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2 05:40:10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语文教案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查字典,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二、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积累与应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有比喻词和没有比喻词)。

  2、积累俗语和成语。

  3、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句子,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4、教师小结:比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反复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4、说说自己从成语故事中受到的教育、明白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五、习作百花园

  1、读懂题意,明确目的。

  1)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提示本次习作目标。

  2、读写结合,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再次品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2)教师向学生推荐几篇范文学习。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选材。

  (4)学生练习作文,写完后反复修改。

  3、评价修改,乐于交流。

  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换作品读一读、评一评(从两个方面评价: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再次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合作伙伴和阅读方法阅读短文。

  2、边读边想,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生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4、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三、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一、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南极洲:

  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

  2、观赏南极探险动画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南极雪山海

  三、标题与作品

  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四、初读识音义

  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

  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

  五、再读知人事

  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

  2、记叙顺序是什么?

  [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六、认识女画家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七、探究标题义

  “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

  八、分析第一部

  1、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遇到了哪些周折?

  [开始名额挤不上;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经费得部分自筹等。]

  2、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既可以交代清楚事情的缘由,使内容完整;又以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3、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九、课后作业题

  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

  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过渡

  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观赏南极见闻景

  四、朗读、讨论、探究——南极见闻之感受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3、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五、品味南极人

  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①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

  ②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

  六、探究南极精神

  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

  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

  七、探究“三个太阳”的.含义

  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八、总结全篇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九、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

  1、线索清楚,构思巧妙

  组材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中国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

  小问: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揭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多处运用比喻,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富有表现力。

  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

  (1)对考察队长用个性化的描述

  (2)善于运用女画家的真情流露、画画前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

  (3)还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女画家的心理感受。

  十、布置作业——语段阅读分析

  阅读课文53—61段,回答下列问题:

  1、女画家创作壁画运用了哪些手法?

  2、你认为她赋予了这幅画什么内涵?

  3、作画之前,女画家有哪些构思上的表现?你在创作诗、文、画等之前有没有类似经历?请举一个亲身事例谈谈。

  以上第二课时结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复杂 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 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诗歌的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试着写话。

  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8.彩色的梦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句: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他们躺在铅笔盒(hé)里聊(liáo)天①,

  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段:写彩色铅笔躺在铅笔盒里休息,打开铅笔盒就在白纸上工作。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pínɡ)②,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段:写我们走过的地方大自然变得五彩缤纷。

  在葱郁(yù)③的森林④里,

  雪松们拉(lā)着手,

  请小鸟留下歌声⑤。

  小屋的烟囱(cōnɡ)上,

  结一个苹果般(bān)的太阳,

  又大——又红!

  段:写我们在森林里留下的杰作。

  我的彩色的铅笔,

  是大森林的精(jīnɡ)灵。

  我的彩色梦境⑥,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还有紫葡萄的叮(dīnɡ)咛(nínɡ)⑦,

  在溪水里流动……

  段:写我们彩色的梦境包含哪些内容。

  1.会读“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蓝”等10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走进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都有彩色铅笔,如果要你画己的梦想,你准备画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

  生:我要画一所大房子,给没房子的人住。

  生:我要画出一双未来的鞋子,它可以带着我走遍天涯海角,而且速度跟汽车一样快。

  ……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诵读。

  朗读指导:朗读本诗,你可以先想象一下,一个小姑娘正在那里用彩色铅笔画着自己向往的东西,她的.心里是多么高兴,充满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憧憬。朗读时,请用活泼欢快的语气,充满对未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边听边画己不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读。

  (3)认读生字词语。

  cǎisèdīnɡnínɡpínɡɡuǒsēnlínlántiānmènɡxiǎnɡjīnɡlínɡcǎopínɡ

  彩色叮咛苹果森林蓝天梦想精灵草坪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把词语在文中涂出。在句子中检查认字。

  ①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

  ②在葱郁的森林里。

  ③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④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5)指名分节读诗歌,正音。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

  彩:第一笔撇不要写得太陡或者太长。

  蓝:第六笔和第七笔是撇、横,最后一横稍长点,能够托起整个字。

  灵:下面的“火”字一撇一捺写舒展些,上半部分不要写得太窄,给人尖尖的感觉。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写得比较含蓄,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懂。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分析诗歌的语言,让学生懂得作者要写的是什么。例如,“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彩色的梦怎么会是一大把呢?读了全诗大家知道了,原来,这是我们手中的笔,可以用笔去勾画美丽的梦想。这样,学生对这句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1.巩固所学生字、词语。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抒发自己的梦想。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彩色的梦到底是指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新课,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说一说“一大把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

  生回答。

  汇报:“一大把彩色的梦”指的是一大把彩色铅笔,这些笔可以书写自己的梦想。

  师:“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生:他们聊我们今天学习了多少字。

  生:他们聊我们今天上了什么课。

  生:他们聊我们要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要优秀。

  生:他们在聊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

  师:“在白纸上跳蹦”是什么意思?

  生:在书上写字,画画。

  生:这笔写得很高兴,所以在纸上跳蹦。

  ……

  师:请大家将第一小节一起读一遍,在脑海中想象彩色铅笔在纸上跳蹦的情景。

  学生朗读。

  2.学习第二三节。

  师:不同的笔脚尖滑过的地方,会有什么变化?

  生:草坪绿了。

  生:野花红了。

  生:天空蓝了。

  师:蓝得怎么样?

  生:蓝得透明。

  师:为什么要说“蓝得透明”呢?

  生:天空特别蓝,没有任何污染,所以蓝得透明。

  师:在森林里,又会发什么什么?

  生:雪松们拉着手。

  师:怎么会手拉着手?

  生:雪松很多,枝条伸得很长,树和树之间的枝条挨在了一起。

  师:大家懂的真多,真不错。除了雪松,还有什么?

  生: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师:烟囱上怎么会结太阳呢?

  生:太阳照在屋顶,正好对着烟囱的位置。

  师:大家懂的真多啊。在这一节中,诗人描绘了不同的景色,这些景色多姿多彩,照应了课文题目“彩色的梦”。

  3.学习第四节。

  师:诗人的彩色铅笔是什么?请在第四节中找一找。

  生:大森林的精灵。

  师:有谁说说“精灵”是什么意思?

  生:神灵。

  师:“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什么?

  生: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师:有哪位同学能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生:我的笔盒里有红铅笔,有黑铅笔,还有蓝铅笔。

  生:我的书包里有语文书,有数学书,还有英语书。

  ……

  师:大家看看“叮咛”这个词,它们都是什么旁?

  生:口字旁。

  师:口字旁与什么有关,你能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与说话有关。

  师: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再三嘱咐。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不倒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将最后一节朗读一遍。

  生朗读。

  师:诗人写了自己的梦。你有什么梦想呢,能不能与一下。

  生:我的梦想是当个诗人,为人们写出优美的诗句。

  生: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发明大家需要的东西。

  ……

  师:你能不能仿照诗的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的样子,将你的梦想写下来。

  学生写。

  汇报交流。

  :

  我的梦想飞下来,地面的草儿绿了,树上的花儿开了小溪的流水更净了,能够照出我们的影子。

  三

  同学们,老师高兴地知道,大家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永远记住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将来把梦想变为现实。

  将诗意的语言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或体验来理解。例如,“雪松们拉着手”,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果把拟人的手法这个概念拿出来,老师就要拿出时间来讲解“拟人”,在教学中,不带出这个概念,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树枝挨着树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学生的理解。

  8.彩色的梦

  彩笔长、圆、硬

  脚尖滑过,草绿、花红、天蓝

  雪松、小鸟、太阳

  精灵,有……有……还有……

  2.给字加偏旁,再组词。

  例:舟+殳=般(一般)

  采+(彡)=(彩)(彩色)吉+(纟)=(结)(结果)

  立+(扌)=(拉)(拉车)青+(米)=(精)()

  平+(艹)=(苹)(苹果)监+(艹)=(蓝)(蓝天)

  3.填一填。

  (彩色)的梦(绿色)的草坪(大朵)的野花

  (蓝蓝)的天空(葱郁)的森林(红红)的太阳

  4.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下课了,操场上有打球的,有跑步的。

  5.请将“彩、般、苹”三个字在字典中的先后顺序排出来,写在下面。

  般彩苹

  1.作者简介

  高洪波,笔名向川。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等。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教学精彩片段

  大家也来做个彩色的梦吧!

  小草、小花、白云、宝宝睡着了,他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做着美丽的梦。同学们也休息一会儿,闭上眼睛,一起进入甜蜜的梦乡好吗?

  播音乐“摇篮曲”,学生思考。

  曲完,学生伸懒腰醒来,汇报自己的梦。

  小草:我梦见绿绿的小草。

  小花:我梦见红红的小花。

  白云:我梦见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宝宝:我也做了个美丽的梦,梦见五颜六色的彩虹。

  师:大家把自己做的梦仿照第二节或第三节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学生写。

  老师指导。

  汇报交流。

  师。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有的是从商店里买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旧的,这些玩具陪着你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哪位同学想把你和玩具之间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告诉大家。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玩具,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春夏秋冬和我们心爱的玩具一起快乐的做游戏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且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时标出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己读课文,用你最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把你认为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完课文,看看课件上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4、师指导学生读生字词(优秀的学生先读、小组读、认识老师指的生字词的学生站起来读、找学困生读)

  5、找四名学生读课文,评选今日朗读之星。

  三、精读课文

  1、分组学习课文

  喜欢春天的为一组;喜欢夏天的为一组;--------

  2、春夏秋冬小组比赛开始了

  比赛第一项:朗读比赛

  比赛第二项: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比赛

  比赛第三项:说话比赛(你自己做过什么玩具,你是怎么做的?或在你喜欢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样的游戏。)

  3、整体读课文

  四、写字教学

  五、作业

  小练笔:把你制作玩具的过程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背景音乐响起)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请同学们将你们自己查找的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老师明确: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背景图片闪示)

  (二)正课

  一、初读诗文,知情节

  学生朗读诗文,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表达感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里,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二、品读诗文,感悟美

  请同学们自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诗节,要求围绕着"我"和妈妈的性格特点,在诗文中找到你认为最美、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地方:优美的字词、绝佳的好句、奇妙的想象。然后在四人小组间交流着读,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这种美感,演绎出这种美感;我们还要比比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情感,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责备、薄怒、疼爱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天真、欢快的语气。)

  在朗读中解决:"我"和妈妈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三、研读诗文,创造美

  老师发现,这首小巧的散文诗,不仅语言清新,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堪称外国诗歌的佳作,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重新巧排诗句,使之成为一首赋予了我们自己的情感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试一下?那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请在小组内讨论完成,看哪个小组改编得又快又好。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情节的完整性。

  四、诵读诗文,积累美

  赛读、赛背,积累新知,积累好词好句好诗篇。

  五、小结

  如此一首清新美丽,深情动人的散文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感人的母子亲情,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象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这不正是一种永恒的美吗?

  如此清新的小诗,只有满怀纯真的童心和真诚的爱心才能吟唱得出。让我们敞开心扉,用童心去关照世界,改变世界,发现美,追求美,歌唱美吧!

  (三)作业

  1. 学习这首散文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主题,模仿这首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

  2. 比较阅读《纸船》。提示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着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读写“流淌、秘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中关于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3、结合课文第8、第9自然段,仿写创作,仔细体会想象的奇妙和有趣。

  4、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5、积累文中想象力丰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想象的奇妙。

  2、根据课文的段落进行仿写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中优美段落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生活,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交流宇宙另一边的秘密,体会作者奇妙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仿照课文的描写,和同学交流想象宇宙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

  2、发挥想象力,模仿创作和编写宇宙另一边的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收集关于宇宙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会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写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宇宙

  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对宇宙的了解?宇宙里都有什么呢?(学生交流)

  幻灯片出示:

  宇宙:

  ①天地万物的总称。

  ②天文学的“宇宙”概念指总星系,是人类的观测活动所涉及的最大物质体系。

  我们所知道的所有事物都处于宇宙中,人类至今还无法确定宇宙的边界。除地球之外的宇宙还没发现生物的存在。这就很奇怪了,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开动大脑,好好想一想。(学生交流)

  板书:宇宙的另一边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看看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交流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师课件出示初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画出要求会认的、会写的字和词语,多读几次,读准确。画出不懂的词语,并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4)独立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考考大家刚才读得怎么样。瞧!词语来了,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课件出示会认字词:

  浩瀚汩汩气喘吁吁纸鸢穿梭尴尬拜访

  (指生读词,一生领读,其余生跟读。)

  师重点帮助学生识记易错难记的字,如不要把“气喘吁吁(xūxū)”读成“气喘吁吁(yūyū)”。

  课件出示会写词语:

  流淌秘密一栋楼梯铃声乘法思绪

  一篇穿越

  课件出示词组:

  浩瀚的星空汩汩流淌茫茫宇宙

  课件出示古诗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读了这些词语和诗句,你的心情怎么样?(美、奇妙)

  设计意图:

  在词语中认读生字,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和理解。通过朗读本课优美的词语和诗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三、整体感知。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短语,还有我们喜欢的诗句,看来宇宙的另一边真的非常有趣。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哪些秘密。在文中画出有关词语或句子,看谁画得又多又准确。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板书:秘密)

  学生回答后小结:宇宙另一边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相反,发生的现象也和我们不一样。

  2、读了课文,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

  示例:有趣奇妙好玩(板书:有趣)

  3、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有趣、好玩、奇妙的宇宙遨游吧。

  (师读)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

  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我一个秘密:(学生接读第二自然段)。

  4、同学们读得真好,星光告诉我们的秘密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

  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1)“倒影”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倒影)

  倒立的影子。

  (2)同学们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发现倒影呢?(水边)

  (3)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过倒影吗?它有趣吗?倒影和现实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

  5、宇宙的另一边和这一边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

  6、在宇宙的另一边,具体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细细品读。

  设计意图:

  在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的基础上,品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本文想象的关键词“倒影”,结合生活中实际观察到的倒影现象,感受想象的奇妙。

  四、指导写字。

  1、顺势指导“栋”“铃”“越”的书写,“栋”字的右半部分是“东”,“铃”字的右半部分是“令”,不要写成“今”,“越”字上面不要忘写点。

  2、学生练习书写。

  3、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新词。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不但读了本课的词语,还了解到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课后要多读读课文,品味宇宙另一边的奇妙。

  【板书设计】

  16宇宙的另一边

  秘密倒影有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在宇宙另一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引导学生仔细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重点朗读第8、第9自然段,调动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

  3、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填空:

  浩瀚的(星空)汩汩(流淌)茫茫(宇宙)

  课件出示古诗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课文写的宇宙另一边的一个秘密是什么?

  课件出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板书:秘密倒影)

  3、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板书:有趣)

  设计意图:

  在复习优美短语和古诗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走进课文;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主动性。

  二、欣赏有趣的事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觉得哪些秘密有趣?画下来,读一读,说说有趣在哪里。

  2、交流有趣的段落。

  (1)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每个人限读一段,说说为什么喜欢。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受,体会作者想象力的丰富。(板书:奇妙)

  (2)请同学们仔认真思考,课文第3~6自然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比较有趣呢?

  提示:分两组,一组朗读宇宙的这一边;另一组朗读宇宙的另一边。

  师生对读或两名(组)同学对读。

  (3)接下来,我们一起评价一下宇宙另一边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交流后归纳:他们上的数学课。

  (4)自由朗读第8、第9自然段,说说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交流:再现情景,想象雪地里孩子们玩耍的场景,想象古诗句描绘的画面。

  (5)指名读第8、第9自然段。

  交流后归纳:数学课按照我们语文课的方式来上,丰富、有趣,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作者的想象合情合理,而且富有哲理。

  板书:富有哲理

  (6)读了这两段,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你是不是也想到了很多古诗句?那么接下来根据课文第9自然段,选一个合适的季节,利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创作一段文字。

  交流后,课件出示:

  乘法是这样的:“孟夏四月”乘以“小荷才露尖尖角”,再乘以“水光潋滟晴方好”,等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等于“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数学课上得这么有趣,那宇宙另一边的语文课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11自然段。

  交流:想象力越丰富,作文写得就越好。

  (7)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反复诵读喜欢的段落,感受想象力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

  三、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1、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怎样才能知道更多呢?

  课件出示(齐读):

  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穿越茫茫宇宙,飞到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再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

  2、接下来,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闭上眼睛,想着浩瀚的星空,穿越茫茫宇宙,飞到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找到宇宙另一边的那个自己,说出你的秘密。

  课件出示:

  想象一下,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的想象更奇妙。

  提示: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编写,比如根据自己读过的童话,想象要合情合理。

  3、同学们交流后,课件出示示例:

  宇宙,如此浩大;宇宙,闪闪的银河,渺茫无际。星星是小行星?还是陨石?在宇宙的另一边可能存在着“童话星”。

  在那里,住着白雪公主、王子、灰姑娘、睡美人、小红帽……他们幸福地生活在那个五颜六色的星球上。早上,朝霞由红变橙,新的一天来临。大伙聚集在广场上举行大型舞会,大家都有自己的舞伴,尽管搭配有点不当,比如:小红帽配大灰狼。是不是很好玩?但他们仍然很快乐。就这样,从早到晚。夜幕降临,童话星全城戒备。

  童话星里的小伙伴们就这样每天举行活动,快乐地玩耍……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编写宇宙另一边的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遨游了宇宙的另一边,感受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不得不感叹:想象力真的很神奇。怪不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课件出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然后,我们要勤动脑、多思考。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利用我们的知识开发我们的头脑,相信我们的奇思妙想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16宇宙的另一边

  秘密倒影

  有趣奇妙富有哲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