起学生对鲜花和星星的喜爱之情。
3、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3课(教师出示课题:鲜花和星星)谁来读题?(教师:星是后鼻韵母你读得很准。)鲜花和星星美吗?你们喜欢吗?大家一起读题。(齐读课题)在此基础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喜爱,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注意纠正星是后鼻韵母。)
过渡:我听出来了,你们很喜欢鲜花和星星,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儿歌?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声的读儿歌,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2、师:在碧绿的草地上盛开着几朵美丽的小花,天空中还挂着几颗小星星,他们在说什么?想知道吗?(投影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来,把这些词读准你就知道了。(学生自己读。)
3、师:自己在小组中读给你们组员听,大家互相纠正,互相帮助。(小组中轮流读,学生之间互相指导。)
4、谁想知道鲜花和星星在说什么,告诉大家。(指名上台拿卡片并带领全班同学读。)
你们读得很准,瞧,鲜花和星星在对你们笑呢,来,我们一起读准这些词。(齐读生词)
5、师:儿歌中的轻声音节的词相信你们也能读准。(投影出示轻声音节的词)在小组中读听(互相纠正,抽查正音)
6、进行反馈。
三、细读感悟
精读儿歌第一部分
1 师:夏天到了,鲜花都盛开了,大自然变成什么样了?读读儿歌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
2师:从你们读书的神态我知道你们一定看见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谁来介绍一下?
3、生:我看见了满地的鲜花。
师:那是什么样的?
生: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山坡上到处都是
(教师出示词:满地)指名读
师:从你读的我们仿佛看见了漫山遍野的鲜花,大家一起读。(全班感情读)
4、师:你还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在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并且说一说。
(小组交流)
点评:调动多种感官促使学生把生活、文字联系起来加深感悟与体会,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拓展丰富孩子的想象空间。
5、师:谁能把看到的美景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看见花儿有红色、黄色、紫色……真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师:太美了!你来读一读。(该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第一部分)
师:你们都看见了吗?大家一起读。(齐读)
师:这么美的鲜花你们喜欢吗?
(出示词语:最喜欢)指名有感情地读,学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很喜欢鲜花,现在大家把眼睛闭上,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学生闭眼做闻的动作,然后自由发言。)你们都闻到了哪些花儿的香味?再读读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6、品读、欣赏
师:夏天到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都盛开了,漫山遍野全都是,它们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自然多美呀!走,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欣赏。(图,文、音乐同时出现,学生欣赏朗诵)
点评:通过听、读、说、想、闻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抓住满地、最喜欢等重点词语的朗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置身于满地鲜花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与文本产生共鸣,引导学生经历融进去,跳出来,再融进去的学习过程。
精读儿歌第二部分
1、师:夜幕降临了,热闹的大地变得一片宁静,夜晚的星空又是什么样的?请组长带领组员读一读,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互相交流一下。
点评:在学习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教师放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前面所学方法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合作学习
i.师:你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说说读读体会)
ii.闪烁的小星在对你们眨着眼睛呢,这首歌会唱吗?大家一起唱。(放录音学生表演唱)
iii.夏夜,花儿睡着了,星星眨着眼睛,小朋友闭上眼,静静地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有感情朗读)
iv.品读、欣赏。夏天到了,鲜花和星星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现在我们再去欣赏感受一下吧。(出现图、文、乐,学生欣赏朗诵)
v.师:夏天真是太美了,我最喜欢(出
现儿歌两部分的图、乐、文,引导背诵)
点评:品读诗歌,体会意境,并利用我最喜欢
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为下一课时利用类似的文字的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积累内化做好准备。
四、复习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师:小朋友,鲜花和星星也很喜欢你们,还给你们送来了礼物,是什么呢?告诉你的伙伴。(组长发生字卡片,每人带同组组员读一读。)
2、师:我也带来几朵鲜花送给你们,(出示配有鲜花图案的生
字,点击花朵出现字词。)你想要哪一朵?
(指名带同学读)
3、花儿美,小朋友的字一定也写得美。
(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其中真和颗是我们这节课要写好的两个字。
师:(放大真)它的偏旁你认识吗?看笔顺描红,然后互相交流难写笔画及注意点。(学生交流,根据回答动画演示)
师:(放大颗),这是一颗星的颗,看笔顺描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动画演示。)把手伸出,,一起来书空。
4、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互相讲评。
教学随想
我注意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感悟、想象,使学生经历融进去,跳出来,再融于文字的学习过程。教学时我首先运用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情境,初步感知,激发想象,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头脑中展现出鲜花满地,蘩星闪烁的美景,充分感受到置身于满地鲜花中的快乐及夏夜的美妙,进而再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的欣赏则更能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注意激发学生多感官的综合运用,如通过读、想、说、听、看、闻等方式让学生广泛的想象,为孩子搭建想象的平台,拓展孩子的想象的空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⒉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 指名读句子。
b 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 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 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 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 师巡视)
c 指名读句子,点评。
d 质疑问难:
e 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 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 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
⒈竞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⒊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
附板书:
22 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 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30
语文教案09-01
语文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